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自读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自读课
为语文自读课“招魂”
戴林东
[摘要]“自读课”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文本载体和运行主体之一,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主体性结构组成要素,是阅读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能力的组织体系。自读课具有经验辨证、知识拓展、能力提升、人格发展等功能。有效教学自读课必须坚持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自悟探究与合作探讨相结合、知识应用与创新生成相结合、目标推进与多向发展相结合等原则,创建自主学习、试教学习、展示学习、辩论学习等新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自读课;属性;功能;原则;策略
自读课“失魂”现状
之所以要为语文自读课“招魂”,是因为语文自读课已经“失魂”。这里的“魂”,是语文自读课作为主体化的教学载体所应该具有的性质、规律、特点、功能、效用等综合涵盖,是语文自读课本身客观存在的内在属性和外显精神。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人们对自读课独具的阅读价值并未表现出应有的尊重,许多师生甚至有意或无意地轻视、忽视、否定之。审察一下中学语文教学历史和现状,不仅对课外自读课的教学很少能够认真落实,就连对课内自读课也大都盲目地随意处置——要么把自读课上成“放羊课”,随学生读不读、怎么读,没有要求,也没有检测;要么把自读课上成“讲读课”,一味地按照讲读课的套路进行教学,制约了自读课特殊效能的发挥和放大;结果影响了学生语文阅读的有效拓展,降低了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加强和转化,对学生终身阅读持续健康地发展极为不利。在这样的情形下,语文自读课显得一片苍白,难以实现“魂兮归来”!
为了达成语文阅读整体性有效、高效的优质教学,我们很有必要为自读课“招魂”,厘清自读课的特性,焕发自读课的精神,尽快让自读课“魂兮附体”。
科学认识自读课
中学语文阅读课一般分为课内讲读课、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三种课型(本文将课内自读课、课外自读课合称为“自读课”)。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性”、“探究性”、“实践性”、“拓展性”等教育教学思想、理念的贯彻和落实,是贯穿于语文所有课型之中的,不仅需要通过讲读课的有效教学来实施,而且也需要通过包括自读课在内的其它课型的有效教学给予加强和推进,这样才能让学生顺利实现语文能力的不断增强和语文素质的全面提升。新课程推进中的中学语文教材(教科书)在“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体系下[1],经过创新建设,虽然内容整合和体系建构异彩纷呈、各具特色,但对于阅读范文的遴选和编排,即使在课型名目上有些变异,也还是基本上趋同这一典型的课型分类范式。由此可以说明,自读课这种典范的阅读课型的设置,是适应语文阅读课教学发展规律的,自读课也像讲读课一样,具有自己特殊的阅读价值。
一、自读课的属性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都没有具体地对教科书的范文系统作“讲读课”与“自读课”的区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首先阐明学生“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等五个方面语文
素质发展目标,然后明确从“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途径实现上述目标[2],但并未确定“必修课程”就是“讲读课”,“选修课程”就是“自读课”。可见,在我国的语文教学指导性文件中,对教科书所选课文在学生语文素质养成的价值认定上是等同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只是在课程资源功能的挖掘和利用上有所区分,并未规定范文的教学课型设计也要有所不同。显然,“讲读课”和“自读课”的区分,是语文课教学行为组织系统的个中要义,是语文课程资源教学实施的客观要求。它是从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的视角,对实施性语文课型的不同定位。在提倡知识和能力深化拓展的新课程环境中,语文教材不可能桎梏于有限的课时计划去让丰富的课文资源“减肥”、“瘦身”,教学实践只能将必要的课文资源区分为“讲读课”和“自读课”,通过合理的时间分配,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方式,以利于实现学生语文学习从“导学”到“自学”过程性的转化和提升。所以可以认定,“自读课”是实施语文教学的文本载体和运行主体之一,是语文课程不可或缺的主体性结构组成要素,是阅读主体——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语文能力的组织体系。语文教科书的范文系统主要有两大作用:示例作用和凭借作用。如果说“讲读课”的作用侧重于语文学习的“示例”,那么“自读课”的作用则侧重于语文学习的“凭借”。这里的“凭借”,更多地生发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应用、迁移、拓展、加强和提升等义项。
二、自读课的特点
讲读课中,“讲读”的主体是师生双方,教学特点是多向“对话”,虽然新课程倡导让学生多读、多讲、多说,但仍应突出教师主导地位,不可看轻教师讲读的导向作用。而自读课则不然,在自读课上,教师主导的形态发生异变,更多地体现为“设计”、“参与”、“促进”和“评价”。因为自读课姓“自”,这个“自”是学生自己。我们不妨大胆地将“自读课”定义为“学生自己读的课”。学生自己怎么读?当然不是无原则地随便读,而是积极、主动、自觉地读。自读课的教学特点明显地体现为“学”的特点:(1)自由读。自由读不是自由主义地读。应当克服一种保守的教学心理:教学视角下,教师要监控学生学习的始终,一提学生自由,教师就不放心。实际上,语文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在语文世界获得真切、深刻的体验和感悟,学生只有在自由的氛围中才便于从心底产生“体验和感悟”。让学生自由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可以整篇读,也可以局部读。(2)自主读。自主读就是自己当家做主读,对阅读内容的体验和感悟,要生发出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观念或思想,哪怕是幼稚的雏形想法、点滴的思维火花,都应当予以保护。即使是错误的理解和观点,也不可棒杀,教师可加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再阅读、再思考加以进一步领会和认识。如果说讲读课还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严格要求,那么自读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等应该辐射较广,放给更大的自由度,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的学生选择。(3)自觉读。自觉读就是学生有自我觉悟地读,通过自读,将已有知识和经验与新的知识信息整合,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新的正确的思
想认识。这里有一个去粗取精、去其谬误取其真理的过程,也就是皮亚杰说的认知发展“同化”、“顺化”、“平衡”的过程。(4)自我读。自我读是学生有个性地读。通过自读,不仅获得正确的思想认识、有效的思维锻炼、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能够获得可贵的创新性独到见解、观点。如果说正确的认识存在多数人的趋同,那么个性化的认识则是独一无二的。这是自读课的最高境界,它可以有效地将文本规定的阅读江河拓展向文本之外的阅读海洋。
自读课凸现出阅读的本质涵义。“阅读其实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读者与读物相互作用的行为系统。”这个行为系统表现出如下一些特点:阅读是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的统一,是心理活动与生理活动的统一,是言语操作技能和言语心智技能的统一,是一种审美实践。-“阅读的本质注定学生是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读书主体。”[3]
三、自读课的功能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的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做文章,不待老师改……乃为教学之成功”。[4]自读课对于实现语文“教学之成功”的目的具有特殊的功能。
1.自读课具有经验辨证功能。这里的“经验”指从讲读课上习得的阅读方法、解读思路、认知技巧、学习习惯等。学生的这些经验是在教师主导下形成的,往往容易带有模仿、复制的印记。学生在讲读课上学习教师正确的学习经验是必需的,但不能变成机械的“模仿”和“复制”,而应该参考教师的学习经验,根据自身的特点、爱好,创新出个性化的学习经验。由于讲读课的教学要求比较严格,许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