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18
忘己无私
1902 年 6 月 17 号 天津法租 界 《大公报》上市 • 第一天 销量3800 份 “开门红” • • 办报宗旨:采纳西方思想,启迪 民智,开风气之先 • 目的:移风易俗,富国强民 • 大公:“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 公”,忘己无私
2013-8-18
水流云在
英敛之
五项原则
• 新记公司:1926年9月 • 五项原则: • 吴鼎昌任社长,胡政之任经 理兼副总编辑,张季鸾任总 编辑兼副经理。 • 三人意见各不同时,以张季 鸾为准。
2013-8-18
报刊编排
根据当日报纸出版页数通常分为四个版面。 A 版分为要闻和香港新闻。
B 版为财经新闻。
C 版为 娱乐、教育、评论。 D 版或AA版为波经。
• • • •
香港《大公报》版面一般为A、B、C, A版以要闻、港闻、中国新闻、两岸新闻为主, B版主要为财经新闻; C版主要为娱乐、波经等,更有副刊不定期出版。
• 《大公报》在财经新闻方面,比较有公信力。也 常发布北京政府对香港或中国大陆的相关政策。
• 《大公报》会与香港一些亲共社团举办相关展览 活动,如: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展览。
•1952年,上海《大公报》与天津《进步日报》合 并迁京,报道分工是国际新闻和财经政策。合并而 成的北京《大公报》由中宣部领导,以财经、国际 宣传为重点。
五、批示创办《经济评论》周刊
•1963年,《大公报》作为新中国财经战线专业报, 刊名定为《经济评论》。毛泽东当时对《人民日报 》理论宣传不足。认为它把理论阵地让给《光明日 报》、《文汇报》和《新建设》月刊。
抗战时期的大公报
1.抗战期间,《大公报》辗转迁徙,渝版、港版、 桂版一度同时发行,在规模和舆论影响力上,国 内报纸难望其项背。
2.七七事变后,《大公报》力主抗战,表示“一不投 降,二不受辱” 3.张季鸾率曹谷冰、王芸生等相继创办汉口版和重 庆版,胡政之率金诚夫、徐铸成等先后创办香港 版和桂林版.
3.四不社训的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
• 《大 公报》 在天 津问 世, 公元 纪年 是 1902 年。
2013-8-18
2013-8-18
百年大公报
饱览世事,历经百 年沧桑 世界上寿命最长的 中文报纸 桀骜不驯汪洋恣肆 渐渐归于平静
办报特点
• • • • • • •
反映下层社会 主张变法维新 突出新闻特性 编排醒目美观 注重培养人才 力求见解独特 对时政有所批评
2013-8-18
《大公报》是一间民间报 纸,在历次政治事件中都 有明显的观点和态度。它 的政论闻名报界,其社论 是研究中国近代政治发展 的重要史料。一百多年来, 《大公报》以“坚持宣传正 义声音”为宗旨,以立论中 肯、报道详实为特色,在 国际上建立了良好声誉。
胡政之的上任及其报馆改革
1916年10月,王郅隆聘请有过办报经历的胡政之为主 笔兼经理。胡政之在英敛之“面洽以后,入馆任事”。
胡上任后主持报馆改革。1916年11月起, 《大公报》书册式改成了通栏式,垂直的 两栏改成四栏,各种字号大小间隔,版面 变得错落有致。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政之在张勋复辟、五四 运动等一系列重大事件中发表过不少有分
二次国共内战时期
1 停刊复刊工作.1945年11月1日、12月1日, 上海版和天津版相继复刊。1946年,上海 成立大公报社总管理处。1948年3月15日, 香港版复刊。 2 言论方向 基本是呼吁和平,反对内战。对 中共,发表《质中共》等社评。对国民党, 不满和抗议其镇压学生运动和实行文化专 制政策。
二、副刊
副刊内容多姿多采。除 了天天和读者见面的《大 公园》、《小公园》、《 新园地》、《世界新潮》 之外,每日并出两大版《 娱乐》、《星踪》、《神 州新姿采》、《寰球特写 》、《摄影》、《文学》、 《科学》等各种定期及不 定期特刊,讯息量巨大。
三、附刊
《大公报》还有不少 附属刊物,如逢星期 六出版十六开彩色杂 志《大周刊》,以其 内容广博的休闲特性, 甚受本港及内地读者 欢迎

