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酸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饥饿性酮症酸中毒为饥饿产生的中等度酮症酸中毒,在开始 的10~14h,血糖由糖原分解所维持。随后糖异生即为葡萄糖 主要来源,脂肪氧化分解(特别在肝脏)加速,导致酮症酸中毒。 运动和妊娠可加速该过程。 (3)药物或毒物所致的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为水杨酸类及醇类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醇、乙醇、异丙 醇等。 大量服用水杨酸类,特别同时服用碱性药,可以使水杨酸从 胃中大量吸收,造成酸中毒。酸中毒原因除水杨酸本身为酸性 物质外,还因为水杨酸可以影响许多酶代谢以及对抗前列腺素, 使部分组织器官血流灌注改变等。
1.高AG正常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1)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常见原因。正常乳酸是由丙 酮酸在乳酸脱氢酶(LDH)的作用下,经NADH加氢转化而成, NADH则转变为NAD 。乳酸也能在LDH作用下当NAD 转化为 NADH时转变为丙酮酸。因此决定上述反应方向的主要为丙酮酸 和乳酸两者作为反应底物的浓度以及NADH和NAD 的比例情况。 正常葡萄糖酵解时可以产生NADH,但是生成的NADH可以到线 粒体而生成NAD ,另外丙酮酸在丙酮酸脱氢酶(PDH)作用下转化 成乙酰辅酶A,后者再通过三羧酸循环转化为CO2及H2O(图1)。
发病机制
酸中毒时钾平衡常有较大影响,酸中毒早期肾对K+排泄减少, 但以后则明显增加。这是由于酸中毒后,血钾上升,刺激醛固 酮分泌以及抑制近端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使到达远端小管 滤液增加,使尿钾排出增加。
临床表现
1.心血管系统 酸中毒本身对心率的影响呈双向性。当血pH值 从7.40下降到7.0时,一般表现为心率过快,这主要由于酸中毒 时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所致。当pH值继续下降,心率逐渐减慢, 主要可能是乙酰胆碱酯酶此时被抑制,致使乙酰胆碱积聚过多, 后者对心脏的作用超过了肾上腺素的作用。若使用β受体阻滞 药,心动过缓可以更明显。严重酸中毒可以伴随心律失常,有 人认为是酸中毒本身所造成,但大多数人认为是酸中毒时合并 的电解质紊乱导致。
代谢性酸中毒
大头医生
编辑整理
英文名称
metabolic acidosismetabolic acidosis
类别
代谢科/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ICD号
E87.2
概述
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外液H+增加或HCO3-丢失而引起的以血 浆HCO3-浓度原发性减少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在代谢 性酸中毒的临床判断中,阴离子间隙(AG)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血浆蛋白正常时AG上升,一般为非氯(Cl-)的酸性物质增加所 致,HCO3-被消耗,由伴随的阴离子所替代以平衡阳离子,此 时Cl-无变化,表现为高AG代谢性酸中毒。如伴随的阴离子通过 代谢重新生成HCO3-(如乳酸等),AG及酸碱平衡可恢复正常。若 阴离子在滤过后不能重吸收(如SO42-),则细胞外液容易收缩, Cl-重吸收增加,出现高氯性酸中毒,此时Cl-正常。
概述
内源性酸产生过多,HCO3-丢失过多或肾排泌障碍而致内源性 酸积累过多均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按不同的AG值可分为高AG 正常氯型及正常AG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
流行病学
代谢性酸中毒主要见于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排出过少,(AG增高 型代谢性酸中毒)或HCO3-丢失过多(高氯性酸中毒)的患者。
病因
发病机制
1.血液的缓冲作用及细胞内缓冲的代偿调节作用 代谢性酸中 毒时,血液中增多的H+可立即被血浆缓冲系统所缓冲,通过上 述反应,血浆HCO3-及缓冲碱被消耗,生成的H2CO3可由肺排出。 细胞内缓冲多在酸中毒2~4h后发生,细胞外液中增多的H+向 细胞内转移,为细胞内缓冲碱所缓冲,而细胞内K+向细胞外转 移,以维持细胞内外电平衡,故酸中毒易引起高血钾。
