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2)

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2)
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2)

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

儿科学临床技能操作项目操作规程

目录

儿科体格检查—身材的增长测量 (1)

儿科体格检查—体重测量 (1)

儿科体格检查—头围测量 (1)

儿科体格检查—胸围测量 (2)

儿科体格检查—上臂围测量 (2)

儿科体格检查—皮下脂肪测量 (2)

儿科体格检查—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2)

儿科体格检查—骨骼 (2)

儿科体格检查—牙齿 (3)

儿科体格检查—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3)

儿科体格检查—儿童心脏查体 (4)

儿科体格检查—儿童肺部查体 (4)

儿科体格检查—儿科腹部查体 (4)

儿科常见异常心音听诊培训 (4)

儿科常见肺部罗音听诊培训 (5)

儿科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培训 (5)

新生儿气管插管 (6)

新生儿窒息复苏 (7)

新生儿腰穿刺术 (8)

骨髓胫骨穿刺法 (9)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

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公分。

2、测量方法:

(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12个月:身高75cm

2-12岁:年龄(岁)×7+75cm

(二)坐高(顶臀长)

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

1、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

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

1、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如穿衣物时,可秤衣物重量,总重量减去衣物重量等于新生儿体重。

(2)坐秤法: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3)站立测量法:1岁以后小儿如果能站,令其站于体重计上,在其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的重量即是。

3、正常儿童体重估计公式:

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岁)×2+8kg

三、头围测量

1、定义:头围的增长与脑和颅骨的生长发育有关。婴幼儿期连续追踪测量头围比一次测量更重要。

2、测量方法:将皮尺置于一侧眉弓,绕枕骨突隆一周,测量其长度。

3、正常值:出生时头围平均33-34cm,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4、意义:头围<X-2SD常提示脑发育不良的可能,<X-3SD以上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往往提示脑积水。

四、胸围测量

1、定义:代表肺与胸廓的生长。

2、测量方法:将皮尺置于小儿平脐胸骨处,绕胸一周,测量其长度。

3、正常值:出生时胸围32cm,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1岁到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cm)。

五、上臂围的增长

1、定义:上臂围代表肌肉、骨骼、皮下脂肪和皮肤的生长。

2、测量方法:将皮尺置于左侧肱骨上2/3处,绕上臂一周,测量长度。

3、正常值:>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4、意义:1岁以内上臂围增长迅速,1-5岁增长缓慢,约1~2cm。因此,在无条件测量体重和身高的场合,可用测量左上臂围来筛查1~5岁小儿的营养状况。

六、皮下脂肪

1、定义:通过测量皮脂肪厚度反映皮下脂肪。

2、测量方法:

(1)腹部皮下脂肪;1)部位:右侧乳线上平脐部的皮下脂肪;2)方法:检查者以拇指、食指在小儿皮肤相距3cm捏起皮肤及皮下脂肪,用卡尺读取其测量值。

(2)背部皮下脂肪:在肩胛下角下稍偏外侧边,皮折自下侧至上中方向,与脊柱约成45度角。

3、意义:评价营养不良程度。

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

(一)头与身长比例

(二)体型匀称

(三)身材匀称

(四)指距与身高

八、骨骼

(一)头颅骨:前囟

1、定义:由两额骨与两顶骨形成的菱形。

2、测量方法: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写成1.5×1.5cm

3、正常值:出生时约为1~2cm,6月龄左右逐渐骨化变小,最迟于1.5岁闭合。

4、意义:(1)前囟小或关闭早:脑发育不良;(2)前囟闭合延迟:甲状腺功能

低下;(3)前囟饱满:颅内压增高;(4)前囟凹陷:脱水。

(二)骨龄

1、定义: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

2、测定方法:年长儿摄左手及腕部X线骨片。

3、正常值:

(1)出现次序:

3个月:头状骨、钩骨;

1岁:下桡骨骺;

2~2.5岁:三角骨;

3岁:月骨

3.5~5岁:多角骨;

5~6岁:舟骨

6~7岁:下尺骨

9~10岁:豆状骨

(2)骨龄应出的数目: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10岁时出全。

4、意义:具体评价骨龄时应对照图谱。骨龄落后: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九、牙齿

1、乳牙

2、乳牙萌出顺序:乳中切牙6-8个月1

乳侧切牙8-10个月2

乳尖牙16-20个月4

第一乳磨牙12-16个月3

第一乳磨牙24-30个月5

注:上颌牙齿一般要比下颌同名牙齿迟2-4个月萌出。

3、正常值: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4、意义:牙齿生长异常时可见外胚生长不良、钙或氟缺乏、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

十、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1、测量方法:

(1)测量血压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选择不同宽度的袖带,袖带的宽度通常应为上臂长度的1/2~2/3。袖带过宽时测得的血压值较实际值偏低,过窄时则较实际值为高。新生儿多采用多普勒超声监听仪。

(2)测量时患婴仰卧位,将气带包裹于腕部(或踝部)以上,然后用加压绑带从肢体远端指(趾)尖向上,连续包裹至气带处,打气使压力达200mmHg或收缩压正常高限以上,将压力绑带去除,只见手或足的皮肤

泛白,然后以每秒钟降低5mmHg的速度放气,当气带远端手(或足)的皮肤刚出现潮红时,即为平均压;若有严重贫血、水肿及明显低温,则可影响观察结果。

2、正常值:

(1)收缩压(mmHg)=80+(年龄×2);舒张压应为收缩压的2/3。(2)mmHg与kPa的换算为:mmHg测定值÷7.5=kPa。

十一、儿童心脏查体

1、望诊:正常小儿心尖博动范围在2~3cm之内。

2、触诊:有无震颤。

3、叩诊:

(1)方法:叩左界时从心尖博动点左侧起向右叩,听到浊音改变即为左界,记录为第几肋间左乳线外或内几厘米;叩右界时先叩出肝浊音界,然后在其上一肋间自右向左叩,有浊音改变时即为右界,以右胸骨线(胸骨右缘)外几厘米记录。(2)3岁以内婴幼儿一般只叩心脏左界。

(3)各年龄小儿心界如下:

4、听诊:

(1)小婴儿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响度几乎相等;

(2)随着年龄增长,心尖部第一心音较第二心音响,而心底部第二心音超过第一心音。

(3)小儿时期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比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响。

