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十三章 心理疲劳和过度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各种理论模型是如何概括的 二、可以进行更为简化的区分吗
一、各种理论模型的概括
(一)认知---情感应激模型 史密斯提出了一个四个阶段、以应激为基
础的心理耗竭模型,叫做认知---情感应激模 型
在该模型中,心理耗竭被理解为对长期的 应激所做出的反应,表现为运动员在心理 上、情感上乃至身体上不愿再从事先前从 事和喜爱的运动。
第一,心理疲劳中包含一种耗竭感,包括身体的、心理的 以及情感的。
第二,这种耗竭感会导致个体对他人反应的消极变化,如 冷嘲热讽,缺乏人性化,缺乏精力和同情心等。
第三,心理耗竭具有成就感降低的特点,这会导致运动成 绩下降之间的恶性循环并使自尊降低进而产生退出念头
第四,心理耗竭是对持续压力的慢性反应,这与剧烈压力 下的偶然应激状态不同。
表1 心理疲劳的生理与心理症状
考克斯总结的心理 马斯拉克等总结
考克斯总结的生理症状 症状
的心理症状
1.安静与锻炼时心率增高 2.安静时收缩压增高
3.肌肉疼痛增加和长期肌 肉疲劳
4.血液中的应激生化指标 增高 5.失眠 6.感冒和呼吸道疾病增加 7.体重减轻 8.最大有氧功率下降 9.肌糖原下降 10.消化功能下降
我们认为,在竞按技运动领域,运动性心 理疲劳是运动员在应对内源性压力和外源 性压力时,心理资源及生理资源被不断消 耗而没有得到及时补充时所出现的心理机 能不能维持原有心理活动水平即心理机能 下降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情绪维度、动力 维度、认知维度、行为维度和生理维度的 改变上。
第二节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原因
在运动训练中,心理负荷常表现出与训练负荷 和生理负荷的不一致,从而造成了它的特殊性, 其具体表现是:
训练负荷和生理负荷很小时,心理负荷可能很 大。
训练负荷和生理负荷很大时,心理负荷可能很 小。
这种不一致导致 了心理疲劳和生理疲劳的重要 区别
二、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有何不同
心理耗竭也称身心耗竭或崩溃,它由于经 常不能(或完全不能,或者基本上不能) 有效适应训练或比赛应激的要求而产生的 一种耗竭性的心理生理反应
在这个模型中,疲惫、过度训练和心理耗 竭合称为训练应激综合症。而训练应激综 合症是导致运动员退缩的直接原因。
(三)投入模型
史密特和斯坦恩曾提出了一个关于“心理耗竭和 退出运动的投入模型”
这个模型简单的说,就是个体参与体育运动的投 入和所得的评价,可以分别用来预参与者究竟是 继续参与这项运动还是感到心理耗竭乃至退出。 具体的说,运动员是根据对5个因素的评价来决定 自己对参与体育运动的看法。
心理耗竭产生过程可分为4阶段
情境要求 认知评估 生理反应 行为反应 史密斯还认为,个人的人格和动机因素对
运动情境的应激反应具有调节作用。也就 是说,一个人独特的人格和内部动机常常 决定他是否会产生心理耗竭
(二)消极训练应急反应模型
席瓦尔提出的消极训练应激反应模型认为, 对训练应激的消极反应,是产生心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竭 的原因。
第二,与生理疲劳一样,它更容易容纳积 极作用,表达疲劳---适应---再疲劳---再适应 的适应性意义
第三,它更容易体现发展过程,而不是仅 仅是突出结果
三、运动性心理疲劳有哪些表现
心理疲劳会伴有诸多生理症状,但主要表 现为心理症状。运动员发生心理疲劳(自 己判断为心理疲劳)时常见的现象包括心 理症状,行为症状,动机下降,消极情绪 和消极评价5个方面。
1.心境状态紊乱
2.生理,精神和情 绪的疲劳感增加 3.自尊心下降
4.人际关系质量的 消极变化(玩世不 恭,冷酷无情,丧 失人格)
5.对日常应激的反 应延长并消极堆积
1.情绪耗竭 2.去人性化
3.个人成就感降 低
四、运动性心理疲劳定义
心理疲劳定义问题目前为止仍是心理学家争论的 的焦点之一。戴尔和温伯格曾经针对心理学界对 心理疲劳所下的定义进行过一个小结,认为这些 定义之间有一个共同点:
一、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有何不同
负荷:是指载体所承受的刺激或压力。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可将运动负荷分为训练负荷、生理负荷 和心理负荷。 在这三个方面互有联系、互有影响但互又不相同。 生理疲劳的直接来源是生理负荷或训练负荷,心理疲劳的来 源是心理负荷。 心理负荷是指在人的活动中,客观事件对人的心理过程产生 的刺激,这种刺激同人的主观状态相互作用后通过人的行为 表现、生理变化和主观体验反应出来。
这5个因素分别是
参与某项运动所获得的回报 所付出的代价 满意度 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其他选择
(四)单一认同的发展和外部控制 模型
柯克利认为,应激和个人原因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忽略社会因素对运动员特别是青 少年运动员的影响。
柯克利认为竞技体育运动的社会组织体系 对青少年运动员造成的单一认同以及过多 的外部控制,是运动员产生心理耗竭的社 会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竞技体育运动 的组织机构对此负有责任
柯克利将心理耗竭做了如下定义:“一种 以社会关系为基础的社会现象。青少年运 动员通过这种关系认识到参加体育运动已 成为他们个人发展的死胡同,他们因此而 变得无所适从
在单一认同发展和外部控制模型中,心理 耗竭的产生有两个社会原因
产生心理耗竭的主要原因是高心理压力, 形成的过程较长,结果较严重,有明显的 行业特点。
心理耗竭与过度训练
对训练应激 的积极适应
获得训 练效益


训练应激综合症


对训练应激 的消极适应
训练效 益滞后
疲惫
过度 训练
心理 耗竭
退缩
相比而言,心理疲劳似乎能够更加 准确的描述相关现象,其理由是
第一,它可以较好的与生理疲劳相对应, 分别说明两类相关但又不同的现象及其交 互作用
第十三章 心理疲劳与过度训练
本章内容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特点是什么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监测运动性心理疲劳 如何控制运动性心理疲劳
第一节 心理疲劳与生理疲劳
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特点是什么
心理负荷与生理负荷有何不同 心理疲劳与心理耗竭有何不同 运动性心理疲劳有那些表现 如何为运动性心理疲劳下定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