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有机化学》
3、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H3 C + HCl Cl3C H2 Cl3C C CH2 H H3C C CH3 Cl H3C C CH3 H H2 Cl3C C Cl CH2
马氏加成 反马氏加成
Cl3C←CH=CH2 CH3C→CH=CH2 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的结果。
N N
more active
《高等有机化学》
• 4、根据诱导效应指数比较 • 利用元素电负性及原子共价半径,按照定义由分子 结构推算出来的,在一定的基准原子或键的基础上 ,任何结构确定的基团的诱导效应是以统一的指数 来表示的。如: • C-NO2 > C-C=O > C-F > C-CN > C-Cl > C-Br • I103 450.4 273.23 163.67 87.84 51.65 29.63
-N+R3的-I效应, 间位定位,致钝
《高等有机化学》
4.对反应机理的影响(路径)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能改变其反应机理。 如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代烷如CH3-Br主要按 SN2历程进行, 而叔溴代烷如(CH3)3C-Br则主要遵从SN1历程进行。
H H H Br HO H H H Br HO H H H + Br-
《高等有机化学》
1.3诱导效应
1.3.1 静态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 分子中的键传导,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 转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 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或I效应。
-I: 吸电子效应
+I:供电子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这种效应如果存在于未发生反应 的分子中就称为静态诱导效应,用Is表示。
《高等有机化学》
键的极性大小主要取于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值之差。 例如,H-O 极性大于H-N 键的极性。
《高等有机化学》
碳、氮在不同杂化状态下的电负性值
《高等有机化学》
共价键的极性主要决定于: 1 、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大小。电负性 差别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2、还受相邻键和不相邻原子或基团的影 响。
《高等有机化学》
1.1.2 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及其比较 1、诱导效应与周期律
A、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吸电子诱导效应增加。如: -I效应:—F > —OR > —NR2 > —CR3
OR2 > NR3
+ +
B、同一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层的增加而吸电子诱导效应降低。 如: —F > —Cl > —Br > —I —OR > —SR —NR2 > —PR2
CH3 CH3
CH3 CH2 Cl
C-C为非极性键 C-C为极性键
《高等有机化学》
1.2 偶极矩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d和电荷中心所带电 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 μ=qd
偶极矩是矢量,以箭头的方向表示箭头的负端。 单位是D(德拜)
偶极矩可以指键偶极矩,也可以是分子偶极矩。 分子偶极矩可由键偶极矩经矢量加法后得到。
《高等有机化学》
δ 2.20 2.16 2.10 2.07 2.00 0.90 0.23
6、烷基究竟是吸电基团还是供电基团是20世纪80~ 90年代争论了好长时间的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 法是: (ⅰ) 烷基既可以是吸电基团,也可以是供电基 团; (ⅱ )烷基在电子效应中的类型主要决定于其所处 的环境。如烷基和吸电基团(如羧基、硝基、醛基、 羰基、羟基、氨基、苯环、烯键、炔键等)相连则 为供电基团;如烷基和烷基相连,则为吸电基团。
《高等有机化学》
常见共价键的键偶极矩表
极性键的表示:偶极矩是向量,用一箭头表示指向键 的负电荷端.如:
《高等有机化学》
分子的极性由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极性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的偶极矩度量。 分子的偶极矩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偶极矩的 和。 CH3Cl的偶极矩为 例如: CH4的偶极矩为零
《高等有机化学》
诱导效应沿键链的传递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进 行的,只涉及电子云分布状况改变和键的极性的 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的转移、价态的变化。
O Cl CH2 C O H
在键链中通过静电诱导传递的诱导效应受屏蔽 效应的影响是明显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 变化非常迅速。一般隔三个化学键影响就很小了。
SN 2
OH
CH3 H3C C CH3 Br
H3C CH3 CH3
《高等有机化学》
OH-
CH3 H3C C CH3 OH
SN 1
5.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例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的电子 云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和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就比较小, 容易进入活化状态,因而反应速率较大。故取代 基的 -I效应愈强,愈有利于亲核加成;取代基的 +I效应愈强,对亲核加成愈不利。 • 如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高等有机化Biblioteka Baidu》
