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概论(王思斌)考研笔记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社会工作的缘起与发展
第二节西方社会工作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资产阶级革命及人道主义的张扬:现代意义的社会工作发端于西方社会,崇尚个人的价值,鼓吹人道主义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带来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也引发了众多社会问题。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思路: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引发的社会问题有两种解决思路:改良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
(二)社会工作的产生:英国1601年的济贫法、德国的救济制度、英美的慈善组织的产生和发展促进了社会工作的形成。社会工作的发展:
(一)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发展:芮奇蒙德的《社会诊断》是社会工作学科化的重要标志,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相继成熟的三种基本的社会工作方法。
(二)社会工作目标模式的变化:早期的社会工作多采用救助和治疗模式,后来发展成治疗与预防相结合、救助与发展相结合的工作模式。
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小农经济基础、家族集团式结构及文化未能产生专业社会工作。1949年之后中国形成行政性、半专业化社会工作。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领域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问题的出现而扩大:
(一)社会工作的领域的涵义:社会工作领域分为理想和实际的两种,社会问题分为宏观社会问题和社会性问题。(二)社会问题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人们认识的变化、社会变迁促使社会工作领域扩大。
社会工作领域随着社会进步而扩大:
(一)社会进步是人类的永恒追求:社会进步的涵义;“大同”思想。
(二)生活质量的提高与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大“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战略
社会工作的领域:
(一)按服务对象的生理和特征分类生理:儿童、少年、青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社会工作;
(二)按困难类型分类:日常生活问题、就业方面的问题、个人行为方面的问题;
(三)以社会工作的特点分类救助性、帮助性、发展性社会工作
第三节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类型
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社会工作的不同内涵专业性;过程论;艺术(技巧)论
(二)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结构:
(一)作为社会行动的社会工作过程: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与受助者的互动过程,其中包含了他们对对方行动及互动过程的理解。
(二)社会工作的要素:社会工作者是利他性服务的提供者,受助者(也称工作对象或案主)是服务的接受者,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助人活动是服务的传导者。
社会工作的类型:
(一)社会工作形态的变化:社会工作经历了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的发展过程
(二)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类型:普通社会工作,实际社会工作(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第四节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社会科学。
社会工作同社会学的关系:社会工作同社会学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最初孕含于社会学之中,有时被称为应用社会学。在社会工作的发展中,社会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的分析工具。随着社会工作的发展,在发达国家它逐渐独立于社会学。
社会工作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社会工作的任务和过程与受助者的心理状态及态度有关,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个案工
社会工作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一)社会工作与政治学的关系:社会弱势群体的问题与权力分配、社会政策有密切关系。社会工作在制度层面上要为社会弱势群体争取合法地位和权力。
(二)社会工作与经济学的关系:二者关系集中体现于福利经济学对社会工作的影响。福利经济学认为社会财富更多地应用于福利事业是社会财富效用的最大化。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第一节社会工作者及其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二)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认同社会工作价值、从事社会福利服务、掌握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作用:
(一)助人过程的特征:帮助他人获利、合作过程、不对称互动
(二)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的地位:助人活动的发动者、推进合作、提供服务。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服务提供者、工作对象的支持者、合理行为的倡导者、社会工作过程的管理者、福利资源的获取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
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功能
功能的涵义与类型
(一)功能的涵义:用来表示一个系统中不同部分之间相互依存性的概念。
(二)功能的类型:终极功能与中间功能、功能与反功能、显功能与潜功能
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一)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二)社会工作的救难、解困和发展功能
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的意义
(一)社会秩序及其对增进社会福利的意义:社会秩序的涵义,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看社会秩序,社会秩序为社会成员提供了正常生活的条件和获取福利的制度化途径。
(二)社会工作维持社会秩序的方式: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通过参与制定和修订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之间关系的理解
(一)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的一致与冲突(二)社会工作对助人与维持社会秩序关系的处理
第三节社会工作功能的实现
实施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接触问题——了解和确认问题——分析和诊断——提供服务——评估——终结
实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涵义: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是一个社会提供福利服务的基本方式,包括福利服务提供者的组织模式、受助者求助模式、资源获取模式和服务提供模式。
(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市场经济国家采取政府、民间结构和社区共同体提供福利服务的方式。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行政化的组织模式和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模式。
社会制度对实施社会工作的影响: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制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受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的影响。
第四节我国体制转变中的社会工作
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及特点
(一)我国体制改革的内容: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体制改革的特点:整体性、渐进性、非同步性、计划性与自发性;
体制改革和社会进步对发展社会工作的要求:社会服务社会化和人们对高水平生活质量的追求促进着现代社会工作的发展。当前我国社会工作的组织模式:
(一)我国社会工作组织模式的路径依赖:我国的改革采取了渐进策略,在社会保障和社会工作领域则表现为传统的行政性社会工作的路径依赖。
(二)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制度安排,社会工作的制度创新受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两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