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阿拉伯数字的起源

我们都知道,数学计算的基础是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离开这些数字,我们无法进行计算.其实数字的由来,并不是阿拉伯人发明创造的,而是发源于古印度,后来被阿拉伯人掌握、改进,并传到了西方,西方人便将这些数字称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以后,以讹传讹,世界各地都认同了这个说法。

数字的由来是古代印度人在生产和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在古代印度,进行城市建设时需要设计和规划,进行祭祀时需要计算日月星辰的运行,于是,数学计算就产生了.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印度河流域居民的数字就比较先进,而且采用了十进位的计算方法。

到公元前三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在各地区的写法并不完全一致,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是婆罗门式:这一组数字在当时是比较常用的.它的特点是从“1”到“9”每个数都有专字.现代数字就是由这一组数字演化而来.在这一组数字中,还没有出现“0”(零)的符号。

“0”这个数字是到了笈多王朝(公元320—550年)时期才出现的.公元四世纪完成的数学著作《太阳手册》中,已使用“0”的符号,当时只是实心小圆点“·”.后来,小圆点演化成为小圆圈“0”.这样,一套从“1”到“0”的数字就趋于完善了.这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印度的近邻国家。

公元七到八世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崛起.阿拉伯帝国在向四周扩张的同时,阿拉伯人也广泛汲取古代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这些国家的科学著作.

公元771年,印度的一位旅行家毛卡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毛卡把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了当时的哈里发(国王)曼苏尔.曼苏尔十分珍爱这部书,下令翻译家将它译为阿拉伯文。

译本取名《信德欣德》.这部著作中应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由此,印度数字便被阿拉伯人吸收和采纳.此后,阿拉伯人逐渐放弃了他们原来作为计算符号的28个字母,而广泛采用印度数字,并且在实践中还对印度数字加以修改完善,使之更便于书写。这就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人掌握了印度数字后,很快又把它介绍给欧洲人。中世纪的欧洲人,在计数时使用的是冗长的罗马数字,十分不方便.因此,简单而明了的印度数字一传到欧洲,就受到欧洲人的欢迎.可是,开始时印度数字取代罗马数字,却遭到了基督教教会的强烈反对,因为这是来自“异教徒”的知识.但实践证明印度数字远远优于罗马数字。

1202年,意大利出版了一本重要的数学书籍《计算之书》,书中广泛使用了由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它标志着新数字在欧洲使用的开始.这本书共分十五章.在第一章开头就写道:“印度的九个数目字是‘9、8、7、6、5、4、3、2、1’,用这九个数字以及阿拉伯人叫做‘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可以表示出来。”

随着岁月的推移,到十四世纪,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更加速了印度数字在欧洲的推广与应用。印度数字逐渐为全欧洲人所采用。西方人接受了经阿拉伯传来的印度数字,但他们当时忽视了古代印度人,而只认为是阿拉伯人的功绩,因而称其为阿拉伯数字,这个错误的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阿拉伯数字是我们每天都会看见的数字,听其名字我们可能会想到,阿拉伯数字一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但是事实却并不是这样。阿拉伯数字是由印度人发明,而且阿拉伯人并不喜欢用阿拉伯数字。记者曾经走访过许多阿拉伯国家,所到之处都有一个惊讶的发现,那就是阿拉伯人不爱用阿拉伯数字,而另外有一套他们自己独特的数字书写和计算方式。

在阿拉伯国家,所有标有数字的商店、银行、车站和汽车牌照等,写的都是“阿拉伯人数字”.即便标有阿拉伯数字,也是辅助性的,不占主导地位。刚到的中国人往往感到不习惯,闹出些笑话来是常有的事。比如,有人得知阿拉伯语是从右向左写的,于是在辨认数字时,也跟着从右向左认。记者在阿曼工作时,一家中国公司向交通局报车号,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结果警察发现根本没有所报车辆,险些要追查,后经解释,才消除了误会。

不过阿拉伯人自己使用时倒是十分灵活便捷。我好多次看到阿拉伯人很麻利地用他们自己的数字计算数据,同样拉出与我们一样的算式,然后进位、减位,只是用的不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数字罢了。相比之下,大多数当地人写起阿拉伯数字来,反而歪歪扭扭,幼稚得像小学生一样。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俗习惯,我们总以为阿拉伯数字就一定和阿拉伯有关系,但是有时我们的主观思想是会蒙蔽我们的。阿拉伯人并不是阿拉伯数字的创始者,并且他们自身也不喜爱阿拉伯数字。

罗马数字转换阿拉伯数字

罗马数字转换阿拉伯数字. 【记数方法】 (1)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Ⅲ = 3; (2)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Ⅷ = 8;Ⅻ = 12; (3)小的数字,(限于Ⅰ、X 和C)在大的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Ⅳ = 4;Ⅸ = 9; (4)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增值1 000 倍,如:Ⅻ = 12 000 。 【组数规则】 (1)基本数字Ⅰ、X 、C 中的任何一个,自身连用构成数目,或者放在大数的右边连用构成数目,都不能超过三个;放在大数的左边只能用一个。 (2)不能把基本数字V 、L 、D 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小数放在大数的左边采用相减的方法构成数目;放在大数的右边采用相加的方式构成数目,只能使用一个。 (3)V 和X 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Ⅰ。 (4)L 和C 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 (5)D 和M 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C 。

