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骨折课件[一类严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冠状位和轴位CT表现,根据后关节面骨折的情况, 将跟骨关节内骨折分为四大类型。
行业相关
6
Sanders 分型方法
• 分型基础:
在距骨下关节面的 最宽处 ,距骨被两条线 分为相等的三个柱。这 两条线与位于后关节面 内侧缘内侧的第三条线 把后平面分成潜在的三 块:内侧、中央与外侧块 。这三块与载距突包含 了四块潜在的关节骨块 。
行业相关
21
男性患者,22岁,Sanders 分型
行业相关
22
CT Sanders 分型 IIAC
行业相关
23
术后
行业相关
24
男性患者,32岁,Sanders分型 IIA
行业相关
25
术后X线片
行业相关
26
谢谢聆听!
行业相关
27
③治疗方案个体化强,方法多不统一。
行业相关
2
跟骨的解剖特点:
行业相关
3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 侧位X-Ray片
• Gissane's角:正常范围 125°~145°,跟距关节内骨 折常造成此角增大或缩小。
• 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s 角):正常范围27°~40°, 此角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关节 面有压缩、下陷。
行业相关
7
Sanders 分型Ⅰ型:
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不考虑后关节面骨折线的数量。
行业相关
8
Sanders 分型II型:
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 移位≥2 mm, 根据原发骨折 线的位置又分为ⅡA、 ⅡB 和ⅡC 型。
行业相关
9
Sanders 分型III型:
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 为三部分移位骨折, 又分 ⅢAB、ⅢBC及ⅢAC三个亚型。 •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塌陷骨折块;
行业相关
15
手术指征(未涉及关节面):
1)跟骨体骨折,有较严重的压缩、移位、短缩、增宽或后跟轴 线异常等。 2)跟骨体外侧壁的骨折。; 3)跟骨粗隆后上骨折块分离大于等于1cm; 4)跟骨结节水平撕脱骨折。 5)前突骨折发生疼痛性骨不连。
行业相关
16
手术时机的选择
俞光荣等主张应在肿胀明显消退后 ,皮肤皱褶征阳性后再进行手术。
行业相关
10
Sanders 分型Ⅳ型:
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 包括严重的 粉碎性骨折。
行业相关
11
• 跟骨骨折的治疗
• 1989年 Paley 的著名文章 Can we put Humpty Dumpty together again?
(我们能把打碎的鸡蛋再拼起来吗?)
形象的形容了跟骨骨折处理的难度!
行业相关
12
跟骨骨折的治疗
治疗原则(俞光荣):
基于生物力学和临床的研究, 跟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应满 足以下要求: (1)准确复位, 对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应解剖复位, (2)恢复跟骨的整体外形和长、宽、高等几何参数, (3)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和三个关节面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 (4)恢复Gissane角、Bohler‘s角和后足的负重轴线。
行业相关
4
跟骨骨折的临床分型
目前,跟骨骨折的临床分类方法超过20种,均有其 各自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其分类主要依据X线及 CT表现。
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是Essex-Lopresti及 Sanders分型。
行业相关
5
Sanders 分型方法
于1990年由Sanders提出。这种分型主要反映了跟骨 后关节面的损伤程度,被证明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 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骨 科 史学形
行业相关
1
跟骨骨折的特点:
① 最常见的跗骨骨折, 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 骨折的2%, 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 骰关节损伤。
② 预后差; 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局部软 组织覆盖质量差,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3年~5年 丧失劳动力。
行业相关
17
手术入路的选择:
1)外侧入路。 2)内侧入路。 3)载距突入路。 4)内、外侧联合入路。
行业相关
18
常用手术入路
自外踝上3~5cm、跟腱前缘或腓骨后缘与 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切口向下至足背皮肤 与足底皮肤交界水平, 再折行向业相前关, 至第五跖 骨基底近侧1cm。
• 外侧入路(外侧 扩大 “L”形切 口):
另外,固定应可靠,稳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 减少术 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同时应减少软组织损伤及切口并发症。
行业相关
13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部分有舌形骨折块的骨折或跟骨结节撕脱 性骨折。
行业相关
14
手术指征(涉及距下关节面):
1)关节面不平整, 台阶≥1 mm 2)跟骨长度短缩明显; 3)跟骨宽度增加≥1 cm; 4)跟骨高度降低超过 1.5 cm; 5)Bohler‘s角≤15° 6)Gissane 角≤90°或≥130° 7)跟骰关节骨折块的分离或移位≥1 mm; 8)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 9)跟骨外膨明显影响外踝部腓骨长、 短肌腱的活动。 10) 跟骨轴位 X 线片示内翻畸形成角≥5°, 外翻≥10°
• Benirschke等于 1993年提出。 比较符合跟骨 外侧解剖的特点, 虽然创伤相对大, 但损伤外侧结构的 机会少,显露清晰 ,目前最为常用。
19
手术入路
• 外侧切口骨折的显露:
3枚克氏针分别打入腓骨远端、骰骨和距骨;折弯,
显露跟骨外侧面行。业相关
20
跟骨骨折常见并发症
1)伤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 ;皮瓣坏死。 2)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3)内固定件松动,移位,断 裂。 4)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5)骨折畸形愈合;周围关节 及肌腱干扰,活动后疼痛源自文库 6)内固定件对皮肤及周围结 构的干扰。
行业相关
6
Sanders 分型方法
• 分型基础:
在距骨下关节面的 最宽处 ,距骨被两条线 分为相等的三个柱。这 两条线与位于后关节面 内侧缘内侧的第三条线 把后平面分成潜在的三 块:内侧、中央与外侧块 。这三块与载距突包含 了四块潜在的关节骨块 。
行业相关
21
男性患者,22岁,Sanders 分型
行业相关
22
CT Sanders 分型 IIAC
行业相关
23
术后
行业相关
24
男性患者,32岁,Sanders分型 IIA
行业相关
25
术后X线片
行业相关
26
谢谢聆听!