A型为组织灌注不足或急性缺氧所致,如癫痫发作、抽搐、剧 烈运动、严重哮喘等可以造成高代谢状态,组织代谢明显过高; 或者在休克、心脏骤停、急性肺水肿、CO中毒、贫血、严重低 氧血症等时组织供氧不足,这些情况都可使NADH不能转化为 NAD ,从而大量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产生乳酸性酸中毒。
病因
B型为一些常见病、药物或毒物及某些遗传性疾病所致。如肝 脏疾病,以肝硬化为最常见。由于肝实质细胞减少,乳酸转变 为丙酮酸减少,导致乳酸性酸中毒。这型乳酸性酸中毒发展常 较慢,但如果在合并有组织灌注不足等情况时,酸中毒可十分 严重;如存在慢性酒精中毒则更易出现,可能是饮酒使肝糖原 再生减少,乳酸利用障碍所致。在恶性肿瘤性疾病时,特别为 巨大软组织肿瘤时常常可有不同程度的乳酸性酸中毒,这是肿 瘤组织生长十分旺盛、厌氧代谢明显以及全身情况下降、营养 障碍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病因
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内通过两个途径产生,即丙酮酸的氧化及 脂肪酸的氧化,随后进入三羧酸循环氧化为CO2并产生能量。 当超出氧化能力时,两分子乙酰辅酶A结合形成乙酰乙酸,后 者可转化为丙酮(非酶作用)或β-羟丁酸。丙酮虽为酮体,但不是 酸,不影响血HCO3-,可由肺呼出。而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的积 聚则影响HCO3-,出现酸中毒。饥饿时,脂酶活性上升,脂肪 分解代谢增强,最终使乙酰辅酶A的生成大量增加,超出其氧 化能力。 糖尿病酮症酸中酮症酸中毒由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加上高 胰高血糖素水平所致,常发生在治疗中突然停用胰岛素或伴有 各种应激,如感染、创伤、手术及情感刺激等,使原治疗的胰 岛素量相对不够。
2.肺的调节 血液H+浓度增加,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 感受器,反射性引起呼吸中枢兴奋,明显的增加肺的通气量, 使PaCO2继发性降低,维持HCO3-/H2CO3的比值接近正常,使 血液pH值趋向正常。
发病机制
呼吸的代偿反应是非常迅速的,一般在酸中毒10min后就出现 呼吸增强,30min后即达代偿,12~24h达代偿高峰,代偿最大 极限是PaCO2降到10mmHg(1.33kPa)。 3.肾的调节 除肾功能异常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外,其他原因 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肾通过排酸保碱发挥重要的代偿功能。 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碳酸酐酶活性增高,促进肾小管泌 H+和重吸收HCO3-增加;磷酸盐酸化增加;但肾小管泌NH4+增 加是最主要的代偿机制。肾代偿一般在3~5天内发挥最大效应。
病因
(4)尿毒症性: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当GFR降至20~30ml/min以下时,高氯 性代谢性酸中毒可转变为高AG性代谢性酸中毒,为尿毒症性有 机阴离子不能经肾小球充分滤过而排泄以及重吸收有所增加所 致。大多数患者血HCO3-水平不致很低,多在12~18mmol/L之 间,这种酸中毒发展很慢。潴留的酸由骨中的储碱所缓冲,加 上维生素D异常、PTH及钙磷紊乱,可出现明显的骨病。与其他 高AG代谢性酸中毒相比,尿毒症性AG不能被代谢(β羟丁酸、乙 酰乙酸、乳酸等均能被代谢),没有潜在性HCO3-,且导致酸中 毒的因素(肾功能的慢性毁损)不可能被去除,所以需给予一定 的外源性碱性物质,使血HCO3-缓慢回升至20~22mmol/L左右, 以减轻骨的病变。
病因
由小肠绒毛性腺瘤引起的酸中毒可以十分严重。使用泻剂成瘾 者也可产生。另外,尿液、胆汁的分泌引流也可导致高氯性酸 中毒。如果患者合并有慢性肾脏疾病,肾脏不能充分代偿性排 泄过多NH4 ,可以加重酸中毒。 ②尿道旁路手术: 如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后的患者常有明显高氯性酸中毒, 这是因为: A.结肠可以将在吻合口处将经输尿管排出以及肠道产生的 NH4 直接重吸收,然后在肝脏分解成NH3及H 。 B.乙状结肠肠腔侧有HCO3-/Cl-交换,正常情况下将HCO3-转运 到肠腔,而Cl-重吸收;手术后由于大量含Cl-的尿液经输尿管进 入乙状结肠,Cl-被大量重吸收,HCO3-大量分泌,可造成明显 高氯性酸中毒。