【对照举例】?个位数举例 I, 1 II, 2 III, 3 IV, 4 V, 5 VI, 6 VII, 7 VIII,8 IX, 9 ?十位数举例 X, 10 XI, 11 XII, 12 XIII, 13 XIV, 14 XV, 15 XVI, 16 XVII, 17 XVIII, 18 XIX, 19 XX, 20 XXI, 21 XXII, 22 XXIX, 29 XXX, 30 XXXIV, 34 XXXV, 35 XXXIX, 39 XL, 40 L, 50 LI, 51 LV, 55 LX, 60 LXV, 65 LXXX, 80 XC, 90 XCIII, 93 XCV, 95 XCVIII, 98 XCIX, 99 ?百位数举例 C, 100 CC, 200 CCC, 300 CD, 400 D, 500 DC,600 DCC, 700 DCCC, 800 CM, 900

小学数学人教2011课标版一年级罗马数字(“数的认识”拓展课)

罗马数字 ——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拓展课 爱山小学教育集团郭含姣 【教学内容】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的认识”拓展课《罗马数字》。 围绕问题“如何表示更大的数?”展开对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的讨论,探究罗马数字的计数方法,对比其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方法上的不同,了解和认识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数字,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组成和计数方法,完善知识结构。 【教学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有关数的认识与加减法编排了四个单元,分别是《1-5的认识和加减法》《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在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学生操作环节,用小棒摆12,怎样让人一眼看出是12。有不少学生是把12根小棒直接捆起来的。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是教师告诉学生要这么做。而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的体会不深。 为什么数学上满十个单位就要合起来用1个十来表示呢,其实这是源于生活实际的需要,是人类长久以来创设的一个规定。人民币、计数器、小棒这些工具计数的方法,属于一种大家已经默认的规则,也就是满十进一,具有典型性。因此,在教学最初,教师往往选取这样的材料,便于学生研究学习。 如果这时,我们再以一种学生不熟悉规则的材料(数、符号、工具等)为载体,让学生去探究其中的计数方法,将“数的认识”进行横向拓展。那将是对学生已有经验的一次挑战,也是对学生思维的一次冲击。 笔者搜集并选取了算筹、罗马数字、玛雅数字、算盘、常用手势等材料,这些都是学生事先不明确规则的,需要去探究规则的。(如下表)

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 通过多次的尝试,发现罗马数字最具有代表性。首先,理解它的计数方法,需要结合数的意义、加减法运算以及左右位置关系等知识,是对已有知识的综合运用。再者,将它与算筹、玛雅数字等进行沟通,与阿拉伯数字的计数方法进行对比,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体会计数的方法,深入理解数的意义,完善知识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罗马数字的计数方法,激发学生综合调用已有知识,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 2.对比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计数方法的异同,深入理解数的意义、组成和计数方法,完善知识结构。 3.通过播放微课,认识和了解世界上其他种类的数字,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对译

罗马数字是古罗马使用的数字系统,现今仍很常见。罗马数字元号 I - 1 II - 2 III - 3 IV - 4 V – 5 VI - 6 VII –7 VIII - 8 IX - 9 X –10 XI –11 XII –12 XIII –13 XIV –14 XV –15 XVI –16 XVII –17 XVIII –18 XIX –19 XX –20 XXI –21 XXII –22 XXVIII - 28 XXIX - 29 XXX - 30 XL - 40 L - 50 LX - 60 LXX - 70 LXXX - 80 XC - 90 XCIX - 99 C - 100 centum CI - 101 centum et unus CXCIX - 199 CC - 200 CCC - 300 CD - 400 D - 500 DCLXVI - 666 M - 1,000 MCMXCIX - 1,999

