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学总论 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学形成初步理论体系,有很多方面涉及 温病论述
温病学总论
6
《黄帝内经》
• 病名—“初之氣,地氣遷, 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 厲,溫病乃作 ”
• 病因— “初之氣,地氣遷, 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民乃 厲,溫病乃作 ”,“其病溫 厲大行,遠近鹹若”
• 病机— “冬傷於寒,春必病 溫”
温病学总论
7Leabharlann • 证候—“有病溫者,汗出輒複熱,而脈燥疾, 不為汗衰,狂言不能食 ”
《温病学》总论
温病学总论
1
第一章 绪 论
一、温病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温病学的定义
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和 预防理论与方法的一门学科。
➢ 研究对象:温病
外感热病 常见病、多发病
➢ 研究内容:温病——发生原因,发病机制,病 理变化,传变规律,预后转归;预防、诊断、 治疗
温病学总论
2
• 《伤寒论》中许多治法方剂,如清热(白虎汤)、 攻下(承气汤)、养阴(竹叶石膏汤)等法等法 为后世温病的治则治法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 《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阻碍作用
由于其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医家对其十分宗崇, 无法进行理论突破。
临床诊疗严格遵守《伤寒论》法、方。
温病学总论
18
▪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批评墨守仲景方“竟 不能更張毫釐”的做法,甚至提出热病应“另立 方藥而不從仲景方”
温病学总论
15
▪ 小结
• 成绩
—温病的资料积累时期。医家对温病的因证脉治 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内容简单
• 不足
—伤寒是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温病在概念上仍 隶属于伤寒,只是伤寒范围内的一个类型,未形 成自身独立的辨证论治体系,理论比较朴素。
《素问》“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
• 战国-晋唐时期是温病学发展的萌芽阶段
温病学总论
9
《伤寒杂病论》——张仲景
温病学总论
10
▪ 《桂林古本傷寒雜病論》卷四,溫病脈證並治第六
➢ 溫病有三:曰春溫、曰秋溫、曰冬溫。此皆發於伏氣, 夏則病暑,而不病溫。
➢ 冬傷於寒,其氣伏于少陰,至春發為溫病,名曰春溫。
➢ 夏傷於濕,其氣伏于太陰,至秋燥乃大行,發為溫病, 名曰秋溫。
➢ 氣不當至而至,初冬乃大寒,燥以內收,其氣伏于厥陰, 冬至後,天應寒而反溫,發為溫病,名曰冬溫。
• 治疗—“熱者寒之”、 “溫者清之 ”,药用 辛凉,咸寒、苦甘、 苦燥、淡泄
• 预后及预防—“溫病 虛甚死 ” ;“正氣存 內,邪不可幹”, “避其毒氣 ”
温病学总论
8
《难经》 ▪ 《难经·五十八难》:“傷寒有五,有中風,有
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
➢伤寒有五——广义伤寒:外感热病 ➢有伤寒——狭义伤寒:感受寒邪 ➢有温病——狭义温病:一种温病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
—王叔和《伤寒例》首创时行之气为病说,“此 非时之气,是以一岁之中,长幼之病,每相似者, 此时行之气也”。
温病学总论
14
• 治疗 —《肘后备急方》温毒发斑专方-黑膏方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葳蕤汤、大青汤、 犀角地黄汤等
• 预防 —《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太乙流金散烧烟
▪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里以桂枝汤为例,因 时、因地、因人加减,为活用经方提供示范。
▪ 朱肱——《类证活人书》:“桂枝湯自西北二方 居人,四時行之,無不應驗。……不在加減也”。
温病学总论
16
(二)宋—元代(公元960—1368年)成长阶段 ▪ 韩祗和《伤寒微旨论》 ▪ 庞安时《伤寒总病论》 ▪ 郭雍《伤寒补亡论》 ▪ 朱肱《类证活人书》 ▪ 刘完素 ▪ 王安道《医经溯洄集》
温病学总论
17
➢ 《伤寒论》对温病学发展的推动作用
• 六经辨证学说对后世创立的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 辨证有很大的启发
▪ 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 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 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
▪ 《金匱要略·水氣病脈證並治》:“經為血,血不 利則為水,名曰血分。……實則失氣,虛則遺溺, 名曰氣分”
温病学总论
12
▪ 《伤寒论》提到了温病这一名称,但与现在温病涵 义不同,为伤寒误汗后的坏证。
▪ 发病急骤,发展迅速、变化较多、病情较重
▪ 在临床疾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 有着很高的理论价值和使用价值
是外感热病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 的重要分支,在脉因证治、理法方药方面自成 完整独特的理论和证治体系,长期以来一直有 效的指导着临床实践
温病学总论
4
(四)温病学的学科范围
▪ 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必修课
▪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学说对后世创立的卫气营血 辨证和三焦辨证有很大的启发
▪ 《伤寒论》中未提出温病的具体治法方药,但许多 治法方剂,如清热(白虎汤)、攻下(承气汤)、 养阴(竹叶石膏汤)等法为后世温病的治则治法发 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温病学总论
13
▪ 其他
• 病因
—葛洪《肘后备急方》“岁中有厉气,兼夹鬼毒 相注,名曰温病”
▪ 范围:
四时温病:风温、春温、暑温、湿温、秋燥
伏暑等
儿科:麻疹、风疹、奶疹、天花、水痘、白喉、
百日咳、痄腮
五官:喉娥
内科:疟疾、疫毒痢、急黄、热痹
▪ 绝大多数感染性疾病和发热性内科疾病
温病学总论
5
二、温病学的发展概况
(一)战国—唐代(公元前475—959)萌芽阶 段
▪ 《黄帝内经》 ▪ 《难经》 ▪ 《伤寒杂病论》
➢ 春秋病溫,此其常;冬時病溫,此其變。冬時應寒而反 大溫,此非其時而蓄其氣,及時不病,至春乃發,名曰 大溫。此由冬不藏精,氣失其正,春時陽氣外發,二氣 相搏為病則重,醫又不曉病源為治,乃誤屍氣流傳,遂 以成疫。
➢ 治疗(略)
温病学总论
11
▪ 太陽病,發熱而渴,不惡寒者,為溫病。若發汗 已,身灼熱者,名曰風溫。風溫為病,脈陰陽俱 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語言難 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視失溲,若被火者, 微發黃色,劇則如驚癇,時瘛瘲;若火熏之,一 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二)温病学的学科性质
▪ 中医外感热病学的一种学说
温病是外感热病中具有温热性质的一类疾病
▪ 临床学科
讨论各种温病的病变规律及证治
▪ 中医的基础理论学科
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体系是中医各科的基础 之一
▪ 中医原著课程
《温热论》《温病条辨》等被称为中医经典之一
温病学总论
3
(三)温病学的地位和价值
▪ 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