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政府行政成本
徐伟宏
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的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包括政府公务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和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一、杭州市级行政单位日常公用支出现状
从2003年—2006年上半年杭州市级行政单位日常公用经费支出情况统计来看,日常公用支出中主要发生招待费、会议费、交通费和差旅费四项,四项支出接近合计公用支出数的一半。
财政供养人数逐年增加,分别为2003年8798人、2004年9106人、2005年9487人、2006年上半年9748人,2006上半年财政供养人数比2003年增加了950人,增幅10.8%,四项费用中交通费支出最大,2003-2005年合计支出超过1亿元,占比最高,达到14.2%,2003-2005年纳入结算中心的市级行政单位车辆拥有数分别为1339辆,1820辆,2035辆,按照2万元/辆年预算定额计算,各年的交通费定额分别为2678万元、3640万元、4070万元,三年合计10388万元,实际支出超过预算定额148.74万元。其余依次为差旅费9.1%,招待费8.0%和会议费6.8%。2006年上半年四费比重分别为交通费16.7%、差旅费10.6%、招待费10.0%和会议费7.1%。2003-2005年三年平均公用经费比重和2006上半年达到44.4%,2006上半年比2005年增幅达13.3%。
通过对2006上半年四费比重与2003—2005年三年平均数对比,四项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交通费增加了2.5个百分点、差旅费增加了1.5个百分点、招待费增加了2个百分点、会议费增加了0.3个百分点。招待费和交通费增幅明显,分别增长了25%和17.6%,公务消费有所增加。
剖析四费,四费比重逐年递增,分别为2003年36.6%,2004年38.3%,2005年39.2%,2006上半年达到44.4%,2006年上半年比2005年增幅达
13.3%。
二、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分析
从杭州市日常公用支出结构分析,政府行政成本过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政府行为和公务消费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政府通常是单一的公共服务主体,政府高度垄断的行为,在排除竞争外在压力的同时也就减少了提高服务质量、降低行政成本的内在动力,致使政府内部管理效率不高。目前,对职务消费缺少明确的标准和限制,缺乏公开透明的使用程序和监督措施,没有刚性的制度约束。存在公车私用、私客公待、公款国内外旅游、公款送礼等现象,表现为招待、交通、会议、差旅四项费用偏高。
2.财政供养人员结构不合理。人员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人员数量结构不合理和人员质量结构不合理。数量结构不合理主要是总量过大和分配不科学,政策执行的一线人员与行政机关人员比例失衡。简言之,坐机关的人太多,有限财政不堪重负。此外,人员质量结构不合理,行政人员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配置缺乏科学性,必然造成行政人力资源的浪费,使行政成本上升、行政效率下降。
3.行政成本观念和行政人员效益观念不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任何企业和个人在经营活动中都会考虑成本与效率,努力降低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大收益,成本—效益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目前政府组织和公务员在管理和服务中缺乏这种经济理性,缺乏压力感、紧迫感与责任感,缺乏效益观念,缺少公共财政的理念,容易产生“敞着口子花财政钱”的现象。
4.现行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存在漏洞。规范财务预算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节约行政成本,若处理不当,一些制度规定反倒会成为无端耗费行政成本的缺口。我国现行财政预算体制存在一些漏洞,政策上预算结余收归财政,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考核约束机制,部分单位当年预算当年用完,发生一些无谓支出,资金使用存在浪费现象,行政成本偏高得不到有效控制,进而又成为提高下年度预算拨付的理由,使行政成本具有膨胀的趋势,政府支出呈现刚性增长。
三、降低政府行政成本的对策
1.建立有效约束机制,职务消费透明化。
建立有效的职务消费约束机制,大力推行职务消费货币化,改变职务消费“非管不可、管而无方”的两难局面,科学化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项目,规定哪些项目可以开支,哪些不可以开支,对职务消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总额控制,标准到人,包干使用,超支自负。对于会务费、招待费等公共职务消费项目,实行总量控制,集中管理,限额使用,结余归公。完善财务报销制度,把报销制度与职务消费项目联系起来核对审查,合理规定职务消费的范围。
2.体制上限制政府的权利,控制财政供养人口的增长。
在政府运作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在公共领域引进企业管理模式,在一些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领域,通过设置多个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主体与政府展开竞争。此外,要精简机构和人员,减少政府管理层次,压缩政府规模。在科学确定政府职能的前提下,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精简机构、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压缩政府规模,是从根本上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效措施。
3.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
政绩应该是施政成效减去经济成本、政治成本、环境成本等施政成本后的成果。以往的绩效评估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过多注重行政结果,而不注重行政成本的耗费。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全面辩证地对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评估。通过试点,预先制定施政目标,通过评估体系评估领导干部的绩效来不断修正绩效评估体系。评价时应以领导者工作期间行政成本与行政效果的比例大小和他所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为基本标准,评价他们所承担职能的实现程度,以及社会、企业、公众对领导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需要满足程度和心理满足程度。同时,将效益的分析结果同行政执行主体的职务升降、奖惩紧密结合起来,使科学的绩效评估制度真正得到贯彻,从而降低行政成本。
4.细化预算,增强财政预算的刚性约束。
预算法实施的基础是科学、合理的预算。由于目前包干资金(一般指日常公用经费)结余可以适当留归各单位,因此部分单位存在着有意无意地先使用专项经费的倾向,导致单位实际公用经费支出数偏少。因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