MM - 2,000 MMM - 3,000 MMMM - 4,000 MMMMCMXCIX - 4,999 I?? - 5,000 拼写规则 罗马数字共有7个,即I(1),V(5),X(10),L(50),C(100),D(500),M(1000)。按照下面的规则可以表示任意正整数。 重复数次:1个罗马数字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右加左减:在一个较大的罗马数字的右边记上一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在一个较大的数字的左边记上1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字减小数字。但是,左减不能跨越一个位数。比如,99不可以用IC表示,而是用XCIX表示。此外,左减数字不能超过1位,比如8写成VIII,而非IIX。同理,右加数字不能超过3位,比如14写成XIV,而非XIIII。 加线乘千:在1个罗马数字的上方加上1条横线或者在右下方写M,表示将这个数字乘以1000,即是原数的1000倍。同理,如果上方有2条横线,即是原数的1000000倍。 单位限制:同样单位只能出现3次,如40不能表示为XXXX,而要表示为XL。但是,由于IV是古罗马神话主神朱庇特(IVPITER,古罗马字母没有J和U)的首字,因此有时用IIII代替IV。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是现今国际上通用的一种数字符号。最初由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数学符号(小数点、负号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有理数。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科学记数法,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大重要表现和文明成果。 古代印度人发明了包括“零”在内的十个数字符号,还发明了现在一般通用的定位计数的十进位法。由于定位计数,同一个数字符号因其所在位置不同,就可以表示不同数值。如果某一位没有数字,则在该位上写上“0”。“0”的应用,使十进位法臻于完善,意义重大。十个数字符号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由于采用计数的十进位法,加上阿拉伯数字本身笔画简单,写起来方便,看起来清楚,特别是用来笔算时,演算很便利。因此随着历史的发展,阿拉伯数字逐渐在各国流行起来,成为世界各国通用的数字。所以阿拉伯数字是我们人类历史上的一朵伟大奇葩。 公元3世纪,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 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我们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我们记数的基础。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两百年后,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孙大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小明是个喜欢提问的孩子。一天,他对0—9这几个数字产生兴趣:为什么 它们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呢?于是,他就去问妈妈:“0—9既然叫‘阿拉伯数字’,那肯定是阿拉伯人发明的了,对吗妈妈?” 妈妈摇摇头说:“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人发明的。大约在1500年前,印度人就用一种特殊的字来表示数目,这些字有10个,只要一笔两笔就能写成。后来,这些数字传入阿拉伯,阿拉伯人觉得这些数字简单、实用,就在自己的国家广泛使用,并又传到了欧洲。就这样,慢慢变成了我们今天使用的数字。因为阿拉伯人在传播这些数字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就习惯了称这种数字为‘阿拉伯数字’。” 小明听了说:“原来是这样。妈妈,这可不可以叫做‘将错就错’呢?”妈 妈笑了。 鱼知

水恩,乃幸福之源也。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当你处于逆境和灾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吃水不忘挖井人,度过苦难,不能忘记援助过你的人。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顺境里给你帮助的人,不能全部称作朋友,但是能够在你逆境时依然愿意援助你,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你要用一生去感谢和珍惜的人。 唐代李商隐的《晚晴》里有这样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 当一个人闯过难关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那些支撑你,陪你一起走过厄运的朋友和亲人,这个世界谁也不亏欠谁,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如古人所说: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学会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情,生活里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你要知道,父母,永远是你最亲近的人,是最爱你的人,不管他们的方法怎么错误?可是爱你的心,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私心,而忘记感恩。 我们常常希望别人都对自己有情有义,可是想得到别人你真情,首先你必须先付出真情。你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别人帮助你,你要懂得感恩和感动,而不是当做理所当然。 你要知道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侍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真诚。不管你生活的精彩或者混沌,孝顺父母,颐养天年。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华很多的美德都在逐渐消失,做子孝为天,但是总有一些人,自己活在天堂,硬生生的把父母扔进地狱。 鱼知水恩,乃幸福之源也。鱼离不开水,人离不开亲人和朋友,当你处于逆境和灾难时,帮助你一臂之力,渡过难关的人,都是你的亲人和朋友。吃水不忘挖井人,度过苦难,不能忘记援助过你的人。知恩图报,善莫大焉。 一个人要想获得幸福,必须懂得感恩。生活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一颗感恩的心需要生活来滋养。 一饭之恩,当永世不忘。顺境里给你帮助的人,不能全部称作朋友,但是能够在你逆境时依然愿意援助你,走出困境的人,一定是你要用一生去感谢和珍惜的人。 唐代李商隐的《晚晴》里有这样一句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久遭雨潦之苦的幽草,忽遇晚晴,得以沾沐余辉而平添生意。 当一个人闯过难关的时候,一定要记住那些支撑你,陪你一起走过厄运的朋友和亲人,这个世界谁也不亏欠谁,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如古人所说: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 学会感恩父母养育之恩,学会感恩朋友的帮助之情,生活里做一个有情有义的人。 你要知道,父母,永远是你最亲近的人,是最爱你的人,不管他们的方法怎么错误?可是爱你的心,都是一样的。千万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私心,而忘记感恩。 我们常常希望别人都对自己有情有义,可是想得到别人你真情,首先你必须先付出真情。你帮助别人,不要记在心里,别人帮助你,你要懂得感恩和感动,而不是当做理所当然。 你要知道别人帮你是情分,不帮你是本分。侍父母,要孝顺,对朋友,要真诚。不管你生活的精彩或者混沌,孝顺父母,颐养天年。 一父养十子,十子养一父。在这个美好的时代,中华很多的美德都在逐渐消失,做子孝为天,但是总有一些人,自己活在天堂,硬生生的把父母扔进地狱。

