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与细菌有什么不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与细菌有什么不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与细菌有什么不同

酵母菌的生殖方式与细菌有什么不同酵母菌是真菌中重要的类群,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大多数酵母以无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和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主要是产生子囊孢子。繁殖方式对酵母菌的鉴定极为重要。1、芽殖(budding)芽殖是酵母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上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

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物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budscar),而在子细胞上就相应地留下一个蒂痕(birthsear)。在光学显微镜下无法直接看到酵母菌的芽痕,如果用钙荧光素(calcafluor)或樱草灵(primulin)等荧光染料染色,就可在荧光显微镜下看到它。当然若在扫描电镜下摄影,就可清晰地观察到芽痕和蒂痕的细致结构。

2、裂殖(fission)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二分裂相似。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相等大小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例如裂殖酵母属的八孢裂殖酵母等。

3、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掷孢子(ballistospore)是掷孢酵母属等

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

细菌的生长繁殖包括菌体各组分有规律的增长及菌体数量的增加。细菌以简单的二分裂方式无性繁殖,其突出的特点为繁殖速度极快。细菌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称为代时,细菌的代时决定于细菌的种类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细菌代时一般为20~30分钟,个别菌较慢,如结核杆菌代时为18~20小时,梅素螺旋体为33个小时。(一)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以简单的二分裂法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杆菌偶有分枝繁殖的方式。在适宜条件下,多数细菌繁殖速度极快,分裂一次需时仅20~30分钟。球菌可从不同平面分裂,分裂后形成不同方式排列。杆菌则沿横轴分裂。细菌分裂时,菌细胞首先增大,染色体复制。在革兰氏阳性菌中,细菌染色体与中价体相连,当染色体复制时,中价体亦一分为二,各向两端移动,分别拉着复制好的一根染色体移到细胞的侧。接着细胞中部的细胞膜由外向内陷入,逐渐伸展,形成横隔。同时细胞壁亦向内生长,成为两个子代细胞的胞壁,最后由于肽聚糖水解酶的作用,使细胞壁肽聚糖的共价键断裂,全裂成为两个细胞。革兰氏阴性菌无中介体,染色体直接连接在细胞膜上。复制产生的新染色体则附着在邻近的一点上,在两点之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将两团染色体分离在两侧。最后细胞壁沿横膈内陷,整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代细胞。(二)细菌群体生长繁殖规律细菌繁殖速度之快是惊人的。大肠杆菌的代时为20分钟,以此计算,在最佳条件下8小时后,1个细胞可繁殖到200万上,10小时后可超过10亿,24小时后,细菌繁殖的数量可庞大到难以计数据和程度。但实际上,由于细菌繁殖中营养物质的消耗,毒性产物的积聚及环境PH的改变,细菌绝不可能始终保持原速度无限增殖,经过一定时间后,细菌活跃增殖的速度逐渐减慢,死亡细菌逐增、活菌率逐减。

真菌的繁殖方式

真菌的繁殖方式 真菌的繁殖器官由营养体产生或转变而来。有些真菌在形成繁殖器官时,整个菌体转变成一个至多个繁殖结构,这叫做整体产果式,这种结构分化少,比较原始。大多数真菌的繁殖器官只是由菌体的一部分构成,其余部分继续维持正常的营养活动,这叫做分体造果式。真菌的繁殖包括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准性生殖。 无性生殖 菌的无性生殖是指不经过两性细胞的结合便产生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 菌的两个可亲和性细胞核的结合。这种核的结合是通过游动配子配合、配子囊接触交配、配子囊交配、性孢子配合和体细胞配合来实现的。典型的有性生殖过程包括 3个明显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叫质配,即两个带核的原生质体在同一细胞内互相配合;第二阶段叫核配,即上述细胞里两核的配合。 真菌有性生殖 的真菌在质配后立即进行核配,重新使染色体的数目减为单倍,这就是有性生殖的第三阶段。 这些孢子是许多真菌用以渡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也是许多植物病原真菌每次初侵染的传染体,对于真菌的复壮或形成杂种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性孢子也是真菌分类的重要依据。 根据有性生殖的亲和性,真菌可分为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类:前者是每一菌体自身可孕,不靠其他菌体的帮助便可单独进行有性生殖;后者是每一菌体自身不孕,不管是否雌雄同体,都需要借助其他可亲和性菌体的相对交配型来进行有性生殖。异宗配合又有两极性和四极性之分。孤雌生殖在真菌中也时有发现。 准性生殖 1952年,美国的G.蓬泰科尔沃和罗珀在丝状真菌中发现的一种导致基因重组的机制。在这种机制中,遗传性的重组不是依赖有性生殖的减数分裂,而是依赖准性生殖的有丝分裂。