常以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为标准
R3C←Y +I 效应 R3C—H 比较标准 R3C→X -I效应
箭头表示电子云的 偏移方向
吸引电子能力(电负性较大)比氢原子强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X、—OH、—NO2、—CN等)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负的 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偏向取代基。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烷基)具 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正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分 子的电子云偏离取代基。
《高等有机化学》
CH3NO2中,NO2的-Is使C-H极化具有一定的酸性,但 却不能电离出质子。当OH-接近时,产生Id效应才使 其离解。
O N+ -O CH2 Id H OH-
O N+ -O CH2- + H2O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1.3.3 诱导效应对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的影响
1.对反应活性中间体稳定性的影响 中心碳原子上连的烷基越多的碳正离子和碳自由基的 稳定性越大,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正相反。
《高等有机化学》
电负性
1. 电负性: 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一种相对 标度 。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 2. 电负性的规律: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电负性值递增;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3.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 0.4到1.9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如果差值超过了 1.9,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不会形成共价键,而是离子键。 4. 键的极性决定于组成这个键的元素的电负性 ,而分子的 极性与分子中各个键的偶极矩有关。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节 诱导效应
第二节 场效应
第三节 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第四节 空间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节 诱导效应
1.1共价键的极性
由于组成共价键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共用 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核,使共价键的一端 带部分负电荷,另一端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 就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
用箭头来表示这种极性键,也可以用δ+和 δ-来表示构成极性共价键的原子的带电情 况。例如:
《高等有机化学》
5、由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比较
• • • • • • • •
X-CH3中甲基的δ 值 X δ X -NO2 4.28 -N(CH3)2 -F 4.26 -I -OH 3.47 -COCH3 -Cl 3.05 -COOH -Br 2.68 -CN -SH 2.44 -CH3 C6H5 2.30 H
《高等有机化学》
一.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二.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
三.饱和碳原子上的取代反应
四.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五.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 六.碳氧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七.消除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章、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子效应的涵义及类型 2、诱导效应的产生和相对强度 3、共轭体系、共轭效应及其强度 4、超共轭效应 5、场效应 6、空间效应 7、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C H3C O O H + H2O K1 K2
+ + C H3C O O H3O -
C lC H 2 C O O H + H 2 O
C lC H 2 C O O + H 3 O
-
+
《高等有机化学》
例2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化物很 不稳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而三氯乙醛的水合 反应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的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 期存在。主要是由于三氯甲基强烈的 -I效应使羰基碳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时水合三 氯乙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高等有机化学》