经典小学数学趣味故事: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经典小学数学趣味故事:阿拉伯数字的来源 阿拉伯数字1、2、3、4、5、6、7、8、9、0是国际上通用的数码。这种数字的创制并非阿拉伯人,但也不能抹掉阿拉伯人的功劳。阿拉 伯数字最初出自印度人之手,也是他们的祖先在生产实践中逐步创造 出来的。 公元前3世纪,印度出现了整套的数字,但各地的写法不一,其 中典型的是婆罗门式,它的独到之处就是从1~9每个数都有专用符号,现代数字就是从它们中脱胎而来的。当时,“0”还没有出现。到了笈 多时代(300-500年)才有了“0”。这样,一套完整的数字便产生了。 这就是古代印度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印度数字首先传到斯里兰卡、缅甸、柬埔寨等国。7-8世纪,随着地跨亚、非、欧三洲的阿拉伯帝国的崛起,阿拉伯人如饥似渴地吸取 古希腊、罗马、印度等国的先进文化,大量翻译其科学著作。771年,印度天文学家、旅行家毛卡访问阿拉伯帝国阿拨斯王朝(750-1258年) 的首都巴格达,将随身携带的一部印度天文学著作《西德罕塔》献给 了当时的哈里发曼苏尔(757-775),曼苏尔令翻译成阿拉伯文,取名为《信德欣德》。此书中有大量的数字,所以称“印度数字”,原意即 为“从印度来的”。 阿拉伯数学家花拉子密(约780-850)和海伯什等首先接受了印度数字,并在天文表中使用。他们放弃了自己的28个字母,在实践中加以 修改完善,并毫无保留地把它介绍给西方。9世纪初,花拉子密发表《印度计数算法》,阐述了印度数字及应用方法。 印度数字取代了冗长笨拙的罗马数字,在欧洲传播,遭到一些基 督教徒的反对,但实践证明优于罗马数字。1202年意大利雷俄那多所 发行的《计算之书》,标志着欧洲使用印度数字的开始。该书共15章,开章说:“印度九个数字是:‘9、8、7、6、5、4、3、2、1’,用这 九个数字及阿拉伯人称作sifr(零)的记号‘0’,任何数都能够表示出来。”

【数字大全】1-100的罗马数字及英语数字的写法

内容目录 1、1-100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对照表 2、1-100带圈的数字 3、1-100英语序数词及四大分类 4、1-100英语基数词 一、1-100阿拉伯数字和罗马数字对照表 1 I 2 II 3 III 4 IV 5 V 6 VI 7 VII 8 VIII 9 IX 10 X 11 XI 12 XII 13 XIII 14 XIV 15 XV 16 XVI 17 XVII 18 XVIII 19 XIX 20 XX 21 XXI 22 XXII 23 XXIII 24 XXIV 25 XXV 26 XXVI 27 XXVII 28 XXVIII 29 XXIX 30 XXX 31 XXXI 32 XXXII 33 XXXII 34 XXXIV 35 XXXV 36 XXXVI

37 XXXVII 38 XXXVIII 39 XXXIX 40 XL 41 XLI 42 XLII 43 XLIII 44 XLIV 45 XLV 46 XLVI 47 XLVII 48 XLVIII 49 XLIX 50 L 51 LI 52 LII 53 LIII 54 LIV 55 LV 56 LVI 57 LVII 58 LVIII 59 LVIX 60 LX 61 LXI 62 LXII 63 LXIII 64 LXIV 65 LXV 66 LXVI 67 LXVII 68 LXVIII 69 LXIX 70 LXX 71 LXXI 72 LXXII 73 LXXIII 74 LXXIV 75 LXXV 76 LXXVI 77 LXXVII 78 LXXVIII 79 LXXIX 80 LXXX 81 LXXXI 82 LXXXII 83 LXXXIII 84 LXXXIV 85 LXXXV 86 LXXXVI 87 LXXXVII 88 LXXXVIII 89 LXXXIX 90 XC 91 XCI 92 XCII 93 XCIII 94 XCIV 95 XCV 96 XCVI 97 XCVII 98 XCVIII 99 XCIX 100 C

阿拉伯数字的含义

阿拉伯数字的含义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摘录】阿拉伯数字的含义“1”——“一”,有第一、金牌、万物起始之意,是成就、地位和尊荣的象征,是世界万物的起点。 第一:是很多成功人士一生追求的目标,站在事业和人生的颠峰,永远成为天之骄子。“第一”对于他们是地位和尊荣的象征。 金牌:奥运会等大型比赛,金牌就意味着第一,是所有人花费无数心血争夺的目标,它不仅代表了参赛者的最高能力和成就,也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上的荣耀。 一,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1”——在西方,它表示完美、独尊、起始,代表概念世界的一,一产生多,因而是世界的象征。一产生多,一不是数,没有性的特征,属于太阳的领域。 西方命理认为,生日带“1”的人,是一个有野心,喜欢站在颠峰的人,不喜欢受人指使,喜欢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具有领导能力,容易获得成功,兼且能得到别人的信任。 塔罗牌里的1:魔术师 就象数字“1”代表“万物之始”的意义,这张牌象征着宇宙创造万物的力量,隐藏在起点的能量。牌面上画的“魔术师”代表:掌管精神面和物质面的三大力量——“出发、创造、发现”。诉说着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蕴藏着无限大的万能力量。 “2”——在中国人眼里,“2”是偶数,有“双”的寓意。中国人总是希望好事成双,所以“2”是个很受欢迎的吉祥数字。

