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辨治要点

咳嗽辨治要点
咳嗽辨治要点

咳嗽的中医药防治

特邀主持:史锁芳

主持人语

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国内外相继发布了《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咳嗽已成为独立

病症。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工作、

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该病呈显著增多之势。对于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由于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干扰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目前该病已引起医学界的高度关注。

咳嗽病因复杂多端,西医强调明确病因,诊断程序较为复杂,治疗多对因对症处理,疗效并不令人满意。中医立论咳嗽,虽似笼统,却自成体系,辨证论治,灵活多变,疗效确凿,尤其对于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极具个性化的对证治疗尤现特色和优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咳嗽是中医极具原创优势的病症之一。

为了进一步总结和集成咳嗽证治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辨治特色和优势,提高咳嗽中医临床辨治水平,交流推广各地独特治疗经验,我们邀请了国内部分呼吸科专家就咳嗽尤其是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发表己见,颇多心得,其中不乏创新之处,故此结集,以飨读者。

关键词咳嗽辨证辨病中医药疗法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X(2008)07-0005-03

专家笔会

临证当立足治证,结合治病

咳嗽涉及病种广泛,深入分析咳嗽和咯痰的特点,可有助于区别其病理性质,提供辨治的重要依据,并达到辨证结合辨病的目的。中医以咳嗽为病名,看似笼统,却自成体系,辨治灵活,疗效确凿,尤其是不明原因的慢性咳嗽,其中医证治特点鲜明,优势明显。临证当立足治证,结合治病,因咳嗽虽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但又是具有重要辨证价值的一个病证,构成各种不同症候的基本主症。“证”和“

症”是疾病内在病理变化的外在表现,故治证即寓治病之意。若能进一步注意从证辨病,结合相关检查,就能更好地加强治疗的针对性,但必须明确以治证为主导。不同病因相同的证,可以采用相同治法;同一疾病不同的证,仍应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分别处理。立足治证是发挥辨证论治优势,取得疗效的基

础;结合辨病,是把握病的特异性,补充证之不足,提高诊治水平的需要。治证要注意病的特异性,同中求异,治病要注意证的同一性,异中求同。而组方选药必须将治病纳入以治证为要求的立法方药体系之中,才能显示证病合治,以证带病的特色,确保疗效。2宣肺通气为外感咳嗽基本治法

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两类,但总属痰邪阻肺,肺气不得宣通,肃降无权,上逆为咳。而外感咳嗽之中,

尤以风寒袭肺为多见,如明?张景岳说:“

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清?程国彭亦说:“咳嗽之因,属风寒者十居其九。”

故治疗总以宣通为第一要义,肺气宣则病邪外达,肺气畅则肃降有权。临证只要排除外感燥热,内伤气火、阴虚,皆可以宣通。寒热偏向不显者,可予辛平轻宣肺气;寒邪重者则当辛散宣通、温开肺气;若属外寒内热、肺气不利,又当温清宣肃并施。

宣肺止咳,临床多以三拗汤为基本方,但必须随证配药方能增效。通用性配伍可选桔梗、白前、前胡、佛耳草、枇杷叶等。辨证配药如表寒配苏叶、荆芥,肺热内郁配生石膏、知母,痰热蕴肺配黄芩、桑白皮,咳

嗽迁延配百部、紫菀、款冬,咳逆气急痰壅配苏子、

金沸草,兼湿见痰稠量多胸闷加法半夏、厚朴、陈皮等。若陈寒伏肺,应温散宣通,因外感咳嗽,受寒深重,寒伏肺腧,往往逾年不瘥,此种情况虽不同于外感咳嗽初期起病急、病程短的一般表现,但审证观舌,仍具有寒邪伏肺的特点,如痰白质淡,其原因多与未能早予温散,或苦寒凉润太过,或素体不强、肺阳虚弱有关,故治当温散伏寒、宣通肺气,达邪外出,方取小青龙汤。咳平后肺虚卫弱者,可予玉屏风散合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

