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家禅宗——审美心理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2、意境的营造手法
• 禅境景观作为一种景观意境的设计, 主 要 体 现 的 精 神 空 间 有“ 幽 ”、 “ 静 ”、“ 雅 ”、“ 品 ”四 个 特 点 。
以小见大,空间营造
• 中国传统园林注重通过空间营造来烘托空 灵冲淡的禅意,禅宗推崇“空”性的证得, 靠在自然中顿悟 • 园林营造者善于利用有限的园林空间提供 了无限的心灵感受,创造了无限的审美情 趣
中国传统城市美学思想的哲学根基——
释家禅宗
• 一、释家禅宗的由来
Biblioteka Baidu• 二、禅宗的美学思想
• 三、禅宗美学思想的体现
一、释家禅宗的由来
• 禅宗是佛教中最重要的流派, 始于南北朝时期菩提达摩从 印度渡海东来中国授法。 • 到唐朝初、中 期 ,在以前 禅学及其他佛学 思想的基 础上 ,融汇了儒 、道的思 想 ,彻 底中国化了的禅宗 终于形成了 。 • 中晚唐之后成为汉传佛 教的主流。
三、禅宗审美思想的体现
• 诗歌 • 山水画 • 园林
1、诗歌中的禅宗审美思想
• 中国诗词在唐朝发展至其顶峰,这与禅宗 的发展儿乎同步 • 唐朝之后的诗多含禅理,注重表达意境。 • 禅宗美学直接影响下的诗歌表现出“空、 灵、幽、寂”的韵味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如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伴随着禅宗思想的影响,士大夫园林营造 开始追求“空、灵、超、旷”的意境,并 将自己内心精神的家园融入到中,目的是 在禅的意境中,获得了精神的解放与灵魂 的超越。
追求意 境 的 营 造
• 要求借园林的形体使人感觉美,创造良好 的自然环境与游憩居住空间外
• 还要通过园林景观在现实世界中创造意味 深远的自然境界,使游览者感受作者所表 达的情感 • 此外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表现了禅宗 顺应自然、不失本性的自然观。
《· 溪山清远图 》夏圭·南宋
• 图全画以山、坡为主,画面右下有几株杂树溪水自山岩中流出, 描画湿气弥漫于山林间的景象,山色空蒙、意境奇奥 • 画面富有诗意,高远,恬淡、寂寞的意境完美全释了禅的美学精 神 • 留下大量空白,于不画之处更见画意,呈现出,空、无、淡、远的风 格
3、园林中的禅宗美学思想
1、禅 境 景 观 中 的 主 要 营 造 元素
常用的植物(菩提树、婆罗树、松、
柏、杉、竹、莲花等)
建筑小品
• 廊、桥、亭子、假山叠石、石灯笼等
水体的合理运用
水 体 是 构 成 自 然 美 的 重 要 因 素 , 具 有 虚境 而 明 的 美 学 意 义 ,是 一 种 清 澈 空 明 、 不 染 尘 埃 的 清 净 状 态 , 有 所 谓 “ 潭 影 空 人 心 ”、“ 流 水 鉴 禅 心 ” 的 意 味。以水写意,将游赏者的感受引入宁静、自然的 境 界 中 , 是 古 典园 林 常 见 的 手 段 。
2、顿悟对中国传统审美方式的影响
• 禅宗的“顿悟”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 使得中国古代美学十分重视艺术家在审美 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并以只可意会、难以 言传的审美境界作为审美感受的极境
审美方式: 由感官验证 以内心感悟
审美指向: 由实向虚、由外向内
3、禅宗的美学思想
• 虚静空灵 ——“心性论”的哲学核心使得中国的审美意识
性,体验清净,讲究排除教条的宗 教约束,否定权威和偶像崇拜
• 不立文字,不离文字 ——禅宗修习不假任何外物,
不能局限于佛经的修习,依旧 强调内心的感悟 ——重视自然,在自然环境 寻求内心的平静和顿悟。
• 重视自然,回归生活
3、顿悟
• 所谓“顿悟”,就是主体 通过一种内省体验和直观 心领的方式,在某种突发 机缘的启发下,以觉察人 生的至理,从而顿悟成佛。
1、禅宗思想核心——心性论
• 强调明心见性,认为每个人都具备成佛的 可能性
• 世间的一切苦乐、得失、真妄、迷茫都在 自心,根本不需要向外求索,可以通过禅 宗坐禅静默等修持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参悟 禅理获得心性的升华,进而摆脱烦恼,追 求生命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
2、禅宗思想的特点
• 明心见性,直指人心 ——强调在心性修持上提倡直入本
中国诗经常看似无意间的罗列一些然景 物,却能营造出浓浓的禅境,如王维的《山 居秋暝》,通过明月,松影,清泉等外在之 “象”,不仅把安逸平和环境描写的犹如一 幅山水画,更把作者心境高远,寄情山水的 情愫表达的淋滴尽致,同样其中的禅趣也耐 人寻味。
2、山水画
• 在禅宗美学影响下,山水画追求摹写“自 然”,讲究营造“空灵”的意境,变浓墨 重彩为疏笔淡墨,使得山水画由“写实” 向“写意”方向发展。 • 这种创作手法也往往是作者内在禅定世界 的外化,表现出“空、灵、幽、寂”的韵 味和镜花水月般的空灵美。意境,是禅意 山水的核心。
曲径通幽,曲折有条
• 通过众多小空 间的串联逐步 转向大空间, 描述了运用曲 折幽深的空间 变化营造一种 回还变化、妙 趣无尽的心理 探索过程
相映成趣,巧于因借
• 采取了虚实对比、 动静虚实、空间分 隔等手法,将无限 天地融入到有限庭 院。 • 在园林中使用借景、 障景、虚实相生等 手法,营造“外适 内和,体宁心恬” 的禅境得到充分呈 现。
更内 倾化,更心灵化,偏于神韵、境界的追求,从 而在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美学向审美心理的深层掘进, 写意美学的逐渐形成(诗歌、绘画)
• 自然神韵 ——重视自然,在自然环境寻求内心的平静和顿
悟
• 圆融和谐 ——关注人的完整性和独立性,认为着人与世界、
人与自然、人与存在的圆融境界人与自然的和谐, 亲近自然,与自然风景结合的趋向
顿悟的前提
• 一、是在禅宗意识的成熟中有了理论与实 践的准备 • 二、是求得解脱的强烈愿望 • 三、是对禅宗终极目的的不断思索是在思 索之后仍不得其解,进而产生的紧迫感和危 机感。
二、释家禅宗的美学思想
1、“心性论”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
“心性论”的哲学核心的推崇使得中国的美学思 想更内倾化,更心灵化,偏于神韵、境界的追求,从 而在根本上规定了中国美学向审美心理的深层掘进, 写意美学的逐渐形成(诗歌、山水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