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研究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的麻醉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观察组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拔管时间(154.23±50.66)min,对照组(520.43±150.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 h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手术患者,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可缩短拔管时间,术后镇痛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全麻;硬膜外麻醉;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

临床中,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G)能减少术后发生左室功能不全,缩短住院时间[1-2]。但手术难度大,术中易出现血流动力学变化,吻合点显露较为困难,增加麻醉难度。高位胸段硬膜外麻醉(HTEA)镇痛效果好,可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缓解疼痛,使冠状动脉灌注压保持稳定,减少心肌耗氧量。本文主要分析全麻、HTEA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择期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心肺功能不全、认知缺陷、神经缺损、凝血功能紊乱、合并其他心脏疾病患者排除。其中女40例,男6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0.25±8.44)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术前,给予东莨菪碱0.3 mg/kg、吗啡0.1mg/kg肌肉注射;入室后,给氧,与监护仪器连接,常规监测心电、无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ALLEN试验阴性,给予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血压;局麻下,行颈内静脉穿刺同时监测中心静脉压。

对照组采取全麻。诱导使用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脂0.3 mg/kg、芬太尼5~10μg/kg、咪唑安定0.03~0.05 mg/kg;术中维持使用异氟烷,MAC为0.8%~1.0%,按照患者病情,单次给予维库溴铵、芬太尼;术后镇痛参照V AS评分,静脉给予芬太尼。

观察组采取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硬膜外置管,术前1天,取侧卧位,于T2-T3间隙,采取正中入路,根据阻力消失法判别硬膜外腔,并向头侧置

入硬膜外管(3~5 cm)。给予0.5%利多卡因4 mL,阻滞范围至T1-T4。术前30 min,给予1.33%利多卡因5~8 mL/h加0.33%罗派卡因硬膜外腔泵入,阻滞平面至T1-T4,采取全麻诱导插管。诱导使用维库溴铵0.1 mg/kg、依托咪脂0.3 mg/kg、芬太尼5~10 ug/kg、咪唑安定0.03~0.05 mg/kg。术中维持应用异氟烷,维持MAC 0.8~1.0%;1.33%利多卡因加0.33%罗派卡因泵入硬膜外,按照患者病情,单次给予维库溴铵、芬太尼。术毕,给予0.67%利多卡因5~8 mL/h加0.17%罗派卡因24 h硬膜外持续泵入,并按照V AS评分对速度进行调整。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拔管时间,并对比两组并发症以及拔管即刻、拔管后6 hV AS评分。V AS评分标准:无痛0分;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8分;极度疼痛9~1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拔管时间对比

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54.23±50.66)min,对照组为(520.43±150.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t=10.323,P<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h 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临床上,高胸段硬膜外阻滞能将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阻断,扩张阻滞范围阻力血管以及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以及心脏负荷[3]。由于交感神经阻滞,会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脏耗氧。HTEA能形成局部心脏交感神经阻滞,使得狭窄冠脉血管扩张。HTEA不会使正常冠脉心肌血流增加,镇痛效果显著,术中给予阿片类药物减少,术后拔管时间缩短;硬膜外麻醉能减少OPCABG患者儿茶酚胺,术中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此外,HTEA能使心脏手术应激反应得到明显缓解,且具有可逆性交感神经阻断效果,能使患者左室局部功能得以改善,减少发生术后心肌缺血。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拔管时间为(154.23±50.66)min,对照组为(520.43±150.34)min,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6h V 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HTEA可缩短拔管时间,缓解术后疼痛,与王东春[4]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对OPCABG患者采取HTEA,拔管时间明显缩短,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解翔彬,陈霞.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麻醉管理[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03):294-295.

[2] 王维强.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麻醉处理[J].四川医学,2010,31(09):1243-1245.

[3] 吴从友,刘松涛,王建华.舒芬太尼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13,11(12):122-124.

[4] 王东春,李丹,张树凡,董英伟.两种麻醉方法在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比较[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13,47(06):532-5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