病因
乳酸杆菌寄生于小肠下部,需要利用葡萄糖及淀粉生长,产生 D型乳酸。正常情况下该两种原料在小肠上部均已被吸收,因 此产生的D型乳酸很少。该种手术后肠道常产生大量D型乳酸, 体内乳酸脱氢酶并不能将D型乳酸转化为丙酮酸,因此在手术 后D型乳酸大量进入体内,患者常在餐后特别进食大量碳水化 合物以后出现一些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晕、语言障碍、记忆 丧失等类似醉酒症状。 (2)酮症酸中毒: 酮症酸中毒为乙酰乙酸及β-羟丁酸在体内(特别是细胞外液)的 积聚,还伴有胰岛素降低,胰高血糖素、可的松、生长激素、 儿茶酚胺及糖皮质激素等不同程度的升高,是机体对饥饿的极 端病理生理反应的结果。
病因
③酸性盐类进入体内过多: 主要由过多进入体内的氯化铵、盐酸精氨酸、赖氨酸等引起。 许多肠道外营养液中含有精氨酸、赖氨酸等,代谢后可产生HCl, 也有可能导致酸中毒。 ④慢性呼吸性碱中毒: 当呼吸恢复正常时,可出现短暂的高氯性酸中毒。因呼吸性 碱中毒时肾脏NH4 及TA排泌均减少,同时有轻度细胞外液容量 减少,可刺激Cl-的潴留。该过程一般在2~5天内恢复正常。 (2)肾性: 大部分肾性高氯性酸中毒为肾小管酸中毒。
病因
①肾小管酸中毒。
②慢性肾功能不全: 慢性肾病患者随肾功能的进行性下降可出现酸中毒,当GFR 在20~50ml/min时,一般表现为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降至 15~20ml/m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n,则转变为典型的尿毒症性酸中毒(即高AG性)。 此类酸化障碍的主要原因不是远端泌氢障碍,而是肾脏NH4 的 产生及排泌减少。当GFR降至20ml/min以下时,PO43-、SO42及其他有机阴离子开始在体内大量积聚,最终使酸中毒从高氯 转为高AG型。
病因
如果肿瘤向肝脏转移,病情可以更为加重。化疗使肿瘤缩小或 手术切除以后,乳酸性酸中毒可得到明显好转。部分药物包括 双胍类降糖药物、果糖、甲醇、水杨酸以及异烟肼类等服用过 多可造成本病,其机制是通过干扰组织对氧的利用、糖代谢紊 乱等。少数先天性疾病,包括Ⅰ型糖原贮积病、果糖-1,6二磷 酸酶缺乏、丙酮酸脱氢酶缺乏等,都因为糖酵解障碍、能量代 谢不足,从而乳酸产生过多。 D型乳酸性酸中毒见于空-回肠短路手术或小肠切除后等。
病因
其高AG很小部分为水杨酸本身所致,大部分为酮体及乳酸。本 病常有呼吸性碱中毒,主要因为水杨酸可以强烈刺激呼吸中枢。 甲醇中毒主要见于服用假酒者,饮入后在肝脏经乙醇脱氢酶 转化成甲醇。甲醇很容易透过含脂性组织,中毒后可引致严重 神经系统及视神经损害。治疗也用乙醇以竞争乙醇脱氢酶,同 时给予大量叶酸。乙二醇除引起中枢症状以及心、肺、肝损害 外,高AG由其代谢产物,特别是草酸、羟乙酸等所形成,同时 有乳酸增加,尿中出现草酸钙结晶对诊断有一定帮助。
病因
在正常氧化条件下,乳酸盐可以进入肝脏或肾脏细胞内的线 粒体,经过α代谢途径而生成酮酸,后者再分解为H2O和CO2并 生成HCO3-。当线粒体因为组织缺O2等而功能不全时,丙酮酸 容易积聚在胞浆中代谢成为乳酸盐。正常人血乳酸水平甚低, 为1~2mmol/L,当超过4mmol/L时称为乳酸性酸中毒。乳酸性 酸中毒临床上分为A、B两型。
病因
2.正常AG高氯型代谢性酸中毒 主要因HCO3-从肾脏或肾外丢 失,或者肾小管泌H 减少,但肾小球滤过功能相对正常引起。 无论是HCO3-丢失或肾小管单纯泌H 减少,其结果都是使HCO3过少,同时血中一般无其他有机阴离子的积聚,因此Cl-水平相 应上升,大多呈正常AG高氯型酸中毒。 (1)肾外性: ①HCO3-的丢失: 主要从肠道丢失。正常肠道含HCO3-量40~60mmol/L,大量 腹泻或肠梗阻、肠道减压、造瘘等,可造成HCO3-大量丢失导 致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常伴有低血钾。
病因
患者血糖、血酮明显增加,酮体的产生(特别是在肝脏)超过中 枢神经及周围组织对酮体的利用。由于大量渗透性利尿,可出 现血容量下降。 乙醇(酒精)性酮症酸中毒见于慢性乙醇(酒精)饮用者,停止进 食时可出现,常有呕吐及脱水等诱因,其血糖水平一般低下, 常同时伴有乳酸酸中毒、血皮质醇、胰高血糖素及生长激素增 加等,血三酰甘油的水平也升高。在乳酸酸中毒存在时, NADH/NAD 上升,酮体大部分以β羟丁酸形式存在,使硝普钠反 应(一种检测酮体的方法,主要检测乙酰乙酸及丙酮)呈阴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