准性生殖的第一步是形成异核体。异核体菌丝的形成有3种途径:①异核菌丝的结合;②同质菌丝内的核发生突变;③菌丝内一些单倍体核进行核配形成二倍体核。准性生殖的第二步是两个核的融合,同质的和异质的核都可以核配,形成同质的二倍体核和异质的二倍体核,结果,这个阶段的菌丝细胞中最少含有5类核:两种单倍体核,两种纯合二倍体核,一种异合二倍体核。但是,自发形成异合二倍体核的频率非常低,如构巢曲霉在100万个菌株中才出现一个异合二倍体。准性生殖的第三步包括二倍体核一系列非典型的、不规则 真菌准性生殖 的单倍体化。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姊妹染色单体未分开,或者由于一个染色体分裂为2以后都趋向一极,而造成子核的染色体数目不相等,产生非整倍体,第1个子核多一个染色体(2n+1),第2个子核又少一个染色体(2n-1)。“2n+1”非整倍体又称三体,往往失去一个染色体而成为二倍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由杂合体变为纯合体。“2n-1”非整倍体又称单体,常在不断的有丝分裂中继续丧失染色体,直至成为单倍体,准性生殖全过程可概括为质配、核配和单倍体化。半知菌不发生有性生殖,发生准性生殖的也只有曲霉、青霉和镰孢霉属中的少数种。在异合二倍体繁殖的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之间偶尔也发生交换,形成新的组合和连锁(见连锁和交换)。有些新组合的二倍体核在形成分生孢子时进入孢子,而在孢子萌发时生出二倍体菌丝。这样的重组是准性生殖的主要方面,因为它使没有有性生殖的真菌也能得到有性生殖的益处。不过发生的频率很低,仅为有性生殖的1/500。 准性循环的遗传虽然具有有性生殖的内容,但与有性循环之间还有几点区别:①准性循环的过程类似有性循环,但不像有性循环那样固定,而且单倍体化的完成要牺牲大量的非整倍体;②在一个菌丝细胞内,异核现象和异合现象可以同时发生,不过异合机会极少,必须进一步分离才能发现。由于一个二倍体自发分离(体细胞交换和单倍体化)的频率很低,往往需要用各种化学的或物理的因子加以诱导,例如用对氟苯丙氨酸(PFA)诱导构巢曲霉单倍体化就有特别显著的效果,用氟尿嘧啶(FU)诱导构巢曲霉的有丝分裂交换(体细胞交换),效果也很明显。另外还有许多因子,如氮芥、甲醛和紫外线等,对构巢曲霉的单倍体化和有丝分裂交换都起诱导作用。

酵母菌的繁殖

★根据能否进行有性繁殖,可将酵母菌分为: ●假酵母:只有无性繁殖过程。 ●真酵母:既有无性繁殖,又有有性繁殖过程。 1、芽殖 是yeast无性繁殖的主要方式。 一个酵母能形成的芽数是有限的,(平均24个) 出芽方式: 多边出芽、两端出芽、三边出芽、单边出芽。 环境适宜时,可出现假菌丝 芽殖过程: 母细胞形成小突起(A—D) 核裂(E—G) 原生质分配(H—I) 新膜形成(J—K) 形成新细胞壁(L) 出芽痕和诞生痕: 酵母出芽繁殖时,子细胞与母细胞分离,在子、母细胞壁上都会留下痕迹。在母细胞的细胞壁上出芽并与子细胞分开的位点称出芽痕,子细胞细胞壁上的位点称诞生痕。由于多重出芽,致使酵母细胞表面有多个小突起。 ◆芽痕 ◆假菌丝: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芽殖过程 有的酵母菌进行芽殖后,长大的子细胞不与母细胞立即分离,并继续除芽,细胞成串排列,这种菌丝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假菌丝的各细胞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呈藕节状。而霉菌的菌丝为真菌丝,即相连细胞间的横隔面积与细胞直径一致,呈竹节状的细胞串,称为真菌丝。 借细胞横分裂法繁殖,与细菌类似.如Schizosaccharomyces octosporus(八孢裂殖酵母)。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较少. 2、裂殖; 掷孢子(ballistospore)是掷孢酵母属等少数酵母菌产生的无性孢子,外形呈肾状。这种孢子是在卵圆形的营养细胞上生出的小梗上形成的。孢子成熟后通过一种特有的喷射机制将孢子射出。因此,如果用倒置培养皿培养掷孢酵母并使其形成菌落,则常因其射出掷孢子而可在皿盖上见到由掷孢子组成的菌落模糊镜像。 此外,有的酵母如Candida albicans等还能在假菌丝的顶端产生厚垣孢子。产生掷孢子等无性孢子 适宜的条件下,二倍体细胞减数分裂形成子囊孢子殖。 1、有性繁殖的过程: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亲和性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经过质配、核配形成双倍体细胞——接合子。接合子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和周围的细胞质一起,在其表面形成孢子壁后就形成子囊孢子,形成子囊孢子的细胞称为子囊。一般一个子囊可产生4-8个子囊孢子。孢子数目、大小、形状因种而异。 酵母的二倍体营养体细胞

酵母菌知多少

酵母菌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几乎天天都离不开酵母菌。为了让学生对酵母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文将有关酵母菌的知识做一个简单的汇总。 1酵母菌的分布 酵母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尤其喜欢在偏酸性、温暖潮湿且含糖较多的环境中生长。例如,在水果、蔬菜、花蜜的表面和果园土壤中最为常见,因而有人称其为糖菌。在牛奶和动物排泄物中也可找到。但它们既怕过冷又怕过热,所以市场上出售的鲜酵母一般要保存在10℃~25℃之间。 2酵母菌的形态、大小、结构 酵母菌是一种显微镜下可见的单细胞微生物,是微生物王国中的“大个子”,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型、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酵母菌细胞核与细胞质有明显的分化,个体直径比细菌大几倍到十几倍。一般为1~5μm×5~30μm,最长的可达100μm。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核糖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如白假丝酵母。酵母菌细胞壁的厚度为25~70nm。重量约

占细胞干重的25%,主要成分为葡聚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几丁质(总共超过90%)。 3酵母菌的分类、生态学地位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而是一个形态学类群,酵母菌只是一个俗称,是指以芽殖为主,并大多数为单细胞的一类真菌,在分类上大部分属于真菌门的子囊菌纲,也有一些属于半知菌纲,如假丝酵母。已知的酵母菌有370多种。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上看,除个别酵母菌营寄生生活外,绝大多数酵母菌能利用无生命的有机物或从死亡的机体及残余部分获取能