(4)有时可出现吸气性第二心音分裂;

(5)学龄前期及学龄儿童常于肺动脉瓣区或心尖部听到生理性收缩期杂音或窦性心律不齐。

十二、儿童肺部查体

十三、儿科腹部查体

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缘下1~2cm处扪及,6~7岁后不应在肋下触及。小婴幼儿偶可触及脾脏边缘。

十四、儿科常见异常心音听诊培训

1、电源

2、儿童模拟人设计特点

3、心音听诊操作流程

(1)放置电池

(2)连接电池与模拟人控制盒

(3)开启开关

(4)开启扬声器

(5)置听诊器于心脏的不同部位听诊

(6)调控模拟人控制盒训练听不同性质的异常杂音

Base right右底部trachea气管

Aortic stenosis主动脉缩窄normal infant正常婴儿Normal child正常儿童Venous hum静脉哼鸣

stridor sounds高调喘鸣Base left左底部

upper anterior前上方lower anterior 前下方

Split S2第2心音分裂wheezing sounds喘鸣Systolic fixed S2收缩期第2心音分裂

Pulmonic stenosis肺动脉狭窄Llsb

Pulmonary stenosis 肺动脉狭窄wheezing sounds 喘鸣

Split S1第1心音分裂Mitral valve regurg 二尖瓣返流Apex 肺尖部posterior后面的、

1 year heart 一岁的心脏ronchi crackles 捻发音

6 year heart 六岁的心脏Stills murmur 斯蒂尔氏杂音(7)结束时先关控制盒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十五、儿科常见肺部罗音听诊培训

(1)放置电池

(2)连接电池与模拟人控制盒

(3)开启开关

(4)开启扬声器

(5)置听诊器于模拟人肺部的不同部位听诊

(6)调控模拟人控制盒训练听不同性质的异常罗音

(7)结束时先关控制盒开关,再关电源开关。

十六、儿科常见心律失常心电图培训

1、模拟人的结构特点

2、开电源

3、说明

Sinus窦性心律VT slow室性心动过缓

VT fast室性心动过速VT coazse室扑

VT five室颤Asystole停搏

Sin brad 窦性心动过缓sin tach窦速

torsade室性心动过速Atr flutt房扑

Atr fibr房颤Atr tach房性心动过速

Ⅰ、Ⅱ、ⅢA VB Ⅰ、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Janctional结性早搏charge rhythm改变节律

Janc Tach结性心动过速Unif pvc单发的室早

Multrf pvc多元的室早couple pvc成对的室早

PAC房早PJC交接部早搏

Infant Rhythms婴儿心律Siuns窦性心律

Sin Brad窦缓Sin Tach窦速

SVT室上性折返心动过速VT快速型室性心动过速

VF室颤Pulse脉搏

paroxysmal阵发性Asystole停搏

十七、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术

(一)气管插管的指征:

①有羊水胎粪吸入需要洗净者;②重度窒息需要较长时间加压给氧人工呼吸或是低出生体重儿;③应用气囊面罩复苏器胸廓不扩张或者仍然紫绀者;④需要气管内给药者;⑤拟诊膈疝者。

(二)器具:

新生儿喉镜、气管插管、吸痰管、其规格依体重而异,见表

体重(g )气管插管内径(mm)吸痰管规格1000 2.5 5F

~2500 3.0 6F

~4000 3.5 7F

>4000 4.0 8F

尚有可弯曲的钝头金属管芯、可调节压力的吸引器、复苏囊、面罩(适合足月儿、早产儿、极低体重儿3种规格)、剪刀、弹力胶布、胶布条、听诊器。

(三)操作步骤:

1、在辐射保温台上或暖箱中使患儿呈仰卧位。抽空胃液,清洗咽部。

2、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1分钟(有吸入时除外)。

3、将患儿头部置于正中位置,颈后垫以棉布卷,使头略向后仰。

4、术者立于患儿头侧,以左手拇、食、中3指持喉镜,余两指固定患儿下颌部,喉镜从口腔右边插入并将舌推向左侧,进到会厌软骨谷处使镜片尖略向上翘,以暴露声门,如以左手小指从颈外按压喉部,更有助于暴露声门。如有粘液,可以吸出。

5、右手持气管插管从喉镜右侧经声门插入气管,插入深度可按下述方法掌握:

①插管前端2cm左右有一圈黑线,示进入声门的深度,可在喉镜直视下将管插入声门至黑线处止;②管身有刻度标记,体重1~2~3kg患儿插入深度至唇分别为7~8~9cm。抽出喉镜,用手固定插管,接上复苏囊,进行正压通气。助手用听诊器听诊两侧胸部腋下,如两侧通气声音相等胸廓起伏一致,心率回升,面色转红,示插管正确。可用胶布条绕管一周,分别贴上唇固定。如复苏囊通气时不见胸廓起伏,听诊两侧通气音微弱,心率不见回升,面色不见转红,可能插入过浅或误入食道,须作喉镜检查,调整深度或重插,如右侧呼吸音强于左侧,示插入过深,应稍退出,直至两侧通气音相等。

6、整个操作应轻柔、迅速,避免机械损伤,从插入喉镜到完成插管要求15秒钟内完成。如操作过程中患儿出现紫绀、心率减慢,应暂停操作,先用复苏囊面罩加压给氧,直至面色转红、心率回升后再行插管。

7、插管完毕,用胶布条固定。接上复苏囊和人工呼吸器,即可进行人工辅助通气。

儿科学培养方案

儿科学各专业轮转要求 1. 儿童保健科:3个月 (1) 轮转目的掌握1) 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体格测量与评价、神经心理评价,营养评价,婴幼儿喂养指导;2) 儿保门诊常见问题及疾病; 3) 医患沟通技能。 (2) 轮转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学习以下病种,要求完成门诊30例病历,涵盖以下所有病种。病种病种病种营养不良发育迟缓学习困难肥胖智力低下ADHD 矮小语言发育迟缓、障碍行为问题佝偻病孤独症谱系障碍睡眠问题/障碍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软骨发育不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1-三体综合征等)2)基本技能要求技术名称例数(≥) 体格测量 50 智力测试(筛查法) 20 膳食评价10 3)读书报告一次4)协助科室完成1项建设性临床工作(如健康教育稿件、科室网页更新、参与非导师课题申请、调查等) (3) 阅读参考书目 1) 实用儿科学 2) Nelson Textbook 3) 儿童神经与精神病学 4) 儿童保健学 5) 人类营养学等 2. 新生儿科:3个月 (1) 轮转目的掌握 1) 新生儿时期的机体解剖和生理功能特点,尤其是早产儿的特点; 2) 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常见新生儿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3) 新生儿呼吸衰竭、休克等危重症的诊断和处理;4) 新生儿急救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 5) 肺炎、气胸、NRDS等常见新生儿疾病胸片的阅读; 6) 新生儿心肺复苏术。了解新生儿经