6月17日,沪版发表《大公报新生宣言》,宣布 报刊归人民所有。 1953年1月1日,沪版北迁与《进步日报》合并 出版全国性的《大公报》,于1956年9月迁到北 京,分工报道财经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大公报》于1966年9月14 日停刊,改名为《前进报》,但是只办了103天, 也停刊了。


六、市场 《大公报》与时并进,目前除在香港发 行外,还行销中国大陆,发行网遍及 全球五大洲逾百个国家和地区。
在菲律宾马尼拉出版的《大公报》 菲律宾版,是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华 文报纸。此外,《大公报》还有海外 版,行销欧美各地。
新潮三第一
•率 先 采 用 电 脑 资 讯
2013-8-18
2013-8-18
1927年以后﹐《大公报 》总体上对国民党持支持 态度。“九.一八”事变后, 《大公报》主张抗日﹐并 发表了著名记者范长江的 西北通讯﹐首次披露了红 军长征情况。
大公报独家

2013-8-18
独家发布:1928年东北易帜、1930年中原大战 后期张学良通电全国拥蒋入关 • 销量居高,全国一流的新闻纸和舆论中心 • 鉴于京津局势紧张1936年4月1日,《大公报》落 户上海望平街,创办上海版。 • 津沪版同时发行,《大公报》正式成为一张名副 其实的全国大报。
新记大公报
2013-8-18
• 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辉煌时期----新记大公报时期
1.大公报最辉煌的时期是1926年至1949年,即所谓“新记 大公报时期。
2.其中“四不主义”(不党、不卖、不私、不盲)最为 出名。
3.形成过程:1926年9月吴鼎昌、张季鸾、胡政之 合组新记公司,接办《大公报》。
•在李先念、杨尚昆等的过问下,1964年3月21日, 毛泽东批示同意创办《经济周刊》。
香港大公报
一. 简介 香港《大公报》《新闻》版包括世界要闻、香港、 中国新闻、经济和体育新闻;《要闻专题》版对 时事题材深入剖析论述;《国际热点聚焦》版从 多个角度探讨国际社会现象。
《中国专题》、《海峡两岸》、《经济观察家》、《创 新科技》、《社团》、《中华医药》、《保健》、《消 费新风》、《校园》、《文化》、《专业世界》、《体 坛长短镜》等专题版面,内容丰沛,各具特色。
四、电子版 《大公报》互联网电 子版除发布当日大部 分版面内容外,还发 放即时新闻,让网上 读者随时获取最新讯 息。电子版的日点击 率达二百万,以欧美 地区读者居多。
五、读者群 《大公报》是香港特 区政府刊登有关法律 性质广告的指定报刊, 企业决策人士及商贸 界人士是 《大公报》 的主要读者群。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公报》重庆版﹑上 海版先后停刊。天津版改名《进步日报》,主要 报导财政经济和国际问题﹐1966年9月10日停刊。 香港版出版至今。
4.最佳报纸称号的获得: • 1941年4月,《大公报》自创办以来之奋斗史, 已在中国新闻史上放一异彩,迄无可以颉颃者. 这是中国报纸第一次获得最佳报纸称号。
• 在国共争夺时期,大公 报发表《自由主义者的 信念》社论,主张中国 走“第三条道路。
• 王芸生在1948年主持港 版工作。11月10日,港 版发表《和平无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宣布改变立场,开始左 转。
建国之后的大公报
• 1949年之后,《大公报》与《 香港商报》、《文汇报》构成 香港左派报纸阵地。
• •
迎接解放,发表宣言。 1949年5月29日,国统区进步 美术的先驱们在《大公报》发 表“美术工作者宣言”,标志着 国统区进步美术史从此翻开崭 新一页。
2013-8-18
波折路程
• 七七事变后,天津、上海相继陷落。 • 力主抗战:一不投降,二不受辱 • 天津版、上海版分别于1937年8月5日、12月 14日停刊。 • 《大公报》同仁分赴各地办报:汉口版﹑香 港版﹑桂林版 • 重庆版自1938年12月 1日起出版﹐销售额最 高近十万份。
重庆版大公报,坚持抗日立场﹐鼓舞民心士气﹐对 抗战起到了一定作用。
4.发行量的增加 大公报续刊时发行量不足2000,1936年突破10 万份,成为全国一流的新闻纸和舆论中心。 5.继续发展 1928年东北易帜、1930年中原大战后期张学良 通电全国拥蒋入关两大新闻,皆为《大公报》独 家发布。 6. 1936年4月1日,《大公报》创办上海版。
• 抗战胜利后,《大公报》一度支持过国民党的内 战政策,1948年后因立场有所改变受到当局迫害, 重庆版一度被强行接收。
毛泽东和大公报
一. 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

