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利率市场化
一、巧借国外经
近30年来,金融自由化成了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

无论从西方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到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我国的台湾省,还是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如智利、阿根廷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卷入这一浪潮。

虽然各个国家情况不仅相同,所选择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时机、途径和程度及结果也不一样。

但经有关对比研究和分析,总结出的一些共同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国深思和借鉴。

1、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概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

2、改革方式的选择影响着改革进程的选择。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选择渐进改革者成功几率高,而选择激进改革者则多磨难。

3、宏观经济形势决定着改革的时机选择。

在宏观经济形势稳定的情况下,选择改革的多取得成功或进展顺利;而在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改革多夭折。

4、微观基础建设的程度制约着改革的行进速度。

先培育金融市场(如资本市场、货币市场等),强壮金融机构后放开利率的成功者居多;而无扎实的市场基础就贸然完全放开利率管制者多以失败而告终
5、监管体系健全可以弥补政策设计中的不足,保证改革能平稳进行。

6、超高的正值实际利率水平与深度负利率一样,都不是正常市场运行的均衡利率。

7、金融开放可以推进也可以破坏利率市场化进程。

在现代世界经济国际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一国不融入国际经济潮流,不开放经济已是不可能,关键是要掌握好开放度。

如把握不当,则可能触发金融危机,其破坏力也是相当大的。

8、发展中国家的利率市场化并非发达国家历程的简单翻版,切不可照搬照抄。

9、改革的顺序的安排要讲究规律和技巧。

由于利率市场化只是金融自由化、经济自由化整体中的一部分所以必然要涉及到改革顺序安排问题,利率改革不可超前,当然也不能久拖不改。

10、对后利率市场化问题应尽早防范。

利率市场化后,由于管制已放松,一
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量信贷资金流向管制背景下发展不足、但可迅速升值的行业中去,从而引发“泡沫经济”危机;还有如银行如何处理其管制时代积累起来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利率波动频繁、资金流动加速等问题,均应在改革设计时早作考虑,以免日后被动。

二、利率市场化简介
市场经济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就资金市场而言,要发挥市场在资金配置中决定性作用的途径就是利率市场化。

所谓的利率市场化,就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

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一般地说,利率市场化的具体内涵,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市场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和风险结构应该由市场自发选择。

3、资金市场上存在一个起主导作用的“基准利率”。

4、央行享有间接影响金融市场利率的权利。

三、我国推行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最主要的动因,在于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问题。

从中国市场经济改革、商业银行改革、实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求方面,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上,都将市场利率化的问题推到了我们面前。

利率是整个金融市场和金融体系中最能动最活跃的因素。

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产业走向市场的重要步骤之一,也是国民经济运行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来的基本标志之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壮大,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发展以及和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原有的利率体制已成为我国改革进程中的“瓶颈”,利率市场化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和重要,迫切需要改革现行的利率管理体制,完善利率体系,为利率杠杆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保证。

当前,积极推行利率市场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利率市场化是消除利率管制的弊端,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的要求。

实行利率管制具有消极影响:a它使市场失去了“无形的手”的自发调节,容易造成资金的低效使用。

b长期的低利率使得经济体系内部始终存在超额的资金需求失衡。

c由于正常的融资渠道被管制,使得大量资金游离于正式的金融体制之外,造成了所谓的“脱媒”危机,致使非法集资泛滥,民间利率奇高。

2、实行利率市场化是经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3、利率市场化是实现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

4、利率市场化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和趋势的要求。

简而言之,利率市场化不是我们想不想,或愿不愿选择的战略方向,而是一个无可避免的、必定要出现的趋势。

四、我国市场利率化的进程
曾经,中国金融市场处于尚未完全放开的状态,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均受行政管控,银行自行调整的空间有限,这使得国内存款利率一直较低。

而银行则从较大的存贷息差中受益,储户尤其是中小储户利益受损。

自从1996年建立全国统一的拆借网络形成市场化同业拆借利率开始,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由此开启。

2012年6月,央行宣布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1.1倍。

同时,央行还宣布,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8倍。

此后又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下限调整为基准利率的0.7倍。

存款利率上限首次上浮,贷款利率下限下浮,标志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迈出象征性步伐。

经国务院批准,央行宣布自2013年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水平。

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后,金融机构与客户协商定价的空间将进一步扩大,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采取差异化的定价策略,也有利于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自主定价能力,转变经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加大对企业、居民的金融支持力度。

这标志着贷款利率市场化取得实质性进展,也意味着存款利率市场化成为后期利率市场化的工作重心。

五、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始于1996年6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正式放开。