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脐静脉脐动脉置管术、PICC等操作技术。 (2) 轮转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例数病种例数新生儿肺炎 30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15 新生儿黄疸30 胎粪吸入综合征5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10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5 新生儿败血症 10 早产儿 20 5 呼吸衰竭、新生儿窒息、休克等常见新生儿危重症的诊断与处理至少要求100例。 2) 基本技能要求技术名称例数(≥) 肺炎、气胸、NRDS等常见新生儿疾病胸片的阅读 15 新生儿心肺复苏 5 新生儿静脉高营养 15 新生儿腰椎穿刺术 5 新生儿气管插管 3 新生儿呼吸机使用 5 (3)阅读参考书目 1) 新生儿学 2) 危重新生儿急救 3) 儿科学 4) 诸福堂儿科学 3. 呼吸内科:3个月 (1) 轮转目的掌握 1) 小儿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特点; 2)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 3) 急性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的临床早期诊断和处理;4) 呼吸系统疾病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5) 常见呼吸系统X线图像的诊断,常规肺功能检查,胸腔穿刺术,激发试验、舒张试验,纤维支气管镜术的适应症及临床应用意义。 了解肺功能检查、纤支镜检查的基本知识、多抗原检查等操作技术。 (2) 轮转要求 1) 学习病种及例数要求病种病种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大叶性肺炎喉炎(喉梗阻)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腔积液肺不张至少要求100例。 2) 基本技能要求技术名称例数(≥)

第一章儿科学基本

《中医儿科学》教学大纲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使用(选用21世纪课程教材,第一版,苏树蓉主编) 中西医临床医学系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

前言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中医临床学科,它以中医学基本理论为指导,中药、针灸、推拿等中国传统疗法为手段,以儿童为研究对象,是中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和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中医学特色,区别于西医儿科学;具有鲜明的儿科学特色,区别于中医内科学和其它临床学科;具有鲜明的临床学科特色,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中医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小儿生长发育、生理病理、保健预防、疾病诊治的系统知识;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的认识论去认识儿童和儿科病的特点,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儿科临床各类常见疾病。上篇的重点是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生理常数、诊法概要、辩证概要、治疗概要。下篇的重点是各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诊断、辩证要点、治疗原则及主要证型的辩证治疗。 中医儿科学课程的学时暂安排为42学时。教学时除由教师讲授外,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自学、讨论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目录 上篇中医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5) 第二章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5) 第三章小儿生长发育与保健 (5) 第四章临证概要 (6) 第一节诊法概要 (6) 第二节辩证概要 (6) 第三节治疗概要 (6) 下篇中医儿科学临床 第一章肺系病证 (6) 第一节感冒 (6) 第三节咳嗽 (7) 第四节肺炎喘嗽 (7)

儿科学技能操作规程

目录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1) 二、体重测量 (1) 三、头围测量 (1) 四、胸围测量 (1) 五、上臂围的增长 (1) 六、皮下脂肪 (2) 七、骨骼 (2) 八、牙齿 (2) 九、儿科血压测定方法 (2) 十、儿童心脏查体 (3) 十一、儿童肺部查体 (3) 十二、儿科腹部查体 (3) 十三、新生儿经口气管插管术 (3) 十四、新生儿窒息复苏 (4) 十五、新生儿腰椎穿刺术 (5) 十六、骨髓穿刺术胫骨穿刺法 (6) 十七、加压泵雾化吸入疗法 (7) 十八、给氧疗法 (7)

一、身材的增长测量 (一)不同年龄身高(长)测量 1、定义: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儿童立位测量不易准确,应仰卧测量,称为身长。立位时测量称为身高。立位的测量值比仰卧位少1-2公分。 2、测量方法: (1)新生儿:仰卧于测量床上,头置量尺0刻度侧,下肢伸直,将卡尺置于新生儿足底,读刻尺数为该新生儿身长。 (2)婴幼儿:仰卧位测量身长。 (3)学龄前及学龄儿童:呈自然站立姿态背对带有量尺的墙壁,头枕部、臀部、足跟与墙壁拉触。目视前方,手自然下垂,读量尺数值。 3、正常儿童身高估计公式: 年龄:12个月:身高75cm 2-12岁:年龄(岁)×7+75cm (二)坐高(顶臀长) 1、定义:是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儿童仰卧位测量值称为顶臀长。 2、测量方法:小儿坐在床上,测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

3、意义:坐高增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 (三)指距 1、定义:是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 2、测量方法:垂直站立,双手向两侧伸展,测量双食指尖之间的长度 3、意义: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 二、体重测量 1、定义:体重为各器官、系统、体液的总重量。 2、测量方法: (1)磅秤法:将新生儿置于磅秤之上,测量其重量。如穿衣物时,可秤衣物重量,总重量减去衣物重量等于新生儿体重。 (2)坐秤法:6~7个月以后的小儿如果能坐,可坐在磅秤的座凳上进行测量。 (3)站立测量法:1岁以后小儿如果能站,令其站于体重计上,在其排去大小便后及空腹的情况下进行,测量后减去衣服的重量即是。 3、正常儿童体重估计公式: 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岁)×2+8kg