咳嗽辨治要点

周仲瑛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

2.1外感咳嗽中燥、湿二邪较为缠绵因燥伤肺经,久则导致肺燥阴伤的内燥证,故前人有“燥咳每成痨”之说。湿邪伤脾积湿成痰,又可转为内伤痰湿咳嗽。治当分别给予滋阴润肺或健脾化痰。内伤咳嗽本属慢性咳嗽,而且反复发作,常与感受外邪密切相关,每受当令时邪触发,如春季之风,夏令暑热,秋燥,冬寒,或非其时而有其气,以致内外相引发病,且可积渐加重,治当权衡标本的主次缓急,适当兼顾。2.2风有夹寒、夹热、夹燥、夹湿之分,亦有客寒包热之证风为六淫之首,故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或夹湿,上受犯肺。风邪当疏解,如止嗽散;寒邪当宣散,如三拗汤;热邪当清肃,如桑菊饮;燥邪当清润,如桑杏汤。随其相兼,立法选方择药。风寒者当疏风宣肺散寒,兼湿者当配伍燥湿化痰之品,风热者当疏风清热肃肺,风燥者当清肺润燥,邪去咳自止。

临证应注意寒热二者的相关性。如风邪客肺,未能及时宣散,郁而化热,而表寒未解,或肺有热(痰)而外感风寒,表现“外寒内热证”者,当解表散寒、清肺泄热并施。他如风寒化热者,应转清肃;风热化燥伤津者,当转清润;肺热蒸液成痰,痰热郁肺者,当转清化。

2.3燥有温凉之异,内外之分“燥胜则干”。燥热灼津,肺失清润,为其病理特点,故一般以属热者为多,表现为燥邪和风热并见,临床称为“温燥”,多发于初秋,治应疏风清肺润燥,用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加减,药如桑叶、杏仁、前胡、川贝母、南沙参、麦冬、梨皮等。另一方面,又当理解“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温病条辨》),临床称为“凉燥”,表现为燥证与风寒并见,多发于深秋、初冬,治当辛苦温润,用药以温而不燥、润而不凉为原则,方如杏苏散。此方功能祛风散寒、宣肺化痰,能通治四时伤风咳嗽,用于凉燥咳嗽,具有辛甘散寒,苦降温润之功,药如苏叶、杏仁、甘草、前胡、紫菀、款冬、百部等。此即《温病条辨》所说:“若伤燥凉之咳,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从外感、内伤言之,则燥有内外之分,风胜而燥淫于外者,为燥伤肺阴,当清肺润燥,凉解其外,如桑叶、薄荷、南沙参等;阴亏而燥淫于内者,为阴虚肺燥,当滋阴润燥,如二冬、贝母等。二者病因虽异,当又总属肺燥咳嗽,故“内燥”表现“肺阴亏耗证”,选方当以沙参麦冬汤、百合固金汤加减。

3内伤咳嗽治在“痰”和“火”

痰和火是内伤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痰的生成与脾密切相关。脾虚不健,气不化津,或脾实不运,均可积湿生痰上干于肺,发为咳嗽。故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之说。临床所见,内伤咳嗽中的“痰湿蕴肺证”是最为多见的基础证候,而又多演变,若遇急性发作,每易痰湿化热,成为“痰热蕴肺证”。部分慢性年老的患者,肺脾两伤,又可痰从寒化,甚则发展至“寒饮伏肺”或“肺气虚寒”的咳喘。

治痰一般常以二陈汤为基础方辨证加味,亦可取杏苏二陈丸。痰湿重者用二陈平胃汤;痰浊偏重,湿集成痰,用二陈合三子养亲汤;痰湿化热,痰热蕴肺,用栀芩二陈和清金化痰汤;痰从寒化,用二陈加干姜、细辛。久病脾虚,用六君子汤健脾补气,以绝生痰之源。

因火致咳,有虚实两端。实火为肝气郁而化火,上逆冲肺,咳逆阵作,气急胸憋,临床可见“咳厥”。治当清肺泄肝,顺气降火。方用黛蛤散、加减泻白散,可配旋覆花、苏子、枳壳、降香、郁金、瓜蒌皮、枇杷叶等。虚火为肺阴亏耗,虚热内灼,肺失润降,与阴虚肺燥同义,应与“内燥”互相参考,治以滋阴润燥,化痰止咳。4气火肺燥与咽源性、过敏性咳嗽的相关性