2.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Ka: 羧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平衡常数,较大 的Ka值(或较少的pKa值)代表较强的酸
《高等有机化学》
归纳酸性变化的规律
•酸中的氢被卤原子取代,酸性增强;被烷基取代,酸性变弱。 •在烃基的同一位置引入的卤原子数多,酸性增加的多;引入烷基 多,酸性变弱的多。 •引进的卤原子离羧基近,酸性大。 •引进卤原子形成的碳卤键极性大,酸性增加。
非极性分子 6.24×10-30C.m
《高等有机化学》
偶极矩的用途:
1.实验测得的偶极矩可以用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如同属于AB2型分子,CO2的μ=0,可以判断它是直 线型的;而H2S的μ≠0,可判断它是折线型的。
2.可以用偶极矩表示极性大小。
键偶极矩越大,表示键的极性越大; 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表示分子的极性越大。 卤代甲烷在气相的偶极矩: μ/D CH3 F 1.82 CH3Cl 1.94 CH3Br 1.79 CH3I 1.64
《高等有机化学》
例2. 酯RCOOR’的水解反应,当在R中引入电负 性大的原子或基团时,反应加速;若在R中引 入供电子的原子或基团时,则反应速率降低。
慢
快
《高等有机化学》
6.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例1 • 酸碱的强弱是由其解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的, 在酸碱的分子中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后,由于取代基诱导 效应的影响,使酸碱离解平衡常数增大或减小。如乙酸 中的一个α-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由于氯的-I效应, 使羧基离解程度加大,而且使生成的氯乙酸负离子比乙 酸负离子稳定,所以K2>K1 :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参考书
1.汪秋安,《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2.魏荣宝,《高等有机化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史密斯.马奇,《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4.卡雷,《高等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 》,科学出版社,2009。 5.魏荣宝,《高等有机化学习题精解》,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
《高等有机化学》
1.3.2 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 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 应,用Is表示。 Is 是分子本身的固有的性质, 与键的极性(永久极性)有关。
动态诱导效应:在化学反应时当进攻的试剂接 近反应物分子时,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使共价键的 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的效应叫动态诱导效应Id。 它是一种暂时性极化效应。但对反应方向影响极 大。这种作用决定于分子中价键的极化率和外界 极化电场的强度。 Id对反应起致活作用。
《高等有机化学》
C.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以s轨道成分多者吸电子 能力强。(sp>sp2>sp3) 反映在基团方向时,如:
D.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 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
-I:
-NR3 > -NO2 > -NR2
《高等有机化学》
• 2、根据酸碱的强度比较 • 选取适当的酸或碱,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其中 某一个氢原子,测定取代酸碱的离解常数,可以估 算出这些原子或基团的诱导效应次序。 • 各种取代乙酸的离解常数,可以得出下列基团诱导 效应的强度次序。 • -I效应:-NO2 > -N+(CH3)3> -CN > -F > -Cl > -Br > -I > - OH > - OCH3 > - C6H5 > - CH=CH2> -H > CH3 > -CH2CH3 >- C(CH3)3(+I效应的方向与此相 反)
《高等有机化学》
3、根据偶极矩比较 • 甲烷的各种一取代衍生物的偶极矩 • 取代基 μ/D(在气态) 取代基 μ/D(在气态) • - CN 3.94 - Cl 1.86 • - NO2 3.54 - Br 1.78 • -F 1.81 -I 1.64 • -I 效应 CN > NO2 > Cl > F > Br > I >H • 上述两种不同方法所得的两个系列顺序不完全一致 ,在第二个系列中F>Cl,而在第三个系列中Cl>F。
3、对反应方向的影响
H3 C + HCl Cl3C H2 Cl3C C CH2 H H3C C CH3 Cl H3C C CH3 H H2 Cl3C C Cl CH2
马氏加成 反马氏加成
Cl3C←CH=CH2 CH3C→CH=CH2 三氯甲基强烈的-I效应的结果。
N N
more active
《高等有机化学》
• 4、根据诱导效应指数比较 • 利用元素电负性及原子共价半径,按照定义由分子 结构推算出来的,在一定的基准原子或键的基础上 ,任何结构确定的基团的诱导效应是以统一的指数 来表示的。如: • C-NO2 > C-C=O > C-F > C-CN > C-Cl > C-Br • I103 450.4 273.23 163.67 87.84 51.65 29.63
-N+R3的-I效应, 间位定位,致钝