交叉配血操作规程

1.目的:检查受血者与献血者的抗原及抗体成分是否相容,以保证安全输血。 2.要求: 要求全科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原理及操作。 3.原理: 交叉配血试验分“主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病人血清与献血者红细胞相容性试验;“次侧”交叉配血试验即献血者血清与病人红细胞的相容性试验。只用盐水介质进行交叉配血是有危险性,因为不完全抗体(多是IgG类不规则的血型抗体),所导致的受血者和献血员血型不相容,只是用盐水交叉配血试验检测不出来,而临床中遇到的这类血型不完全抗体所导致的血型不相容输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甚至是致死性的,在临床交叉配血试验中,必须常规地应用能够检测出这类抗体的方法,如聚凝胺;抗人球蛋白等方法。 4.仪器试剂和材料 4.1 抗A、抗B、抗D血清 4.2 病人血样,供血者血样 4.3 聚凝胺试剂 4.4 抗人球蛋白试剂 5.操作方法 5.1 首先查看输血申请单,核对姓名、科室、床号等内容,无误后方可进行配血。★ 5.2盐水介质配血法 (1)首先对患者血样充分离心后,吸出血清于另一试管中并标记。 (2)取试管12支,分别标记患者细胞、患者抗A、抗B、抗D、A C、BC、O C、主侧、次侧、献血者抗A、抗B、献血者细胞管。对患者血样进行ABO血型(正反定性)和Rh血型检定,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献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次侧管加献血者血清2滴,受血者2%~5%红细胞悬液1滴,对献血者血辫进行ABO血型

复查,以1000g离心15秒,观察结果

6.结果判断 ABO同型配血,主侧和次侧均无凝集及溶血现象。为盐水介质配血结果阴性,可将原标本接着做聚凝胺法或抗人球蛋白法配血。 6.1聚凝胺法:具体方法见聚凝胺法。 6.2 抗人球蛋白法:具体方法见抗人球法。 7.附注 7.1冬季室温较低,应将试管保温以防止冷凝集引起的凝集反应。 7.2献血者血型因初复检已确定,可只做正定型,但务必要做。 7.3患者血清中纤维蛋白没完全析出时,要放置到37℃水浴箱中15分钟,然后再离心。以防未完全析出的纤维蛋白影响判断结果。 7.4 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不配合时,首先应考虑受血者和献血者的ABO定型是否错误,必要时进行抗体筛选,注意有无特异性同种抗体。或者病人的血清在室温,37℃或抗人球蛋白血清中凝集所有的其它红细胞,造成交叉配血的困难,应进一步作有关试验进行鉴定。 7.5 在每次输血之后,受血者和献血者样本应在2℃~6℃保存10天。如果病人在输血中发生不良反应或在输血后数天内发生迟发性溶血性反应时,保存的病人和献血员的血样就有可能要重新或追加试验,必要时从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的病人重新采取血样与输血前病人血样同时检查以资比较。 7.6 各医院前来配血时,要有输血申请单方可配血。 8.相关文件 8.1《中国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9.相关表单 9.1 CB—004血型参比室实验记录单 9.2 CB—005青海省血液中心交叉配血报告单

《儿科学》教学大纲(新)

《儿科学》教学大纲 【前言】 本教学大纲依照教育部高教司和卫生部科教司规定的五年制教学计划,以人民卫生出版社统编的第七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教材为蓝本,经南京医科大学教务处组织研究制定。授课对象为预防医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毕业后主要从事预防医疗工作的学生。 【教学时间分配】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二、熟悉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前者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后者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了解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儿科学的任务及范围。 二、儿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特点。 基础特点包括解剖、生理生化、病理、免疫及营养代谢等方面; 临床特点包括疾病种类、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预防等方面。 三、小儿年龄分期及各年龄期的特点 【自学内容】 围生期概念及特点与保健重点。 【见习内容】 儿童体检观察各年龄分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状况。 第二章生长发育 【教学目的与要求】 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 二、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影响生长发育因素及其临床意义。 熟悉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熟悉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三、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四、了解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教学时数及形式】课堂授课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二、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各种因素。 三、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包括测量方法、各年龄正常值、计算方法等,包括: (1)体重:详细讲解出生体重、生理性体重下降、2岁前后体重增长规律、3条体重计算公式。 (2)身高:详细讲解出生身长、2岁前后身长增长规律、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上部量与下部量的 意义及年龄特点。 (3)前囟、头围、胸围、上臂围:详细讲解测量方法与年龄特点、临床意义。 (4)骨骼:详细讲解颅骨、脊柱、骨化中心的发育规律与年龄特点,1~9岁腕部骨化中心估算。 (5)牙齿:详细讲解出牙时间及顺序、2岁以内乳牙数目估算。 四、脂肪组织、肌肉、生殖系统、心理发育规律,各种智能测验与心理行为异常。 五、神经系统的发育,包括神经反射的发育、年龄特点与临床意义。 六、运动的发育规律和年龄特点。 【自学内容】 根据不同年龄选择智能发育、体格发育检查方法。 【见习内容】 看录像、示教及实践,内容为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常用测定指标的测量方法。

儿科学课程标准

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Xi’an Medical College 《儿科学》课程标准 临床医学系 二○一五年三月二十日

前言 课程标准是课程实施的依据,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文件,是进行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考试命题的依据。高职高专教育目标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就要有一个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关注学生职业生涯”是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原则之一。而一种标准反映的是一个大众能达到的水平,是个达标的基准,是每名学生在学习后都能达到的一种状态,但非是最佳状态,这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留出了一定的发展空间,使课程标准成为一种指导性文件。此外,课程标准既要反映职业标准,又要满足教学标准,是两者相互融合的催化剂。也就是说通过实施课程标准,使教师的教学活动符合教育规律,并借助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具备能够满足职业需求的能力。 制定课程标准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制定初步的课程标准。依据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职业能力需求和知识需求的不同等级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组织本系所有教师并邀请临床一线医生以及外聘教授根据教学目标讨论课程设计思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形成知识对接,斟酌选取合适的病例引入教学之中,研究贴切的教学方法。形成知识、目标、临床对接、教学方法以及学时分配于一体的课程标准。第二步是实际应用中完善课程标准。将授课班级分为课程标准班和传统教学班,进行对比观察研究,观察指标选择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期末考试成绩。经过对比观察发现课程标准班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班。这说明课程标准的制定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帮助的。课程标准班的授课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体会,学生以及学校各级督导的反馈意见,进一步对课程标准的各个环节进行修订完善,如此反复几个学期,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标准。 教育部对于医学人才定位文件中明确指出,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输送高端技能型人才,所以要求我们学生的知识传授以“必须、够用”为度,如何掌握好这个度,我们进行了基层医院医生的需求调查,得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并针对教学目标结合临床一线医生讨论确定了课程的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主要体现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对接的教学理念,即:授课前学生了解未来岗位知识需求,授课中有目的地学习,做到有的放

