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异态_表征到_正态_本真_论贾宝玉社交行为的本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期以来,相当多的《红楼梦》读者,非议 贾宝玉与同性朋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的交 往行为,认为他们关系暧昧近乎情恋,行为缠 绵近乎异态。 如此,博爱而心芳的贾宝玉,其形 象在社会上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同;异彩纷呈的 名 著 《红 楼 梦 》,其 艺 术 魅 力 在 世 界 上 也 没 有 得 到充分的认识。 这些都说明我们在小说《红楼 梦》的研究解读乃至宣传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 做。 为此,作为对中华民族文化精品的尊重和 保护,我们有必要对《红楼梦》贾宝玉社会交往 行为中的人和事做多角度的分析诠释,使其更 接近于作品的客观本真和社会现实。 同时,挖 掘其积极向上的元素进行大力宣传,发挥其有 益于读者、 有利于社会的效力来感化心灵、启 迪心智。 毕竟使人崇真向善,才是作品创作之 宗义。
从“异态”表征到“正态”本真
— ——论贾宝玉社交行为的本质
□ 刘秀玲
摘 要:在《红楼梦》中,贾宝玉与同性朋 友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交往甚密。 他们关系暧 昧近乎情恋,行为缠绵近乎异态,长期以来读 者就此对贾宝玉的非议最多。 然而,从人性的 角度关照贾宝玉的社交行为,会发现贾宝玉社 交对象的选择和社交方式的表达,其本质是他 和朋友自然率真天性的一种交流和释放,表达 了人类对生命本真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发现美、拥有美、关爱美是他人生的一大特点。 在大观园外,贾宝玉他把对女儿的审美和对自 然的关爱情感扩展开来,延伸到三个同性朋友 身上。 秦钟、蒋玉菡、柳湘莲他们都是形貌俊 美,举止不凡的风流人物。 当看到长相酷似美 丽女儿的秦钟、蒋玉菡,贾宝玉不觉心生爱意, 不能自持;当看到风流英俊的柳湘莲,贾宝玉 心中的呆劲十足也情不自禁。 于是就有了交往 中的缠绵悱恻,离别时的恋恋不舍,死别后的 念念不忘。 在贾宝玉的审美观照中,秦钟、蒋玉 菡、柳湘莲他们不仅不属浊物男人之列,相反, 他们是女儿一般的水晶人儿,晶莹剔透、美丽 温柔、风流倜傥,英俊潇洒。 由此说来,无论是 大观园里贾宝玉的女儿崇拜还是大观园外社 交对象的选择和社交行为的表现,其实都是贾 宝玉本能的一种心理需要, 这种心理需要,正 显示出贾宝玉对美好事物的珍爱和追求。
在大观园里,贾宝玉自然率性的表现是反 对封建礼法, 追求个人性情和生活方式的自 由。 在大观园外,贾宝玉的三个同性朋友秦钟、 蒋玉菡、 柳湘莲也和贾宝玉有着同样的心性。 小说中,秦钟不顾礼俗、调情说爱,柳湘莲浪迹 天涯、任意率性,蒋玉菡不依权贵、追求自由。 贾宝玉与他们的交往有一种自然率性,无拘无 束的心灵默契;有一种无视门第、无视贵贱、无 功利需求的人情之本真的认同。 可以说,朋友 们率性脱俗的生命本真特质,切合了贾宝玉来 自天然石质的自然寓意。 也正因如此,贾宝玉 在与朋友们的交往中,自己的自由本真之质得 到了立体而动态的展现。 同时,通过不断求证 自由本真情感的美好,贾宝玉也得到了一种行 为的归属和评价的认同。 贾宝玉在自己的社交 情爱世界构建中,着力摒弃封建世俗的和功利 性的成分,呈现出一种“绝假存真”的清明澄 碧。 所以,我们说贾宝玉的社会交往行为是他 生命本真思想和行为的统一,其本质上是他和 朋友们自然率真的心性共通的一种交流和释 放。
贾宝玉的确是一个“任性”的人。 小说第十 九回,袭人就曾给贾宝玉约法三章,还特别强 调“只是百事检点些 ,不 任 意 任 情 的 就 是 了 ”。 在小说的第四十七回贾宝玉向柳湘莲诉苦, “我只恨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 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 不能行。 ”小说第五回写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面对着“人迹不逢,飞尘罕到”的仙界贾宝玉脱 口而出,“这个地方有趣, 我若能在这里过一 生,强如天天被父母师傅管着呢! ”我们说,对 自然本真生活的向往,使得贾宝玉在日常生活 中表现出种种不俗的情态,而这些情态表现表 达了贾宝玉对本真生命状态的一种希望和向 往。