气火犯肺咳嗽与肺燥阴虚咳嗽,属一实一虚,前者肝郁化火,上逆犯肺;后者阴虚火炎,虚热内灼,肺失润降。郁火耗伤阴津,可转为肺燥阴虚,故在清肺泄肝的基础上,可加沙参、麦冬、天花粉、诃子等养阴生津敛肺药。而肺燥阴虚,金不制木,又可致木火刑金,故应在滋阴润燥的基础上,加桑白皮、地骨皮、丹皮、黛蛤散等清肺抑肝之品。气火、肺燥两类咳嗽与咽源性咳嗽既有相关性,又似同实异。如慢性咽炎每在清晨及夜间咳嗽较剧,气候干燥加重,常有喉痒、干燥、声哑等症者,虽与气火咳嗽的咽喉痰滞难咯,痰黏量少,或凝如絮条,与阴虚肺燥咳嗽的干咳、黄昏及夜晚较剧,痰少黏白,咽燥,声哑等辨证基本相同,但有时用药难取显效,必须结合局部病变,加用清咽利喉化痰之品,如挂金灯、金果榄、土牛膝、玉蝴蝶、青果、泽漆、诃子及南沙参、玄参、桔梗、一枝黄花、蚤休等方能增效。

肝火犯肺的咳嗽,如常随情绪波动而增减,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者,还应配合清肝解郁之品,如百合、知母、丹皮、山栀、川楝子、白残花等。同时此类咳嗽有时还可因过敏引起,每因气候变化,接触异味气体,食海膻发物发作而加重,治应配合蝉衣、防风、僵蚕、苍耳草、苏叶、地龙等祛风药。

5病与多脏相关,当重整体治疗

《素问?宣明五气》说:“肺为咳。”《素问?咳论》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既指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又强调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及肺而致咳。分别言之,外感六淫侵袭肺系发为咳嗽者病在肺,内伤所致者,既可因肺脏自病而咳,更可因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发为咳嗽,这就为辨证治疗咳嗽的脏腑整体观和辨病求因施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从脏腑相关整体观治咳而言,最有实用价值的在

专家笔会6

第一作者:周仲瑛(1928-),男,南京中医药

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理事,国务院首批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导师,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名誉会长,《江苏中医药》杂志名誉主编。从事中医内科医教研工作60年,先后承担国家级、部级、省级课题32项,编写教材、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30余名。

慢性咳嗽已成为一个临床诊断,不少医院还特设咳嗽专科门诊。目前界定慢性咳嗽的标准是连续咳嗽大于等于8周。中医诊治咳嗽的辨证思路宗明?

张景岳以表里为纲,一曰外感,一曰内伤。但慢性咳嗽表证已不明显,即使有表证亦属余邪未清;而里证也分虚实,虚者内伤,实者寒、热、风、痰、瘀均可存在。

初来诊时当以祛邪为主,其中以痰为辨治重点。咳嗽有痰,笔者以为痰为水饮所聚,有痰必有湿,燥湿

化痰是主要治则,首选半夏、

南星、苍术、白术。半夏、南星,生者力宏,成人用量15g/d,不必先煎。笔者亦以生南星配开金锁温清并用治痰湿,或生半夏配黄连、黄芩、干姜,兼顾肺胃。痰多属湿,痰黄为火,痰绿属风,可酌情选用蒲公英、紫地丁、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鱼腥草、炒山栀、紫草、水牛角片,紫草、水牛角为风火所设。化痰峻剂宗张仲景桔梗白散、皂荚丸之意,以桔梗、皂荚为主,配破坚散结之皂角刺,润肺化痰之川贝、枇杷叶。现代研究佛耳草、矮地茶含岩白菜成分,化痰作用强。明?绮石《理虚元鉴》称佛耳草为大圣药,有理可据。刘河间、朱丹溪均主张“治痰先治气”、“治痰先顺气”。部位在上,可选用瓜蒌、杏仁;在中,可选用枳实、川朴;柴胡、郁金偏胁;广木香、香橼皮、陈皮不分部位均可作顺气药用。有痰而咳,兼痞塞胸闷、气促可选用泻肺,因肺与大肠相表里,可选用葶苈子、熟军、白芥子、莱菔子、桃仁之类。咳痰日久,必致痰瘀入络,三棱、生炒蒲黄、郁金、蜈蚣、地龙、川芎、丹参均可使用。

