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常规

动静脉内瘘被视为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通路的失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如何正确的使用和维护血管通路并积极预防其并发症的发生,使内瘘能够长期使用的必要条件。

一、通路分类

1、自体动静脉内瘘:自体动静脉内瘘是利用自身动、静脉血管在皮下吻合建立的血管通路。建立动静脉内瘘须遵循以下原则:先上肢后下肢;先非惯用侧手臂后惯用侧手臂;先肢体远心端后近心端;先自体血管后移植血管。最理想和首先选择的部位是前臂近腕部的桡动脉和头静脉,一般做端端吻合:应选择非惯用侧上肢(一般人用左手)做瘘,以方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

2、人造血管移植内瘘:人造血管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长期通畅率高、血流量大、口径和长度可任选、能反复穿刺及使用时间长等优点;缺点为价格贵、手术难度高及术后易发生血清性水肿(血清肿)。

二、通路护理

1、向患者说明手术的目的、意义及该手术对治疗有何帮助,消除患者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的心理。

2、保护好造瘘侧手臂,切忌在造瘘侧进行动、静脉穿刺,以利手术顺利进行。

3、平时注意保护造瘘侧手臂皮肤的清洁,切勿抓伤、碰伤皮肤,防止术后感染。

4、内瘘术前要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不宜使用肝素等抗凝剂,以防术中或术后出血。

5、动静脉内瘘成形后,将患者内瘘侧肢体抬高至水平以上30°,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内瘘侧手臂的肿胀。

6、术后24h内密切观察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观察以下各指标:(1)患者心率、心律、呼吸是否有改变,询问患者是否有胸闷、心悸。(2)内瘘侧手臂手指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手指有无麻木、发冷、疼痛等缺血情况。(3)内瘘吻合口处有无血肿,局部有无渗血。(4)内瘘血管通畅情况,触摸内瘘有无震颤或用听诊器听诊是否有血管杂音,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杂音,应检查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以致吻合口及静脉侧受压。

3、更换敷料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扎时敷料不宜过多、过紧,以触摸到震颤为度。

4、自体动静脉内瘘2周拆线后即可用手捏橡皮健身球,每日锻炼3~4次,时间由短逐渐增长,如刚开始每次2~5min,以后10~15min;也可用手、止血带或血压计袖带在吻合口上方(如上臂),轻轻加压至静脉中度扩张为止,每

10~15min松开1次,每天2~3次,以促进血管扩张,早日成熟。人造血管移植内瘘造瘘侧肢体术后5~7d可适当做握拳动作或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流动,防止血栓形成。若是高凝状态,应遵医嘱使用抗凝剂。

5、内瘘术后,应尽量穿衣袖宽松内衣,避免吻合口及静脉血管受压,造瘘侧手臂不持重物,不佩戴过紧饰物。

6、内瘘成熟前,如患者病情危重,如发生高钾血症、急性左心衰竭、严重的酸中毒等而需紧急血液透析时,不宜过早使用内瘘,以免引起血肿,影响内瘘以后的使用寿命,可采用暂时性血管通道透析过渡。

7、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取决于血管自身条件、手术情况及术后患者的配合情况,一般应静脉呈动脉化(血管壁增厚,显露清晰,突出于皮肤表面,有明显动脉震颤或搏动),测定自然血流量>500ml/min,穿刺段静脉内径≥5mm,距皮深度小于6mm,瘘直径增粗,能保证成功的穿刺及提供足够的血流量。成熟时间一般需要6~88-12周,特殊情况最少也要一个月的内瘘成熟期后开始穿刺,如采用套管针穿刺,可提前到术后2-3周,但适当延缓初次穿刺时间将有助于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1] 人造血管移植内瘘术后2周内有明显的血清肿,4周后才能与周围组织愈合,如操作不当,容易感染,一旦感染就得将移植血管全部切除。建议2~3周及局部浮肿消退后、并可触及血管走行,才能进行穿刺;病情允许,推荐3~6 周后再开始穿刺。