血站管理办法医疗废物管理办法_全国采供血机构上岗考试试题

《血站管理办法》单选题 1. 新《血站管理办法》已经卫生部部务会议讨论通过,自(B)起施行。 A.2006年1月1日 B. 2006年3月1日 C.2005年11月17日 D. 2006年3月31日 2. 《血站管理办法》是根据(A)制定的。 A.《献血法》 B.《卫生法》 C.《传染病防治法》 D.《卫生检疫法》 3.一般血站不包括(C)。 A.血液中心 B.中心血站 C.医院血库 D.中心血库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不包括(A) A.根据全国医疗资源配置、临床用血需求,制定全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并负责全国血站建设规划的指导。 B.结合本行政区域人口、医疗资源、临床用血需求等实际情况和当地区域卫生发展规划,制定本行政区域血站设置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卫生部备案。 C.依据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批准设置血站,并报卫生部备案。 D.负责明确辖区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血站的职责;根据实际供血距离与能力等情况,负责划定血站采供血服务区域,采供血服务区域可以不受行政区域的限制。 5.下列有关采供血机构设置表述不正确的是(B) A.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已经设置血液中心的,不再设置中心血站; 尚未设置血液中心的,可以在已经设置的中心血站基础上加强能力建设,履行血液中心的职责。 B.直辖市、省会市、自治区首府市已经设置血液中心的,可以设置中心血站; 尚未设置血液中心的,可以在已经设置的中心血站基础上加强能力建设,履行血液中心的职责。 C.中心血库应当设置在中心血站服务覆盖不到的县级综合医院。 D.血液中心的职责包括开展血液相关的科研工作。 6.血站开展采供血活动,应当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办理执业登记,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没有取得《血站执业许可证》的,不得开展采供血活动。 《血站执业许可证》有效期为(C)。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7.血站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应当做到:(A) A.开展献血者招募,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 B.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者对献血者态度热情周到,对献血、输血知识不很了解。 C.无偿献血宣传工作者对现行《献血法》《血站管理办法》了解不够时,为了说服献血者可以任意宣传。D.为献血者提供安全、卫生、便利的条件和良好的服务重要,对献血者态度次要。 8.血站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献血者进行健康检查和血液采集,具体容包括(D)。 A.采血前应当对献血者身份进行核对并进行登记。 B.严禁采集冒名顶替者的血液。严禁超量、频繁采集血液。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中医儿科学题库

第一章中医儿科学基础 同步综合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史书中明确记载的最早儿科医生为( ) A .巫方 B .扁鹊 C .钱乙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2.相传至今,我国最早的儿科专著为( ) A .《山海经》 B .《诸病源候论》 C .《小儿药证直诀》 D .《颅囟经》 E .《五十二病方》 3.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 )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4.明代薛铠、薛己父子精于儿科,在其以下哪一著作中论小儿各科病证221种,列医案1540则。( ) A .《活幼口议》 B .《保婴摄要》 C .《育婴秘诀》 D .《幼幼新书》 E .《幼科发挥》 5.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6.一般将多少岁作为儿童年龄的上限。( ) A .11岁 B .17岁

C .14岁 D .18岁 E .9岁 7.妊娠早期多少周前的胚胎期,从受精卵至基本形成胎儿,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的伤害,造成流产或先天性畸形。( ) A .4周 B .8周 C .12周 D .16周 E .6周 8.幼儿期一般是指( ) A .自出生至生后28天 B .1周岁至6周岁 C .出生28天后至l 周岁 D .3周岁至7周岁 E .7周岁至10周岁 9.新生儿的头围一般为( ) A .26 B.28 C .44 D.34 E.20 10.“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 A .《脉经》 B .《诸病源候沦》 C .《颅囟经》 D .《温病条辨》 E .《山海经》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哪些著作为明代名医万全所著的儿科专著。( ) A .《幼科发挥》B.《育婴秘诀》 C .《保婴撮要》 D .《片玉心书》E.《幼科铁镜》 2.张景岳的《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下列哪些辨证治疗观点。( ) A .阴常有余 B .阴常不足 C .阳非有余 D .阳常有余 E .脏气清灵,随拨随应

第一章 儿科学基础

第一章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A. 春秋战国至两汉 B. 秦至两汉 C. 隋唐 D. 唐朝 E. 宋朝 2. 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的医书是:() A. 《内经》 B. 《千金方》 C. 《颅囟经》 D.《小儿药证直诀》 E.《诸病源候论》 3. 我国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小儿医是:() A. 巫方 B. 巢元方 C. 孙思邈 D. 钱乙 E. 扁鹊 4. 我国什么时候对小儿疾病的认识和防治已有医案记载:()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汉 D. 隋唐 E. 宋元 5. 相传我国第一部儿科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颅囟经》 D.《幼幼新书》 E.《小儿病源方论》 6. 我国最早专篇记载儿科理法方药的著作是:() A. 《小儿药证直诀》 B. 《颅囟经》 C. 《小儿用药本草》 D.《诸病源候论》 E.《备急千金要方》 7. 首创小儿五脏辨证法则,并对惊风和癫痫作出明确鉴别的医家是:() A. 万全 B. 陈飞霞 C. 王肯堂 D. 钱乙 E. 夏禹铸 8. 我国第一部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专著是:() A. 《小儿痘疹方论》 B. 《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C. 《小儿痘疹袖金方论》 D.《博集稀痘方论》 E.《幼幼新书》 9. 小儿痘疹用温补方药的创始人是:()

