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信创作风格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与徐摛徐陵父子和其父庾肩吾开创了“徐庾体”。其文学作品原是齐、梁的正体,后来到了北方之后,作风却发生了改变。由浮艳变到深沉,由虚夸变到深刻,由泛泛的骈语变到言必有物的美文。像那样的深挚又美艳的作风是六朝所罕见的。庾信汲取了齐、梁文学声律对偶等修辞技巧,并接受了北朝文学的雄浑劲健之风,从而开拓和丰富了审美意境。

关键字:庾信由南入北改变

引言

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分期中一般把魏晋南北朝分在了一个时期段落中,但是把这段历史细分一下在魏晋南北朝中的北朝文学却很少被人提起。在文学史的著作中,北朝的文学所占的篇幅也不及其他时间段或地理区分的文学。在魏晋南北朝之后在文学史上的分期是隋唐,在短暂的隋代以后是一个辉煌时代的到来它就是唐代。唐代的文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唐的首都在今天的西安也就是在淮河以北,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聚焦点,是当时中国也是世界的文化中心。不可否认在唐代文学的中心已经慢慢北移,文学更多的受到北方不同于南方的民风、地理环境的影响。同样也受到了前朝文人的影响,在唐之前是隋,在隋之前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朝,北朝文人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唐代的诗人。

文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传承的过程。唐代文学的发展也是继承了前朝文学,并对其发展,进而形成了有自己时代特点的文学。‘杜甫在他的《戏为六绝句》曾言:庾信文章老成,凌云健笔意纵横。’○1这表现了杜甫对庾信的推崇,也表明杜甫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庾信的影响。‘明代的张溥认为:史评庾诗‘绮艳’,杜工部又称‘清新’‘老成’,此六字者,诗家难兼,子山备之。’○2这说明在后世庾信的得到了很高的评价。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庾信作为南北朝文学的集大成者,擅长融会众家之长,吸取前代作家的创作精华,并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而形成了独特的文学风格。在42岁出使西魏之前的文风是典型的齐、梁空洞只追求辞藻的华丽。在42岁之后文风发生变化,由宫廷走向了现实,诗歌主要是抒写故国之思、国破家亡之感与孤独寂寞的羁旅漂泊之情。因此,其后期诗歌显得思想内容丰富而深刻,感情深厚而真挚。《拟咏怀》二十七首比较典型地体现了他后期的思想情感。后期诗歌体现着清新刚健、苍凉悲壮的风格。经过时间洗礼的庾信诗歌艺术技巧更加精湛成熟。他的诗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华美与质实、内容与形式得到了较为完美的统一;韵律和谐,属对精工,音乐美和形式美也有出色的显现;用典贴切,巧妙灵活,不着痕迹。让我们从当时特别的历史时期开始,看看是什么让庾信早就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1《中国文学史速查手册》王鸿丽郭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M]第71页

○2《中国文学史速查手册》王鸿丽郭喜著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M]第71页

一由南入北的造就

‘北朝文学的发展是在与南朝完全不同的背景下进行的。北朝玄风完全消散,经济发达,儒家思想占绝对地位,佛教兴盛多是宗教的狂热而非哲理的探讨,皇室成员多质木无文,生活情趣与南朝皇室迥异。加之北方雄浑粗狂的自然景观与杏花春雨的江南极不相同。’○1然而这些客观的原因则会进一步影响到北方士人在观念与心态上都较为传统,在文学思想上,则是追求一种实用、崇尚真实,追求质朴的倾向。在进一步表现在诗歌创作上则体现出真实地抒发情怀,不重修饰,不做作,体现出北方人特有的粗狂真率的风格。

庾信原本生活在山清水秀的南方,感情细腻而纤弱,诗歌艺术技巧非常精致而辞藻华丽,诗风绮靡,但内容空洞。在42岁北上之后,北方山河的苍茫质朴、北方民风的粗狂刚直,以及北方诗歌的壮阔情思也必然会影响到他。加上乡关之思,故国之念,羁旅之愁和身世之感。诗他的诗歌慢慢减少了绮丽,变为清新与雄浑的统一,情思慷慨,风格苍劲,逐渐结合了南朝与北朝诗歌的优点。‘掇彼清音,简兹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隋书.文学传》’○2

我们可以从庾信在以42为分水岭的两个时期的作品清晰的看出这种由南入北而造成的风格变化。

庾信出使西魏以前的作品存者不多,《奉和山池诗》是其中一首

《奉和山池》

乐宫多暇豫,望苑暂回舆。

鸣笳陵绝浪,飞盖历通渠。

桂亭花未落,桐门叶半疏。

荷风惊浴鸟,桥影聚行鱼。

日落含山气,云归带雨余。

○1《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罗宗强陈洪主编张峰屹赵季撰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M]第364至365页

○2《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罗宗强陈洪主编张峰屹赵季撰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3年8月第1版[M]第367页

这首诗对仗工整,写景细腻精巧,格调清新靡丽,辞藻华美。但笔力纤弱,

但内容空洞没有具体的意义所在,流俗于南朝华丽的风格,没有摆脱“宫体诗”的影响。

在庾信入北之后的《拟咏怀》二十七首诗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拟咏怀》十八

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

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

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

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

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

这首诗同样对仗工整,语言清俊,保持着喜用典故和注意对仗的特点,这是当时文风及他个人习惯使然,同时便于他在那种处境下吐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作者在42岁之前创作的风格使然,但在思想内容上,已经不仅仅是空洞的只追求辞藻的华丽了。全篇,顺应天道变化,接受命运安排,方能消愁解忧,可是自己何时才能做到呢?他不能成为庄周,他无法忘怀业已沦亡的故国,午夜梦回,目前的所作所为、所有所得,就是自己所追寻、所梦想的吗?这不是简单的功名的惆怅,而是一个人对生存状态、生命价值与终极意义的扣问。永远回不去的故国,才是忧愁永远无法消释的根源所在。

作者的变化在诗中显而易见,风格的巨大变化,正式因为诗人经历由南入北这一的巨大人生变革造成的。

二入北之后的改变

‘庾信生活于南北朝后期。当时,我们的国家饱受三百年分裂动荡之苦,正处于新的统一的前夜。公元554年夏42岁的庾信奉梁元帝萧绎之命,出使长安。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