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长篇小说结构概说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宋元讲史话本粗拙而浑朴的母体之内,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孕育躁动着。历经两代的胎教之后,她一朝坠地,呼出了惊世骇俗的奇声异响。自元末经明初至清末几世纪间,文坛上相继问世了《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一大批巨著。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上反应了中国封建时代后期极其恢宏浩瀚的社会生活,艺术上也风姿卓越。

美国美学家乔治桑塔耶拿曾经说过:“形式的美,不论在人为的事物上或自然的事物上都是最后才被发现或赏识的。肯定它需要时间,欣赏它需要知觉的缜密和素养。”古典长篇的结构就是这种形式美的重要内容,是文学艺术发展到更自觉阶段的产物。本文就是想从古典长篇小说结构的基本类型及其成因两方面作一浅显的探讨。

一、古典长篇结构基本类型

统而观之,古典长篇小说大体上存在着链型、串珠型、辫型、团块型、羽型等几种结构类型。

1、链型结构,水浒传、儒林外史、官场现形记、等均属此类。链型

结构的人物与情节安排

主要是单线进展,每个人物、情节单位既有相对的独立性,有一环扣一环,相互勾连。

其以主要任务为纲,次要人物为目,纲举目张。主要人物几乎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在这几回书中,此人物始终处于舞台中心,以其活动作为情节发展的主线,连续几个波澜,一气呵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在此,虽也写其他人物,但都处于从属地位,为这个中心人物服务。如水浒传里,从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到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锦毛虎义释宋江”,整整十回都写武松,其中虽也写了柴进、张青、孙二娘、施恩、孔亮等英雄,但这些次要人物都是为丰满武松形象服务的。此外如林冲、石秀、宋江等主要人物都是如此。这一主要人物的几回书一旦完毕,他就由中心人物降为次要人物,并逐渐隐去,如同现代电影手段中的化出。下一主要人物又随即化入,占据了舞台的中心。如史进事毕前引出鲁达,鲁达事毕前引出林冲等故事情节就在这仿佛接力赛跑中的彼此传递下逐步进展。总的轨迹犹如一条环环相扣的锁链。

儒林外史亦是如此。才从周进到范进到严贡生再到严监生……的进展序列,每个中心人物都有相对独立的几回书,而在其活动的同时,又引出一些次要人物。以邃公孙的几回为例,从第八回“王观察穷途逢世好,娄公子故里遇贫交”,到

第十四回“邃公孙书房送送良友,马秀才山洞遇神仙”,始终写邃公孙,同时也辅之写娄三、四公子、杨执中、牛布衣、陈和莆、鲁编修父女等一系列次要人物。《官场现形记》的结构基本仿照了《儒林外史》。

当然,这几部链型结构的作品又互有差异。《水浒传》虽逐一为英雄立传,但这些英雄被分别精雕细刻之后,不是销声匿迹,一去不复返了,在以后的某些章节里仍会出现。作品由一次次的小聚义发展到七十一回的大聚义时,“梁山好汉全伙在此”,一百单八将绿林英雄一并登台亮相,犹如千川归海,万籁皆鸣。《儒林外史》和《官场现形记》则缺乏前者的统一性和照应性。《儒林外史》的人物虽然刻画过后也间或出现,但大都是一带而过,基本上是以封闭型的链型结构的形式发展着。如鲁迅所说:“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去其去俱恉,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官场现形记》则“头绪俱繁,脚色复伙,其记事遂率与一人俱起,亦即与其人俱只,若断若续,与《儒林外史》略同。”

链型结构通常以表现众多人物为基本特征,故又被称为“画廊式”结构。

2、串珠型结构,《西游记》《镜花缘》、《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

残游记》、《孽海花》等

均属此类。在、串珠型结构情节复杂,场面繁复,但彼此并无内在、必然的联系,只是由于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的活动或见闻,才使这诸多情节,场面贯穿下来,成为一个整体。这一个或几个人物的活动或见闻就构成了全篇的统一结构线索,将诸多事件“散珠”串成一条项链。

