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发展和艺术表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艺术课程论文

题目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发展和艺术表现专业建筑学

学号*******-02

姓名胡毓麟

指导老师周小梅

所在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发展和艺术表现

0801404-02 胡毓麟

(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益阳,413000)

摘要:佛教园林一般与宗教活动场所、生活供应区融而为一。宗教活动区由殿堂、塔、阁组成,为寺院的中心位置,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静态的究竟,表现宗教的神圣气氛。

关键词:佛教寺庙园林景观风水艺术

0 引言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其数量远远超过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佛教的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泛指整个佛教圣地,包括佛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佛寺建筑、佛教景物、人工山水与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1佛教的起源

佛教发源于印度,传入中国始于汉代,并在中国传播发展,经受中国本土文化的洗礼而逐渐自成一体。

佛教相传在公元前6世纪至5世纪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答摩·悉达多创立。因其父为释迦族人,成道后被尊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称佛陀,略称佛,意谓“觉者”。西汉后期,佛教经由西域传入中国内地。【1】

2中国佛教寺庙园林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三大古典园林之一,其数量远远超过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佛教的寺庙园林,狭者仅方丈之地,广者泛指整个佛教圣地,包括佛寺周围的自然环境,是佛寺建筑、佛教景物、人工山水与天然山水的综合体。

2.1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选址

从选址上,它突破了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分布上的局限,广布在中国自然环境优越的名山胜地;终以大自然和谐为尺度。【5】从特色上,它除了具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生态景观特征外,还因几千年来深厚的佛教和传统文化沉淀,更具有其独特的生态文化特征。

由于佛教园林选址自由,或大道广衢,或名山大川,往往山青水秀,景色幽雅。不同特色的风景地貌,给佛寺园林提供了不同特征的构景素材和环境意蕴。

2.2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布局

佛教园林一般与宗教活动场所、生活供应区融而为一。宗教活动区由殿堂、塔、阁组成,为寺院的中心位置,采用四合院或廊院格局,以对称规整、封闭静态的究竟,表现宗教的神圣气氛。

布局上有院落式、廊院式、天井式、曲尺式、散点式和集锦式等六种群体组合方式。佛教园林一般根据地理环境运用这些组合,随意点染自然,使建筑与园林相映成趣,成为佛教法事活动的有机部分。【2】

3中国佛教寺庙园林

佛寺园林,往往历经成百上千年的持续开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不断地扩充规模,精化景观。

佛寺在中国历史上曾有浮屠间、招提、兰若、伽蓝、精舍、道场、禅林、梵刹、神庙、塔庙、庵、寺、庙等称谓。到明清时期通称为寺、庙。庙原为奉祀祖宗和前代贤哲的地方,后渐用以称奉祀神佛的地方。

寺庙园林化过程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寺内逐渐增加了园林的因素,或是在寺旁建立紧邻的附属园;二是寺院外围环境的园林化,即寺庙向自然山水风景区转移,完全将自身融于自然风景中。而后者逐渐成为寺庙园林发展的主流。

3.1东汉时期

永平十一年(68年),东汉明帝刘庄在洛阳城东十公里的地方建白马寺,成为佛教东传的第一座寺院。

白马寺寺院以庭院园林为主,北魏时广植柰林、葡萄,后来以牡丹为主,尤冠京师。“自洛中构白马寺,盛饰佛图,画迹甚妙,为四方式。凡宫塔制度,犹依天竺式样而重构之。从一级至三、五、七、九,世人相承,谓之浮图。”从此中国具备了佛(佛像)、法(佛经)、僧(出家修行者)三宝,也就正式有了符合教义规定的佛教。【3】

洛阳白马寺

3.2魏晋南北朝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频繁的战争与动荡的社会局面为佛教的传播与流行提供了条件。饱受战乱之苦的底层劳苦大众,在对现实生活失望之余,往往产生对来世美好生活的憧憬,而佛教正好符合的因果报应、轮回转世正好迎合当时劳苦大众的心态,再加上统治阶级与宗教之间则互相利用、互相扶持,因而,佛教受到人们普遍的信仰,佛教在那个动荡的年月便顺理成章地繁荣兴盛起来。

早期时候舍宅为寺的风气随之而起。舍宅为寺的做法,是出于为天子、祖先、家族祈福的目的,将宅第舍为佛寺,这些士族豪宅许多都带有宅园或具有优美的园林绿化环境,舍为寺院后,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后世新建佛寺园林的蓝本佛教的流行不仅产生了新的园林类型——佛寺园林,而且佛寺园林的兴建也呈现出盛况空前的局面。

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年),僧人慧远法师在庐山营造东林寺,“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沟,森树烟凝,石径苔生”,开创了我国佛寺园林之先河。【4】

庐山东林寺

《洛阳伽蓝记》描述当时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风景寺庙园林:景乐寺“堂庞周环,曲房连接,轻条佛户,花蕊被庭”;正始寺“众僧房前,高林对墉,青松绿怪,连枝交映”;永明寺“房庞连亘,一千余间。庭列修竹,檐佛高松,奇花异草,骄闻阶砌”。

3.3唐朝时期

唐代,佛教禅宗兴起,寺庙的园林化达到全盛。自然风景式的寺庙园林成为主导。佛寺成为各阶层市民的平等交往的公共中心。形成了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五台山、九华山、普陀山,“佛门四绝”——台州国清寺、齐州灵岩寺、润州栖霞寺、荆州玉泉寺。寺院竹木森森,环境清幽,庄严肃穆,既为人们参禅修炼之场所,也是人们探幽寻趣的好去处。【10】

峨眉山报国寺

3.4宋代以后

宋代以后,禅宗成为势力最盛的一派。相应地,禅宗所属的寺庙园林又有了新的兴造,如杭州净慈寺、庐山圆通寺等,寺庙与所处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遂形成中国自然山水园独特的一派。

杭州净慈寺

3.5明代以后

明代以后,佛教中心移至北京。寺庙园林与私家园林日趋相似,讲究景观疏朗、雅致和自然,融人工建筑于山水之间,形成自然天成的园林环境。【6】

4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特点

中国寺庙园林是一类有代表性的宗教性建筑群体,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独特的组成部分。

4.1整体布局

从整体布局来说,寺庙建筑十分喜爱用轴线引导和左右对称的方法而求得整体的统一性。不仅采取严格对称的方法来排列建筑,而且中轴线异常强烈,表现气势之宏伟。出于功能特点,为求庄严、肃穆也多以轴线对称的形式来组织建筑群。

4.2园林环境的氛围

园林环境的氛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的营造。佛教园林植物包括寺院庭院中人工种植的花草树木,也包括寺院周边天然形成的丛林。除了对植物形态上的审美要求.还会对植物景观注入精深的文化内涵,寓情于景,神形兼备。植物具有生长的地域差异。【11】

4.3风水角度

风水角度来说,寺庙园林也体现了风水对其的影响,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这些带有浓厚宗教气息的寺庙园林也是在追求名山大川的基础上,依托自然地形和地势,傍水依山、负阴抱阳,“天人合一、顺应自然、利用和装点自然”,达到“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的意境。【8】

5佛教寺庙园林在园林艺术上的体现

有许多寺庙园林在营造上都以禅宗精神贯穿始终。寺庙园林所占的面积是有限的, 而造园家通过借景、障景和虚景等手法, 对空间进行组织、扩大, 产生丰富的美感,使得“心量广大,犹如虚空”的佛境得以体现。

5.1佛寺布局

一般中轴线上建筑:

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

东西两侧及其他建筑:

僧寮、香积厨、斋堂(食堂)、客堂(接待室)。【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