结婚要贴“喜喜”,取双喜临门的彩头,祝词“比翼双飞”,希望夫妻白首偕老。平时称赞人,也是“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讨吉利时,带“两”带“双”的词就更多了:“两全其美”、“福慧双修”、“双喜临门”等等。 “2”——在西方,“2”是第一个偶数,属于阴性。这是和立体空间有关的第一个数。2是可分的,代表对立物。它不能象征灵魂或精神,只能象征肉体或物质。属于自然的秩序,也属于世俗存在和价值的秩序,属于月亮的领域。 在西方命理中,生日带“2”的人具有洗练、优雅、高贵的气质,他们拥有灵巧的手段,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任务”。而且,人际关系很好,擅长社交。 塔罗牌里的2:女祭师 塔罗牌大阿卡那的第2张是“女祭师”,她坐在宝座上,看来自在平静,有些高深莫测。她拥有灵性,可以让隐藏的力量和秘密显现,进而给予人们这些知识。所以当牌面正立时显示的是宁静、直觉、含蓄以及谨慎;当牌面倒立时则表示诡秘、猜疑、冷漠和迟缓。 “3”——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时候,三具有典型性,“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三。”《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说中,更喜欢用“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阿拉伯数字罗马数字与中国筹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英文:Arabic numerals;Arabic figures),现今国际通用。最初由发明,后由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正因阿拉伯人的传播,成为该种数字最终被国际通用的关键节点,所以人们称其为“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由0,1,2,3,4,5,6,7,8,9共10个计数符号组成。采取位值法,高位在左,低位在右,从左往右书写。借助一些简单的(、等),这个系统可以明确的表示所有的。为了表示极大或极小的数字,人们在阿拉伯数字的基础上创造了。 起源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末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了。[1]阿拉伯数字应该称为印度数字 公元3世纪,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

数的起源与发展(1)

数的起源与发展 数是一个神秘的领域,人类最初对数并没有概念。但是,生活方面的需要,让人类脑海中逐渐有了“数量”的影子。 数究竟产生于何时,由于其年代久远,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数的概念和计数的方法在文字记载之前就已经发展起来了。根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证据,人类早在5000多年前就已经采用了某种计数方法。 原始时代的人类,为了维持生活他们必须每天外出狩猎和采集果实。有时他们满载而归,有时却一无所获;带回的食物有时有富余,有时却不足果腹。生活中这种数与量上的变化,使人类逐渐产生了数的意识。在那个时候,他们开始了解有与无,多与少的差别,进而知道了一和多的区别。然后又从多到二、三等单个数目概念的形成,是一个不小的飞跃。随着社会的进一步进步和发展,简单的计数就是必须的了,一个部落集体必须知道它有多少成员或有多少敌人,一个人也必须知道他的羊群里的羊是不是少了。这样,人类的祖先在与大自然的艰难搏斗中,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由于记事和分配生活用品等方面的需要,逐渐产生了数的概念。 当人们用自己的十个手指记数不敷应用时,便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等记数方法。 考古证据表明,虽然地区和民族之间存在差异,但在采用计数方法时,都不约而同地使用过“一一对应”的方法。这种画杠的方法曾经被多个民族所采用。关于这个一一对应的方法,可以举出许多别的例证,如一些非洲的原始猎人通过积累野猪的牙齿来计数他们所捕野猪的数目;居住在乞力马扎罗山山坡上的马萨伊游牧部落的少女,习惯在颈上佩戴铜环,其个数等于自己的年龄。几乎所有的人都常常扳着指头计数较小的数目。在我国北京郊区周口店的山顶洞人遗址中,考古学家发掘出了四根带有磨刻痕迹的骨管,发现它们已有一万多年的历史了。结绳记数(或记事)的方法,也曾经被许多民族所使用。比如,南美印加人的结绳办法就是在一条较粗的绳子上,拴住很多颜色各异的细绳,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我们把计算数字1、2、3、4、5、6、7、8、9、0叫做“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这些数字并不是阿拉伯人创造出来的,它源于印度。那么,为什么又把它叫做“阿拉伯数字”呢?公元7世纪,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经非洲到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主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非常繁荣,特别繁荣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和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自的阿拉伯文化。在公元750年后的一年,有一位印度的天文学家拜访了巴格达王宫。他带来了印度制作的天文表,并把它献给了当时的国王。印度数字1、2、3、4……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即我们现在用的计算法)也正是这个时候介绍给阿拉伯人的。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它的优点远远超过其他的计数法,所以很快由阿拉伯人广泛传播到欧洲各国。在印度产生的数字被称做“阿拉伯数字”的原因就在于此。阿拉伯数字的由来古代印度人创造了阿拉伯数字后,大约到了公元7 世纪的时候,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到13世纪时,意大利数学家斐波那契写出了《算盘书》,在这本书里,他对阿拉伯数字做了详细的介绍。后来,这些数字又从阿拉伯地区传到了欧洲,欧洲人只知道这些数字是从阿拉伯地区传入的,所以便把这些数字叫做阿拉伯数字。以后,这些数字又从欧洲传到世界各国。阿拉伯数字传入我国,大约是13到14世纪。由于我国古代有一种数字叫“筹码”,写起来比较方便,所以阿拉伯数字当时在我国没有得到及时的推广运用。本世纪初,随着我国对外国数学成就的吸收和引进,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才开始慢慢使用,阿拉伯数字在我国推广使用才有100多年的历史。阿拉伯数字现在已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最常用的数字了。 会计文字和数字书写规范 会计书写规范是对企业会计事项书写时采用书写工具、文字或数字、书写要求、书写方法及格式等方面进行的规范。会计文字和数字书写规范是会计的基础工作标准,直接关系到会计工作质量的优劣和会计管理水平的高低,以及会计数据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一、会计文字书写规范 会计上的文字书写是指汉字书写,会计人员每天都离不开书写,不仅要书写文字,而且要书写数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书写数字离不开文字的表述,文字也离不开数字的说明,只有文字、数字并用,才能正确反映经济业务。 会计人员在填制会计凭证时要写明经济业务内容,接受凭证单位名称,商品类别、计量单位,会计科目(总账科目和明细科目)及金额大写等;登记会计账簿时,要用汉字书写“摘要”栏,即会计事项和据以登账的的凭证种类,如“收字”、“付字”、“转字”或“现收”、“现付”、“银收”、“银付”和“转”字等;编制会计报表时,撰写会计报告说明、会计分析报告及其他应用文字等等,都需要汉字。所以说,文字书写在财务会计书写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文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会计工作对书写的基本要求是:简明扼要,字体规范,字迹清晰,排列整齐,书写流利并且字迹美观。 1 .用文字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简明扼要地叙述清楚,文字不能超过各书写栏。书写会计科目时,要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写出全称,不能简化、缩写,并且子目、明细科目也要准确、规范。 2 .书写字迹清晰、工整。书写文字时,可用正楷或行书,但不能用草书,要掌握每个字的重心,字体规范,文字大小应一致,汉字间适当留间距。 (二)书写文字基本技巧 会计人员在书写文字时,应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掌握汉字的笔顺和字体结构,写好规范的汉字。

