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虚壹而静
2.庚款留学
3.智者
4.《教育论》
5.公学
二、简答题
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
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三、论述题
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虚壹而静:是荀子关于学习态度的主张,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所谓“虚”,就是不要先入为主。所谓“壹”,就是不能一心二用。所谓“静”,就是头脑要清醒。
2.庚款留学:是美国为加强对华影响,国会通过将庚子赔款剩余部分本息退换中国,作为中国选送学生留学美国和创办清华学校的费用。1924年又退还全部庚款用于“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
3.智者:又称诡辩家,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产生于古希腊教育发展的古典时期;他们积极参加城邦的政治和文化生活,以传播和传授知识获得报酬;他们对西方文化,特别是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4.《教育论》:是英国近代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由《智育》、《德育》、《体育》和《什么知识最有价值》四篇教育论文组成;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完美的生活做准备”。
5.公学:英国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以培养一般公职人员为教育目的,后来发展成为为贵族、教士、资产阶级子女设立的私立、寄宿、以升学为宗旨的中等学校。它的设施、师资、教育质量要比一般的文法学校要好,收费更高,为英国培养了不少政治经济领袖人才,以天才教育相标榜。
二、简答题
1、壬子癸丑学制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哪些进步?
1912年至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王子癸丑学制,是近代资产阶级对封建教育的第一次系统的改革,它与癸卯学制相比。有很大进步:
(1)它缩短了教育三至四年,使教育易于普及;
(2)取消了奖励毕业生科举出身的制度,消除了科举制度的阴魂;
(3)女子教育取得了一定地位,初等小学男女同学,中等以上学校专门设立女校;
(4)在课程改革上,取消了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和生产技能的内容;
(5)改进了教学方法。
2、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依据赫尔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顽强和坚定。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赫尔巴特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运用。相反,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
(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训练。
三、论述题
试评 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 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 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 1922年 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 ,即“壬戌学制”。
(2) 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 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 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 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 6岁开始) ,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 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 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 延长了中学年限, 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 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 也有利于中学普及; ③取消大学预科, 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 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 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中外教育史》复习资料2
一、名词解释
1.《学记》:
2.“苏格拉底法”:
3.实科中学:
4.双元制:
5.三纲领八条目:
二、简答题
1.简述延安时期的具体文教政策。
2.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
三、论述题
1.试述私学产生的原因及其对教育发展的贡献。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学记》:是我国战国中期的一本教育专著,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教育论著。它对先秦时期的教育和教学第一次从理论上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总结。
2.“苏格拉底法”:也称“助产术”,是苏格拉底创立的一种师生共同探讨和交流的对话教学方法。苏格拉底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学会思考,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即连续的诘问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认识中的错误;(2)归纳下定义,使学生掌握明确的定义;(3)助产术即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苏格拉底法可视为启发式教学法和发现法的萌芽。
3.实科中学:德国18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重视近代科学知识和实用知识的传播。
4.双元制:是德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职业教育的模式。这种模式规定每周有3天半至4天时间在企业里学习实际知识,1天到1天半时间在职业学校里学习理论知识,3年或3年半时间完成职业教育。
5. 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
二、简答题
1、简述延安时期的具体文教政策。
(1)文教工作中坚持统一战线。
(2)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
(3)注重生产劳动教育。
(4)国民教育实行民办公助。
2、为什么说英国教育长期具有双轨的性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英国教育一直具有明显的双轨性质。
初等教育历来属于宗教、慈善事业。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政府才广设公立学校,逐渐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一般劳动者的子弟从中受到的宗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