文章指出:“这件事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 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 自由”。“是环境逼着她求死的。”

21日,毛泽东又在长沙《大公报》上发表《'社 会万恶'与赵女士》一文,明确说明,"罪恶的 来源,仍在社会","我们就不能不大声疾呼, 警觉我们未死的同类,就不能不高呼,'社会万 恶'。
• 1912 年 2 月 12 号
• 英敛之离开天津,回北京香山隐居 • 1926 年初,50岁 与世长辞 山顶裸岩:“水流云在” 创始人故去, 《大公报》流传之意境
2013-8-18
迷途激流
报随政存
• 1916短暂迷途: 王郅隆收购《大公报》全部股权, 出任董事长 独断《大公报》,充当国务院的 喉舌。
•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与《大公报》有关人士 进行了多次接触和交谈。毛泽东欣然为《大公报 》职工题字"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与《大公报》负责人的题词,为“双十协 定”的签订营造了舆论氛围,对在国民党统治区宣 传共产党和平统一的立场发挥了很大作用。
四、批示《大公报》改组
•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大公报》在其基础上创办 《重庆日报》。天津《大公报》改组为《进步日报 》。

当日重庆新闻界隆重集会,以示庆贺;《大 公报》发表《本社同人的声明》,概括《大公 报》的成功经验为“文人论政”和“商业经营”。
5.内部机构的改变: 1941年9月,张季鸾去世,内部机构变化:成立董监 事联合办事处,成立社评委员会. 6. 1943年2月2日,重庆版发表《看重庆,念中原! 》社评. 1943年9月6日,胡政之宣布《大公报同人公约 》五条,其中第一条规定“本社以不私不盲为社训”。
二、毛泽东预言未来的政治
•1920年9月26日,毛泽东在湖南《大公报》上 发表文章《"湖南自治运动"应该崛起了》。
•27日,毛泽东又发表《释疑》一文,明确指出:" 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后,政治易位,法律改观。以 后的政治法律,不装在穿长衣的先生们的脑子里, 而装在工人们、农人们的脑子里"。
三、为《大公报》题词
•采 用 电 脑 主 板 激 光 照 排 系 统
2013-8-18
•采 用 彩 色 图 文 全 版 输 出 系 统
相关评论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报纸之 一。它创刊于1902年,最初在天津发行,以后, 辗转在上海、汉口、香港、桂林、重庆等地出版。 1949年之后,《大公报》在中共港澳工委的领导 下,在香港继续出版发行。与《香港商报》、《 文汇报》构成香港左派(中资背景)报纸的阵地。
1941年4月被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推选为当年 最佳外国报纸﹐获荣誉奖章。
1941年9月6日张季鸾逝世﹐王芸生接任总编辑﹐ 曹谷冰﹑金诚夫﹑徐铸成等领导《大公报》。
创刊早期编排形式
创刊时的大公报一直是 书册式,一个整版直排, 分上下两栏,栏之间留 一空白,每栏都加了边 框,对折以后即可装订 成册(右图所示)。
量的文章。
1923年9月王郅隆在日本关东大地震中丧生, 大公报于1925年11月27日宣布停刊。
2013-8-18
缔造辉煌(1926-1929)
• 胡政之留学期间:结识吴鼎昌 • 回国后:结识张季鸾。
• 整整 10 年后,正是这 3 位留日学生,他们联手 买断《大公报》,使这张报纸达到了百年史上的 颠峰状态。
大公报
成员:徐锦 刘甜甜 王园园 史培东
大公报简介
• • • • 创办人:英敛之. 主要经济资助人:富商王祝三. 创办时期:清末﹑民国时期著名日报之一 创办背景:1902年6月17日满族正红旗人英华在 天津法租界创刊保皇派报纸。 • 主要股东:资本家柴天庞、王郅隆、朱志尧、 北京天主教堂主教樊国梁、法国公使鲍渥、京 师大学堂译书局总办严复等。 • 政治主张:在政治上持保皇立宪立场外,并带 有封建买办色彩。自言敢于揭露和攻击清政府 的一些弊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