数学史-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早在原始人时代,人们在生产活动中注意到一只羊与许多羊,一头狼与整群狼在数量上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产生了数的概念。数的概念的形成可能与火的使用一样古老,大约是在30万年以前,它对于人类文明的意义也决不亚于火的使用。 最早人们利用自己的十个指头来记数,当指头不敷应用时,人们开始采用“石头记数”“结绳记数”和“刻痕记数”。在经历了数万年的发展后,直到距今大约五千多年前,才出现了书写记数以及相应的记数系统。早期记数系统有:公元前3400年左右的古埃及象形数字;公元前2400年左右的巴比伦楔形数字;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中国甲骨文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希腊阿提卡数字;公元前500年左右的中国筹算数码和古罗马数字,筹算是中国古代的计算方法之一,以刻有数字的算筹记数、运算,约始于春秋,直至明代才被珠算代替;公元前300年左右的印度婆罗门数字以及年代不详的玛雅数字;公元初年中美洲地区古代计数法;公元5世纪左右出现的爱奥尼亚字母计数法;公元8世纪出现印度的阿拉伯数字(见附件)。这些记数系统采用不同的进制,其中巴比伦楔形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数字采用二十进制外,其他均采用十进制。记数系统的出现使人类文明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数字不断完善,数学就逐渐的发展起来。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么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两百年后,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撒拉孙大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用什么方法可以将这些先进的数学也搬到阿拉伯去呢? 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

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对照表

罗马数字与阿拉伯数字对照表 大约在两千五百年前,罗马人还处在文化发展的初期,当时他们用手指作为计算工具。为了表示一、二、三、四个物体,就分别伸出一、二、三、四个手指;表示五个物体就伸出一只手;表示十个物体就伸出两只手。这种习惯人类一直沿用到今天。人们在交谈中,往往就是运用这样的手势来表示数字的。当时,罗马人为了记录这些数字,便在羊皮上画出Ⅰ、Ⅱ、Ⅲ来代替手指的数;要表示一只手时,就写成“Ⅴ”形,表示大指与食指张开的形状;表示两只手时,就画成“ⅤⅤ”形,后来又写成一只手向上,一只手向下的“Ⅹ”,这就是罗马数字的雏形。 后来为了表示较大的数,罗马人用符号C表示一百。C是拉丁字“century”的头一个字母,century就是一百的意思。用符号M表示一千。M是拉丁字“mille”的头一个字母,mille就是一千的意思。取字母C的一半,成为符号L,表示五十。用字母D表示五百。若在数的上面画一横线,这个数就扩大一千倍。这样,罗马数字就有下面七个基本符号:Ⅰ(1)、Ⅴ(5)、Ⅹ(10)、L(50)、C(100)、D(500)、M(1000)。 罗马数字与十进位数字的意义不同,它没有表示零的数字,与进位制无关。 一、拼写规则 罗马数字共有7个,即I(1),V(5),X(10),L(50),C(100),D(500),M(1000)。按照下面的规则可以表示任意正整数。 二、重复数次: 1个罗马数字重复几次,就表示这个数的几倍。 三、右加左减: 在一个较大的罗马数字的右边记上一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字加小数字。在一个较大的数字的左边记上1个较小的罗马数字,表示大数字减小数字。但是,左减不能跨越一个位数。比如,99不可以用IC表示,而是用XCIX表示。此外,左减数字不能超过1位,比如8写成VIII,而非IIX。同理,右加数字不能超过3位,比如14写成XIV,而非XIIII。 四、加线乘千: 在1个罗马数字的上方加上1条横线或者在右下方写M,表示将这个数字乘以1000,即是原数的1000倍。同理,如果上方有2条横线,即是原数的1000000倍。 单位限制:同样单位只能出现3次,如40不能表示为XXXX,而要表示为XL。但是,由于IV是古罗马神话主神朱庇特(IVPITER,古罗马字母没有J和U)的首字,因此有时用IIII代替IV。 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 I - 1 II - 2 III - 3 IV - 4 V – 5 VI - 6 VII – 7 VIII - 8