A. 钱乙 B. 董汲 C. 陈文中 D. 刘锡 E. 曾世荣 10. 汇集宋代以前的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的儿科专著是:() A. 《幼幼新书》 B. 《活幼心书》 C. 《活幼心法》 D.《全幼心鉴》 E.《幼科发挥》 11. 明确指出新生儿脐风撮口与成人破伤风是同一种疾病的蓍作是:() A. 《幼幼新书》 B.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 《活幼心书》 D.《小儿病源方论》 E.《幼科指南》 12. 我国的“人痘接种法”起于:()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E. 清代 13. 《幼幼集成》的作者是:() A. 万全 B. 王肯堂 C. 夏禹铸 D. 陈飞霞 E. 沈金鳌 14.“变蒸学说”最早见于哪本书。() A.《脉经》 B.《诸病源候沦》 C.《颅囟经》 D.《温病条辨》 E.《山海经》 15.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16.下列哪位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 A .钱乙 B .扁鹊 C .巢元方 D .张仲景 E .薛己 17.下列哪位医家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A .吴鞠通 B .陈复正 C .万全 D .薛已 E .扁鹊 1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多项选择题 1. 我国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指的是:()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儿科学新进展和发展方向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时期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疾病防治的医学科学m。研究对象是胎儿至青春期(18岁)的儿童。研究容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不断提高儿童体格、智力发育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理论和技术,不断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疾病的治愈率;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包括免疫接种、先天遗传性疾病的筛查、科学知识普及教育等;研究儿童各种疾病的康复可能性及具体方法,尽可能帮助其提高生活质量乃至完全恢复健康。儿科学研究目的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生命质量。近年来儿科学完成了从单纯临床儿科到儿童医学(广义儿科学)的历史演变。儿童医学不再是以成人医学为主的医学架构中的一个小小的年龄分支,它是以生长发育为主线的生命过程的医学。 1国外儿科学专业新进展

上世纪医学领域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的应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现等高科技成果相继呈现,展示了人类科研思路的发展和方法学上的开拓进取,也预示新世纪儿科学大发展的美好前景。当前儿科学发展面临新挑战、新机遇,也迎来了深化、提升、发展的大好局面。保障儿童生活质量与生命质量是全社会对儿科学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儿科工作的价值取向和学术取向。 新诊断技术的涌现 代组学的应用:随着生物技术发展,基础医学生物学科给医学诊断领域带来新的曙光。进入新世纪,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等遗传生物学相关技术的应用对儿科领域疑难杂症的诊断更加深入,成为儿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近年来,人们已经意识到生物学的整体复杂性以及基因构成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而对这些交互作用的理解已经不能单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或转录组学水平去揭示。关注生物分子之间途径及网络的动态变化和关系的系统生物学(systems biology)或整体系统生物学(global systems biology),则通过研究DNA、RNA、蛋白质和代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整合各种生物信息,从全局反映遗传背景和所处环境对生物个体的作用

儿科学技能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儿科学技能部分 (一)生长发育评分标准 (二)小儿骨髓穿刺术评分表(单人操作)评分标准(三)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评分标准 (四)婴儿喂养评分标准

班级:姓名:学号: 主考教师签名:年月日

1.头围测量方法 (1)寻找宝宝两条眉毛的眉弓;(备注:眉弓就是眉毛的最高点) (2)两眉弓连线线的中心点; (3)将软尺的零点(0cm部份)放在眉弓连线的中点上,以此为起点,准备开始测量头围;(4)将软尺沿眉毛水平绕向宝宝的头后; (5)寻找宝宝脑后枕骨隆突; (6)将软尺绕过脑后枕骨隆突,绕回至起点; (7)将软尺重叠交叉,交叉处的数字即为宝宝头围。 2.胸围测量方法 3岁以下的小儿取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的取立位。首先让孩子处于平静状、呼吸均匀、两手自然下垂,头直目正视前方。用左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在孩子胸前乳头下缘,右手拉软尺以两肩胛下角为准绕过后背,回到零点,软尺轻轻接触皮肤,取呼气与吸气时的平均值,读数到厘米。

(一)生长发育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1.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如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其它系统如心、肝、肾、肌肉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 (3)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发育的规律是:先抬头、后抬胸,再会坐、立、行(从上到下);从臂到手,从腿到脚的活动(近到远);从全掌抓握到手指拾取(从粗到细);先画直线后画圈、图形(简单到复杂);先会看、听、感觉事物,认识事物,发展到有记忆、思维、分析、判断(低级到高级)。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 2.体重 (1)出生时体重(WHO):男,女。 (2)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生后3个月体重约等于出生时的体重的2倍(6kg);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出生体重,即12个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9~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二年体重增加~,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时的4倍(12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3)体重估计公式:12个月:10kg;2~12岁:年龄(岁)×2+8 (4)生理性体重下降:出生后体重增长应为胎儿宫内体重生长的延续。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如生后及时合理喂哺,可减轻或避免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发生。 (5)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的分型 ①体重低下: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低于均值减2~3SD为中度,低于均值减3SD 为重度。反映慢性或急性营养不良。 ②生长迟缓:身长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反映慢性长期营养不良。 ③消瘦: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参照人群的均值减2SD。反映近期、急性营养不良。3.身材的增长 (1)身高(长) ①概念: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上儿童采用立位测量,3 岁以下儿童采用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立位与仰卧位测量值相差1~2cm。 ②增长规律似体重。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生后第一年身长增长最快,约为25cm;前3个月身长增长约11~12cm,约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值,1岁时身长约7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约10cm左右,即2岁时身长约85cm;2岁以后身高每年增长5~7cm。2岁以后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27351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文章来源:中国输血协会发表时间:2008-09-04 17:54:28 浏览次数:5193次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指导医疗机构科学、合理用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血液资源必须加以保护、合理应用,避免浪费,杜绝不必要的输血。 第三条临床医师和输血医技人员应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血液保护技术,包括成分输血和自体输血等。 第四条 二级以上医院应设置独立的输血科(血库),负责临床用血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实施,确保贮血、配血和其他科学、合理用血措施的执行。 第二章输血申请 第五条 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六条

决定输血治疗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说明输同种异体血的不良反应和经血传播疾病的可能性,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并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输血治疗同意书》入病历。无家属签字的无自主意识患者的紧急输血,应报医院职能部门或主管领导同意、备案,并记人病历。 第七条 术前自身贮血由输血科(血库)负责采血和贮血,经治医师负责输血过程的医疗监护。手术室内的自身输血包括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术野自身血回输及术中控制性低血压等医疗技术由麻醉科医师负责实施。 第八条 亲友互助献血由经治医师等对患者家属进行动员,在输血科(血库)填写登记表,到血站或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采血点(室)无偿献血,由血站进行血液的初、复检,并负责调配合格血液。 第九条 患者治疗性血液成分去除、血浆置换等,由经治医师申请,输血科(血库)或有关科室参加制定治疗方案并负责实施,由输血科(血库)和经治医师负责患者治疗过程的监护。 第十条对于Rh(D)阴性和其他稀有血型患者,应采用自身输血、同型输血或配合型输血。 第十一条