《高等有机化学》
4.对反应机理的影响(路径)
在一些反应中,由于诱导效应等因素可能改变其反应机理。 如溴代烷的水解反应,伯溴代烷如CH3-Br主要按 SN2历程进行, 而叔溴代烷如(CH3)3C-Br则主要遵从SN1历程进行。
H H H Br HO H H H Br HO H H H + Br-
《高等有机化学》
1.3诱导效应
1.3.1 静态诱导效应
诱导效应:由于原子或基团电负性的影响沿着 分子中的键传导,引起分子中电子云按一定方向 转移或键的极性通过键链依次诱导传递的效应称 为诱导效应(inductive effects)或I效应。
-I: 吸电子效应
+I:供电子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这种效应如果存在于未发生反应 的分子中就称为静态诱导效应,用Is表示。
《高等有机化学》
键的极性大小主要取于成键两原子的电负性值之差。 例如,H-O 极性大于H-N 键的极性。
《高等有机化学》
碳、氮在不同杂化状态下的电负性值
《高等有机化学》
共价键的极性主要决定于: 1 、成键原子的相对电负性大小。电负性 差别越大,键的极性越大。 2、还受相邻键和不相邻原子或基团的影 响。
《高等有机化学》
1.1.2 静态诱导效应的强度及其比较 1、诱导效应与周期律
A、同一周期的元素从左到右吸电子诱导效应增加。如: -I效应:—F > —OR > —NR2 > —CR3
OR2 > NR3
+ +
B、同一族的元素随着原子层的增加而吸电子诱导效应降低。 如: —F > —Cl > —Br > —I —OR > —SR —NR2 > —PR2
CH3 CH3
CH3 CH2 Cl
C-C为非极性键 C-C为极性键
《高等有机化学》
1.2 偶极矩
正、负电荷中心间的距离d和电荷中心所带电 量q的乘积,叫做偶极矩 μ=qd
偶极矩是矢量,以箭头的方向表示箭头的负端。 单位是D(德拜)
偶极矩可以指键偶极矩,也可以是分子偶极矩。 分子偶极矩可由键偶极矩经矢量加法后得到。
《高等有机化学》
δ 2.20 2.16 2.10 2.07 2.00 0.90 0.23
6、烷基究竟是吸电基团还是供电基团是20世纪80~ 90年代争论了好长时间的问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 法是: (ⅰ) 烷基既可以是吸电基团,也可以是供电基 团; (ⅱ )烷基在电子效应中的类型主要决定于其所处 的环境。如烷基和吸电基团(如羧基、硝基、醛基、 羰基、羟基、氨基、苯环、烯键、炔键等)相连则 为供电基团;如烷基和烷基相连,则为吸电基团。
《高等有机化学》
常见共价键的键偶极矩表
极性键的表示:偶极矩是向量,用一箭头表示指向键 的负电荷端.如:
《高等有机化学》
分子的极性由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极性决定的。 分子的极性大小用分子的偶极矩度量。 分子的偶极矩等于组成分子的各共价键偶极矩的 和。 CH3Cl的偶极矩为 例如: CH4的偶极矩为零
《高等有机化学》
诱导效应沿键链的传递是以静电诱导的方式进 行的,只涉及电子云分布状况改变和键的极性的 改变,一般不引起整个电荷的转移、价态的变化。
O Cl CH2 C O H
在键链中通过静电诱导传递的诱导效应受屏蔽 效应的影响是明显的,诱导效应随着距离的增加, 变化非常迅速。一般隔三个化学键影响就很小了。
SN 2
OH
CH3 H3C C CH3 Br
H3C CH3 CH3
《高等有机化学》
OH-
CH3 H3C C CH3 OH
SN 1
5.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例1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羰基碳原子的电子 云密度越低,就越容易和亲核试剂发生加成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分子所需要的活化能就比较小, 容易进入活化状态,因而反应速率较大。故取代 基的 -I效应愈强,愈有利于亲核加成;取代基的 +I效应愈强,对亲核加成愈不利。 • 如下列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的活性顺序为: • Cl3C—CHO > Cl2CHCHO > ClCH2CHO > CH3CHO
《高等有机化Biblioteka Baidu》
常以碳氢化合物中的氢原子为标准
R3C←Y +I 效应 R3C—H 比较标准 R3C→X -I效应
箭头表示电子云的 偏移方向
吸引电子能力(电负性较大)比氢原子强的原子或原子团 (如—X、—OH、—NO2、—CN等)有吸电子的诱导效应(负的 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分子的电子云偏向取代基。 吸引电子的能力比氢原子弱的原子或原子团(如烷基)具 有给电子的诱导效应(正的诱导效应),用+I表示,整个分 子的电子云偏离取代基。
《高等有机化学》
CH3NO2中,NO2的-Is使C-H极化具有一定的酸性,但 却不能电离出质子。当OH-接近时,产生Id效应才使 其离解。
O N+ -O CH2 Id H OH-
O N+ -O CH2- + H2O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1.3.3 诱导效应对物质性质、化学反应的影响
1.对反应活性中间体稳定性的影响 中心碳原子上连的烷基越多的碳正离子和碳自由基的 稳定性越大,而碳负离子的稳定性正相反。
《高等有机化学》
电负性
1. 电负性: 周期表中各元素的原子吸引电子能力的一种相对 标度 。元素的电负性愈大,吸引电子的倾向愈大。 2. 电负性的规律: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元素电负性值递增;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电负性值递减。 3. 键的极性程度可以用两个原子电负性之差来衡量。差值在 0.4到1.9之间的是典型的极性共价键。如果差值超过了 1.9,这两个原子之间就不会形成共价键,而是离子键。 4. 键的极性决定于组成这个键的元素的电负性 ,而分子的 极性与分子中各个键的偶极矩有关。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节 诱导效应
第二节 场效应
第三节 共轭体系和共轭效应 第四节 空间效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节 诱导效应
1.1共价键的极性
由于组成共价键的原子的电负性不同,导致共用 电子对偏向电负性大的原子核,使共价键的一端 带部分负电荷,另一端带部分正电荷,整个分子 就会显示出一定的极性。
