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第十六讲 庾信与北朝文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七讲庾信与南北朝文学

教材第122页:

中国幅员辽阔,本来就易于出现文化的地域性差异,政权的分立,民族因素的介入,更进一步导致文化发展的不平衡。自东晋以后,南北政权持续对峙。表现在文学上,一方面是南方清绮的文风极盛,并对滞后的北方文学产生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北方文学质朴的气质在南北接触的过程中,也显示了某种优势。庾信是由南入北的最著名的诗人,他饱尝分裂时代特有的人生辛酸,却结出“穷南北之胜”(倪璠《注释庾集题辞》)的文学硕果。他的文学成就,昭示着南北文风融合的前景。

一、北朝文学的特点

《魏书·文苑传序》概括为:“永嘉之后,天下分崩,夷狄交驰,文章殄灭。”北朝文学的复苏与兴盛,与少数民族政权接受汉族文化的进程是同步的。第122页。

《魏书·文苑传序》指出:“逮高祖驭天,锐情文学,盖以颉颃汉彻、掩踔曹丕,气韵高艳,才藻独构。衣冠仰止,咸慕新风。肃宗历位,文雅大盛。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 这里对孝文帝虽不无溢美,却透露了当时文风崇尚汉魏的基本倾向。第122页

《北史·文苑传》概括地指出:“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第126页。

二、南北文风的交融

1 使臣的正常外交往来

教材第127页:

《北史·李谐传》记载东魏与萧梁之间“既南北通好,务以俊乂相矜,衔命接客,必尽一时之选,无才地者不得与焉”。

2南方才士的入北

教材第127页。

三、北朝时期的主要作家

1“北地三才”及苏绰

温、邢、魏。偷窃,学习南方文学。见教材第123—124页。

苏绰的复古:见教材第124—125页。

2南方入北之文士

(1)入东北者: 东魏北齐(邺都,黄河中下游地区)—颜之推、萧悫

萧悫的代表作是《秋思》:

清波收潦日,华林鸣籁初。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燕帏缃绮被,赵带流黄裾。相思阻音息,结梦感离居。见教材第123页。

颜之推《从周入齐夜渡砥柱》:

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马邑迷关吏,鸡鸣起戍人。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

注重气骨以破软靡。参见钱志熙《述论》第200页。

(2)入西北者:西魏北周(长安,关陇地区)—王褒、庾信

王褒

王褒(约513—576)字子渊,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出身名族。梁元帝登位,他因旧交之情受委重任,拜吏部尚书、右仆射。江陵城破,元帝出降,诸臣均被带到北方。王褒以门第与文才,受到重视。仕西魏、北周,官至太子少保、少司空,与庾信同为北方文坛的宗匠。

王褒在梁时,作有七言《燕歌行》,萧绎及诸文士均曾唱和,但诸篇之中,

一般认为仍以王褒原作为佳。诗中写南方春色,塞北寒苦,闺妇思远,征夫怀乡,颇可见出梁代诗歌重视美感、喜欢以华艳的文辞与哀怨的情调相结合的特点。王褒还存多首边塞诗。如前所言,梁代边塞诗已经很发达,而且习惯以北地风光为背景,所以王褒的这些诗,未必都是到了北方以后才写的。

关山夜月明,秋色照孤城。影亏同汉阵,轮满逐胡兵。天寒光转白,风多晕欲生。寄言亭上吏,游客解鸡鸣。(《关山月》)

这首诗当是就乐府题名而虚构,并非反映具体战事。通过写景,渲染边塞的凄凉和战争趋于失败的气氛,效果尤其突出。“影亏”、“轮满”两句,以月的盈亏表示时间的推移,同时象征敌盛我衰的变化,显示精深的锤炼之功。

如果《关山月》确系在南方所作,可以说王褒诗在梁朝文人追求抒情力度的努力中,已经取得较特出的成绩。到

了北方以后,由于人生处境、自然环境的变化,这方面的特点更为显著。如果写景绝句《云居寺高顶》:“中峰云已合,绝顶日犹晴。邑居随望近,风烟对眼生。”景象堪称壮丽。《渡河北》则是王褒诗中最著名的一篇: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

这首诗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和人生失路、无可奈何的悲哀,风格也是萧瑟苍凉的。在南北朝诗风的演变上,他和庾信起了相似的作用。

庾信

庾信的生平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自幼随父亲庾肩吾出入于萧纲的宫廷,后来又与徐陵一起任萧纲的东宫学士,成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学风格,也

被称为“徐庾体”。侯景叛乱时,庾信逃往江陵,辅佐梁元帝。后奉命出使西魏,在此期间,梁为西魏所灭。北朝君臣一向倾慕南方文学,庾信又久负盛名,因而他既是被强迫,又是很受器重地留在了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时陈朝与北周通好,流寓人士,并许归还故国,唯有庾信与王褒不得回南方。所以,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受皇帝礼遇,与诸王结布衣之交,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因不得自由而怨愤。如此至老,死于隋文帝开皇元年。有《庾子山集》。

①庾信前后期的创作特点

以四十二岁为界。前期如《奉和山池》、《乌夜啼》,后期“乡关之思”,“穷南北之胜”。

a 庾信之诗:

明代杨慎指出:“庾信之诗,为梁之冠冕,启唐之先鞭。”(《升庵诗话》卷三)清代刘熙载也指出:“庾子山《燕歌行》开初唐七古,《乌夜啼》开唐七律,其他体为唐五绝、五排所本者,尤不可胜举。”(《艺概·诗概》)

《燕歌行》开初唐七古:岱北云气昼昏昏,千里飞蓬无复根,寒雁一一度辽水,桑叶纷纷落蓟门,晋阳山头无箭竹,疏勒城中乏水源,属国征戍久离居,阳关音信绝能疏,原得鲁连飞一箭,持寄思归燕将书,度辽本自有将军,寒风萧萧生水滨,妾惊甘泉旦烽火,君讶渔阳多阵云,自从将军出细柳,荡子空床定难守,盘龙明镜饷秦嘉,辟恶生香寄韩寿,洛阳游丝百丈连,黄河春冰千片穿,桃花颜色如好马,榆荚新开似细钱,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艺文类聚》卷四十二)按:文字待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