行业相关
27
③治疗方案个体化强,方法多不统一。
行业相关
2
跟骨的解剖特点:
行业相关
3
跟骨的解剖学特点
• 侧位X-Ray片
• Gissane's角:正常范围 125°~145°,跟距关节内骨 折常造成此角增大或缩小。
• 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s 角):正常范围27°~40°, 此角缩小表明承重面及后关节 面有压缩、下陷。
行业相关
7
Sanders 分型Ⅰ型:
无移位的关节内骨折,不考虑后关节面骨折线的数量。
行业相关
8
Sanders 分型II型:
跟骨后关节面为两部分骨折, 移位≥2 mm, 根据原发骨折 线的位置又分为ⅡA、 ⅡB 和ⅡC 型。
行业相关
9
Sanders 分型III型:
跟骨后关节面有两条骨折线, 为三部分移位骨折, 又分 ⅢAB、ⅢBC及ⅢAC三个亚型。 •各亚型均有一中央塌陷骨折块;
行业相关
15
手术指征(未涉及关节面):
1)跟骨体骨折,有较严重的压缩、移位、短缩、增宽或后跟轴 线异常等。 2)跟骨体外侧壁的骨折。; 3)跟骨粗隆后上骨折块分离大于等于1cm; 4)跟骨结节水平撕脱骨折。 5)前突骨折发生疼痛性骨不连。
行业相关
16
手术时机的选择
俞光荣等主张应在肿胀明显消退后 ,皮肤皱褶征阳性后再进行手术。
行业相关
10
Sanders 分型Ⅳ型:
跟骨后关节面为四部分及以上的移位骨折, 包括严重的 粉碎性骨折。
行业相关
11
• 跟骨骨折的治疗
• 1989年 Paley 的著名文章 Can we put Humpty Dumpty together again?
(我们能把打碎的鸡蛋再拼起来吗?)
形象的形容了跟骨骨折处理的难度!
行业相关
12
跟骨骨折的治疗
治疗原则(俞光荣):
基于生物力学和临床的研究, 跟骨骨折的复位固定应满 足以下要求: (1)准确复位, 对涉及关节面的骨折应解剖复位, (2)恢复跟骨的整体外形和长、宽、高等几何参数, (3)恢复距下关节面的平整和三个关节面之间的正常解剖关系, (4)恢复Gissane角、Bohler‘s角和后足的负重轴线。
行业相关
4
跟骨骨折的临床分型
目前,跟骨骨折的临床分类方法超过20种,均有其 各自的适应证及优、缺点。其分类主要依据X线及 CT表现。
临床应用较广泛的是Essex-Lopresti及 Sanders分型。
行业相关
5
Sanders 分型方法
于1990年由Sanders提出。这种分型主要反映了跟骨 后关节面的损伤程度,被证明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和判 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跟骨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白云医院 骨 科 史学形
行业相关
1
跟骨骨折的特点:
① 最常见的跗骨骨折, 占跗骨骨折的60%,占全身 骨折的2%, 约75%为关节内骨折,20%~45%伴有跟 骰关节损伤。
② 预后差; 因跟骨及周围解剖结构复杂, 局部软 组织覆盖质量差,且后遗症多,预后较差。3年~5年 丧失劳动力。
行业相关
17
手术入路的选择:
1)外侧入路。 2)内侧入路。 3)载距突入路。 4)内、外侧联合入路。
行业相关
18
常用手术入路
自外踝上3~5cm、跟腱前缘或腓骨后缘与 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切口向下至足背皮肤 与足底皮肤交界水平, 再折行向业相前关, 至第五跖 骨基底近侧1cm。
• 外侧入路(外侧 扩大 “L”形切 口):
另外,固定应可靠,稳定,允许早期功能锻炼和负重, 减少术 后疼痛和关节僵硬,同时应减少软组织损伤及切口并发症。
行业相关
13
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部分有舌形骨折块的骨折或跟骨结节撕脱 性骨折。
行业相关
14
手术指征(涉及距下关节面):
1)关节面不平整, 台阶≥1 mm 2)跟骨长度短缩明显; 3)跟骨宽度增加≥1 cm; 4)跟骨高度降低超过 1.5 cm; 5)Bohler‘s角≤15° 6)Gissane 角≤90°或≥130° 7)跟骰关节骨折块的分离或移位≥1 mm; 8)伴有跟骨周围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 9)跟骨外膨明显影响外踝部腓骨长、 短肌腱的活动。 10) 跟骨轴位 X 线片示内翻畸形成角≥5°, 外翻≥10°
• Benirschke等于 1993年提出。 比较符合跟骨 外侧解剖的特点, 虽然创伤相对大, 但损伤外侧结构的 机会少,显露清晰 ,目前最为常用。
19
手术入路
• 外侧切口骨折的显露:
3枚克氏针分别打入腓骨远端、骰骨和距骨;折弯,
显露跟骨外侧面行。业相关
20
跟骨骨折常见并发症
1)伤口感染;切口皮缘坏死 ;皮瓣坏死。 2)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3)内固定件松动,移位,断 裂。 4)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5)骨折畸形愈合;周围关节 及肌腱干扰,活动后疼痛源自文库 6)内固定件对皮肤及周围结 构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