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本神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肾病 肾气虚则肾阳不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肢失温 四肢厥逆 肾气虚则肾阳不足四肢失温—四肢厥逆 、 • 肾气实则水湿不运,扰动内脏—水肿 肾气实则水湿不运,扰动内脏 水肿
• 归纳
1、五脏藏神:五脏所藏之精是五脏神的物资基 、五脏藏神: 精气的耗伤可导致五脏神气的变化。 础。精气的耗伤可导致五脏神气的变化。 • 2、五脏病证有虚实,既表现在躯体生理病症, 、五脏病证有虚实,既表现在躯体生理病症, 又有精神病症。其中精神病症以心肝为主, 又有精神病症。其中精神病症以心肝为主,只是举 其它各脏也有精神病症,但确实以心肝为多。 例,其它各脏也有精神病症,但确实以心肝为多。 • 3、解释五脏虚实病症,虚者精气不足,实者邪 、解释五脏虚实病症,虚者精气不足, 壅脏气。均可从五脏所主功能失调分析, 壅脏气。均可从五脏所主功能失调分析,其中只有 脾肾病症有“五脏不安” 脾肾病症有“五脏不安”,为中医重视脾肾奠定了 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 •
• 3、情志失调伤五脏规律,有常有变。 、情志失调伤五脏规律,有常有变。 以五脏五志为常。以一种情志可伤数脏, 以五脏五志为常。以一种情志可伤数脏,或 几种情志伤一脏为变。 几种情志伤一脏为变。 • 4、呼应篇首提出的“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呼应篇首提出的“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神基于五脏精气,神志衰败则五脏精气衰 神基于五脏精气, 必补而不可泻。针刺作用偏于泻,故不用之。 竭,必补而不可泻。针刺作用偏于泻,故不用之。
第二段 论情志失调致病 情志失调扰动气机,导致气机紊乱, 一、情志失调扰动气机,导致气机紊乱,主要 发生情绪失常及轻微的躯体症状。 发生情绪失常及轻微的躯体症状。 情志失调伤及五脏精气, 二、情志失调伤及五脏精气,是病变的进一步 深入,不仅有严重的精神症状,而且出现逐步 深入,不仅有严重的精神症状, 加重的躯体症状,预后不良。(见表) 。(见表 加重的躯体症状,预后不良。(见表)
• 第三段 论五神脏 • 一、五神脏概念 • 1、五脏藏精舍神,“肝藏血,血舍魂” 、五脏藏精舍神, 肝藏血,血舍魂” 脾藏营,营舍意” 心藏脉,脉舍神” “脾藏营,营舍意” “心藏脉,脉舍神”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 “肺藏气,气舍魄” “肾藏精,精舍志”, 故名五神脏。 故名五神脏。 2、五脏既主躯体生理活动,又主精神活动, 、五脏既主躯体生理活动,又主精神活动, 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核心、中枢。 是生命活动的中心、核心、中枢。这与中医学 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有关, 的哲学基础五行学说有关,是生命活动中的五 个生理功能模型。 个生理功能模型。
灵枢· 灵枢·本神
题解
本篇具体指出七情内伤的病机和病 证,并推论了五脏虚实也可影响情志的变 医生在临床诊断治疗时, 化,医生在临床诊断治疗时,必须以神为 即观察病人的形态, 本,即观察病人的形态,以判断精神魂魄 的存亡,故名曰本神。 的存亡,故名曰本神。
一、神的含义 : (1)万物变化机制、规律(神明); )万物变化机制、规律(神明); (2)人的生命力、机制(神机); )人的生命力、机制(神机); (3)人的精神意识、感情、思维活动(神志) )人的精神意识、感情、思维活动(神志) (4)血脉营气精神(物质) )血脉营气精神(物质) 内经》 ,(2) 3)常混用, 在《内经》中,(2)和(3)常混用,二 者也有密切联系。 者也有密切联系。 )(4) (3)( )以(2)为基础,又对(2)有 )( )为基础,又对( ) 重要影响。 重要影响。 本篇论( )( )(4)为主。 本篇论(3)( )为主。
• —————————————————————
情志因素 伤神 伤脏 精神症状 躯体症状 恶化季节 ———————————————————————————— 怵惕思虑 神 心 恐惧自失 破 脱肉 死于冬 毛悴色夭 ———————————————————————————— 忧愁不解 意 脾 悗 乱 四肢不举 死于春 毛悴色夭 ———————————————————————————— 悲哀动中 魂 肝 狂妄不精 阴缩挛筋 死于秋 不 正 两胁骨不举 毛悴色夭 ———————————————————————————— 喜乐无极 魄 肺 狂、意不 皮革焦 死于夏 • 存人 毛悴色夭 • • • • • • • • • • • • •
• —————————————————————
• (后续) 后续)
• (续) • —————————————————————
• • • • • • • • 情志因素 伤神 伤脏 精神症状 躯体症状 恶化季节 ———————————————————————————— 盛怒不止 志 肾 喜忘前言 腰脊不可 死于季夏 俯仰屈伸 毛悴色夭 ———————————————————————————— 恐惧不解 精 骨酸痿厥 精时自下
三、精与神的概念 产生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即德与气。 精,产生生命活动的原始物质,即德与气。 天德与地气相交就产生生命。 神,天德与地气相交就产生生命。 四、魂与魄的概念 1、魂: 、 与生命一起产生的意识活动,如人的感性、识性、 与生命一起产生的意识活动,如人的感性、识性、 记性、悟性。是随神生灭往来的精神活动的概括。 记性、悟性。是随神生灭往来的精神活动的概括。 2、魄: 、 藏舍于形精躯体之中的、与形体一起产生、 藏舍于形精躯体之中的、与形体一起产生、消灭 的器官组织本有机能的概括。(古称“形之灵” 。(古称 的器官组织本有机能的概括。(古称“形之灵”)如痛 视觉、听觉、吸吮、关节反射等。 觉、视觉、听觉、吸吮、关节反射等。 3、魂魄概念阴阳相对待。魂属阳、主动,魄属阴、 、魂魄概念阴阳相对待。魂属阳、主动,魄属阴、 主静,神清醒则魂魄合而为一,神抑制则魂魄分而为二。 主静,神清醒则魂魄合而为一,神抑制则魂魄分而为二。