用箭头来表示这种极性键,也可以用δ+和 δ-来表示构成极性共价键的原子的带电情 况。例如:
《高等有机化学》
5、由核磁共振化学位移比较
• • • • • • • •
X-CH3中甲基的δ 值 X δ X -NO2 4.28 -N(CH3)2 -F 4.26 -I -OH 3.47 -COCH3 -Cl 3.05 -COOH -Br 2.68 -CN -SH 2.44 -CH3 C6H5 2.30 H
《高等有机化学》
一.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二.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
三.饱和碳原子上的取代反应
四.芳环上的取代反应 五.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 六.碳氧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 七.消除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
第一章、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1、电子效应的涵义及类型 2、诱导效应的产生和相对强度 3、共轭体系、共轭效应及其强度 4、超共轭效应 5、场效应 6、空间效应 7、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C H3C O O H + H2O K1 K2
+ + C H3C O O H3O -
C lC H 2 C O O H + H 2 O
C lC H 2 C O O + H 3 O
-
+
《高等有机化学》
例2 乙醛的水合反应是可逆的,形成的水化物很 不稳定,只能存在于稀水溶液中。而三氯乙醛的水合 反应则比较容易,能生成稳定的水合物并能离析和长 期存在。主要是由于三氯甲基强烈的 -I效应使羰基碳 原子带部分正电荷,亲核反应容易进行,同时水合三 氯乙醛因形成氢键也增加了稳定性。
《高等有机化学》
2.对羧酸酸性的影响
Ka: 羧酸在水溶液中解离平衡常数,较大 的Ka值(或较少的pKa值)代表较强的酸
《高等有机化学》
归纳酸性变化的规律
•酸中的氢被卤原子取代,酸性增强;被烷基取代,酸性变弱。 •在烃基的同一位置引入的卤原子数多,酸性增加的多;引入烷基 多,酸性变弱的多。 •引进的卤原子离羧基近,酸性大。 •引进卤原子形成的碳卤键极性大,酸性增加。
非极性分子 6.24×10-30C.m
《高等有机化学》
偶极矩的用途:
1.实验测得的偶极矩可以用来判断分子的空间构型。
如同属于AB2型分子,CO2的μ=0,可以判断它是直 线型的;而H2S的μ≠0,可判断它是折线型的。
2.可以用偶极矩表示极性大小。
键偶极矩越大,表示键的极性越大; 分子的偶极矩越大,表示分子的极性越大。 卤代甲烷在气相的偶极矩: μ/D CH3 F 1.82 CH3Cl 1.94 CH3Br 1.79 CH3I 1.64
《高等有机化学》
例2. 酯RCOOR’的水解反应,当在R中引入电负 性大的原子或基团时,反应加速;若在R中引 入供电子的原子或基团时,则反应速率降低。
慢
快
《高等有机化学》
6. 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例1 • 酸碱的强弱是由其解离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的, 在酸碱的分子中引入适当的取代基后,由于取代基诱导 效应的影响,使酸碱离解平衡常数增大或减小。如乙酸 中的一个α-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后,由于氯的-I效应, 使羧基离解程度加大,而且使生成的氯乙酸负离子比乙 酸负离子稳定,所以K2>K1 :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参考书
1.汪秋安,《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年。
2.魏荣宝,《高等有机化学》,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年。
3.史密斯.马奇,《高等有机化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年。 4.卡雷,《高等有机化学:反应与合成 》,科学出版社,2009。 5.魏荣宝,《高等有机化学习题精解》,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年。
《高等有机化学》
1.3.2 动态诱导效应
静态诱导效应:由于分子内成键原子的电负性 不同所引起的电子云沿键链按一定方向移动的效 应,用Is表示。 Is 是分子本身的固有的性质, 与键的极性(永久极性)有关。
动态诱导效应:在化学反应时当进攻的试剂接 近反应物分子时,因外界电场的影响使共价键的 电子云分布发生改变的效应叫动态诱导效应Id。 它是一种暂时性极化效应。但对反应方向影响极 大。这种作用决定于分子中价键的极化率和外界 极化电场的强度。 Id对反应起致活作用。
《高等有机化学》
C.不同杂化状态的碳原子以s轨道成分多者吸电子 能力强。(sp>sp2>sp3) 反映在基团方向时,如:
D.带正电荷的基团具有吸电子诱导效应,带负电荷的基 团具有给电子诱导效应。
-I:
-NR3 > -NO2 > -NR2
《高等有机化学》
• 2、根据酸碱的强度比较 • 选取适当的酸或碱,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取代其中 某一个氢原子,测定取代酸碱的离解常数,可以估 算出这些原子或基团的诱导效应次序。 • 各种取代乙酸的离解常数,可以得出下列基团诱导 效应的强度次序。 • -I效应:-NO2 > -N+(CH3)3> -CN > -F > -Cl > -Br > -I > - OH > - OCH3 > - C6H5 > - CH=CH2> -H > CH3 > -CH2CH3 >- C(CH3)3(+I效应的方向与此相 反)
《高等有机化学》
3、根据偶极矩比较 • 甲烷的各种一取代衍生物的偶极矩 • 取代基 μ/D(在气态) 取代基 μ/D(在气态) • - CN 3.94 - Cl 1.86 • - NO2 3.54 - Br 1.78 • -F 1.81 -I 1.64 • -I 效应 CN > NO2 > Cl > F > Br > I >H • 上述两种不同方法所得的两个系列顺序不完全一致 ,在第二个系列中F>Cl,而在第三个系列中Cl>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