量,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4酵母菌的代谢 由于酵母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在同化作用方面属于异养型。在异化作用方面,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气存在时,酵母菌可通过有氧呼吸,把糖类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获得较多能量;在无氧环境下,酵母菌又可以通过无氧呼吸,把糖类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较少。 5酵母菌的应用 工业酿酒就是利用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原理,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酵母菌的无氧发酵把果汁或麦芽汁酿制成美味可口的酒类。另外,它还能使面粉中游离的糖类发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在蒸煮过程中,二氧化碳受热膨胀,于是馒头就变得松软,所以被称为发酵之母。 利用酵母菌发酵还可以生产维生素、有机酸、脂肪等。也可以从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多种贵重药物,如核苷酸、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核黄素等等。自1980年以来,酵母菌一直被用来大规模生产人、动物以及植物来源的蛋白质。 在基因工程中,可以将酵母菌的染色体改造后作为运载体,携带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但是与其他环状质粒载体不同的是,酵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的生长繁殖 细菌是非常微小而又原始的生物,所以它们的繁殖方式及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与高等动植物细胞有较大的差异。 一、细菌的繁殖方式 细菌主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裂殖)。 细菌繁殖速度快,一般细菌约20~30min便分裂一代。 测定群体生长繁殖的方法 (一)计数法 1.显微计数法 2.比浊法 3.平板计数法 4. 液体稀释法 5.膜滤器法 (二)细胞量的测定 1.测定细胞重量法 (1)湿重 (2)干重 2.测定细胞总氮量 3.DNA含量测定 4.其他生理指标测定 二、微生物的群体生长 微生物的群体是指单一纯培养物的群体。微生物特别是单细胞微生物,体积很小,个体生长很难测定且没有实际应用价值。因此,群体生长更具有科研和生产上的意义。 1.生长曲线 (1)延滞期(lag phase) 影响延滞期长短的因素除菌种本身外,主要有三方面:①菌龄②接种量③培养条件 (2)对数期(logarithmic phase) 细胞代谢活性最强,酶的活力也高,菌体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的增加,细胞平衡生长。最突出的特点是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时最短,活菌数和总菌数非常接近。是研究菌体生物学性状如形态、大小、染色性和基本代谢、生理的良好材料,是噬菌体吸附的最适菌龄,也是发酵生产用作种子的最适菌龄。 (3)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

菌体产量达到了最高点并维持稳定。细胞开始贮存糖原、异染颗粒和脂肪等贮藏物;多数芽胞杆菌在此期形成大量的芽胞,适于芽胞的收集或菌种的保藏;抗生素等次级代谢产物开始大量形成,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应考虑发酵液在此期放罐。(4)衰亡期(decline phase或death phase) 霉菌的群体生长规律 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一)生长繁殖的条件 1、营养物质 C源,N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等 2、pH 大多数:6.8~7.4 嗜酸菌:0~5.5 嗜碱菌:8.5~11.5 3、温度 低温菌 10 ~ 20℃(湖泊,深海,冷藏食品) 中温菌 25 ~ 32℃ (腐生菌), 37℃(病原菌) 高温菌 50 ~ 55℃(温泉) 4、氧气 (1)专性需氧菌(obligate aerobe):在有氧气的环境中才能生长,如结核分枝杆菌、枯草芽胞杆菌。 (2)微需氧菌(microaerophilic ):生长过程仅需要少量氧气,如霍乱弧菌。(3)耐氧菌(aerotolerant):生长不需氧,氧气存在与否对其生长影响不大,如乳酸菌。 (4)兼性厌氧菌(facultative anaerobe):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长,但有氧时生长较好,大多数病原性细菌属于此类。 (5)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在无氧或低氧化还原势的环境下生长(游离氧对其有毒害作用),如破伤风梭菌。 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下不能生长的原因是: ①厌氧菌缺乏氧化还原电势很高的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不能氧化营养物质并获取能量; ②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和过氧化氢酶(或过氧化物酶),不能分解超氧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 方式: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课件

---------------------------------------------------------------最新资料推荐------------------------------------------------------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课件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参评的说课题目是《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 它是由吕瑞芳老师主编的《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 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及效果评价五个方面阐述我的教学构思。 一、说教材(一)教材地位、内容和作用分析《细菌的生长繁殖与变异》是吕瑞芳主编人卫版《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细菌概述部分第二节,主要讲解了细菌的生长繁殖、代谢产物以及细菌的遗传和变异。 本节内容为细菌概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了教学体系的连续性和科学性。 它即为以后细菌个论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有助于学生无菌观念的建立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为各项护理技能的训练和良好职业操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配套的教学大纲,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结合护理专业需要,同时参照护士执业资格和考试大纲,本着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原则,我制定了以下教学 1 / 7

目标: 1. 知识目标 1. 1 掌握: 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方式和速度;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 1. 2 熟悉: 培养基的种类;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 1. 3 了解: 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及意义;细菌遗传变异在医学上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2. 1 能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并处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2. 2 能用所学知识指导护理技能操作,争取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认同无菌操作的必要性,能自觉培养慎独精神,为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围绕教学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和未来发展需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1 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方式、速度和生长现象) 1. 2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 2. 教学难点: 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及意义二、说学情本次课授课对象

