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列车运行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铁列车运行图
【摘要】分析研究了地铁列车运行图的意义、作用,介绍了列车运行图的编制要求及编制步骤,强调了列车运行图在地铁运输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浅谈地铁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是行车组织工作基础,它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顺序,各次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分,在车站的到达、出发或通过的时刻,在车站的停站时间和在折返站的折返作业时间,以及列车交路和列车出入车辆段时刻等,能直观地显示出各次列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和对应关系。
1 编制地铁列车运行图的意义及作用
列车运行图起着使各部门紧密配合,协调动作的重要作用。
它能有效地把各单位组织起来,使它们都按列车运行图的需要制定各自的生产计划,并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工作。
列车运行图不仅规定了列车的运行,而且规定了地铁技术设备(线路、站场、电动车辆、通信信号、机电、供电)的运用,同时也规定了所有与行车有关单位的工作任务。
综上所述,列车运行图是地铁运输工作的基础,是地铁运输生产的综合计划。
(1)列车运行图规定了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顺序,列车在各个站的到达、出发时刻及各个区间的运行时分和在站的停车时分等。
这样就能保证行车安全和有条不紊的运输工作。
(2)列车运行图可以把整个地铁的生产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
体,列车运行图是运输生产的综合计划,是行车组织工作的基础。
(3)列车运行图不仅是日常指挥列车运行的依据,而且也是地铁运输工作贯彻国家方针、政策,为广大乘客服务,为战备人防,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重要工具。
(4)列车运行图是确保地铁运输安全,改善地铁技术设备的运用和更新,加速车辆周转,不断提高地铁通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体现。
(5)列车运行图能充分体现地铁管理水平的高低,而且列车运行图也能起到促进和提高运营管理水平,有效地使用现有的运输能力,挖掘运输潜力的作用。
2 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要求
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应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依据客流量和方便乘客的原则确定列车开行列数。
(1)必须确保列车运行安全,严格按《技规》要求,遵守行车及调车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编制列车运行图。
(2)严格按照地铁运输宗旨编制列车运行图。
为了迅速及时地将乘客运送目的地,在编制列车运行图时,充分考虑到客运量的波动性,铺画列车开行对数时,应留有适当的余量,达到一定的满载程度。
(3)充分利用地铁设备现有的通过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咽喉区和困难区段的通过能力。
(4)列车运行图应与车站的技术作业过程相协调,和车站的各
种能力相匹配。
(5)保证各站、各区段间工作上的协调性和均衡性。
(6)要求各线列车运行图在换乘站的运力匹配,充分考虑各线的换乘客流及换乘能力。
(7)经济合理运用电动客车,合理安排列车检修作业。
确保良好的运用车上线运行。
3 编制列车运行图
列车运行图的编制,由运营管理部门负责组织。
列车运行图的具体铺画通常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铺画列车运行方案图,着重解决列车运行图的全面布局问题,第二步根据列车运行方案图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即详细规定每一列车在各个车站上的到达、出发或通过时刻。
在铺画列车运行方案图前,由运营管理部门收集上级领导的要求和编制目标确定编图要求与注意事项,全日分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终点站折返能力,换乘站设施的综合能力,运用电动客车保有量,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及现行列车运行图综合情况的分析报告等资料。
根据上述资料铺画列车运行方案图,经领导审核通过后,开始铺画详细的列车运行图。
在编制列车运行图的过程中,为了使有限的运力得到更合理的运用,更大限度地发挥地铁的社会效益,目前大部分地铁公司都会根据节假日与平日客流变化不同的特点,制定了相对应的列车运行图。
在编制列车运行图过程中既要符合各项技术作业程序和时间标准,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通过能力挖潜增运和经济合理地运用电动
客车,即要使运行图适应每一时间段的客流要求,又要考虑车站的各种能力匹配及各线客流的换乘,还要妥善安排乘务人员的作息时间,以千方百计地实现地铁安全、准确、高效、服务的运营宗旨。
4 结语
地铁列车运行图是综合各专业部门的设备状态、技术条件、规划出各部门协调动作,有序进行各项作业过程,按约定的时间和位置,准确无误地完成旅客运输任务。
因此,每个地铁职工都应自觉地严格执行列车运行图,严格遵守运输纪律,特别是工作在生产一线的行车有关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列车运行图的重要性,充分了解列车运行图的内涵、作用和特点,做好地铁运输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韩永义.浅谈列车运行图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作用.《郑铁科技通讯》,2003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