罗马数字简述

罗马数字 罗马数字是欧洲在阿拉伯数字(实际上是印度数字)传入之前使用的一种数码,现在应用较少。它的产生晚于中国甲骨文中的数码,更晚于埃及人的十进位数字。但是,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古代文明的进步。 1基本概念编辑 罗马数字是最早的数字表示方式,比阿拉伯数字早2000多年,起源于罗马。 如今我们最常见的罗马数字就是钟表的表盘符号:Ⅰ,Ⅱ,Ⅲ,Ⅳ(IIII),Ⅴ,Ⅵ,Ⅶ,Ⅷ,Ⅸ,Ⅹ,Ⅺ,Ⅻ…… 对应阿拉伯数字(就是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就是1,2,3,4,5,6,7,8,9,10,11,12。(注:阿拉伯数字其实是古代印度人发明的,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被欧洲人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2记数方法编辑 基本字符I V X L C D M 1 5 10 50 100 500 1000 相应的阿拉伯数 字表示为 1.相同的数字连写,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Ⅲ = 3; 2.小的数字在大的数字的右边,所表示的数等于这些数字相加得到的数,如:Ⅷ = 8;Ⅻ = 12; 3.小的数字,(限于Ⅰ、X 和C)在大的数字的左边,所表示的数等于大数减小数得到的数,如:Ⅳ= 4;Ⅸ= 9; 4.正常使用时,连写的数字重复不得超过三次。(表盘上的四点钟“IIII”例外) 5.在一个数的上面画一条横线,表示这个数扩大1000倍。 3组数规则编辑 有几条须注意掌握: 1.基本数字Ⅰ、X 、C 中的任何一个,自身连用构成数目,或者放在大数的右边连用构成数目,都不能超过三个; 放在大数的左边只能用一个。 2.不能把基本数字V 、L 、D 中的任何一个作为小数放在大数的左边采用相减的方法构成数目;放在大数的右边采 用相加的方式构成数目,只能使用一个。 3.V 和X 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Ⅰ。 4.L 和C 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X。 5. D 和M 左边的小数字只能用C。 4对照举例编辑 ?个位数举例 Ⅰ,1 】Ⅱ,2】Ⅲ,3】Ⅳ,4 】Ⅴ,5 】Ⅵ,6】Ⅶ,7】Ⅷ,8 】Ⅸ,9 】 ?十位数举例 Ⅹ,10】Ⅺ,11 】Ⅻ,12】 XIII,13】 XIV,14】 XV,15 】XVI,16 】XVII,17 】XVIII,18】 XIX,19】 XX,20】 XXI,21 】XXII,22 】XXIX,29】 XXX,30】 XXXIV,34】 XXXV,35 】XXXIX,39】 XL,40】 L,50 】 LI,51】 LV,55】 LX,60】 LXV,65】 LXXX,80】 XC,90 】XCIII,93】 XCV,95 】XCVIII,98】 XCIX,99 】?百位数举例

数字的起源与发展

公元500年前后,随着经济、文化以及佛教的兴起和发展,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旁遮普地区的数学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天文学家阿叶彼海特在简化数字方面有了新的突破:他把数字记在一个个格子里,如果第一格里有一个符号,比如是一个代表1的圆点,那末第二格里的同样圆点就表示十,而第三格里的圆点就代表一百。这样,不仅是数字符号本身,而且是它们所在的位置次序也同样拥有了重要意义。以后,印度的学者又引出了作为零的符号。可以这么说,这些符号和表示方法是今天阿拉伯数字的老祖先了。 公元3世纪,古印度的一位科学家巴格达发明了阿拉伯数字。最古的计数目大概至多到3,为了要设想“4”这个数字,就必须把2和2加起来,5是2加2加1,3这个数字是2加1得来的,大概较晚才出现了用手写的五指表示5这个数字和用双手的十指表示10这个数字。这个原则实际也是数学计算的基础。罗马的计数只有到Ⅴ(即5)的数字,Ⅹ(即10)以内的数字则由Ⅴ(5)和其它数字组合起来。Ⅹ是两个Ⅴ的组合,同一数字符号根据它与其他数字符号位置关系而具有不同的量。这样就开始有了数字位置的概念,在数学上这个重要的贡献应归于两河流域的古代居民,后来古鳊人在这个基础上加以改进,并发明了表达数字的1,2,3,4,5,6,7,8,9,0十个符号,这就成为今天记数的基础。八世纪印度出现了有零的符号的最老的刻版记录。当时称零为首那。 两百年后,团结在伊斯兰教下的阿拉伯人征服了周围的民族,建立了东起印度,西从非洲到西班牙的阿拉伯帝国。后来,这个伊斯兰大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国家。由于这两个国家的各代君王都奖励文化和艺术,所以两国的首都都非常繁荣,而其中特别繁华的是东都——巴格达,西来的希腊文化,东来的印度文化都汇集到这里来了。阿拉伯人将两种文化理解消化,从而创造了独特的阿拉伯文化。 大约700年前后,阿拉伯人征服了旁遮普地区,他们吃惊地发现:被征服地区的数学比他们先进。于是设法吸收这些数字。 771年,印度北部的数学家被抓到了阿拉伯的巴格达,被迫给当地人传授新的数学符号和体系,以及印度式的计算方法(用的计算法)。由于印度数字和印度计数法既简单又方便,其优点远远超过了其他的计算法,阿拉伯的学者们很愿