酵母菌简介

酵母 英语名称:yeast 酵母菌是一些单细胞真菌,并非系统演化分类的单元。目前已知有1000多种酵母,根据酵母菌产生孢子(子囊孢子和担孢子)的能力,可将酵母分成三类:形成孢子的株系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不形成孢子但主要通过芽殖来繁殖的称为不完全真菌,或者叫“假酵母”。目前已知大部分酵母被分类到子囊菌门。酵母菌主要的生长环境是潮湿或液态环境,有些酵母菌也会生存在生物体内。 【生理】 和乙醇来获取能量。 酵母营专性或兼性好氧生活,目前未知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 C6H12O6 (葡萄糖)→2C2H5OH + 2CO2 在酿酒过程中,乙醇被保留下来;在烤面包或蒸馒头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将面团发起,而酒精则挥发。 【特征】 多数酵母可以分离于富含糖类的环境中,比如一些水果(葡萄、苹果、桃等)或者植物分泌物(如仙人掌的汁)。一些酵母在昆虫体内生活。酵母菌是单细胞真核微生物。酵母菌细胞的形态通常有球形、卵圆形、腊肠形、椭圆形、柠檬形或藕节形等。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得多,一般为1~5微米′5~30微米。酵母菌无鞭毛,不能游动。酵母菌具有典型的真核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液泡、线粒体等,有的还具有微体。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的细胞形态酵母菌细胞结构的显微照片酵母菌的菌落。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菌落质地均匀,正反面和边缘、中央部位的颜色都很均一,菌落多为乳白色,少数为红色,个别为黑色。啤酒酵母的菌落红酵母的菌落各种酵母菌的菌落。 【生殖】 酵母可以通过出芽进行无性生殖,也可以通过形成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即在环境条件适合时,从母细胞上长出一个芽,逐渐长到成熟大小后与母体分离。在营养状况不好时,一些可进行有性生殖的酵母会形成孢子(一般是四个),在条件适合时再萌发。一些酵母,如假丝酵母(或称念珠菌,Candida)不能进行无性繁殖。 【酵母菌的生长条件】

细菌的繁殖速度

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一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一次,故结核患者的标本培养需时较长。 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将许多细菌(细菌群体)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或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细菌群体就会一代一代地生长繁殖。对细菌群体数量及生长规律的了解,对工农业、医学卫生都有现实的意义。 (1)细菌数的测定:了解细菌生长繁殖后数量的方法,常用的有两种:①比浊法,将细菌生长的悬液,置入一特制的玻管内,在一定条件下与麦氏标准管比浊(0.5号标准管内含细菌浓度为1.5亿/ml),可求得待测细菌悬液中的细菌数;②测定活菌数,即将待测细菌悬液,进行适当稀释,倾注入琼脂平板中,经37℃18h培养后计算菌落数,最后推算出细菌数(所含细菌数/ml)。 (2)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韵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间隔不同时间取样检查细菌数,观察其生长规律。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 1)迟缓期: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

2)对数期:此期细菌以几何级数增长 (20→21→22→23→24→……),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 3)稳定期: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聚,pH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细菌死亡数则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平衡。 4)衰亡期:细菌繁殖逐渐减慢,死亡逐渐增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

酵母菌

酵母的营养价值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一、营养价值 酵母含有水分、矿物质和有机物。矿物质占干酵母菌含量的6.0%-10.0%,包含钾、镁、钙、铁、硅、硫、磷等元素。有机物占干酵母的90%-94%,蛋的质是其中最主要的成分,一般占细胞干物质的30%-50%,蛋白质中含有鱼类、甲壳类等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脂类中含有较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此外,有机物中还包括生长刺激素、维生素、助消化的酶类等,因而酵母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活饵料。 二、酵母在水产名的应用 酵母中水产动物养殖中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苗种培育上,酵母菌个体为4x5微米,粒径大小适合于各类育苗幼体作为早期开口饵料或整个幼体时期的饵料。此外,其营养丰富,运输、保藏和使用都比较方便,无毒副作用。目前已在河蟹、海参、对虾、海湾扇贝等育苗生产中得到了应用。从使用效果来看,酵母主要有如下四大功效: (一)强化营养 酵母菌体内各种营养成份非常丰富,其蛋白质除色氨酸和甲硫氨酸含量略低外,其它氨基酸都非常丰富,为鱼类和甲壳类所必需。它还含有一般饵料所缺少的必需脂肪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也较为丰富。酵母所具有的这些营养成分弥补了其它常规

饵料的不足,对鱼、虾、蟹早期幼体和贝类、海参等浮游期幼体起到重要的营养强化作用。 (二)净化水质 酵母是活的菌体,投入水体中可继续进行新陈代谢活动,育苗水体中的有机物、氨态氮、硫化氢等对幼体有害的物质能够被酵母菌迅速降解利用,从而保证了育苗水体水质理化指标的稳定。 (三)抑制病害 酵母作为幼体饵料,它在育苗水体中是占有绝对优势的种群,致使其它微生物被排斥和抑制,防止了有害细菌的繁殖,起到生物抑制作用。除此以外,酵母体内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幼体摄食酵母后,能够增强对外界恶劣条件和病害的抵抗力,有利于提高幼苗的成活率。 (四)培养饵料生物 轮虫、丰年虫、水等是水产动物苗种培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活饵料。因酵母菌大小适宜,又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在培养这些活的饵料生物过程中投喂酵母菌,对这些饵料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酵母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方法 在河蟹育苗中,Z1-Z2变态阶段对营养十分苛求,如果在Z1期开始使用酵母,直到幼体变成Z2期,保持酵母在水中的密度为每毫升7-10万个菌体,并搭配投喂藻粉5-10ppm,蛋黄1-2ppm,

