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王安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在长期的工商业历史的影响下,实 惠哲学成为上海人根深蒂固的观念。追求实 惠的上海人总是会在各种复杂的情况下,迅 速找到自己的最大利益所在。在商业活动中 ,上海人较北方人较少地考虑面子、名声等 非经济因素,而是明确地将经济利益放在第 一位。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上海人私交比较 理智,在这里,你可以找到精神上的知音, 却别指望两肋插刀的哥们。所以上海出了不 少银行家、商人和学者,却难出诗人和武将 。
13
2.关于节选部分 一、节选部分前后的主要情节 1949年,上海解放,“三小姐”和“旧时代”都 被抛进了历史。王琦瑶被迫到邬桥避难,在邬桥,她 意识到自己已经与上海不可分割,上海叫人“长相思 不能忘”。于是王琦瑶又回到上海,隐姓埋名在上海 最普通的“平安里”安居下来,由爱丽丝公寓的金丝 雀变成了柴米油盐的普通人。政权的更迭改变了她的 命运,但并没有改造她的生活。她的“平安里”的屋 子里,渐渐聚集起资产阶级的“故人”──严家师母, 她的表弟毛毛娘舅,以及无产阶级的国际混血儿萨沙 这样的闲人。时代在翻天覆地,他们却兀自在弄堂的 “芯子”里维系着布尔乔亚式的精致生活,他们打牌, 聊天,喝下午茶,自然免不了还有打情骂俏……节选 14 的部分就描述王琦瑶在“平安里”的这段生活。
这是由无数细碎集合而成的壮 观,是由无数耐心集合而成的巨大的 力”。
—— 王安忆
四、长恨歌的语言特色
1.纯叙述性的语言格调
叙述节奏相近,速度均匀,小说描写世俗的 生活细节繁密堆积,密不透风的语言风格让 人感到充裕与满足。 如: 芝麻的香气浓得腻人了,乳白的米浆 也是腻人的颜色。和地板上沾着黑色的煤屑, 空气污浊而且干燥,炉子里的火在日光下看 来黯淡而苍白。一切都有着不洁之感。这不 洁索性是一片泥淖倒也好了,而它不是那么 脏到底的,而是斑斑点点的污迹,就像黄梅 天里的霉。
上海小姐王琦瑶的生活背景
上海的弄堂
4
二、上海弄堂文化
弄堂,上海人对里弄的称呼,它既不同 于传统的中国江南民居,也不同于任何一 种西方的建筑形式。然而,它又总是或多 或少地带有中国传统建筑的痕迹,又或多 或少地带有外来的建筑影响。 它最能代表 近代上海城市文化的特征,它也是近代上 海历史的最直接产物。 多少年来,大多数上海人就是在这些 狭窄的弄堂里度过了日久天长的生活,并 且创造了形形色色风情独具的弄堂文化。
12
王琦瑶一生重要事件
1946年 王琦瑶竞选“上海小姐”获得第三名(18岁) 1947年 王琦瑶参加百货公司剪彩,正式与李主任见面 1948年春 王琦瑶住进爱丽丝公寓(19岁) 1948年深秋 吴佩珍去香港 李主任去世 1949年6月 王琦瑶在邬桥 1950年春 阿二离开邬桥,不知去向。 1951年 莲蓬结子时节 王琦瑶离开邬桥,回到上海 1953年 王琦瑶住在平安里三十九号三楼 1957年 结识康明逊 1960年 王琦瑶与程先生再次相遇 1961年 薇薇出生 1965年 蒋丽莉病死 1966年夏 程先生自杀 1986年 王琦瑶被长脚杀死
人物形象——王琦瑶
外在和内在有两个显著 特征:
美丽和坚强
美丽: 着阴丹士林蓝 的旗袍,身影 袅袅,漆黑的 额发掩一双会 说话的眼睛。
鉴赏文本
1、窗内的“闲人”主要有谁? 2、文中哪些描写体现出了他们的 “闲”? 4、他们为什么会“沉湎往昔”?
1、窗内的“闲人”主要有谁?