8、自体动静脉内瘘维护

(1)穿刺前评估:护士在每一次的瘘管穿刺前,应对患者的瘘管做一次检查,如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破损、感染、红斑、皮疹、狭窄和动脉瘤,触摸吻合口有否震颤,发现问题及早诊断和治疗。

(2)选择正确的穿刺点:动脉穿刺点应距离内瘘吻合口至少3cm以上,穿刺方向可向心亦可离心;静脉穿刺点应选择向心方向,动脉和静脉穿刺点之间至少要间隔8cm以上,动脉与静脉穿刺避免在同一血管上,以减少血液再循环。(3)注意保护血管:穿刺方法首选绳梯法,在血管条件较差的情况下也可选择纽扣法,切忌定点穿刺;内瘘穿刺时须使用止血带,以避免穿刺时损伤血管内膜,影响内瘘使用寿命;内瘘初次使用时最好由有经验的护士操作,因为新的瘘管壁薄而脆,开始几次穿刺很容易引起皮下血肿,影响下次穿刺。

(4)内瘘止血正确:透析结束后应压迫穿刺点5~10min以上,正确方法:以食指及中指按压穿刺点的上缘和下缘;按压力度以不渗血及能扪及震颤为易。(5)内瘘穿刺失败的处理:新建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应即刻起针,压迫止血,并可应用冰袋做局部冷敷,加快止血,待血肿消退后再行穿刺;常规内瘘穿刺失败出现血肿,如血肿未继续扩大,可在原穿刺点下方再重新穿刺。

9、穿刺针的选择

内瘘使用最初阶段,建议使用小号(17-18G),穿刺时,首次穿刺后使用较低的血流量(180-200ml/min)[1]

9、人造血管移植内瘘维护

(1)护士要了解人造血管结构,动脉与静脉的位置,最好有手术医生提供的人造血管通路的结构图,避免不了解结构造成反向穿刺,如果得不到解剖图,最好在移植物中段暂时阻断血流,仍然有脉搏的一段是动脉端。假如反向穿刺再循环量可达20%。

(2)应注意每次更换穿刺点,穿刺点离上次进针点距离至少要0.5~1.0cm,动静脉穿刺间的距离应在4~6cm以上,距离吻合口处约3cm的位置不能穿刺。有利于人造血管内壁的修复,延长使用寿命。

(3)皮肤严格消毒以后,戴无菌手套,选择穿刺点后,沿皮肤平行进针,进血管前提高穿刺角度在40~45°(可使人造血管穿刺部位形成这种效应,可于穿刺针拔出时发挥类似瓣膜的功能,以减少穿刺点的出血。进针角度越大,越容易留下圆形的穿刺孔,不产生“皮片” 效应,对人造血管的损伤增大;而贴近皮肤平行进针,则会损伤人造血管外壁,突破血管后平行推入针头)有明显的突破感,回血通畅。如有回血但流量不佳,可能针头进入人造血管的夹层,也有可能针头斜面贴在血管壁上或者穿透了人造血管。

(4)回血拔针时应注意不要在拔针瞬间加压,必须在拔针后加压,以免穿刺针斜面切割血管。临床上最常见的止血方法是指导患者自己指压。此方法对人造血管创伤最小,止血效果最好。指压方法是在拔针的同时在皮肤穿刺点上方约0.2~0.3cm处进行指压(此处正好是血管进针点),压迫的力量为既能保持穿刺点两端有搏动或震颤,又能控制出血,以免压力过重导致人造血管闭塞。压迫时间一般为15~25min,为了防止血栓形成而采用抗凝治疗的患者,应注意延长止血时间。必须注意:人造血管移植内瘘止血,不能采用传统的压迫带压迫止血。

三、常见并发症

1、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1)血栓

1) 原因:①早期栓塞原因:患者血管条件差,如高龄、糖尿病患者;术中血管内膜损伤、吻合时动静脉对位不良、血管扭曲成角、术后渗血行补针缝合等。

②患者因素:静脉纤维化、静脉狭窄、血管内膜增生肥厚等;血液粘稠度高,属高凝状态;动脉硬化、高血脂;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应用等。③其他原因:内瘘过早使用、反复的定点穿刺、压迫止血时间过长及各种原因引起低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