慢性咳嗽无痰,祛邪重点为肃肺清肝、搜络,桑白皮、白果仁、百部、胡颓叶、黄荆子、茅根、菊花可选;搜肺络用三组虫类药,蜈蚣、全蝎,蟾皮、蜂房,僵蚕、蝉衣,按中医辨证选用,可取桴鼓之效。干咳致肺气散应敛肺,罂粟壳6g或配五味子、白芍、乌梅、百部、天浆壳。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列出乌梅膏、百部膏,单味煎膏含化治久咳,即敛肺之法。

慢性咳嗽定性为内伤咳嗽,补虚是理所当然的,有痰者常补肺脾之气,如雾露之溉,运化水谷,使水饮不聚为痰。无痰者补肺肾之阴,降逆气顺呼吸。临证时重视舌脉、面色。苔白、苔腻者补气运化为主,苔少舌红者养阴润肺为主。脉细缓沉迟者补气温阳,浮滑数者考虑补阴清润。面色无华补脾气,面色泛红养肺阴。病久兼气短者纳肾气、助肾阳。养肺肾阴取南北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生地、女贞、桑椹、山茱萸、枸杞子;补肺气与补脾气药物相同,以党参、太子参、黄芪、白术、黄精、甘草为主。现在西洋参、白参、红参、移山参、野山参也已广泛采用,价虽高,效果确切。太子参为儿童及气阴两虚、易化火出血、多汗患者所备。补肾气笔者习用仙灵脾、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需要温肾阳者取阳和汤之意加减,外科方为内科用。

慢性咳嗽属邪实正虚,祛邪扶正同时兼顾,补泻比例按邪正走势而定。慢性咳嗽常寒热错杂,外寒内热,内寒外热,寒化热,故一方之中寒热之品酌情同用方为巧手。慢性咳嗽邪去正安,病情控制,尚需要

关键词慢性咳嗽祛邪扶正辨证施药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7X(2008)07-0007-02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和经验

吴银根

(上海中医药大学

附属龙华医院,上海200032)

于分五脏论治,其中治肺主要是温宣、清肃两法,是直接对主病之脏的治法。治心,一是心肺阳虚水停,咳而气喘,胸闷,心慌,咯吐粉红色泡沫痰液,治当温养心肺、益气化饮;一是肺热传心,咳嗽气粗,身热神糊,治当清热肃肺、清心开窍。治肝,因肝气郁结化火犯肺,咳而胁痛,治当清肺泄肝。治脾,一是痰湿偏胜,标实为主,咳嗽痰多,当健脾化痰;一是脾虚肺弱,咳嗽,神疲食少,当补脾养肺。治肾,治久咳迁延,气短,白痰起沫,当补益肾气,审其阴阳分治。若五脏久咳不已,移于六腑,伴有各自相关症状,如脾病传胃,肺胃同病,咳而呕吐者,配合理气和胃、化痰止咳药。

至于辨病求因,又可分为肺源性、肺外性两大类。如劳力伤重、肺络不和、闷咳、胸痛之“瘀咳”,粪毒(钩虫幼虫)攻肺,肺气不利,干咳或咳喘,咽痒,声哑之“虫咳”等,均应结合病的特异性治疗。此外,临证还应该注意排除药源性咳嗽。

