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第二讲人的解放的现实前提(逻辑起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引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的解放的科学。这里的人是指‚现实的个人‛。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开山之作—《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而是一些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撇开的现实前提。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因此,这些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所谓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这种现实的个人,是基于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从事一定实践活动的、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能动地表现自己个性的人。由此可知,现实的个人包括三个最基本的要素:生产劳动、社会关系、个性。人的本质因而也就体现在三个方面:自由自觉活动的一般本质,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本质,自由个性的内在本质。因此,人的解放也包括三个基本方面:劳动的解放、社会关系的解放、个性的解放。现实的个人是马克思人的解放学说的逻辑起点。

一、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马克思说过:‚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论断极为深刻,它表明这样一个真理,即判断一个物种的存在方式就是看其生命活动的形式。具体地说,动物是在消极地适应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而人是在利用工具积极地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自己的生存的,因此,实践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指出:‚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虽然语言、思维、符号、理性、心理、情感等意识形式,都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地方,但都无法体现人的全部特质,不能成为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根据。当我们追溯它们更根本的前提时,就无法回避劳动范畴。对于一切人的属性来说,劳动具有更根本的意义。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也就是说,人本身的一切都是在劳动中创造的,人的本质体现在改造对象世界的劳动及其成果中。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而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因此,劳动也就是人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人类正在劳动中把自己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创造了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秘密就在于劳动中。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人类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形态》中指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这是这样的历史活动,一切历史的一种基本条件,人们单是为了能够生活就必须每日每时去完成它,现在和几千年前都是这样。‛马克思认为,野蛮人是这样,文明人也是这样,即使是孤岛上的鲁滨逊也是如此。

人的需要是劳动的内在动因。人的需要是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根据,是人的本性的根本体现。人的需要和动物的需要是截然不同的。动物的需要,只表明生物自身某种东西的缺乏而它所需要的东西在自然界里并不缺乏;如果这种东西在自然界里缺乏了或根本不存在了,那就意味着这种生物濒于灭绝或已经灭绝了。而人的需要一开始就与动物的需要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的需要具有双重性缺乏,即一是人自身某种东西的缺乏,二是人的需要所指向的对象在自然界中的缺乏,即没有现成的存在物与之相对应。这就是人的需要的最本质的特征,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马克思断言:‚他们的需要即他们的本性‛。正是人的需要具有双重缺乏决定了人所追求的对象物必然是超越了现成的自然存在物,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不能直接利用现成的自然来谋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种情形不得不使人对自然界现有对象按照人的需要进行改变,也就是通过劳动去解决这个双重性缺乏的需要,由此能够生活下去。马克思明确指出,人们的社会生产力来源于人的劳动创造活动,而人的需要就是劳动创造活动的内在动因。不仅如此,人的需要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原动力。

二、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不仅作为总体的“类”与动物有本质的区别,而且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存在本质区别。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性或人的属性有各种规定,人的本质即人的本质属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据。人并不是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也不是单纯的生物学意义上的人。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的。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关于人的本质的著名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从所有单个人身上抽象出来的共同性。现实的个人总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同时又是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正是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人的社会地位。一个人资本家还是工人,这并不取决于人们的自然本性,而是社会关系的性质和人们的社会关系中的不同地位决定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悲剧如此激动人心,并不是因为这是两个肉体人的私情,而是其中的社会性。鲁迅先生也曾经说过:贾府上的焦大是不爱林妹妹的。爱情和婚姻是不可以只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去说明。

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特别是经济关系中。什么是经济关系呢?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什么是生产关系呢?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什么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呢?它表明生产资料归什么人所有,归什么人支配。因此,生产关系实质上是一种物质利益关系。/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列宁曾经给阶级下过一个经典定义:‚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的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关系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区别阶级的根本标志是什么呢?根据列宁的说法,是看其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占有其他集团的劳动。/人的本质是变化、发展的,而不是永恒不变的。由于人的社会关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必然引起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因此,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抽象物,而是人之具体的、历史的社会规定性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