其后,一直按照央行设计的路线图有条不紊地展开。

1996-1999年,先后完成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国债利率的市场化进程。

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取消贷款利率下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由于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下政府部门对利率的较大管制与建国以来的经济形势等原因,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作为存贷款基准利率的制定者,中国人民银行在制度、政策方面存在着滞后性并未显示出灵活、富有弹性的缺陷。

使得经济形势在一定程度上与政策不相匹配,不能够准确反映市场经济的运行情况,体现金融市场的供求关系第二,作为资金的主要供应方的银行与有价证券买卖的中介机构证券公司,尚未建立标准、高效的内部管理制度,市场化改革未到位。

第三,作为金融资产的主要需求者,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现代管理制度。

大部分企业以利润为主导,往往忽视长期战略与利益,更多地关注短期利益,未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项目利润的灵活预算机制。

第四,利率的市场引导机制不明显。

利率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的是企业、商业银行和银行面对的消费者。

1、利率对商业银行的引导机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在再贴现率与同行拆借利率。

中央银行有意识地调整再贴现率或同行拆借利率,但当商业银行出现资金紧缺危机的时候,并不会依据中央银行设定的利率引导机制进行借款。

2、利率对企业融资活动的引导机制也存在缺陷。

企业融资存在多种方式,可以利用民间贷款、发行股票、发行债券、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

企业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会进行借款,不论是银行贷款、民间高利贷等。

3、利率对消费者的市场引导机制不明显,主要体现在储蓄率的变动并不会影响人们基于预防动机对货币的持有量。

第五,金融市场不完善,金融环境不稳定。

首先,金融环境的不稳定导致了金融市场的不完善。

金融环境的不稳定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导致个人的社会安全感偏低,持有害怕生病、害怕失业的心理,人们对货币需求的预防动机体现在大量的储蓄。

因此,在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
与不完善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储蓄率变动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程度不大,即储蓄率的变动并不会影响人们基于预防动机对货币的持有量。

由此,利率市场化改革必然受我国不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与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所制约。

中国目前国内通货膨胀率相对较低,对外的汇率富有弹性地反映了供需关系,这样的经济形势可以极大地推动利率市场化。

因此,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需要针对以往存在的问题调整相关的制度政策以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六、利率市场化只差最后一跃
中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中国在去年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也将进一步完善存款利率市场化所需要的各项基础条件,稳妥有序地推进存款利率市场化。

今明两年的重点是推进人民币存款利率的改革,从而实现全方位的利率市场化。

中国在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的同时,也会加强金融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的资金价格都已市场化,无论是股票、债券还是贷款的价格均已放开,只剩下存款利率上限这最后一道关口。

实际上,一些金融机构为规避存款利率管制,发行了不少理财产品,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市场化定价的范围。

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权。

需要把握好两点:一是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单兵突进式的改革难以成功,需要与相关方面改革协调推进。

二是利率市场化赋予了市场主体更多自主权,金融机构和企业要加快完善公司治理,强化财务硬约束,不能不顾成本,盲目竞争,搞利率大战。

存款保险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存款人利益的重要措施,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各国经验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是发展民营银行、小银行的重要前提和条件。

存款保险客观上能增强这些银行的信用,为之创造一个与大银行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环境,从而有利于推动金融业放开市场准入等改革。

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市场上存在一种力量推动利率市场化,余额宝等新兴业务方式都是对利率市场化有推动作用的。

存款利率最终要放开,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步。

存款利率放开也是在计划之中,很可能在最近一两年能实现。

他还说,被视为利率市场化前提条件的银行存款保险制度有望在一年内推出。


是官方首次就利率市场化和推出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给出明确的时间表。

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只有非常少的借款人将从央行取消贷款利率七折下限措施中受益,而这些借款人几乎都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

这表明,贷款利率下限的放开实际上短期影响较为有限。

中国放松贷款利率管制之后要实现利率市场化,将存贷款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还差关键一跃。

随着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存款利率的定价权需要交还给金融机构,商业银行的金融自主权也需要得到彻底保障,这不仅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经济结构,也有利于储户获取利息收入。

周小川亦表示,利率市场化初期容易导致利率走高,这种短期痛苦不能免除。

但是形成新的均衡之后利率有可能会回归,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会存在平行上升的趋势。

目前,存款利率没有放开,不少银行的资金进入了低效、腐败的国企或者地方政府,久而久之,患上低息资金饥渴依赖症的僵尸企业将会产生坏帐,只能依靠行政资源的“输血”存活。

存款利率放开之后,银行贷款利率也会出现上升,一些原本早该破产的“僵尸企业”将会破产,与此同时,富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增加,生存空间扩大,这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效率。

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之后,存款垄断定价的格局被打破,市场化竞争会导致存款利率快速上行,进而使得银行息差大幅压缩,存款利率放开将逼迫银行转型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