以《西游记》为例,十二回前分别写了孙悟空的一系列活动和取经缘起以及准备过程;十二会后,开始了取经正文,相继出现所谓“九九八十一难”。八十一难中,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都通过取经僧徒与神佛、妖魔之间的错综关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展示出来。每个小故事都相对独立,如三打白骨精、三调芭蕉扇、智擒红孩儿、车迟国斗法等等。而其中,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线索,逐步展开情节。

《镜花缘》则通过落魄文人唐敖与妻弟林之洋、船工多久公的泛海出游,展现出一个幻想中的海外世界,逐一描绘了“两面国”、“无肠国”、“白民国”、“淑士国”、“女儿国”、“黑齿国”、“君子国”等事态民情。其中,唐敖等人的游历过程,就成了一条结构线索,以此线索将海外一系列各自独立的奇景异事贯穿下来,使之连成一体。

《二十年目睹只怪现状》则通过官场人物,洋场才子,以及医卜星相、三教九流的各种丑恶活动,广泛地暴露了封建社会末期官场为主的社会现象。本来

诸多“怪现状”之间并无必然联系,但由于作品以“我”——九死一生二十一年的耳闻目睹为结构线索,就将这些独立事件组合成为一个比较统一的整体。

《老残游记》和《孽海花》与《西游记》、,《怪现状》、结构特点类似,不必赘述。

有所不同的是,《西游记》、《镜花缘》、《孽海花》的中心人物往往是活动和事件的参与者。许多事件的潜在可能性只是由于这些中心人物的参与才转化成为现实性,从而产生一系列矛盾纠葛。而《怪现状》和《老残游记》的中心人物却更多的充当旁观者和记录人,他与事件本身较少内在的联系。此类作品的统一感实则是由一个贯穿始终的中心人物的“旁证”所造成的错觉,有如外国的《天方夜谭》、《十日谈》以及我国的《豆棚闲语》。因而,从结构美学意义上看,后二者略逊于前三者。

3、辫型结构,《三国演义》即属于此类。作品展示的是以汉末至魏晋那一段合久必分三足鼎立、此消彼长,终又合而为一的历史画卷,因而,基本上采取了魏蜀吴三条线索交叉缠绕在一起的结构方式,犹如一条辫子。三条线索齐头并进,相互牵制、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无分割孤立之感。

《三国演义》的结构既恢宏博大,又严密精巧。全书年代久远,事件繁杂,人物众多,头绪纷纷既要照顾历史事实,又要考虑艺术上的和谐统一,然而作者能以蜀汉为中心,以三国矛盾斗争为主体,有条不紊地展开故事情节。清代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结构评价很高,曾有:《三国》叙事之佳直与《史记》仿佛,而其叙事之难,则有倍于《史记》者。《史记》各国分书,各人分载,于是有本纪、世家、列传而总成一篇。分则文短而易工,合则文长而难好也。

后代有许多历史演义步《三国》之后尘,从结构上讲,亦可说是在编辫子,惜之杂乱无序,头绪过多,远不及《三国》结构的精巧。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表现对象的不同,作家才力的差别,以及虚与实艺术观念的不同等等。

4、团块结构,《红楼梦》、《金瓶梅》即属此类。

《红楼梦》历来被认为有多条结构线索,如贾府衰败过程线索,宝黛爱情悲剧线索,等等。但孰为主线,孰为副线,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副线索之争各拘一隅,都有某种合理性,而同时又都有一定缺憾。究其原因,就是过分源于西方小说理论中的主、副线观念,以至坠入片面性与绝对化。从《红楼梦》作品的实际来看,无论是贾府衰败过程线索,还是宝黛爱情悲剧线索,或是其他矛盾斗争线索,都是齐头并进,交织缠绕在一起的,处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状态,实在难分主次。鉴于此,我认为应借用话剧结构的团块模式来分析《红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