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树立危机意识与防范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危机对于资本主义来说是老问题,而对社会主义来说是新问题。2008年秋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的危机问题进行思考。本文试从经济危机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经济危机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

一、经济危机与商品交换、

市场经济的关系

(一)经济危机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才能发生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了货币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经济危机产生的两个可能性。在物物交换形式下,买和卖是同时发生的,因此不存在产生危机的可能性。经济危机的第一种可能性,是随着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发展而产生的,即在买和卖的分离中发生了危机的第一种可能性。马克思还根据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看到了危机的第二种可能性:支付环节的中断可能导致货币危机,即随着货币的支付手段的出现,进一步增大了

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在简单商品流通形式下,还不具备产生危机的现实性,只有在发达的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危机才会产生。可能性发展为现实性,“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马克思指出:“可能性要发展为现实性,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1](p.133)

(二)市场经济中商品内在二重性矛盾及其发展形成是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

一般商品和商品交换所包含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蕴涵了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经济形态的基本矛盾。商品具有二重性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既统一又矛盾,统一是指二者互相依赖、互为条件,矛盾是指二者互相排斥、互相对立。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矛盾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决定的。这对矛盾进而表现为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了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

马克思在研究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问题时指出了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是由全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所决定的,也就是生产

栾文莲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要树立危机意识与防范意识

作者:栾文莲,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

[摘

要]在资本主义社会,市场经济与私有制的结合使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并加速了资本主义的衰亡。社会

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能够防范和遏止经济危机。中国应对危机的经验表明,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是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要基础,人民政府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采取及时果断的政策措施是有力应对经济危机的重要保证。应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树立危机意识和防范意识,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危机意识;防范意识[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273(2010)09-0043-05

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平均的劳动生产率决定交换价值,商品交换的价格围绕价值,揭示了价值规律理论。

但价值形态与使用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所造成的分离极易使商品生产的劳动、商品交换违背价值规律,过度追逐货币收入,追逐价值最大化,从而产生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这一点在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的对立中表现得更为明显。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资本也达到社会化,这是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矛盾的统一。如银行把社会的资金集中起来用于生产领域,股份制度集中社会资本用于发展生产等。但作为价值形态的货币,以及作为资本形态的货币的过度发展,脱离生产领域,虚拟资本脱离实体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激化的表现,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产生。

市场经济中商品和商品交换的内在矛盾及其发展演变,我们认为是马克思对商品生产内在矛盾的一般意义上的科学分析,市场交换经济中普遍存在和不断演变的商品交换内部矛盾,是市场经济发生经济危机的内在成因。只要进行市场经济,就存在商品内在矛盾及其发展演变,就存在产生危机的可能性。

(三)现阶段社会主义搞市场经济,存在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一般商品生产的特性、一般商品生产所具有的内在矛盾,因而也具有一般市场经济内在矛盾引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在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加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与外部世界经济体的开放与融合,我们在取得成就、成功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潜藏的危机的一面。

从所有制结构看,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集体、私营、外资经济形成市场经济中各个产权主体和竞争主体。从当下市场交换的供需双方来看,存在着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而内需不足,特别是消费需求不足是最为突出的问题。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主要方面是消费,消费的扩大跟不上生产的扩大。而居民最终消费需求不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贫富差距问题,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分配体制和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够健全,这又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完善的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周期性波动,这是要求宏观调控手段怎样才能更加完善、科学、有效的问题。

从外部因素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开放的经济,与世界经济互相交融,因此受外部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很深。目前我国是利用外资大国和对外贸易大国,与世界经济联系密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危机,需求下降,中国经济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冲击。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周期的同步性明显增强,外部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我们不可能置身事外、独善其身。

二、经济危机与基本经济制度的关系

(一)经济危机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可避免

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有两大特点:一是这种经济形式能够形成巨大的生产力,是迄今为止能够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形式;二是强调经济主体的利益,而具有独立的产权主体的经济利益通过交换来实现,极易形成人们追求物质化、金钱化的倾向。这是因为,生产者的产品和劳动只有通过交换这一社会关系转化为交换价值及其物质承担者货币,其利益和价值目标才能实现。生产者的生产活动以物的联系为基础,以物质产品的交换形式作为生产者生存和发展的条件,表明在市场经济中,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具有物化的倾向和性质。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剩余价值规律,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和生产成果的私人占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是这一矛盾的强制解决。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也就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具体指出的,生产的社会性和生产成果的资本主义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导致了生产力的巨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