萨沙
毛毛娘舅
3.高贵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自说自话
在这部第三人称的作品中,虽然作者自始至终拒绝让“我” 直接登场,但小说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高贵的自说自话倾 向。文字上的“无我”之境,恰恰成了作者忘情于人物的 最好证明。美丽,但不咄咄逼人;家常,但拒绝无谓絮叨。
如: 严师母摇了一下头,说:吃是做人的里子, 虽也是重要,却不是像面子那样,支撑起全局, 作宣言一般,让人信服和器重的,当然,里子有 它实惠的一面,是做人做给自己看,可是,假如 完全不为别人看的做人,又有多少味道呢? 这些小东西(九连环和七巧板)都是给大东西做 肥料的,很多大东西是吃着小东西的尸骸成长的 。可别看这些细碎的小东——它们哪怕是这世界 上的灰尘,太阳一出来。也是有歌有舞的。 26
1.一个好故事
小说分三部,每部章节若干
第一部第二章,小说才开启了对故事的讲述。在一片波涛汹涌的 弄堂景观中,王琦瑶的故事缓缓展开:这位上海弄堂的普通女儿, 靠着美貌与内秀,在1946年“上海小姐”的竞选中脱颖而出, 成为受人瞩目的“三小姐”。骨子里的不安分,让她拒绝了对她 一往情深的程先生而跟了一个有权势的国民党官僚,做了爱丽丝 公寓里的金丝雀。1949年,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经历 短暂的外乡避难后重回上海,在一条名为“平安里”的弄堂里隐 藏身份,过着她的平凡日子。在对日常生活的精致而琐碎的维系 中,王琦瑶与几个怀着与她同样心情的人一起,平静地度过了中 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社会改造和“文化大革命”的时代,中间经 历了与几个男子不成功的恋爱,并有了一个私生女儿。“文革” 结束后,已近中年的王琦瑶,成为女儿薇薇的时代里人们追慕和 怀想旧时上海的依凭,旧时光好像要回来了,但她却成了旁观者。 王琦瑶试图用大员留给她的金条换得怀旧的“老克腊”的陪伴, 但这盒金条使她死于女儿同学的男友(一个名叫“长脚”的流氓) 以抢劫为动机的凶杀。故事就此结束。
2
作者简介
王安忆的主要著作有:小说集 《雨,沙沙沙》《王安忆中短篇小 说集》《流逝》《小鲍庄》《小城 之恋》《锦绣谷之恋》《米妮》等, 长篇小说《69 届初中生》《黄河故 道人》《流水三十章》《纪实和虚 构》《长恨歌》《富萍》《上种红 菱下种藕》《桃之夭夭》《遍地枭 雄》等,散文集《蒲公英》《母女 漫游美利坚》(与茹志鹃合著)等,儿 童文学作品集《黑黑白白》等,论 著《心灵世界 —— 王安忆小说讲稿》 等。
严师母
王琦瑶
2、文中哪些描写体现出了 他们的“闲”?
做着各种各样的吃食,如 糖年糕,炸春卷,核桃 仁,松子糖…… 聊着各种各样的闲话……
解构历史不同方法
历史事件 历史切入点 表 现 历 史 角 度
《白鹿原》
明写
“窗外”
通过历史事 件刻画人物
通过人物 折射历史
《长恨歌》
暗写
“窗内”
总
结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历史是由小 人物琐细平淡的日常生活折射出来的, 而不是由重大历史事件构成。她用小说 的形式实践了另一种书写历史的方法。
上海人精明,被人称为“门槛精”。上 海人的精明,该得到的,他们一分也不让 。这使得上海人常常为一点点小利而斤斤 计较。在生意场上,上海商人都是行家里 手,既识货又明理,又敢于和善于据理力 争。上海人的钱不好挣。精明已经成为上 海商人人格的组成部分。上海商人的精明 可以说是骨子里的。
上海人的自负是众人皆知的。上海人的自负 感,源自上海在中国首屈一指的地位,在计划经 济的年代里,上海对全国工业贡献最大,上海人 也以此为傲。在良好的自我感觉之中,上海人看 不起外地人。上海人对外地人有一个特别的称呼 :乡下人。在他们眼中,只有上海人是城市人, 因此在上海,能操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就像获得当 年租界的领事豁免权,又像今天推行的银行金卡 ,将会获得众多优惠。这使得上海人以自己的身 份为荣,不愿离开上海,人称的“恋沪癖”成为 上海人的一种文化心理特征。
2.陌生化语言的智慧
通过词类活用、陌生搭配,或是通过大量新颖的通感、比喻, 形成了整部小说与众不同的风格。 如:它(指精雕细作的快乐的人生)不看远,只看近,把时间 掰开揉碎了过的,是可以把短暂的人生延长。 他们一边说 明天见,一边心里不愿意今夜结束,明天再好,也是未知未 到。今夜就在眼前,抓一把则在手中。 暮色流进窗户, 像是温暖和稀薄的液体,一切都蒙上了一层膜。 所谓陌生化,就是对常规常识的偏离,造成语言理解和 感受上的陌生感。的指称上要使那些现实生活中为人们习以 为常的东西化为一种具有新 的意义、新的生命力的语言感 觉;在语言结构上,要使那些日常语言中为人们司空见惯的 词法规则化为一种新的形态、新的审美价值的语言艺 术。 ——(王安忆) 25
上海女人举止得体,装束淡雅,言谈柔 和,很有女人味,但却没有那种为了爱不 顾一切的“烈女”,上海男人在媒体中常 常被丑化为“小男人”,其实,他们懂得 尊重女士,体贴妻子,把西方的绅士遗风 中国化了,别有可爱之处。守法守纪,契 约意识和法制观念强使上海人形成了追求 合理化、追求平等与规范的观念。这种观 念使得今天的上海市成为极具理性的城市 。如果遇到什么新情况,上海人的倾向是 立即制定管理办法,而市民也基本服从管 理。
1
王安忆, 1954 年 3 月出生于南京, 次年随母亲茹志鹃迁至上海读小学, 1970 年初中毕业后赴安徽淮北农村插队,1978 年回上海,任《儿童时代》 编辑。1978 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平原上》 ,1986 年应邀访美。1987 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 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