复习思考题及答案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1. 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 答:细菌按其个体形态,基本上可分为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球菌大小以其直径表示, 大多数球菌的直径为0.5~1μm;杆菌大小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多数杆菌的宽度与球菌直径相近,其长度则为宽度的1倍至几倍(约0.5~5μm);螺旋菌大小也以其宽度和长度表示, 但长度一般是指菌体两端点间的距离, 并非真正的长度。多数螺旋菌大小为0.3 ~ 1 ? 1 ~ 50μm。 细菌一般进行无性繁殖, 最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是裂殖,即一个细胞通过分裂(二分分裂或折断分裂),结果由一个母细胞形成大小基本相等的两个子细胞。有少数芽生细菌能象酵母菌一样进行芽殖, 即在母细胞一端先形成一个小突起, 待其长大后再与母细胞分离的一种繁殖方式。此外,还有极少数细菌种类(主要是大肠杆菌),在实验室条件下能通过性菌毛进行有性接合。 2. 试述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化学组成及其主要生理功能。 答:一般结构是指一般细菌细胞共同具有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核质体和细胞质等。 (1) 细胞壁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较厚(20 ~ 80 nm), 机械强度较高, 化学组成较简单, 主要含肽聚糖和磷壁酸;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较薄, 机械强度较低, 但层次较多, 成分较复杂, 主要成分除蛋白质、肽聚糖和脂多糖外, 还有磷脂质、脂蛋白等。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①维持细胞外形,保护细胞免受外力(机械性或渗透压)的损伤;②作为鞭毛运动的支点;③为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所必需;④具有一定屏障作用,对大分子或有害物质起阻拦作用;⑤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密切相关。 (2) 细胞质膜细胞质膜的结构可表述为液态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即由具有高度定向性的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着可移动的膜蛋白构成。其化学组成主要是蛋白质(占50%~70%)和脂类(占20%~30%),还有少量的核酸和糖类。脂类主要是磷脂,每一个磷脂分子由一个带正电荷的亲水极性头(含氮碱、磷酸、甘油)和两条不带电荷的疏水非极性尾(长链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组成。非极性尾的长度和饱和度因细菌种类和生长温度而异。 细胞质膜的生理功能主要是:①具有高度的选择透性,控制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排除, 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 ②含有各种呼吸酶系,是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产生ATP的部位;③是细胞壁和糖被的各种组分生物合成的场所;④质膜上的间体与DNA复制分离及细胞间隔形成密切相关;⑤是鞭毛的着生点并为其运动提供能量。 (3) 核质体核质体实际上是一条很长的环状双链DNA 与少量类组蛋白及RNA结合, 经有组织地高度压缩缠绕而成的一团丝状结构,通常称之为细菌染色体(图2 –12)。细菌染色体中心有膜蛋白核心构架,构架上结合着几十个超螺旋结构的DNA环,而类核小体环不规则分布在DNA链上。其功能是起贮存遗传信息和传递遗传性状的重要作用。

