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生活化教学”
摘要: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新的思想品德课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本课程建构的基础,是本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所以,作为新时期的年轻政治教师,更应该将学生、课堂、教材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把鲜活世界提供给学生去了解、理解和体验,使他们在与生活世界的接触与沟通中,感受生活的崇高,学会生存,促进自身的发展。
关键字: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养成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最终归结为“知”、“行”的严重脱节。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行德育的“理想化”,过分注重“未来”,而忽视了“现在”(即现实生活),从而使思想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进入困境。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产生真正的作用,并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生活化”,目的就是让现实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参与社会生活,改变过去那种与社会生活相脱离的德育灌输,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效益。为此,我们提出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问题。
一、挖掘生活化的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
活而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新教材比以往的教材更具有可操作性,与学生的联系也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也给教师与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因此,作为教师首先应该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好生活教材,树立起生活即教育的教材观。由此可见,教学生活化首先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依据,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才是更好的教科书。
生活中蕴含巨大的、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妨仔细思考一下学生的实际与教材的联系,挖掘更多的生活资源为教学作铺垫,让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教学生活化。
二、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思想政治课难以得到师生喜欢,一方面因为其内容的理论性强,使师生觉得它高高在上难教难学;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教学中确实存在“从课本中来,到课本中去”的问题,缺少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实际结合,使教学缺少“绿色”生机。定位课堂,应该通过引入生活事件,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场景,营造逼真的教学环境,变狭小的课堂为广阔的交际空间,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是孤立的死记硬背,而是活生生的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同时,思想品德课是陶冶学生道德品质的主阵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景中感知认识事物,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与他人交流感受、想法和活动收获,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情感。
在教学中我就采用以下的基本步骤:“生活(导入)——教学(分析)——生活(回归)”的循环。“从生活到教学”,即课前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的学习从熟悉的生活原型、感兴趣的问题情景着手,学习研究学科知识,使课堂尽量成为学生学习体会、辩论反思、概括提升的场所。“从教学到生活”,则将学生学到的书本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设生活化的教学过程,唤醒学生的认知
审视当前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运用的是简单化的说教性的模式,先由道德故事引出道德准则,再由道德准则对一些道德行为作出道德判断。这时学生变成了“容器”,而教师则被赋予一种至尊的地位,被看成是代表社会意志的道德权威,扮演着思想领袖和价值法官的角色。这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教育思想显然是不相符的。教学过程生活化是在反思传统教育以“说教”或“灌输”为主的基本教学方式,倡导开放式、发展性、主动参与的情境性的教学,给学习以全方位扶持,促进个性化、主体性学习的一般教学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包括学生已有的个体生活经验等)按照生活逻辑来组织的师生愉快合作,积极探索。把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转向学生的实践活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上来。让学生通过思辨,通过自己真实道德生活来体验和选择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从而唤醒学生的觉悟和上进心。
四、运用生活化的活动,引导学生探究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政治课用于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总课时的
20%。作为政治教师,在具体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让学生成为听众,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意识和习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政治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将触角伸向广阔的社会大课堂,进一步拓展生活,从中吸取生活养料,从正在发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实践中检验和丰富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陶行知语)。
总之,思想品德课实行“生活化教学”是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性思想,也是新课程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本质特征。实施教学生活化的策略,将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使他们在与生活的沟通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 戴建华.《贴近生活回归生活》.《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7月.
2. 熊春燕.《教学生活化是政治课的生命力》.《思想政治课教学》,2005年7月.
3.《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陶行知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