一 在我国文化史上,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 是三种重要的思想资源与思想传统。 受道家思 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人格中自古以来,就 氤氲着一种挥之不去的、回归天然的、属于人 类童年心态的真性之思和优美之感。 此种情感 因其符合天道和人道,而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 人的情感心理和文化倾向。 贾宝玉就是具有这 种回归天然的真性之思和优美之感的文化人。 “他的女儿崇拜心里和他的与男性小人物交往 的心理,都非常接近原初的、挣离后天文化和 社会强塑于人性和人格之上的理性建构,因而 更趋近于存在的本真状态的生命诗意和人性 真美。 ”① 关于贾宝玉的独特个性,脂砚斋有许多精 彩的评点。 小说第十九回写到“如今且说人自 幼 见 宝 玉 性 格 异 常 …… ” 时 ,脂 批 云 :“‘ 性 格 异 常’四字好。 所谓说不得好,又说不得不好也”; 写到 “更有几件千奇百怪、 口不能言的毛病” 时,脂批又云:“只如此说更好。 所谓说不得明
关键词:贾宝玉 社交本质 文学意蕴
在中国哲学思想中,道家学派的核心主张 是“天人合一”,即认为人 是 自 然 的 构 成 ,自 然 本真、精神自由是人的天性。 为此,庄子主张摒 弃偏执的自我,“役物而不役于物”, 使心不为 任何外物所累。 综观《红楼梦》,作者在扬扬洒 洒的内容之间,形象地描述了人和人、人和物 的本真之情。 也就是说,小说主人公贾宝玉的 “不 情 之 情 ”是 美 和 善 的 真 性 之 “情 ”; 贾 宝 玉 的 恋情用情,其实是他对回归自然本真的美与善 的向往和追求。
文 学 自 由 谈
从 “异 态 ”表 征 到 “正 态 ”本 真
7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
·
文 学 自 由 谈
从 “异 态 ”表 征 到 “正 态 ”本 真
72
贤良,说不得痴呆愚昧也 ”;写 到 “更 觉 放 荡 弛 纵”和“任性恣情”时, 脂批又批云:“四字更 好。 亦不涉于恶,亦不涉于淫,亦不涉于骄,不 过一味任性耳”。 由以上脂砚斋的批语可知,贾 宝玉的性格的确和常人有所不同。 小说中说他 “任性恣情”,说他“放荡 弛 纵 ”,好 在 这 种 性 格 说不得好,也说不得不好;说不得明贤良,也说 不得痴呆愚昧。 亦不涉于恶,亦不涉于淫,亦不 涉 于 骄 ,不 过 一 味 任 性 耳 ”, 用 我 们 现 在 的 说 法 就是,贾宝玉是一个很任性的人,他的行事作 为完全是“物性自遂、自然率性”。
三 从人性的角度说, 追求美好是人的本能。 贾宝玉“不以现实价值和意义要求生活,而寻 求有韵味和独得之乐的生活方式,放弃强势而 选择弱势,放弃攻势而选择守势,放弃功利而 选择审美” ②虽然 他 并 不 把 色 看 作 是 作 人 的 惟 一价值,但他的女儿崇拜和社交对象的选择不 可否认的都有一种怡情悦性的满足色彩。 作为一个自然人,贾宝玉对于怡情悦性的 之美,有一种本能的关注。 贾宝玉他的思维方 式、生活习惯,均体现着强烈怡情悦性的心灵 需要。 大观园里女儿的清纯美丽,让宝玉倾倒。 小说曾以牡丹比喻宝钗, 而以芙蓉象征黛玉。 贾宝玉既爱黛玉为代表的清新脱俗之美,也爱 宝钗为代表的现实丰润之美。 贾宝玉对美的怜 惜之情, 还由人延伸到对大自然的态度上,因 而触景生情是他的常态。 在小说文本的许多描 写中,贾宝玉都对变幻多彩的大自然,不时地 表现出“多愁善感”的一面。 正是因为有珍爱一切美好事物的心理,使 得贾宝玉对美有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敏感,因而
注释: ①翟新格,《试论〈红楼梦〉“情”的文化人 格模式》,《宁波 大 学 学 报 (人 文 科 学 版)》,2004 年第 2 期,第 49 页。 ②徐卫 卫 :《论 贾 宝 玉 欲 求 之 边 缘 性 》,载 《红楼梦学刊》2004 年第三辑第 49 页。
湘莲由世家子弟一下子被抛到平民阶层不说, 生活也时常陷入困顿。 在小说第四十七回中, 柳湘莲与贾宝玉谈论给秦钟上坟的事, 他说: “……眼前十月初一, 我已经打点下上坟的花 消。 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是没的积聚,纵有 几个钱来,随手就光的,不如趁空留下这一份, 省得到了跟前扎煞手。 ”