微生物酵母菌

酵母菌 酵母菌的特点: 是一类单细胞真菌的统称,多数出芽繁殖少数裂殖或产子囊孢子,能发酵糖类产能,细胞壁含葡聚糖和甘露聚糖,喜含糖量高,酸性的水生环境下生长 酵母菌包括:线粒体,芽体液泡,芽体,核,液泡膜,细胞壁,细胞膜 酵母菌细胞壁:外层为甘露聚糖,内层为葡萄糖,其间夹有蛋白质分子 酵母菌细胞膜功能: 用以调节细胞外溶质运送到细胞内的渗透屏障;细胞壁等大分子成分的生物合成装配基地;部分酶的合成和作用场所 酵母菌其他细胞构造: 液泡:储藏含有营养物和一些水解酶,金属离子,也可以调节细胞的渗透压 线粒体:富含参与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的酶,是进行氧化磷酸化的细胞器 微体:存在于有些酵母菌中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 无性生殖: 芽殖:主要的无性繁殖方式,成熟细胞长出一个小芽,到一定程度后脱离母体继续长成新个体。 裂殖:少数酵母菌可以象细菌一样借细胞横割分裂而繁殖,例如裂殖酵母。 有性生殖:酵母菌以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形式进行有性繁殖 1.两个性别不同的单倍体细胞靠近,相互接触 2.接触处细胞壁消失,质配 3.核配,形成二倍体核的接合子 酵母菌生活史的三种类型: 营养体以单倍体/双倍体两种情况存在 营养体只以单倍体存在 营养体只以双倍体存在 营养体以单倍体/双倍体存在的特点: a.一般情况下都以营养体状态进行出芽繁殖; b.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形式存在,也能以双倍体形式存在; c.在特定条件下进行有性繁殖; 营养体以单倍体存在的特点:a. 营养细胞为单倍体;b.无性繁殖以裂殖方式进行; c.二倍体细胞不能独立生活,故此阶段很短; 营养体以双倍体存在的特点:a.营养体为二倍体,不断进行芽殖,此阶段较长;b.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在子囊内发生结合;c.单倍体阶段仅以子囊孢子形式存在,故 不能进行独立生活 霉菌 霉菌概念:菌丝体发达,绒毛状、网状或絮状,不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通称为霉菌。 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霉菌菌丝直径约为2~10 m,比一般细菌和放线菌菌丝大几到几十倍。 菌丝可分为营养型菌丝和气生菌丝。 密布在营养基内部主要执行吸取营养物功能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伸展到空气中的菌丝体称为气生菌丝。 霉菌的繁殖方式:无性孢子,有性孢子,菌丝断片 无性孢子生殖:不经两性细胞配合,只是营养细胞的分裂或营养菌丝的分化(切割)而形成新个体的过程。 无性孢子有: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孢囊孢子等。 有性孢子生殖: 霉菌有性孢子繁殖的特点: a)霉菌的有性繁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多,在一般培养基上不常见。 b)有性繁殖方式因菌种不同而异,有的两条营养菌丝就可以直接结合,有的则由特殊的性细胞(性器官)--------配子囊或由配子囊产生的配子来相互交配,形成有性孢子。c)核配后一般立即进行减数分裂,因此菌体染色体数目为单倍,双倍体只限于接合子。 d)霉菌的有性繁殖存在同宗配合和异宗配合两种情况。 e)霉菌的有性孢子包括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等 霉菌生活史: 无性繁殖阶段:菌丝体(营养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产生无性孢子,无性孢子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多次重复 有性繁殖阶段:在发育后期,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丝体上分化出特殊性器官(细胞),质配、核配、减数分裂后形成单倍体孢子,再萌发形成新的菌丝体。 霉菌的代表:毛霉,根霉,曲霉,青霉 毛霉属: 特征:低等真菌,菌丝发达、繁密,为白色、无隔多核菌丝,为单细胞真菌。菌落蔓延性强,多呈棉絮状。 代表种:高大毛霉、总状毛霉和梨形毛霉。 繁殖: 无性繁殖:产孢囊孢子。 有性繁殖:产生接合孢子。 应用: 能产生蛋白酶,具有很强的蛋白质分解能力,多用于制作腐乳、豆豉。 有的可产生淀粉酶,把淀粉转化为糖。在工业上常用作糖化菌或生产淀粉酶。 有些毛霉还能产生柠檬酸、草酸等有机酸,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根霉应用:①根霉能产生一些酶类,如淀粉酶、果胶酶、脂肪酶等,是生产这些酶类的菌种。在酿酒工业上常用做糖化菌。②有些根霉还能产生乳酸、延胡索酸等有机酸。③有的也可用于甾体转化。曲霉属: 繁殖:无性繁殖产分生孢子;大多数有性阶段不明,归为半知菌类。少数种可形成子囊孢子,归为子囊菌亚门。曲霉的菌丝、孢子常呈现各种颜色,黑、棕、绿、黄、橙、褐等,菌种不同,颜色各异。 应用: ①是制酱、酿酒、制醋的主要菌种。 ②是生产酶制剂(蛋白酶、淀粉酶、果胶酶)的菌种。 ③生产有机酸(如柠檬酸、葡萄糖酸等) ④农业上用作生产糖化饲料的菌种。 青霉的应用: 是生产抗生素的重要菌种, 如产黄青霉和点青霉都能生产青霉素。 生产有机酸,如葡萄糖酸、柠檬酸。 霉菌孢子与细菌芽孢的比较: 黄曲霉素的去除:强碱去除,淘洗去除,活性炭吸附,排除破碎的花生粒 青霉素发明者、英国科学家弗莱明爵士 真核微生物的特征: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比较: 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显微藻类,原生动物 真菌包括:覃菌,霉菌,酵母菌 真菌的特点: 1、细胞质中含有线粒体但没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无根、茎、叶的分化; 2、以产生有性孢子和无性孢子二种形式进行繁殖; 3、营养方式为化能有机营养(异养)、好氧; 4、一般具有发达的菌丝体;

酵母菌生殖方式要点

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 资料14-2几种促进插枝生根的生长调节物质及其使用方法 (2) 资料14-3果树为什么要用嫁接方法生殖而不用种子生殖 (3) 资料14-4植物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 (3) 资料14-5仙人掌类的嫁接 (5) 资料14-6无性生殖的种类 (6) 资料14-7削取不带木质部的芽接接穗的方法 (6) 资料14-8水螅的生殖 (7) 资料14-1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酵母菌多数为单细胞,呈卵圆形或圆柱形,比细菌大得多,直径大约为5~6μm。酵母菌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线粒体及各种贮藏物质。酵母菌的生殖方式有多种类型,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生殖方式: 1.无性生殖 芽殖酵母菌主要是通过出芽的方式进行无性生殖。在良好的营养和生长条件下,酵母菌生长迅速。这时可以看到所有细胞都长有芽体,而且在芽体上还可形成新的芽体,所以经常可以见到呈簇状的细胞团。芽体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在母细胞形成芽体的部位,由于水解酶对细胞壁多糖的分解,使细胞壁变薄。大量新细胞物质--核质(染色体)和细胞质等在芽体起始部位上堆积,使芽体逐步长大。当芽体达到最大体积时,它与母细胞相连部位形成了一块隔壁。隔壁的成分是由葡聚糖、甘露聚糖和几丁质构成的复合物。最后,母细胞与子细胞在隔壁处分离。于是,在母细胞上就留下一个芽痕,而在子细胞上就相应地留下了一个蒂痕。根据酿酒酵母细胞表面留下芽痕的数目,就可确定细胞曾产生过的芽体数,因而也可用于测定该细胞的年龄。裂殖酵母菌的裂殖与细菌的裂殖相似。其过程是细胞伸长,核分裂为二,然后细胞中央出现隔膜,将细胞横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各具有一个核的子细胞。进行裂殖的酵母菌种类很少。 2.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的方式是指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随即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个通道,再通过质配、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个或8个子核,每一个子核与其附近的原生质一起,在其表

