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世纪70年代经济滞胀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根政府的反滞胀措施
• 经过了20世纪70年代整整十年在“滞胀”泥潭中的痛苦挣 扎,到1981年里根上台时,他看到的是2位数的通货膨胀、 高失业率以及超过20%的高利率。美国经济已经陷入衰退。 但与此同时,“国家已做好准备,把经济政策更加彻底地 向右转”(里根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赫伯 特· 斯坦语)。 里根政府认为,造成“滞胀”这种经济困局的直接原因既 不是由于国际性经济危机的连锁反应,也不是由于市场经 济本身的失控,而是由于政府职能的过度膨胀。于是,以 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的学说为理论基础,里根政府适时推 出了“里根方案”的基本大纲。1981年2月,里根总统向 美国国会提交了《经济复兴计划》这一纲领性文件。
“滞胀”与经济调整
增续 范 美 。下 围 图降 的 石 国 标 为, 经 油 失 美导 济 价 语 国致 危 业 上 加工 机 格 工 猛 写 油厂 。 涨 人 着 站处 危 , 游 等于 机 使 : 待半 期 生 行 我 加停 间 产 , 们 油产 , 成 要 的状 美 本 的态 国 增 工 车, 的 加 作 队失 工 , 业业引 人生发 由于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了1974-1975年世界性的经济 数产世 猛持界 危机。图为美国一加油站“今日无油可售”牌子。
三是在政府管制方面加大力度继续推行自70年代开始的放松管制改 革。(1)暂停已经制定但尚未执行的一切规章条例;(2)成立以副总统乔
治·布什为首的总统特别工作小组来负责这项工作。仅1981年,这个小组就审核 了91项管制企业的管制条例,其中撤销、放宽了65项,包括环境污染控制、生产 安全管制、技术标准管制、企业购并、反垄断等;(3)进一步放宽包括能源政 策在内的政府管制;(4)把一部分管制权由联邦政府下放给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5)取消民主党政府对工资和物价所实行的管制;(6)1980年和1982年国会 颁布新的银行法案,放宽对金融市场的利率管制。
“滞胀”与经济调整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经济
制作人:周正 肖阳杰 证投1232班
增长率 9 8 7 8.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情况图
源自文库
6.3 6 5 4 3.3 3 2 1 1975 1982 5.6 3.9 4
1950 1955 -1
-2
1965 - 0.8
1985
1994 1999
宏观政策的失误
• 首先,从货币政策角度分析。最先对凯恩斯主义理论和政策提出质疑 的是货币主义经济学家M·弗里德曼。他在60年代末提出“通货膨胀 与失业互相强化论”。他指出,菲利普斯曲线所表示的失业与通货膨 胀之间的“替换”关系,只在短期内存在,从长期来看并不存在,其 论据主要有二:(1)从长期看,失业率总是处在由于摩擦性原因和 结构性原因所引起的“自然失业率”的水平上,任何试图将失业率降 低到“自然失业率”以下的努力,不仅是徒劳的,而且是有害的。 (2)只有在人们具有“货币幻觉”,他们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低于实 际通货膨胀水平,即没有意识到货币贬值的时候,凯恩斯主义的“刺 激总需求”政策才有可能收到暂时的“成效”。一旦人们从经验中学 习、把通货膨胀预期调高时,失业率也会回到原有水平。而政府为了 维持低失业率,又不得不进一步增加货币投放。于是就产生出了恶性 循环,从长期看,不仅“充分就业”不能实现,而且还会导致较高的 通货膨胀。 • 换句话说,人们在追求“短期成效”的过程中,实际上在不知不 觉地将菲利普斯曲线的位置不断地推向远离原点的方向,因而只能在 更高的失业率和更高的通货膨胀之间去寻找新的平衡。弗里德曼对凯 恩斯主义的这种批判性的分析,很快就得到了实际生活的验证。20世 纪70年代初发生的“滞胀”现象,正是弗里德曼学说的证明。美国经 济学研究生的通用教科书、邓布什和费雪所写的《宏观经济学》中用 一张坐标图来描述1961~1985年美国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的轨迹。它 表明在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不断追求“短期成效”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社会福利膨胀
