汉语方言文化调查:理念及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方言文化调查:理念及方法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语言文化资源调查保护,包括“汉语方言重点调查”“濒危语言调查保护”“语言文化调查”三个部分。三个部分的内容既有明显的区别,又有显著的共同点,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前期实践的精到设计,体现了工程设计者将中国语言(方言)、中华文化作为整体加以保护、传承、发扬的基本理念。笔者在参加工程管理、实施的过程中,对其中汉语方言文化的调查、记录、摄录等工作程序中的若干问题做了一些思考。下面针对语保工程的性质和方言文化调查的特点,提出五个基本理念:工程观、系统观、文化观、求真观、精品观。对这些理念实现的方法进行了初步论述。

本文的“方言文化”,包括语保工程“濒危语言调查保护”和“语言文化调查”中与方言、民俗文化有关的调查内容。必要时,分别称之为“方言”“民俗文化”,无须区分时则笼统地称为“方言文化”或“方言民俗文化”。

一、工程观

在语保工程的方言文化调查中,首先要明确和坚持项目的定位:国家工程,有别于科研项目;要求记录的语言文化事实能够反映方言乃至地方文化的基本规律、基本特点;还要进行科学的描写,将语言文化事实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呈献出来。同时,记录的手段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这也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田立新2015;曹志耘2015;王莉宁2015)。工程观至少包含下列要点。

(一)基本内容的规定性。即使是《中国濒危语言志》这样带有专著性质的书,也对内容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明确指出哪些是“规定动作”,只有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前提下才能做“自选动作”,语言材料必须占全书篇幅的50%以上。

(二)技术标准和规范的统一性。项目不仅对音频、视频的一般技术标准提出了严格要求,甚至对摄录场地、背景、人物与背景的比例等都有规定。

(三)工作流程的规定性。必须强调纸笔调查和录音、摄像之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语保工程项目坚决反对先录音、摄像再转写的调查模式,必须先在当地进行纸笔调查,然后对照纸笔调查材料进行摄录。当出现两者不一致的情况时,应当甄别清楚,使纸笔调查和摄录内容统一起来。根据我们的调查经验,没

有一副耳朵能够神奇到像实时实地听辨语音那样听辨录音。况且,纸笔调查和录音、摄像时的情景完全不同,具有各种各样的语境信息,可以和发音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录音调查所能挖掘到的方言、文化事实的真实性、丰富性,与当面进行的纸笔调查之所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①工作流程的规定性是为了保证内容的真实性、科学性。

二、系统观

作为民俗文化承载体的方言与被承载的民俗文化现象之间,有着复杂的、多向度的联系,其核心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能指与所指的关系。词语是一种符号,民俗事象也是一种符号,词汇与民俗是两个互相关联的符号系统。就方言与民俗文化来看,作为承载体的方言是能指,被承载的民俗文化是所指;在方言系统内部,语音是能指,语义是所指;在民俗文化内部,民俗事象(包括物质对象、行为、仪式等)是能指,它所蕴含的文化意义是所指。其层级关系可表示如下:[(文化意义+民俗事象)+(语义+语音)]。

第二,不同符号之间的联系。记录不同民俗事象的方言词语之间彼此包含、交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以网络化的状态存在。要全面理解一种民俗词语

及其所承载的文化现象,必须了解其他相关的词语和文化现象。

在方言文化的调查中,应树立系统观念,调查、记录时应强调系统性,关注词音与词义、词语与对象、不同民俗事象之间的有机关联,并把这种关系充分地表达出来。尤其是处于网状结构的民俗文化现象,更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做好释义工作,避免孤立地对待和处理。

在这方面,《中国方言民俗图典系列·第一辑》就是一次成功的实践。《图典》在要求图片必须是第一手材料的同时,十分强调方言民俗现象解释的准确性、丰富性、生动性,使《图典》形象、直观、系统的呈献方言民俗,给读者以系统的方言民俗文化知识。在方言现象、民俗事象之间或民俗词语解释的内部关联上,有的作品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如《汤溪方言民俗图典》在解释某一民俗现象及其词汇表达时,非常注重相关民俗词语之间的联系,往往能够将这些词语构成的网络描写出来。请看“麦面”[ma11mie341]条:

即手拉面。也叫“□面”[p?ɑ24mie0],“□”

[p?a24]是伸张的意思。做手拉面叫作“打麦面”[na52ma11mie341]或“摒麦面”[ma33ma11mie341],

“摒”[ma52]是拉扯的意思(曹志耘2014:88)。

上一条不仅解释了“麦面”另一种说法“□面”[p?ɑ24mie0],做“麦面”的动词短语“打麦面”[na52ma11mie341]、“摒麦面”[ma33ma11mie341],而且解释了动词“□”[p?a24]、“摒”[ma52]。俨然就是一个关于“麦面”的小系统。读完这一条后,对其中所涉及的所有事物、动作都有了清楚的了解,得到的是对“手拉面”及其相关词语的系统认知。

再如“夹糖饼”[kuo52to33mei535]条:

一种长条形的烤饼,带葱花,咸的,通常夹着油条一起当早点吃。油条叫作“天萝敬=”

[t?ie33l?24t?iei0],“天萝”[t?ie24l?0]即丝瓜,“敬=”

[t?iei52]是油炸的意思(曹志耘2014:90)。

上一条在描写“夹糖饼”[kuo52to33mei535]的同时,还将通常夹在“夹糖饼”中的“天萝敬=”

[t?ie33l?24t?iei0]一起做了解释,并解释了后者的构词成分“天萝”[t?ie24l?0]和“敬=”[t?iei52]。作者的系统观念很强,对有关方言民俗事象进行整体呈现的追求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面两条民俗词语中,有的字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读音不同,如“摒”[ma52]/[ma33]、“萝”[l?24]/[l?0]、“敬=”[t?iei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