专家笔会

咳嗽的辨证论治

咳嗽的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外感内伤外感咳嗽,多为新病,起病急,病程短,常伴肺卫表证。内伤咳嗽,多为久病,常反复发作,病程长,可伴见它脏见证。 2、辨证候虚实外感咳嗽以风寒、风热、风燥为主,均属实,而内伤咳嗽中的痰湿、痰热、肝火多为邪实正虚,阴津亏耗咳嗽则属虚,或虚中夹实。另外,咳声响亮者多实,咳声低怯者多虚;脉有力者属实,脉无力者属虚。 二、治疗原则 咳嗽的治疗应分清邪正虚实。外感咳嗽,为邪气壅肺,多为实证,故以祛邪利肺为治疗原则,根据邪气风寒、风热、风燥的不同,应分别采用疏风、散寒、清热、润燥治疗。内伤咳嗽,多属邪实正虚,故以祛邪扶正,标本兼顾为治疗原则,根据病邪为“痰”与“火”,祛邪分别采用砝痰、清火为治,正虚则养阴或益气为宜,又应分清虚实主次处理。 咳嗽的治疗,·除直接治肺外,还应从整体出发注意治脾、治肝、治肾等。外感咳嗽一般均忌敛涩留邪,当因势利导,俟肺气宣畅则咳嗽自止;内伤咳嗽应防宣散伤正,注意调理脏腑,顾护正气。咳嗽是人体祛邪外达的一种病理表现,治疗决不能单纯见咳止咳,必须按照不同的病因分别处理。 三、分证论治 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 症状:咳声重浊,气急,喉痒,咯痰稀薄色白,常伴鼻塞,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方药:三拗汤合止嗽散。 方中用麻黄、荆芥疏风散寒,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白前、百部陈皮理肺祛痰;桔梗、甘草利咽止咳。咳嗽较甚者加矮地茶、金沸草祛痰止咳;痒甚者,加牛蒡子、蝉蜕祛风止痒;鼻塞声重加辛夷花、苍耳子宣通鼻窍;若挟痰湿,咳而痰粘,胸闷,苔腻者,加半夏、茯苓、厚朴燥湿化痰;若表证较甚,加防风、苏叶疏风解表;表寒未解,里有郁热,热为寒遏,咳嗽音嘎,气急似喘,痰粘稠,口渴心烦,或有身热者加生石膏、桑白皮、黄芩解表清里。 2、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方药:桑菊饮。 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咽喉疼痛,声音嘎哑,加射干、牛蒡子、山豆根、板蓝根清热利咽;痰黄稠,肺热甚者,加黄芩、知母、石膏清肺泄热;若风热伤络,见鼻衄或痰中带血丝者,加白茅根、生地凉血止血;热伤肺津,咽燥口干,加沙参、麦冬清热生津;夏令暑湿加六一散、鲜荷叶清解暑热。 3、风燥伤肺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精)

中医治疗咳嗽经典大全 咳嗽是独立的病症,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是秋冬季常见病症。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临床必须详审病机分型辨治,才能尽快地治愈。用中成药时,必须证、药相符才能功效显著, 药到病除, 否则无效甚或加重病情。我们现在说说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相当于现代医学中急性或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 一、一般中医通常将咳嗽分为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和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痰热郁肺、肝火犯肺、肺阴亏耗 ,分七个证型。 1. 风寒袭肺。咳嗽,痰稀薄白,咽痒,常伴鼻塞、流清涕、喷嚏、恶寒头痛、肢节酸痛, 舌苔薄白,脉浮紧等。治宜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可选用通宣理肺丸 (由麻黄、苏叶、前胡、杏仁、桔梗、陈皮、半夏、茯苓、枳壳等组成 ,每次服 1丸,每日3次,用淡姜汤或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麻黄止嗽丸、解肌宁嗽丸、小青龙合剂 (冲剂等, 2. 风热犯肺。咳嗽,咳声粗亢,痰稠色黄,咯痰不爽,伴有发热恶风、头痛汗出、咽干口渴、鼻流黄涕, 舌红苔薄黄, 脉浮数等。治宜疏风清热、宣肺止咳。可选用羚羊清肺丸 (由羚羊角粉、浙贝母、大青叶、桑白皮、金银花、杏仁、枇杷叶、黄芩、前胡等中药组成 , 每次服 1丸,每日 3次,温开水送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桑菊感冒片、川贝止咳露、蛇胆川贝液 (散等,也可参考选用。寒咳、胃寒呕吐及糖尿病患者禁服。 3. 风燥伤肺。秋冬气候干燥伤肺,主要表现为干咳无痰,或痰黏稠难出、痰中带血丝、鼻燥咽干、身热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而干,脉细数等。治宜清热润燥、生津止咳。可选用秋梨膏 (由秋梨、浙贝母、麦冬、青萝卜、鲜藕、蜂蜜等制成 ,每次服 15克,每日 2次, 温开水调服。其他功效相近的还有羊胆丸、莱阳梨膏等,也可参考选用。忌食辛辣香燥、肥腻及过于寒凉之品,宜戒烟。

