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司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司城村
1、地理位置与始建年代
老司城,位于永顺县城东20余公里处的灵溪镇老司城村,本名福石城,因是土司王朝八百年统治的古都,亦称司城、老司城。(见图1、2)
图 1 湖南省地图图2 老司城村位置图
老司城为溪州土司的故都,溪州土司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彭瑊成为溪州刺史开始,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而至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7代,共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而且从未中断过,这种统治历史之久,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中是少有的。
2、地理环境与村落规模
老司城村四面环山,清清的灵溪河自北而来,像一支有
力而又温柔的臂膀,拥抱着老司城。老司城的宫殿区和衙署区就依偎在灵溪河的臂弯里。该村建筑主要分布在灵溪河东岸的教育区、周家湾安置区和西岸的喻家堡,现衙署区仅剩土王祠与摆手堂,教育区集中建筑区域与周家湾安置区之间隔有紫金山墓葬区。(见图3)
图4 司城村的繁荣景象
图3 老司城村落平面图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这是清朝贡生彭施铎在《竹枝词》中对湖南永顺老司城繁荣景象的深动描述(见图4)。关于老司城,史书有云:“城内三千户,城外八百家”,“五溪之巨镇,万里之边城”。老司城800年的辉煌历史与民族文化,成为人类历史文明的瑰宝。老司城现辖42平方公里,在籍居民1595人,传统土家吊脚楼群共占地7560平方米,全部传统建筑占村庄建筑总面积的比例达到百分之九十八。
3、村落布局与空间特点
唐天授二年(690年)置州,南宋绍兴五年(1135年)建城村庄位于县城至老司城乡道的尽端,村庄倚水而生,灵溪河穿越村庄而过,村庄布局根据地势变化形成簇状,散落在山体间,建筑依山势而建,建筑的朝向并不严格地“坐北朝南”,而是高低错落有致,建筑形式都是木结构的穿斗式、干阑式建筑,是具有鲜明传统风貌的、原生态的小村庄空间(见图5)。相传老司城曾有九街八巷,村庄街道依山和台地呈网格状。现有街巷基本保留了传统村落自身的肌理,其结构清晰反映了街巷的生长过程。左街两侧是连续的、依山就势的、错落生长的原木民居,素净雅致的道路景观,清新恬静的居住氛围,共同构成了老司城的街巷与道路空间。
图 5 老司城民宅图6 祖师殿内部构造
老司城村除两栋民居与老司城遗址管理处办公楼为现代砖房,其余均为传统木建筑,民居大部分有人居住,极少
无人居住,整体保存完好,绝大部分民居均为三柱四棋,一正三开间,少量有厢房,穿梁、歇山式,均为依山而建,无固定朝向,其中土王祠为砖木混合抬梁式结构。祖师殿位于距村寨2.5公里的灵溪河东岸,坐东朝西,由皇经台,玉皇阁和祖师殿三部分组成,该殿为重檐歇山顶,顶柱基系双叠园,石基柱榫承楼处是一斗二升和一斗三升。祖师殿面阔五间,明间承柱二根,抬梁式木结构,有宝顶正吻斗拱结构(见图6、7)。皇经台歇山顶三层檐,抬梁式,无斗拱,面阔三间。老司城因土司王城及其重要经济、经济、文化地位而名扬四海,同时也为本地的建筑赋予了独特的特征,产生了比较多高档次的传统建筑,土王祠、祖师殿、摆手堂等足以说明这里有厚重的文化底蕴。
图7 老司城民宅纵剖面
4、传统村落景观特色
(1)万马归朝
老司城城区背靠太平山,正面有称为螺丝湾的诸座山峰与崎岖山道,站在老司城凤凰山上,远眺由西向东而来的群山,犹如万马奔腾朝向凤凰山而来,民间称之为“万马归朝”,寓意天下尽向土司王朝拜叩首。地理环境上的“万马归朝”,是对自然环境的神化。大量山型、地貌神话从自然神话价值观的角度凸显了老司城的自然地理环境作为政治军事文化
中心的神圣性。“万马归朝”是其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传说。(见图8)
图8 万马归朝
(2)灵溪河
灵溪河,又名司河,自北缓缓而来,清澈见底,宛若母亲温柔的臂膀,怀抱着老司城,河水涓涓,四季不歇。两岸山势陡峭,林木葱葱,青山如黛,如诗如画。青山绿水之间,山歌在耳旁回荡,如痴如醉。碧波荡漾,游客乘小船儿顺流而下,正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大山深处的老司城就这样安静地依偎在灵溪河的臂弯里。(见图9、10)
图9 灵溪河图10 灵溪河码头
(3)祖师殿
祖师殿位于老司城太平南麓,始建于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重建于明代。正殿柱大数围,上架木枋处无斧凿痕迹,相传为鲁班显灵所建。此殿占地580多平方米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重檐歇山顶,长17.5米,宽13米,高20米,全木材结构,永34根大柱支撑屋顶。柱础用双叠圆鼓式,殿脊殿檐是图案精致的陶砖陶瓦。殿中金柱前,砌有神龛一座,上供"祖师"神象。殿宇斗拱雄伟古朴,梁架结构
颇为特殊,是土家族地区
颇具民族特色的建筑,为
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见图12 )
图12 祖师殿
(4)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位于司城中心,,在土司"寝宫"的后面,内供历代土司的牌位,有精美的木雕像,各具神态,槢槢如生,还收藏了历代土司制定的三纲五常法谱。为明代完历十九年(公元1591)第24代土司彭元锦任宣慰使时所建。从祠堂大门直到正街有一条200多米长的官道,要经过四个平台和五段石阶梯三十余个石级,逐步高升显出一种威严的气派。祠堂门口有一对石鼓,估计每只至少重五千斤以上,民间传说是土家族古代英雄哈力噶巴从离此百多里的五官坪一只手提一只提到司城来的。祠堂前还有三棵古老的桂花树,据说是土司时代栽植的,现在这些桂花树依然葱茏,每当八月桂花盛开时节,司城处处桂花漂香。
(5)冀南牌坊
翼南牌坊位于司城南面紫金山和若云书院的雅草坪,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上刻"子孙永享"四字,系为表彰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土兵抗倭又功而立。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仅十八岁的二十六代土司彭冀南,率五千土兵奔赴江浙一代抗击倭寇。土兵善使钩刀,队列灵活,骁勇善战,王江径一役歼敌一千九百余人,明史称"自有倭寇以来,东南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