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化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生活化的聋校语文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听力障碍造成了聋生语文学习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倡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本文从学词识句教学的“生活化”、阅读教学的“生活化”、习作教学的“生活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生活化;聋校;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a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一般都是以手代口学习语文,而他们使用较多的手语,无论是词汇还是语法,有很多地方不能与汉语书面语相一致。所以,听力障碍造成了聋生语文学习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新课程改革的宗旨是让课程走近学生,走进生活,本文主要从学词识句、阅读教学、习作教学三方面分析了聋校语文课如何联系现实生活,提高聋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和水平。

一、学词识句教学的“生活化”

学词识句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在学习词句上,聋生存在学多用少,学难忘易的特点。由于听力的障碍,没有口语基础,聋生在进入学校以前基本上没有语言积累,在聋校的低年级阶段让学生尽可能多、尽可能好地掌握具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和句子,可以帮助他们更快地进入阅读阶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因此,努力从生活入手,尽量让词句的学习贴近聋生的生活,将使聋生便于理解、记忆和使用,最终丰富聋生的语言储备,提高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

例如组织聋生到操场上活动,可以边活动边学习“跳绳”、“踢毽子”、“拍皮球”等词语,通过几次活动后,可学习句子:“同学们在操场上活动,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有的拍皮球。”还可以学习句子:“他在做什么?他在跳绳。他去哪里啦?他去操场上跳绳。”等等。只要教师做有心人,抓住聋生所处的由人、事、景、物、情构成的生活环境,让聋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到语言。

此外,可以让学生准备有积累语言的”采撷本”,记录生活的“日记本”,练习对话的“交流本”,及时采集学习生活中的鲜活的词句。对校园里的场所名称、物品、动植物等静止物态,学校活动、天气事件、校园故事等活动物态,都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进行现场学习。

二、阅读教学的“生活化”

由于聋生的情感体验相对贫乏,在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上常常陷于游离与苍白。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聋生创造具体生动、引发联想的情境,设计双向互动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由景入情,以情观景,启发想象,步入情境。

例如,在教学聋校实验教材第十册《我爱家乡》时,学生对教材中描绘的家乡美景缺少体验,朗读的时候平淡苍白,缺少发自内心的真情。于是,笔者从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观看介绍家乡风光物产的电视片,回忆自己曾经游览过的海门的景点,说说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风景优美的快活林山庄,霓虹闪烁的海门夜景,一个个家乡美景在学生们兴奋的表述中呈现出来。老师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该怎样向来海门的客人们

介绍家乡的美丽景色呢?学生们一个个热情高涨,神采飞扬。在随后的感情朗读中,学生们都带着一种自豪陶醉的感情,读得真切感人,在课文的学习中更增添了一份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和热爱。这一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唤起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另一方面也打开了学生积淀已久的情怀,在这样的氛围中读书,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感情。

三、习作教学的“生活化”

聋哑学生的生活内容不乏丰富,然而,实践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的语言贫乏,词句混乱,表达能力十分有限。但是奇怪的是聋哑人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往往通过文字笔谈与正常人交往,时间长了以后他们的语言能力都能取得显著效果。这一现象告诉我们:一旦当语言交往成为生活的工具,语言具有了生活的意义,就能调动学习者强烈的学习欲望,语言能力的提高也就顺理成章了。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开始注意把习作的训练与学生的生活需要相联系。多年的实践证明,这一举措不但促进了学生的表达需求,而且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如在写《校园一景》时带学生到校园里实地观察,写“一种小动物”时买来活的金鱼、小兔让学生仔细观察、描写,写《拔河比赛》前,专门搞了一次拔河比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经验,从而有话说,有话写。在作文训练《找春天》中,课前,老师就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找寻春天的代表事物,师生在共同活动中获得了春天来了的种种信息:柳树发芽、油菜花开等等,在此基础上教师才启发

学生动笔描写春天。学生正是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丰富的感性素材,这样在老师的引导下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难怪叶圣陶会这样说:“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聋校语文教学“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语文教学生活化”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原理和方法,它把聋校语文教学还原为聋生生活实际,不但有效唤起聋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显著提高了聋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了语文和生活的同步发展。所以,我们认为生活化教学将使聋校语文教学彻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条条框框走向丰富多彩的生活,使聋生的终身学习、终身发展成为可能。让语文与生活牵手而行,我们有理由相信,通过语文生活化的实践和努力,我们的语文教学一定能取得显著成效,聋生的语文素养和生活能力一定能得到显著提升。

(编辑:龙贤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