• 首先,被称之为“新古典综合派大师”的著名经济学家萨 缪尔森指出,“滞胀”的根结在于政府转移支付的福利支 出(如失业津贴,意指此项支付没有使接受者提供相应的 劳务和商品)。这些支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扩大了收 入,使经济在萧条时期物价不下跌,甚至促使了通货膨胀。 另一方面,又不能尽快消除失业,从而形成“滞胀”。 一方面,随着20世纪60年代约翰逊政府实施的“伟大社会” 建设中,各项福利计划的扩大和实施,导致美国政府尤其 是联邦政府用于社会福利的开支急剧膨胀。据统计,1963 年,这些开支为667.66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1.6%; 到1969年上升到1271.49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4.1%。 在此后一段时间里,政府对这些方面的开支越来越不堪重 负。而财政赤字的解决办法只有增加货币发行,从而导致 通货膨胀。再加上居民收入的增加也扩大了消费需求,从 而使通货膨胀加速。 另一方面,虽然这些福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贫困,但它 们并未有效地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贫困问题,相反却产生 了一种“福利文化”和“福利病”:工人在福利额与工资 之间比较之后,宁可领取福利也不去接受低工资的工作, 其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削弱。
滞胀的背景
在20世纪50、60年代,美国和其它西方国家一样,经济虽有起伏,但由于采 用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用财政支出和货币扩张来缓解衰退,经济的起伏 要比战前平稳得多: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4.6%,生产率年平均增长3.2%;就业情 况大为改善(其中,50年代的平均失业率为4.5%,60年代为4.7%);消费物价指 数的年平均上涨率仅为2.5%。以致于有人将这一时期称之为美国经济的“黄金时 代”。 20世纪60年代,美国第36届总统约翰逊提出了建设“伟大社会” (Great Society)的内政纲领,其核心是保障民权,向贫困宣战。它向美国人民 许诺了宏伟的目标——即通过社会变革,可以消灭贫困,实现种族平等。它扩大 了政府,尤其是联邦政府对社会福利所承担的责任,其福利范围和对象比原先更 广泛,主要表现在有关就业、医疗、教育、生活和住房、城市发展等一系列法律 的颁布、机制的设置和政策的实施上。 当时美国经济周期正处于景气扩张阶段,联邦的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然而州 和地方政府却面临着技术和财源的不足,于是约翰逊决定通过授权计划的方式将 联邦资源输送到州和地方政府。由于美国人民对肯尼迪总统英年早逝表现出前所 未有的同情心,美国政府和国会达成了罕见的高度一致,一系列相关法案被迅速 通过。在约翰逊时期,美国共制订和实施了近500项计划,用于增加社会福利开 支。
一是在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加强货币管制,降低税率,压缩政府开支,减少
财政赤字。在加强货币管制方面,鉴于美联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因此里根政府 只能够要求美联储实施和《经济复兴计划》相一致的货币政策,实际上就是紧缩 的货币政策。在减税方面,主要是降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税的税率,重点是削减 个人非劳动收入的税率。 二是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开倒车”,继续推行自尼克松政府以来的 “逆向改革”,提出大幅度削减政府社会福利开支的主张[20]。在《经济复兴计 划》设计的削减联邦政府开支方案中,削减的内容涉及社会福利支出的约有200 个项目,如食品券、失业保障、新生儿家庭补贴、医疗保健、学生营养补贴、住 房补贴、失业者培训等
年份
- 1.9
“滞胀”与经济调整
所谓“滞胀”,是指20世纪70年代 经济危机期间美国社会经济状况简表
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停滞和 1973年~1975年 1980年~1982年 通货膨胀同时存在的现象。一方面,20 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 13.8% 11.9% 工业生产下降 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0世纪60年代的 744万 1980年 (7.1%) 失业人数 850万 一半,尤其是在危机之后,经济回升极 (失业率) (8.9%) 1200万 其缓慢,出现长时期的萧条而迟迟不进 1982年 (10.8%) 入繁荣。另一方面,通货膨胀却与萧条 7.1% 12.4% 通货膨胀率 共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