基础班儿科学讲义 (3)

第三单元呼吸系统疾病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主要病原体及临床表现 1.主要病原体 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感染多为继发。 2.临床表现 病情轻重程度相差较大,与年龄、感染病原体和机体抵抗力有关。轻症病例仅有鼻部症状;重症病例可引起很多并发症,如中耳炎、风湿热、心包炎、骨髓炎等疾病。上感分为一般类型和特殊类型。 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小儿感冒发生的原因,以感受风邪为主,常兼寒、热、暑、湿、燥等。小儿肺常不足,当机体抵抗力低下时,外邪易于乘虚侵人而发为感冒。外邪客于肺卫,导致卫阳受遏,肺气失宣,因而出现发热、恶风、鼻塞流涕、喷嚏及咳嗽等症。因此,小儿感冒的病机关键为肺卫失宣。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亦常累及肝、脾等脏。 治疗原则:以疏风解表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证型分别治以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清暑解表、清热解毒。治疗兼证,在解表基础上,分别佐以化痰、消导、镇惊之法。 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特殊类型 ①疱疹性咽峡炎:由柯萨奇A组病毒所致。好发于夏秋季。表现为急性发热,体温大多在39℃以上,流涎、咽痛等。体检时可见咽部红肿,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可见2~4mm大小的疱疹,周围红晕,疱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病程约1周左右。 ②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7型所致。好发于春夏季,多呈高热,咽痛,眼部刺痛。体检时可见咽部充血,一侧或两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颈部、耳后淋巴结肿大。病程约1~2周。 常见兼夹证(夹痰、夹滞、夹惊)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常见兼夹证的中医病因病机 1.夹痰 由于小儿肺脏娇嫩,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则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此为感冒夹痰。 2.夹滞 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有饮食不节,致乳食停积,阻滞中焦,则脘腹胀满、不思乳食,或伴呕吐、泄泻,此为感冒夹滞。 3.夹惊 小儿神气怯弱,肝气未盛,感邪之后,热扰心肝,易致心神不安,睡卧不宁,惊惕抽风,此为感冒夹惊。 治疗原则 (1)夹痰 偏于风寒者,治以辛温解表,宣肺化痰;偏于风热者,治以辛凉解表,清肺化痰。

第一章 儿科学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发展简史 【目的要求】 1 .了解中医儿科学形成与发展简史。了解西医儿科学发展简史,尤其是解放后的发展情况。 2 .熟悉各个历史时期对中医儿科学有突出贡献的医家及其学术观点、学术著作。了解西医儿科现代学术著作 3 .掌握中医儿科学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学术进步及其对中医学术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l 学时。 一、学习中医儿科学的目的 1 .近期目的:期末考试 2. 毕业一年后的执业医师考试 3 .日常生活所需 4. 毕业后考儿科研究生 二、中医儿科的研究内容 研究从胎儿期至青少年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临床医学学科。年龄上讲 0 ~ 18 岁。 三、中医儿科发展的历史 1 .萌芽时期(远古-南北朝) 人类早期的年龄约 18 岁,因此应该属于儿科范畴。有资料证据是甲骨文中记载,如龋、蛊。《史记》中记载的最早的儿科医生是扁鹊。最早的儿科医案由西汉名医淳于意记载。 此期尚未形成专业。但已有书籍记载儿科疾病等。 二、中医儿科学的形成时期(隋朝~宋代) 巢元方,不可过暖,数见风日,当节适乳哺。“三分饥和寒”

第一部中医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体属“纯阳”观点。 北宋年间的钱乙,后人称“儿科之圣”,弟子阎季忠编写成《小儿药证直决》。 其学术思想有:①首创五脏辨证,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观点,根据五脏特点创泻白散、导赤散、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的组成,与地黄丸先后)②将小儿的体质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③对小儿四大症(具体指什么,痧、痘、惊、疳)有了详细的记载。如提出惊风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急惊风用凉泻、慢惊风用温补。疳皆脾胃病等。④总结出面部望诊的经验。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北宋董汲所著的《小儿斑疹备急方论》第一部论述小儿痘疹的专书。寒凉派的代表。陈文中是温补派的代表,善用温补扶正,著有《小儿痘疹方论》 其余还有《幼幼新书》、《小儿卫生总微方论》等。 三、发展时期(元明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金元四大家,朱丹溪,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明代的万全《育婴秘诀》、《幼科发挥》、《片玉心书》、《痘疹心法》、《片玉痘疹》。 学术思想:①提出育婴四法;育(生育)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原样),蓐(临产)养以防其变,鞠养(抚育的意思)以慎其疾。②三有余四不足: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五脏之中肝常有余,脾常不足,肾常虚,心常有余,肺常不足”的观点。③治疗疾病有重保护胃气;④首次提出急惊风的成痫、成瘫、失窨的后遗症。 张景岳,提出“阳非有余,阴常不足”、“脏器轻灵、随拨随应” 陈飞霞(复正)《幼幼集成》对指纹的论述。“浮沉分表里。。。。” 吴瑭,提出“稚阴稚阳” 人痘法 四、儿新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 消灭了古代四大症,确定了现在四大症: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 第二节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

临床技能操作指南-儿科学技能部分(考官版)

儿科学技能部分 (考官版) (一)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二)小儿头皮静脉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一)小儿骨髓穿刺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标准分100分) 姓名:学号:得分:

主考者签字考核日期

(一)小儿骨髓穿刺术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1.抽不出骨髓液有哪些可能?如何处理? 穿刺部位不佳,未达到骨髓腔;针管被皮下组织或骨块阻塞;某些疾病可能出现干抽(dry tap),如骨髓纤维化、骨髓有核细胞过度增生、部分恶性肿瘤浸润骨髓。骨髓穿刺时如因组织块堵塞针腔而抽不出骨髓液,重新插入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或退出少许,拔出针芯再行抽吸。如仍吸不出骨髓成分或少许稀薄血液,则为干抽,需要更换其它部位再穿,或者做骨髓活检。 2.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证:血液病的诊断,分期和疗效的评估;了解非血液系统肿瘤有无骨髓侵犯;临床疑难病例,疑有隐匿的造血淋巴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或发热待查,病原生物学培养;造血干细胞培养、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析;紧急情况下输液。 禁忌证:血友病;局部皮肤感染;躁动而不能合作者;生命体征不平稳。术前应检查出凝血时间。 3.判断骨髓取材良好的指标是什么? 抽取骨髓一瞬间,病人有特殊的疼痛感。抽取的骨髓液内含有骨髓小粒。显微镜下可见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组织细胞、原始及幼稚粒、红细胞。骨髓细胞分类计数中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大于血片细胞分类中的杆状核细胞与分叶核细胞之比。4.胸骨骨髓穿刺有何优缺点? 优点:胸骨体部位主要是红髓,骨髓液含量较其他穿刺部位丰富,是骨髓造血的最后堡垒,当其他部位抽吸失败时,可选择胸骨穿刺,得到较理想的骨髓标本;尤其对增生低下的疾病,如再障的诊断有较重要的诊断价值,也是小儿骨穿的穿刺部位之一。 缺点:因胸骨较薄,约1.0cm左右厚,其后方为心房和大血管,穿刺时需十分谨慎小心,动作不可粗暴,严防穿刺损伤,同时该处不能行骨髓活检术。该部位穿刺时患者常容易紧张害怕,需向患者做好操作前的解释和安慰工作。 5.骨髓穿刺与骨髓活检有何主要区别? 骨髓穿刺是抽吸骨髓液,涂片做细胞形态学检查。而骨髓活检是取骨髓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骨髓活检取出的材料保持了完整的骨髓组织结构,可以较全面的了解骨髓的组织形态,此点优于骨髓穿刺涂片,例如在对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骨髓纤维化程度的判断、骨髓转移性肿瘤的诊断阳性率等方面,骨髓活检优于穿刺。而对单个细胞形态的分析上,则不及骨髓穿刺涂片。

输血技术.doc

科室题目 输血技术 ( 正高)引起系统误差的原因是 输血技术 ( 正高)大量失血的定义是 输血技术 ( 正高)大量输血时可致 输血技术 ( 正高)ABO血型 \ 改变 \" 可见于" 输血技术 ( 正高)输注血小板制品有些什么不良反应输血技术 ( 正高)该患者正确的诊断是 输血技术 ( 正高)最可能的诊断是

输血技术 ( 正高)这种献血员招募方式属于 输血技术 ( 正高)产妇引起多次流产和死胎的原因是输血技术 ( 正高)此种做法属于 输血技术 ( 正高)作为医生应该 输血技术 ( 副高)抗原的特点是 输血技术 ( 副高)输注献血者血液,其中的红细胞是输血技术 ( 副高)产生红细胞抗体的细胞是 输血技术 ( 副高)红细胞抗原抗体结合的特点是

输血技术 ( 副高)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输血技术 ( 副高)关于ABO血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输血技术 ( 副高)以下哪种不是区分ABO亚型的方法 输血技术 ( 副高)下列哪种红细胞上H物质活力最弱 输血技术 ( 副高)反定型的主要目的在于 输血技术 ( 副高)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一致与下列哪输血技术 ( 副高)中国人种中,基因频率最高的HNA是输血技术 ( 副高)HNA-1抗体、 HNA-2a抗体与下列哪种疾

输血技术 ( 副高)与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有关的粒细胞 输血技术 ( 副高)粒细胞抗体不引起下列哪种疾病或输血 输血技术 ( 副高)关于新生儿同种免疫性粒细胞减少症与 输血技术 ( 副高)HLA研究早期常采用检测抗原的分型方 输血技术 ( 副高)有关血清学分型方法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输血技术 ( 副高)有关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特性描述错 输血技术 ( 副高)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NIH计分法中8分输血技术 ( 副高)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的NIH计分法中1分

中医儿科学基础试题

中医儿科学基础试题 总论 第一章儿科学基础 第一节中医儿科学发展简史 一、填空题 1(中国古籍记载的第一个儿科医生是 ;儿科之圣是指。 2(古代儿科四大要证是、、、。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 3. 相传至今的我国第一部儿科专著是( ) A.《颅囟经》 B(《小儿药证直诀》 C.《幼幼新书》 D.《全幼心鉴》 E.《活幼心书》 4. 首创小儿”纯阳”理论的著作是( ) A.《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 B.《颅囟经》 C.《小儿药证直诀》 D.《景岳全书?小儿则》 E.《温病条辨?解儿难》 5. 论述小儿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是( ) A.《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B.《小儿药证直诀》 C.《幼幼新书》 D.《小儿痘疹方论》 E.《博集稀痘方论》 6. 汇集宋代以前儿科学术成就,为当时世界上内容最完备儿科专著的是( ) A.《颅囟经》 B.《幼幼新书》 C.《活幼新书》 D.《全幼心鉴》 E.《保婴撮要》 7.提出烧灼断脐法预防初生儿脐风的著作是( ) A.《幼幼新书》 B.《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C.《全幼心鉴》

D.《保婴撮要》 E.《婴童百问》 8. 痘疹用温补学派的创始人是( ) A.钱乙 B.董汲 C.陈文中 D.曾世荣 E.张琰 (二)A型题 2 9. 患儿,1岁半。经常患感冒、肺炎。家长诉平时已特别注意多穿衣、不外 出。医生要求其不要衣着过暖,要多带孩子去户外晒太阳。该医师的观点来源于( ) A.《诸病源候论》 B.《备急千金要方》 C.《小儿药证直诀》 D.《小儿病源方论》 E.《麻科活人全书》 10.患儿,6个月。每闻声响则惊哭不安。其病位在( ) A.肺 B.脾 C.心 D.肝 E.肾 (三)B型题 1 A.春秋 B.秦汉 1 C.隋唐 D.宋 E.元 11.我国古代最早有小儿医的时期是( ) 12.我国儿科医案早期记载见于( ) A.《五十二病方》 B.《备急千金要方》 C.《颅囟经》 D.《育婴家秘》 E.《医林改错》 13.我国最早记载“婴儿病痫”的名著为( ) 14.我国最早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名著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