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伪城市化现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伪城市化现象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我国城市化发展取得瞩目成就,但也不可避免的面临一系列经济、资源、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亟待解决的复杂现实问题,为伪城市化的存在提供了土壤。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现状,认为中国目前存在的伪城市化现象是城市化过程中过分追求速度造成的。城市化过程不应过分追求速度,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要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自然环境为基础,以人的发展为核心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最终实现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化率、伪城市化

一、文献综述

国外对城市化的理解主要分欧美学派与前苏联学派。美国学者沃纳赫希在《城市经济学》中将城市化定义为从以人口稀疏并相当均匀遍布空间、劳动强度很大且个人分散为特征的农村经济转变为具有基本对立特征的城市经济的变化过;日本学者山田浩之认为城市化的内容可分为经济基础过程中的城市化和社会文化过程(或上层建筑)中的城市化现象.

前苏联学者把城市化理解为城市和城市居民在数量上增加的趋势以及城市居民点在国家生活中的作用提高的趋势,认为城市化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城市化指的是城市的增加和城市在国家生活中作用的提高;广义的城市化则指各种城市活动的集中、加强、分解,人口分布的新形式与空间结构的形成,具有特殊的交际方式、文化和价值观等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

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勒认为城市化的进程,事实上是一种信息自由流动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市场实现了一般意义上的均衡,经济得以全面发展。经济学集大成者弗里德曼将城市化过程分为城市化Ⅰ和城市化Ⅱ。前者是可见的实体性过程,具体包括人口和非农产业活动在规模不同的城市环境中的地域集中过程以及非城市型景观转化为城市型景观的地域推进过程;后者是抽象的、精神上的过程,具体包括包括城市文化、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在农村的地域扩散过程。彼特·霍尔则认为全球城市化可分为三种模式:正规就业模式、非正规就业模式、逆城市化模式。

相较于国外对城市化的研究,国内学者对城市化议题的研究相对较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戴为民提出城市化的本质是社会经济资源(如人力资本、资金、技术等)在地域上集中后产生的社会资源使用的集约化及社会经济资源素质的提升,同时,城市化也是一种乡村制度向城市制度的变迁,是社会资源组织方式与生产方式的制度变迁。

中国知名学者吴友仁认为城市化为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或是指变农业人口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具体来说,它包括一个国家或地区非农业人口比重的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地区分布的变化,工业和城乡之间关系的特点以及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等几个方面。

当前,在中国经济学界普遍认可的中国城市化应是农民转为市民的城市化,就是让农民真正进城,农村人口市民化,而不是钢筋水泥空盒快速扩张及房价快速飙升的城市化。同时,城市化的进程是一种信息自由流动的过程,在这种过程中,市场实现了一般意义的均衡,经济得以全面发展。李克强总理强调: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和必由之路,也是是拉动内需的最大潜力。由此可见,正确审视和研究中国城市化问题及由此而引发的伪城市化现象是十分必要的。

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城市化及其相关性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城市化”和“城镇化”两个议题的讨论研究。中国城市与区域规划学界和地理学界于1982年在南京召开的“中国城市化道路问题学术研讨会”上,明确指出“城镇化”和“城市化”为同义词,并建议以“城市化”代替“城镇化”。所以,在本文中就不再就“城市化”和“城镇化”两个词语加以区分,统一认为城市化就是城镇化。

二、中国城市化发展

(一)中国城市化发展历程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分为两个时期。城市化道路的不同,决定了这两个时期的城市化进程、特征有显著差别。

1、1949—1978年政府严格控制型城市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在1949—1978年这个时期,中国选择了一条以重工业发展为主要推动力的政府严格控制型城市化道路,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甚至停滞。从1949到1978年,中国城市化率从10.64%,提高到17.92%。29年共提高了7.2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25个百分点;城市数由132个增加到193个共增加61个,平均每年增加2.1个,城市化整体发展缓慢。

2、1979年以来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多元城市化道路的形成与发展。1979年以来25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的逐步深入,中国走上了一条由政府与市场共同作用的多元城市化道路,城市化进程加快。

图1 中国、美国、英国城市化比较图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局

以上作图选取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英国、美国为代表比较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水平,发现英国、美国的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国的城市化水平,特别是八九十年代,差距基本在40-50个百分点,这种差距与国家的国情、人口、制度、时间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但是也发现从1980年到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一直在有条不紊的增长,特别是在最近十年,发展尤其迅速,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中国处于一条城市化的高速公路上。

2011 年,中国城市化率首次超过50%(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局)。预计到2020 年,中国城镇化水平将达60%左右。这一发展阶段,英国用了180 年左右的时间,美国用了90 年左右,日本用了60 年左右,而中国可能只需30 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存在省际差异

通过选取1991年、2000年和2010年我国各省份的城市化发展情况作出以下三个图,来分析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变化趋势。之所以选取这三年是因为它们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三个结点,具有代表性。1992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是第一个结点。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WTO,开放关口,使我国出口贸易有较大的增加,短期内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受益最大,是第二个结点。2011年,十八大继续深化改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迈上了一个大台阶,中华民族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比近代以来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是第三个结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