第二章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习题

细菌的生长繁殖与代谢 一、名次解释: 抗生素 二、填空题: 1、大多数细菌生长繁殖需要的最适pH 为,最适温度为,而结核杆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霍乱弧菌生长需要的最适pH为。 2、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将细菌分为、、和微须氧菌四类,大多数病原菌属于。 3、细菌群体生长的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 4、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可出现、、 三种生长现象。 5、半固体培养基常用于检查细菌的,无鞭毛的细菌呈生长,有鞭毛的细菌呈生长。 6、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包括、、、等。 7、细菌人工培养的意义有、、。 8、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和三类。 9、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中对人有害的是、和,与治疗有关的是、。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细菌的生长分之条件不包括 A、营养物质 B、气体 C、温度 D、光线 E、酸碱度 2、属于专性需氧菌的是 A、葡萄球菌 B、肺炎球菌 C、结合杆菌 D、大肠杆菌 E、伤寒杆菌 3、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 A、破伤风杆菌 B、大肠杆菌 C、痢疾杆菌 D、炭疽杆菌 E、脑膜炎球菌 4、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原质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5、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细菌素 B、抗生素 C、毒素与酶 D、维生素 E、色素 6、与鉴别细菌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抗生素 C、侵袭性酶 D、维生素 E、色素 7、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不包括 A、热质原

B、细菌素 C、内毒素 D、外毒素 E、侵袭性酶 8、研究细菌性状最好选用哪个生长期的细菌 A、迟缓期 B、对数期 C、稳定期 D、衰亡期 E、以上均可 9、细菌繁殖方式是 A.二分裂 B.出芽 C.芽胞形成 D.复制 E.分枝 10、下列那一种物质不是细菌的代谢产物 A、细菌素 B、抗毒素 C、色素 D、抗生素 E、维生素 11、与鉴别细菌及细菌分型有关的细菌代谢产物是 A、毒素、抗生素 B、色素、热质原 C、细菌素、色素 D、维生素、抗生素 E、抗生素、色素 12、与细菌致病作用有关的代谢产物是 A.维生素 B.热原质 C.色素 D.细菌素 E.抗生素 13、G-菌的热原质是细胞壁中的 A.脂蛋白 B.粘肽 C.磷脂 D.脂多糖 E.类脂 14、细菌的繁殖方式为 A.无性二分裂 B.有性二分裂 C.二分裂 D.复制方式 E.出芽方式 A、pH值4.5~4.8 B、pH值6.5~6.8 C、pH值7.2~7.6 D、pH值8.8~9.2 E、pH值10.4~11.2 15、霍乱弧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16、大多数病原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17、结核杆菌生长最适宜的酸碱度是 18、需用抗酸染色法进行初步诊断的细菌是 A.白喉杆菌 B.炭疽杆菌 C.鼠疫杆菌 D.结核杆菌 E、破伤风杆菌 19、菌落是指 A.不同种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B.细菌在培养基上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C.一个细菌在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集团 D.一个细菌细胞 E.从培养基上脱落的细菌 20、在培养基上的“菌落”是指 A.多种细菌在培养基上混合生长形成的

酵母菌和霉菌

酵母菌和霉菌 课题:酵母菌和霉菌 重点: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结构和生活特点,以及对自然界的意义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设计思想:本节课可以先通过学生对实物的探究了解入手,学习酵母菌和霉菌的形态及生理特征。并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手段:教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参考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前准备好的腐烂的水果及发霉长毛的食品以及各种蘑菇。指导学生观察。教师介绍引起水果腐烂的是酵母菌、引起食品长毛的是霉菌,它们和蘑菇都属于真菌。 二、讲授新课: (一)酵母菌 1、酵母菌的形态结构,教师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边讲解。 (1)教师指导学生制作酵母菌的临时装片,并指导学生用显微镜观察酵母菌的形态结构;(2)指导学生对照酵母菌的结构图和教师出示的酵母菌的微观投影,学习酵母菌的形态结构特征。 (3)提出问题:酵母菌与植物细胞及前面所学的细菌有什么异同? (4)组织学生分析、讨论。 (5)教师总结: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是单细胞个体,所以属于个体微小的真菌。 2、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播放录像或动画:介绍酵母菌的出芽生殖。

(2)教师讲解:酵母菌细胞上长出的突起,比母细胞小得多,是母细胞上的一个芽体,脱离母体后,即成为一个新的酵母菌,属于无性生殖。酵终菌还有另一种生殖方式为孢子生殖,在条件恶劣时,产生孢子,由孢子发育成新个体。 (3)指导学生观察临时装片,找出进行出芽生殖的酵母菌。仔细观察并画出来。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 (1)提出问题:酵母菌具有叶绿素吗?它的营养来源是什么? (2)学生讨论、发言。 (3)教师讲解: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生活,能把葡萄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而在无氧条件下,又可把葡萄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4、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 (1)学生自由发言,介绍自己所熟悉的酵母菌的应用。 (2)播放录像:介绍人类生活中对酵母菌的应用。 (3)教师总结:酵母菌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应用较早的一类微生物,自然界中几乎到处都有酵母菌,已发现的酵母菌达数百种之多,绝大多数都是人类的好朋友,特别是在酒类酿造方面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另外酵母菌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因此可利用酵母菌的菌体捉取辅酶A、细胞色素C、凝血质、卵磷脂和多种氨基酸等。近几年,酵母菌在石油脱蜡、酶制剂和发酵饲料等方面的应用也有了新的进展。 第二课时: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课前2~3天用橘子或陈旧的馒头培养青霉或曲霉。 二、讲授新课: (一)霉菌的形态结构: 教师边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边进行讲解。 1、取一块长有青霉的橘皮或长有曲霉的馒头,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其形态和颜色; 2、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青霉或曲霉的装片。注意观察菌丝和孢子的颜色。