• —————————————————————
• 三、情志失调致病规律 • 1、情志失调,由于人的气质、性格、文化修 、情志失调,由于人的气质、性格、 信仰等差异,因人而异。 养、信仰等差异,因人而异。但都与情志失调性 情志失调数量的太过有关。 质,情志失调数量的太过有关。 • 2、情志失调致病,与外邪致病不同。 、情志失调致病,与外邪致病不同。 • 情志失调直接伤内部气机、脏腑。 情志失调直接伤内部气机、脏腑。先伤气 然后进一步伤五脏精气;先出现精神症状, 机,然后进一步伤五脏精气;先出现精神症状, 后发展为躯体症状,最后表现为精神衰败, 后发展为躯体症状,最后表现为精神衰败,形体 衰竭,形神竭绝相脱离而死。 衰竭,形神竭绝相脱离而死。 • 故本段说: 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 故本段说:“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 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 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
三、五神脏理论意义
• “五神脏”及“五脏藏神”理论,是中医基础 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西医学“脑主论”不 同道,属于医学研究的两种方法学和两种学术体 系。
二、德气的概念 天之在我者德也” 德者得也,道寓万物, “天之在我者德也”。德者得也,道寓万物,物 之有得谓之德。此是指人类形成的具体规律, 之有得谓之德。此是指人类形成的具体规律,犹如 千万年不变的四时递迁规律,故古人说: 千万年不变的四时递迁规律,故古人说:“天之大 德曰‘ ’”。在此“ 可以理解为阳光、雨露、 德曰‘生’”。在此“德”可以理解为阳光、雨露、 空气等物质。 空气等物质。 “地之在我者气也”。地气,指食物、水分。 地之在我者气也” 地气,指食物、水分。 迫也,交感、结合。天生、地成,天生、 薄,迫也,交感、结合。天生、地成,天生、地 天地之气的共同作用才有生命活动的产生。 养,天地之气的共同作用才有生命活动的产生。这 是古人所说阴阳交感而万物生的思维模式。 是古人所说阴阳交感而万物生的思维模式。 论衡》 天地合气 命之曰人。 天地合气, 《论衡》 “天地合气,命之曰人。” 以此奠定了中医学实在的物质基础。 以此奠定了中医学实在的物质基础。
本篇所说的思维过程是由表入里, 本篇所说的思维过程是由表入里,由感性 到理性,由浅入深的逐渐认识过程。 到理性,由浅入深的逐渐认识过程。 六、养生的基本原则 1、内外调养: 、内外调养: 外以顺四时、 外以顺四时、适寒暑 内以和喜怒、安居处、控饮食 内以和喜怒、安居处、 2、阴阳和谐: 、阴阳和谐:
•
4、本篇五脏虚实病证突出精神病症,是中医论 本篇五脏虚实病证突出精神病症,
神志病证的理论基础。所以, 神志病证的理论基础。所以,中医治精神神经病证 从调理五脏入手。常用的方法是,疏肝、清心、 从调理五脏入手。常用的方法是,疏肝、清心、降 肺、化痰豁痰(肺)、攻下通便(脾胃)、活血通 化痰豁痰( )、攻下通便(脾胃)、活血通 攻下通便 )、 络化瘀破血( 以泻实;益气(脾肺) 络化瘀破血(肝)等,以泻实;益气(脾肺)养血 )、补脾 润肺、养心、滋补肝肾等以补虚。 补脾、 (肝)、补脾、润肺、养心、滋补肝肾等以补虚。 这些方法不仅治疗精神疾患, 这些方法不仅治疗精神疾患,也指导众多心身疾患 的治疗,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的治疗,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二、五神脏病证 1、肝病 肝气虚则血不足,魂无所居失所养—恐 肝气虚则血不足,魂无所居失所养— 疏泄失司— 肝气实则气机郁闭 ,疏泄失司—怒 2、脾病 脾气虚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濡养四肢、 脾气虚则不能为胃行其津液、濡养四肢、 调和五脏— 调和五脏— 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气实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 脾气实则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浊气留 腹胀、 中—腹胀、二便不利 3、心病 心气虚则血少心神失养—悲 心气虚则血少心神失养— 心气实则心火郁闭,扰动心神— 心气实则心火郁闭,扰动心神—笑不休 4、肺病 肺气虚则气不足——鼻息利、少气 肺气虚则气不足——鼻息利、 鼻息利 肺气实则肺气郁闭,肺失宣肃— 肺气实则肺气郁闭,肺失宣肃—喘喝胸盈 仰息
五、思维活动过程 1、心的概念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 是接受事物进行分析、 “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是接受事物进行分析、 评 价并做出反应等精神活动的器官。 价并做出反应等精神活动的器官。 2、思维活动过程 把记忆的印象保存起来。 意—把记忆的印象保存起来。 意念经过反复积累形成的感性认识。 志—意念经过反复积累形成的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分析、 思—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思考分析、取 得到新的认识。 舍,得到新的认识。 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反复推敲, 虑—在思考分析的基础上,反复推敲,深思熟虑 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处理问题的办法。 志—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处理问题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