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次品1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次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11页例1、第112页例2。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次品”的最优方案——将待测物品分成三组,尽量平均分。

2.在寻找最优方案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猜测、验证、总结结论的研究方法和转化思想,培养优化意识和归纳推理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理解最优方案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培养演绎推理能力。

3.联系田忌赛马等已学经典问题的解决方法,继续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教学过程:

(一)从3个球中找次品,初步感知“找次品”问题,学会推理过程的简单表达方式,了解找次品的基本思路,感受数学的简洁美。

1.明确研究问题

师:课件出示: 如果3个球中有一个次品,并且知道这个次品比正品重一些,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静静的读一遍题,先独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并想办法把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

2.小组展示研究结果

预设:先把其中的2个放在天平两侧,如果右边沉下去,就说明右边是次品;如果左边沉下去,就说明左边是次品;如果天平衡,则没称的是次品。

3.教师板书学生思考过程

3(1, 1, 1)把3分成了3组,每组1个,需要1次就能找出次品。

4.教师提升达成环节目标

刚才大家都想办法找出了次品,并且用简单的数字和符号就把找次品的过程记录了下来,这也体现了我们数学的简洁美。

从3个球中找1个次品,我们把3个球分成了3组,天平的两边各放1个,天平外1个。称完一次以后,如果天平平衡,次品就在(天平外),如果天平不平衡,次品就在(下沉的那一边)。也就是说,表面上是比较的是天平上的两份(这也是我们一般的想法),但实际上我们通过推理同时比较了3份。找次品,不仅可以用天平称,还可以通过推理去推。

(二)从8个球中找次品,产生猜想,初步感知找次品的最优方案,渗透转化思想。

1.明确研究问题

师:刚才我们从3个球中找到了次品,如果是从8个球里找一个次品,这个次品重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到次品?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研究一下。

在研究之前,先来看几点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

①分一分:你打算把8个球分成几组?每组分别是几个?

②称一称:你打算怎么称?

③记一记:将你的思考过程和结果简要的记录在研究记录一上。

2.展示研究结果

师:刚才各个小组讨论得都非常热烈,老师找了几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请小组汇报。

预设1:出示8(4, 4)小组汇报

先分成2组,天平的两侧各放4个。肯定不平衡,次品在重的那边的4个中;再将这4个分成2组,每边2个,次品一定在重的那边的2个中;再把重的那边的2个,放到天平的两侧,每边放1个,重的就是次品,至少需要3次。

师适时提升:也就是说,称完一次后,在不理想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是把从8个球中找次品的问题,转化成了从4个球中找次品的问题了。称完第二次后,又转化成从2个球中找次品的问题了,这就是我们原来经常用的转化思想。

预设2:出示8(3, 3, 2),小组汇报

先分成3组,天平两边各放3个,剩下2个。最好的情况,天平平衡了,说明次品在剩下的2个中,然后把剩下的2个再称,这样称了2次;如果不平衡,说明次品在重的那边的3个中,从3个里面找次品刚才研究过,只需1次,所以共需2次。

师适时提升:称完一次后,如果不平衡的时候,就转化成刚才研究的从3个球里面找次品的问题了。

预设3:出示8(1,1.1.1.1,1,1,1.),小组汇报 ...... (4次)

师适时提升:

预设4:出示8(2. 2, 2, 2,)小组汇报... (3次)

师适时提升:

3.对比总结,初步感知找次品最优方案

师:对比这几种方法,你认为找次品问题,分成几组需要称的次数最少?

生: ……

师:通过对比发现,在8个球中找次品,分3组需要的次数最少,这个结论是不是适合所有的情况?也就是说这只是一个猜想。

(三)从9个、27个球中找次品,验证猜想,归纳推理完善找次品问题的最优方案。

1.明确活动要求,验证猜想

下面我们通过从9个,27个球中找次品研究验证一下我们刚才的猜想。

课件出示:

1.第1~5组研究从9个球中找次品,第5~9小组研究从27个球中找次品。

2.每个小组研究时,用两种方案研究,一种是分3组的,一种不是分三组的。

3.把研究的结果记录在研究记录单二里。

2.学生汇报,对比总结,初步得出最优方案。

师:根据大家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了,用天平找次品,分3组比较好。

3.问题引领,再次对比,补充完善猜想。

师:同学们把9分成了3组,一种方案是(9(3,3,3,)),称了2次就找到了次品;另一种方案是9(4,4,1),怎么发现至少需要3次?这是为什么?这一次多在哪?

生: ……

引导学生理解: 9(4,4,1)第一次称完后,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次品在剩下的4个中找,在4里找需要2次;9(3, 3, 3,)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次品在剩下的3个中找,在3里找需要1次。

师:找次品问题,要使称的次数最少,不但要分成三组,还需要注意什么?

生: ……尽量平均分

师提升:同学们真棒,我们通过从8个里面找次品产生了猜想,从9个、27个里面找次品验证了猜想,通过对8个、9个、27个里面找次品,归纳概括出了找次品的最优方案,平均分(像9个找次品),不能平均分的我们尽量平均分(像8个找次品)

猜测、验证、归纳结论是我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

(四)演绎推理理解最优方案(从数和形两个角度)

1.从数的角度理解

师:为什么分3组最好呢?我们可以通过从8个里面找次品为例来分析一下:把8分成(4, 4),称完一次后,接下来要从4个里面找;分成3组后,第一次称完以后,考虑最不利的情况,要从3个里找次品;把8分成(2,2, 2, 2)称完一次后,接下来要从剩下的两个2里找,也就是4个里找;而把8分成8组,称完一次后,要在剩下的6个1里找。这也就是,称完一次以后,分3组次品所在的范围最小,所以称的次数就越少。

2.从形的方面理解(课件演示)

让我们借助图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再来感受一下。

(五)课堂回顾,提升研究方法、数学思想,知识延伸。

1.从知识、数学思想、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