咳嗽的治疗

咳嗽此为肺部疾患的主要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中。正如《黄帝内经》里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也就是说,咳嗽虽然主要是肺经的病,但与其它脏腑都有关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咳嗽的较为有效的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紫苏、杏仁、生姜、红糖各lO克。将紫苏与杏仁捣成泥,生姜切片共煎,取汁去渣,调人红糖再稍煮片刻,令其溶化,日分2--3次饮用。 本方散风寒,止咳嗽,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咳嗽有效。 [方二] 苦杏仁6--10克,生姜3片,白萝卜100克。上药打碎后加水400毫升,文火煎至100毫升,可加少量白糖调味,每日1剂,分次服完。 本方散寒化痰止咳,适用于外感风寒咳嗽。 [方三] 橘红60克,生姜30克,蜂蜜250克。先将橘红,生姜二味用水煎煮,15分钟取煎液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液3次,合并煎液,以小火煎熬浓缩,至稠粘时,兑人蜂蜜,至沸停火,装瓶备用。每日服3次,每次3汤匙。 本方散寒温肺,化痰止咳,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四] 生姜10克,饴糖适量。将生姜洗净,切丝,放人瓷杯内,用滚开水冲泡,加盖温浸10分钟,再加人饴糖适量,代茶频频饮服,不拘时间和次数,无须出汗。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五] 葱白5—10节,淡豆豉10克,苏梗或陈皮3克,红糖适量。将葱洗净,取葱白,与淡豆豉、陈皮等人砂锅共煎取汁,再调入红糖。日分数次,酌量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寒咳嗽。 [方六] 鲜橄榄4枚,冰糖15克。将橄榄洗净,劈开加入冰糖和适量的水,煎到出味,一次或分次温服。 本方清热止咳,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七] 金银花20克,薄荷5克,蜜糖少量。先煎银花,取汁约2小碗,药成前,下薄荷约煎3分钟,贮瓶内,分次与蜜糖冲匀饮用。 本方适用于风热所致咳嗽。 [方八] 洁净丝瓜花10克,蜂蜜适量。将丝瓜花放入瓷杯内,以沸水冲泡,盖上盖温浸10分钟,再调人蜂蜜,趁热顿服,每日3次。 本方适用于风热咳嗽。 [方九] 蛤蚧数只,蜂蜜30克,鲜萝卜适量。将蛤蚧焙干研末,每次取蛤蚧粉6克,用蜂蜜、萝卜煎水冲服。本方养阴清肺,适用于火燥伤阴的干咳。 [方十] 百合(鲜良者)、枇杷(去核)、鲜藕(洗净,切片)各30克。 将百合、枇杷和藕片合煮汁,调入适量白糖,若冰糖更好,代茶频频饮。 本方适用于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 [方十一] 黄梨适量,饴糖若干。将黄梨去核,捣汁,与饴糖合并煎膏,每服2汤匙,日3次。 本方清肺化痰,润肺止咳,适用于肺燥咳嗽。