第三章 3酵母菌

3.3 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 了解:酵母菌与我们的生活关系 理解:酵母菌的结构及与食品发酵的关系 掌握:酵母菌细胞的结构、繁殖方式及在实际中的应用;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菌落特征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3、繁殖及生活史 4、酵母菌的代表属 1、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菌落特征 2、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3、繁殖及生活史 1、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2、繁殖及生活史 结合生活实践启发式讲授 思考题、课后习题1-10 借助多媒体播放生产视频

复习:1、霉菌的基本结构 2、霉菌的菌落和类型 引入:多媒体啤酒的生产过程视频 第三节酵母菌 酵母菌不是分类学上的名称,是非丝状真菌。酵母菌广泛应用与食品、医药、化工、饲料等各方面,在国民经济中有重要作用。 ①、酿酒,作馒头 ②、医药和化工方面的重要菌种。目前,可利用酵母菌制造酵母片、核糖核酸、核苷酸、核黄素、辅酶A、细胞色素以及脂肪酶、乳糖酶和多种氨基酸等产品。 ③、在以石油为发酵原料制取柠檬酸,反丁烯二酸,脂肪酸的工业中,也应用酵母菌。 ④、在农业生产中可用作发酵饲料。 但是,也由少数酵母菌是发酵工业的污染菌,它们消耗酒精;降低酒精产量或产生不良气味,影响产品质量。少数是高渗透压的酵母菌可使果酱、蜂蜜及蜜饯等食品腐败变质。可见,酵母菌与人类的关系密切。 酵母菌在自然界的分布非常广泛,在很多水果、蔬菜及多种植物的花和果实上都有酵母菌的存在。在果园土壤中酵母菌的含量很多,由于一些水果掉在地上,酵母菌可利用水果的糖分,致使果园中有酒味。 一、酵母菌的形态、大小和菌落特征

酵母的菌体为单细胞。通常为卵圆形,也有的酵母为球形、柠檬形、香肠状和菌丝状等。菌体无鞭毛、不能游动。 酵母菌比细菌的单细胞个体要大的多,约1-5×5-30微米或更长,不同酵母菌的个体差异很大。在工业上常用的酵母菌其平均直径约为4-5微米。 大多数酵母菌的菌落特征与细菌相似,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粘稠,容易挑起。有的酵母菌培养时间过长时,菌落表面呈皱缩状,菌落多为乳白色,仅有少数呈红色。酵母菌菌落特征是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不同酵母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也不相同。有的在液体中均匀生长;有的在底部生长,产生沉淀;有的在表面生长,产生菌膜,菌膜的表面状况及厚度也不相同。以上特征对分类也具有意义。 二、酵母菌的细胞结构 酵母菌的细胞结构与其他真菌的细胞结构基本相同。但也有本身特点。 酵母菌结构特点: 1.细胞壁:由外到内依次为甘露聚糖、蛋白质、葡聚糖(与细胞壁强度有关),也有少量类脂和几丁质。 2.细胞膜 细胞膜的功能是:①调节胞外溶质运送到细胞内的渗透屏障;②细胞壁等大分子成分的生物合成和装配基地;③部分酶的合成和作用场所。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一、微生物生长繁殖 微生物生长是细胞物质有规律地、不可逆增加,导致细胞体积扩大的生物学过程,这是个体生长的定义。繁殖是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由于细胞结构的复制与重建并通过特定方式产生新的生命个体,即引起生命个体数量增加的生物学过程。可以看出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是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概念。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个体微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很难划分的过程。因此在讨论微生物生长时,往往将这两个过程放在一起讨论,这样微生物生长又可以定义为在一定时间和条件下细胞数量的增加,这是微生物群体生长的定义。 1、细菌的个体生长 细菌的个体生长包括细胞结构的复制与再生、细胞的分裂与控制,染色体DNA的复制和分离 细菌在个体生长过程中通过染色体DNA的复制,使其遗传特性能保持高度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细胞壁扩增:细胞壁是细胞外的一种“硬”性结构。细菌在生长过程中,细胞壁只有通过扩增,才能使细胞体积扩大。 细菌的分裂:当细菌的各种结构复制完成之后就进入分裂时期。此时在细菌长度的中间位置,通过细胞质膜内陷并伴随新合成的肤聚糖插入,导致横隔壁向心生长,最后在中心会合,完成一次分裂,将一个细菌分裂成两个大小相等的子细菌。 2、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 除某些真菌外,我们肉眼看到或接触到的微生物已不是单个,而是成千上万个单个的微生物组成的群体。微生物接种是群体接种,接种后的生长是微生物群体繁殖生长。 细菌接种到均匀的液体培养基后,当细菌以二分裂法繁殖,分裂后的子细胞都具有生活能力。在不补充营养物质或移去培养物,保持整个培养液体积不变条件下,以时间为横坐标,以菌数为纵坐标,根据不同培养时间里细菌数量的变化,可以作出一条反映细菌在整个培养期间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这种曲线称为生长曲线(growthcuwe)。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以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等四个生长时期。 ①延迟期lagphase(停滞期、调整期) 表现:不立即繁殖,生长速率近于0,菌数几乎不变,细胞形态变大。 特点:分裂迟缓,合成代谢活跃,体积增长快,对外界不良环境敏感。 原因:调整代谢,合成新的酶系和中间代谢产物以适应新环境。 消除:增加接种量;采用最适菌龄接种;培养基成分(种子、发酵) ②对数期logpha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