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ppt27 岳麓版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何谓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百家”泛指数量多;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 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百家争鸣在前 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表现为合流,争鸣是在 争鸣中吸收,吸收是为了更好地争鸣。争鸣只是探讨问 题,合流才是向解决问题迈进。
探究:“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 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 民自朴。 ”
1、经济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崩溃,封建 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4、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 间”;科技文化发展。
一、孔子和早期儒学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 学派创始人。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忽失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材料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思想;
发挥孔子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 想基础)
给农民一定土地,不犯农时,宽刑薄赋
孟子思想的影响: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
建立了仁政的政治学说,主张“以德服人”的王道 之治,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民本思 想在今天仍有意义;
教育思想
•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办学思想
•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 中人以下,不可语上也。 •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教学方法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方法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荀子曰:“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 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 也。…… 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 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天行有常(规律)”、“制天命而用之”等唯物思想;
“君舟民水”的民本思主想张。治国应当是儒法并用,
性恶论
以王道为主,霸道为辅。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
仁的思想
孔子 爱人
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 • 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广义:总的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
狭义:周礼,即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 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恢复周礼主张贵贱有序反映了孔子在政 治上的保守性
•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供) 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 朝闻道,夕死可矣。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习态度
文化贡献
孔子还修订《诗》、《书》 、《礼》、《乐》、 《易》、《春秋》等书籍,统称“六经”。 孔子死后,其弟子将其言论编印成书,曰《论 语》。这成为儒家思想的基础。
问题: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在当时有利于缓和阶级矛 盾,促进生产发展,具有进步意义。
倡导先义后利,舍生取义的浩然正气;要求具备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 精神。对后人价值观的形成影响很大。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荀子
• 荀子曰:“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 为桀亡。”
•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 载舟,水则覆舟。”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 世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 长九尺六寸,俗谓长人而异 之。”
政治思想
•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 •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
孟子 荀子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二、老庄之学
老子:也称老聃, 姓李名耳,春秋时 期楚国人,思想家。 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的思想
•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名,字之曰道。
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经》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 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辨证法思想:事物是 矛盾对立的,但可以 互相转化;守静可以 以弱胜强。
以柔克刚、以弱胜强——“弱者道之用”
•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 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也……常使民无 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 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它强调调和矛盾。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是要彼 此尊重对方的人格,要求人们互相敬爱,谦让 和睦相处。
•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
• “不学礼,无以立。” •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xi),勇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孟子——亚圣
道德观:
四端:人生来就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
辞让之心、是非之心
性善论
四德:仁、义、礼、智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政治思想
•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 孟子曰:“省刑罚、薄税敛”。 • 孟子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
•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 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哲学思想——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孔子曾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希望大家 尊守周礼,讲仁、信,重建社会秩序。
(1)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 统治。
A、提高劳动人民的身份地 (2)具有进步性: 位,促进生产的发展。
B、有助于调解社会人际关 系,促进社会稳定
(3)在当时社会里是无法实现的.
孔子主张维护奴隶制,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诸侯割据争霸,社会秩序混乱,统治者为在战争中取 胜,热衷于强化中央集权和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孔子 “仁”的主张同样不能满足诸侯国君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