贾宝玉与其同性三友感情深厚,在小说文 本中是有充分的依据的。 从他们见面彼此倾 慕,相见恨晚;他们离别留恋不舍,话语缠绵; 他们交往礼物相赠,信誓旦旦中,可以看出贾 宝玉对友情的珍爱、对朋友的深情,可以说是 柔性情肠。 而这一切行为的思想基础就是平等 待人。 在尊卑分明、等级森严的中国封建社会, 地位相差如此悬殊的人能如此融洽相处,并亲 密成友实属罕见。 而贾宝玉与三个同性朋友不 仅相交成友而且还成为至交,更是难得。 贾宝 玉的社交行为体现了他对平等待人原则的坚 守。 可以说贾宝玉的用情社交行为,也就是他 平等待人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 平等待人、善 待弱小的行为反映出了贾宝玉已经有了初步 的民主主义思想追求,这在当时“存天理,灭人 欲”的封建社会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多元的社会。 社会 的发展要求人们用时代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同 时人们也应该与时俱进,学会从多个角度去评 判事物的品质,从多元的立场去看待人和人之 间、人和物之间、物和物之间的联系。 因为只有 这样, 人们对事物的分析才有可能是全面的, 得出的结论才有可能是客观的、准确的。 为此, 对于贾宝玉的社交行为,人们在站在伦理道义 的角度非议他的行为方式的同时,还应怀着人 文关爱的善意,从人性人情的角度,对贾宝玉 的社交本质进行再认识再分析。 如此,我们会 有新的认识、新的看法,我们得出的结论和由 此产生的评价也会和以往大不相同,甚而至于 会从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冉升起丝丝暖意和柔 情。 而在那份温馨中,就有着人们发诸人道的 对贾宝玉人生本真之不舍追求的同情及宽容。
二 道家秉持“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 一”的思想,庄子在他的《齐物论》中就强调自 然与人是有机的生命统一体,肯定物我之间的 同体融合。 庄子以相对主义的视域,反对唯我 独尊,不承认有绝对的宇宙中心,反对各是其 是,各非其非,主张破除成见,善于站在别人的 立场,更换视域去理解别人,而不以己意强加 于人。 对于这一点,章太炎给予高度赞赏,章太 炎他在《齐物论释》一书中,把庄子“以不齐为 齐”的思想,阐发成“自由、平等”的观念。 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贾宝玉也是具有“自 由、平等”观念的人。 在贾宝玉的思想中,没有 门第高低的顾虑,没有尊卑贵贱的束缚。 只要 情投意合,倾心倾力,一并的礼待。 在大观园 里,不受任何礼法拘束、自由快乐地生活,是贾 宝玉人生的理想状态。 而实现这种和谐美好状 态的前提,就是贾宝玉对不同层次的人,都尽 力去维护、平等相待。 贾宝玉是一个特别尊重 女性的人,对女性充满尊重、同情和怜爱、体贴 之心。 因此,他平常 “待 姐 妹 们 都 是 极 好 的 ”, “每每甘心为诸丫头充役”。 贾宝玉对他极度崇拜的女儿们甘愿抛洒 真爱,对生活环境中居于被压迫地位的小人物 寄予同情和关爱。 同时,他又对地位低微、名声 不雅但情投意合的同性朋友也不惜倾注他的 真情。 和贾宝玉相比,秦钟、蒋玉菡和柳湘莲称 得上是地位低微的小人物。 小说第八回写道, 秦钟出身清寒之家, 父亲秦业虽任营缮郎,却 时常宦囊羞涩。 为了让秦钟能够上贾家的私 塾, 给先生的二十四两贽还要东拼西凑得来。 唯一的姐姐秦可卿虽因秦家 “与贾家有些瓜 葛”的原因而嫁入豪门大户,但那贾府上上下 下 都 是 一 双 “ 富 贵 眼 睛 ”, 事 实 上 也 没 有 得 到 什 么实质性的接济。 小说第二十八回,写蒋玉菡 是忠顺亲王府里唱小旦的戏子, 虽名扬四方, 以至于宝玉也早有耳闻。 但在中国古代,做戏 子是下九流的行业。 做戏子的人,即使是奇优 名伶,也时常受到纨绔子弟的欺侮,而且此种 身份就连平头百姓也不看好。 对于柳湘莲的身 份,小说第四十七是这样介绍的“那柳湘莲原 是世家子弟,读书不成,父母早丧……” 在这 段描写中,作者首先强调的就是柳湘莲家世的 不幸遭遇。 柳湘莲年纪轻轻就经受了父母皆丧 的双重不幸,这种不幸遭遇随之而来的,就是 家境的衰落和柳湘莲自身社会地位的降低。 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