阿拉伯数字1-9的含义

数字的含义 “1”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2”——在中国人眼里,“2”是偶数,有“双”的寓意。中国人总是希望好事成双,所以“2”是个很受欢迎的吉祥数字。结婚要贴“喜喜”,取双喜临门的彩头,祝词“比翼双飞”,希望夫妻白首偕老。平时称赞人,也是“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讨吉利时,带“两”带“双”的词就更多了:“两全其美”、“福慧双修”、“双喜临门”等等。 “3”——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时候,三具有典型性,“三”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三。”《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说中,更喜欢用“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在中国,“4”也是一个典型数字,用途非常广泛,很有价值。 “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 “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5”——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5”是一个应用的很广的数字,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行”:金、木、水、火、土。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五伦”: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音”: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羽。 “五官”: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6”——“六”,“六六大顺”,由此可见,“六”在中国人眼里,是多么的受欢迎受重视。中国文化里,“六”的使用也非常广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字。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方。” “六书”:古代分析汉字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或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亲”:古指父、母、兄、弟、妻、子。 “六律”:1.黄钟(C)、2.大吕(#C)、3.太簇(D)、4.夹钟(#D)、5.姑洗(E)、6.中吕(F)、7.蕤宾(#F)、8.林钟(D)、9.夷则(#G)、10.南吕(A)、11.无射(#A)、12.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阳)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 “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 “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 “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7”——“七”,在中国历史文化和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是个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数字。

阿拉伯数字1-9的含义

数字的含义 “ 1 ”万物的起始:《说文》有语“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淮南子》有语“一也者,万物之本也。” “2” 一一在中国人眼里,“2”是偶数,有“双”的寓意。中国人总是希望好事成双,所以“ 2”是个很受欢迎的吉祥数字。结婚要贴“喜喜”,取双喜临门的彩头,祝词“比翼双 飞”,希望夫妻白首偕老。平时称赞人,也是“才貌双全”、“文武双全”、“智勇双全”。讨吉 利时,带“两”带“双”的词就更多了:“两全其美”、“福慧双修”、“双喜临门”等等。 “3” 一一在中国文化里,“三”表示多,凡事不过三,很多时候,三具有典型性,“三” 表示多而且典型时,有词“入木三分”、“绕梁三日”等等,《战国策》有语“鲁仲连辞让者 三。”《史记》有语“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小说中,更喜欢用“三天三夜”这个经典时间段。 “三”与道家的渊源,体现在“三皇”、“道”的解释:三,天地人之道也。《老子》有语“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4” 一一在中国,“4”也是一个典型数字,用途非常广泛,很有价值。 “四柱”:指人出生的年、月、日、时。 “四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四制”:丧服有恩、理、节、权四制。 “四大”: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 “四行”:四种德行:仁、义、礼、智或孝、忠、信、悌,内容随文而异。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5” 一一在中国文化和生活里,“5”是一个应用的很广的数字,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 “五行”:金、木、水、火、土。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克相生,阴阳交午也。” “五伦”:封建礼教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种伦理关系。 “五谷”:稻、黍、稷、麦、豆。 “五音”:中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唐代以来 叫合、四、乙、尺、工。更古的时候叫宫、商、角、徵、羽。 “五官”:指耳、眼、鼻、口、身,通常指脸部器官。 “6” 一一“六”,“六六大顺”,由此可见,“六”在中国人眼里,是多么的受欢迎受重视。中国文化里,“六”的使用也非常广泛,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数字。 “六合”: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成玄英疏:“六合,天地四方。” “六书”:古代分析汉字而归纳出的六种条例,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或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六礼”:中国古代婚姻需备的六种礼节一一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六亲”:古指父、母、兄、弟、妻、子。 “六律” :1.黄钟(C)、2?大吕(# C)、3?太簇(D)、4?夹钟(# D)、5?姑洗(E)、6.中吕(F)、7?蕤宾(# F)、8林钟(D)、9?夷则(# G)、10.南吕(A)、11.无射(# A)、12?应钟(B)、合称十二律。区分开来,奇数邙日)称六律,偶数(阴)称六吕,合称律吕。 “六味”:指苦、酸、甘、辛、咸、淡等六种滋味。 “六料”:原指稻、黍、稷、粱、麦、菽六谷,后为各种谷物的泛称。 “六曹”:指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 “7” 一一“七”,在中国历史文化和生活中,用的非常广泛,是个很有文化价值和使用价值的数字。 《汉书律历志》有语“七者,天地四时人之始也。”《说文》有语“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