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突破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与阅读教学的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突破初中作文教学的难点与阅读教学的

关系

初中学生已有小学语文为基础,具备了造句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初中结束后还不能写出像样的作文。这不是我们的要求过高,而是我们教者没抓住学生作文的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只是泛泛的次数作业,学生也草率了事,这样怎能提高?学生作文的难点,有技巧修养方面的,也有思想方面的,具体地说有四个方面: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描写的运用,感受生活的能力,运用典型语言的能力。这四个方面,前二者是驾驭材料与语言的能力,第三者是感受生活搜集材料的能力,第四点是高质量作文的能力。而多数学生要越过一、二点都难,要越过第四点更难。而有了一、二点能力,第三点才能运用,具备了这三点,学生就能写出像样作文。我们的阅读教材对第四点可是反复重点的训练,但效果不佳,原因是前三点未解决,故学生的语感能力未培养起来也就只记答案,应付这方面的考试而已,而不会用心去感受。实际上突破四个难点都应与阅读教学有机结合,融阅读欣赏与作文启悟于一体。

首先,通过大量的篇幅,引导学生理解材料与中心的关系,明白写什么,为什么写。为什么写,是理解作文的中心;写什么,是要解决表现中心的材料。只有理解了这一点,学生作文才能具备一个像样的框架。完成这一步,只有融于阅读教学中才能事半功倍。在初中课文中,不管哪一册,这方面的范文是非常多的。

鲁迅的《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背影》,是启悟学生外貌描写的好教材,明白外貌描写的作用依据,明白了就能运用于自己的作文中,使作文内容丰富。但是,要避免学生作文的公式化,见写人就有外貌描写,问之为什么写不知道,甚至我们教师也看不出。这就要运用课文,让学生在文学欣赏中,明白为什么写,怎么写。再如:《我的叔叔于勒》《葫芦僧判断葫芦案》《故乡》《七根火材》《夜走灵官峡》又是启悟语言描写的好教材。我们学生在作文中的人物语言或对话描写,往往看不出其作用,不知表现人物什么思想,也不知在情节中有何作用。而上述课文能告诉学生什么该写,怎样写,怎样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羚羊木雕》《一面》《最后一课》等文更能告诉学生怎样写心理感受。《老山界》《夜走灵官峡》又教学生怎样进行环境描写。有如此好的范文,我们放弃不用,而让学生去啃很多作文选,结果有几个学生能看明白?最终结果是抄袭硬背,真正有提高的不多。眼高了手才能高。我们教者先要教会学生赏析文章,看懂写了什么,有何作用,这样作文能力就能提高了。

除了启悟中心与材料的关系外,还可利用课文启悟学生的情节构思能力,如《驿路梨花》;启悟写法多样的能力,如《夜走灵官峡》的侧面描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正面侧面结合,《我儿子的一家》《金黄的斗笠》《竞选州长》的不同风格。

“眼高”为“手高”作了铺垫。能看懂文章了,再启悟学生多看时文,启悟文章与生活的关系,为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作铺垫。

第二,在驾驭语言技巧方面,学生最难掌握的是描写。任何一篇或一部成功的作品,都少不了描写,任何一种作文技巧的掌握,都必须先过描写关,否则,任何一种作文技巧他都不会运用成功,更谈不上真情实感了。我们再看各界高考中考满分作文,各种竞赛的优秀作文,无不是描写运用的成功。对描写的感悟是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启悟的。首先结合阅读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描写,描写的种类是哪些。结合阅读教学,进行练笔训练。我们的一些《文笔精华》虽摘取了名著中的精彩段落,也加了评析,但因为是孤立的,没有语言环境,学生往往也看不懂,也就无法体会到描写的好处是什么。而结合课文教学,学生就能联系前后文,真正明白描写的意义和技巧。所以,让学生掌握描写技巧,还是放在课文教学中启

悟更好。在具体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作片断练习,但一定要学生简单的想出全文,一定要想一想描写段在文中的作用,目的清楚,描写的意义也才明确,能力提高才会快。还要指导学生掌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重点,等。如《背影》写外貌为什么重点写动作;《孔乙己》写外貌为什么写身高,写脸色,写皱纹,写胡须;其他文章写外貌写一次,而《一面》中为什么写三次。写人物语言,什么情况下多,什么情况下少;长篇大论中,又怎样写出层次,写出变化,如《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中门子的一大段话就很精彩。还有景物描写在记叙文中运用,等等。

结合阅读教学,学生不仅能明白为什么描写,而且能明白怎样描写。描写过关了,学生作文也就不难了,真正做到“眼高手高”,作文的乐趣也就有了。

第三,感受生活,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写实作文也好,想象作文也好,都离不开生活,要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敏感能力,要能随时捕捉到生活中发生的事、见到的人、景,以及他们引起的心灵激荡。我们多数的学生编作文,没有真情实感,就在于缺少对生活的感受能力,缺少这种捕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的能力。看见别人痛哭,他不想一想为什么哭,别人的哭不能打动他。看见母亲顶着大雨给孩子送衣服,他不以为然;看见小偷,他不敢喊;看见英雄壮举,他不感动。这些,在学生小时,可说是感情不丰富,在一定年龄时就会形成“麻木”,没有了对生活的敏感能力,怎么能写出好文章呢?因此训练学生写作技巧的同时,我们应更多的培养学生对生活的感情细胞,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有了责任感,才会为生活而喜而悲,才会关注生活的很多问题,也有了写作的中心和材料。试问,世界上哪有冷漠者成为作家的?这也需要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去利用课文的人和事去启悟陶冶。通过文章的朗读,激发听众(学生)的感情,让他们随文中人物去哭,去笑。反复刺激,学生感情神经必然“敏”了。再启发学生感受作者的人品,文章材料的来源,使学生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在此基础上,用生活事例,启发学生感受。如“虹桥跨塌”“阿富汗战争”,等等,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想象惨景中受害者的样子,受害者亲人的样子,并把他们描写出来。

有了责任感,就有了敏感的神经,就关心生活,不仅有了作文的能力,而且有了做人的好品德。

第四,升华阶段,是精雕细刻的阶——语言的精当。这是语文阅读教学中训练、考试涉及非常广的。要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多体会,提高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在修改中尽量修改出精彩语言,哪怕有一处也行,有了一处就可能出几处,直到层出不穷。

可见,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突破学生作文的难关,还要在阅读教学中下功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