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凤莲
来源:《财经界·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加强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能够有效增强事业单位的经济竞争力与市场影响力。本文主要针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对策展开深入的研究,以供相关人士的参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问题对策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现状分析
(一)内部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一些事业单位缺少对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度重视,对于资金使用效率更是漠不关心,明显缺少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正确认识,造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盲目性、随意性。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中呈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度严重缺失,难以充分体现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
(二)财务管理制度较不完善
从目前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分析,一些事业单位制定的财务管理制度与财务管理工作较不符合,出现了较大的差距,一些岗位人员并没有充分了解财务管理工作,进而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管理工作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严重阻碍着内部控制的实施,所以很难取得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三)缺少合理的评估程序
风险评估程序是事业单位能够在经营过程中准确识别和分析与内控目标相关联的风险,并以此来制定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并且对风险进行实时追踪评估。然而一些事业单位的风险评估程序较不合理、科学,缺少高度的风险管理观念,一定程度上很难提升事业单位风险预警、识别、分析以及防范的内控能力、而且一些事业单位风险管理部门缺少对风险正确认识,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风险难免应接不暇、无从下手。
(四)缺少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缺少规范严谨的收支管理
内部监督要求事业单位对内控制度构建进行动态的监控与审查,增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规范性,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
事业单位往往由国家出资设立,其收支管理与国家资产的利用效率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一些事业单位在业务执行层面并没有对非税收入与其他各项支出进行深入的分析。所以由于单位收入与支出的混乱,使有关于经费支出的控制标准较不明确,进而出现了单位违法违规行为。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对策阐述
(一)提高对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
根据相关法律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负责人要负责单位财务、会计工作的相关事宜,并且要保证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准确与真实,从而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进行。各级财政部门要着重培养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防止事业单位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进而确保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二)制定完善的财务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必须要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避免内部经营管理风险的发生,开票、经办、审批等职责必须要分离开来,对于收款项目来说,要会计先进行开票,审核人要进行细致地审核,最后由会计人员制单并录入电脑,严格规范单位的业务处理流程,构建良好的财务管理氛围。
(三)强化风险防范,规范风险评估程序
在内控规范中已经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必须要对经济活动建立起风险评估机制,对于存在的各种风险都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在发生重大事项时,还要进行反复地风险评估。事业单位必须要保持高度的风险防范观念,并且针对内控工作的组织情况、内控机制建设等进行事前防范,将事前、事中以及事后有机整合在一起,进而全面完善风险评估程序。
(四)不断完善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强化收支管理力度
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内控监督的重视程度,结合内控规范的实际需求来构建内部监督机制。其中,事业单位要保证各个部门之间的权利相互制约与平衡,通过科学设置内部审计与相关监督部门,不定期对现行的内控制度进行监督与考核,做出最客观、公正地评价,及时做好内控执行中的反馈工作。
事业单位要对各项收入进行归口管理,严格规范会计核算与合同管理,避免账外账现象的发生,要结合经济活动各项支出的实际情况明确支出标准,要按照报销程序来进行控制,防止一切违法违规现象。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已经成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稳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事业单位要提高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加强风险防范建设,做好全面风险评估工作,加大内部监督力度,完善监督考评机制,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经济行为,从而实现内控制度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蒋玉翔.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6,(20):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