注意,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注意,干咳的中医辨证论治 干咳是临床肺系疾病常见症状之一,病因复杂,病情顽固,治疗颇为棘手。现就干咳因理证治探讨如下。一、燥邪犯肺肺失宣降此型常见于感染后咳嗽早期,每年多于秋季发病。盖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喜清肃而不耐寒热。秋季燥令,燥邪侵犯肺系,影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并灼伤肺津,遂发是证。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伴咽干、喉痒、鼻燥、口渴,舌红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治宜解表清肺,润燥止咳。方选桑杏汤加减桑叶、桑白皮、杏仁、南沙参、炙杷叶、大贝母、山栀子、淡豆豉、薄荷、芦根若患者鼻塞、恶风、咽痒等症状突出者,可酌加苏叶、蝉衣、白僵蚕等疏风宣肺止咳。二、阴虚肺燥清肃失司此类证候多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肺结核或肺癌等病,临床当作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亦可见于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或抗生素治疗后的病人,肺阴亏耗,津液不足,阴虚火旺,虚热内生。临床表现:干咳无痰,昼轻夜重,持续不已;或痰少而黏,不易咳出;或痰中挟血,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消瘦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法宜养阴润肺,清燥止咳。方选沙参麦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沙参、玄参、麦冬、玉竹、百合、五味子、炙杷叶、浙贝母、桑叶、桑白皮若见手足心热,夜寐盗汗者加知母、地骨皮;口干咽燥,痰中挟血者,

酌加芦根、白茅根。三、肝郁气滞津聚痰凝此类证候多见于喉源性咳嗽,证属肝气郁结,津聚痰凝,气机不利,上逆作咳。临床表现:以干咳为主,或呛咳少痰,伴有咽痒如蚁行及异物痰黏喉梗之不适感,咽痒即咳,咳声连连,迁延不愈,口干舌燥,胸胁胀满甚或隐隐作痛,情志不畅易诱发或加剧,舌淡红,苔薄白(腻),脉弦。治以疏肝解郁,理气降逆。方选四逆散合泻白散加减柴胡、白芍、枳壳、厚朴、苏子、桑白皮、地骨皮、玉蝴蝶、浙贝母、桔梗若见胁肋隐痛明显者,酌加川楝子、元胡;咽干咽痛明显者,酌加黄芩、射干;抑郁不舒,烦躁不安者,酌加知母、丹皮、山栀子。四、肝胃不和气机上逆此类证候多与胃-食道反流有关,患者食道24小时pH监测阳性。析其病因病机,乃原发于胃,后传于肺,涉及肝气。证属肝胃不和,气机升降失调,肺气上逆。本病论治,当以肺为标,肝胃为本;止咳为标,降逆为本。临床表现:干咳少痰,呛咳不已,易于夜间发作,常伴烧心泛酸,进食后尤甚,两胁不舒,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止咳。方选旋复代赭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旋复花、代赭石、清半夏、厚朴、苏子、郁金、炙杷叶、苦杏仁、黄连、吴茱萸、乌贼骨五、肝阴亏虚风摇钟鸣此型常见于咳嗽变异型哮喘,多于春季发病。辨证属于肝之阴血亏虚,血燥生风,阴虚风动,内风上扰,摇钟而鸣。临床多表现:咳嗽反复发作或持续不断,常在夜间或晨起发

中医内科学――咳嗽精

安装后删除suh7中医内科学——咳嗽细目一:概述一、咳嗽的概念及源流 1.咳嗽的概念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2.咳嗽的源流咳嗽病名最早见于《内经》,该书对咳嗽的成因、症状、证候分类、病理转归及治疗等问题作了较系统的论述。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 对咳嗽病因的认识,《素问?咳论》篇指出咳嗽系由“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咳嗽候》有十咳之称。明?张介宾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景岳全书》指出:“咳嗽之要,止惟二证。何为二证?一曰外感,一曰内伤而尽之矣。”至此,咳嗽的辨证分类渐趋完善,切合临床实用。二、咳嗽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咳嗽既是独立性的病证,又是肺系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本篇所论重点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疾病,现代医学中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咽炎等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其他疾病如肺痈、肺痿、风温、肺痨等兼见咳嗽者,须参阅有关篇章辨证求因,进行处理。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外因:六淫之邪,侵袭肺系。常以风为先导,或夹寒,或夹热,或夹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内因: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他脏及肺有饮食不调、情志不遂。肺脏自病者,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 二、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机及转化咳嗽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基本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病理性质:外感咳嗽属于邪实,有风寒袭肺、风热犯肺、风燥伤肺之分。且可发生演变转化。如风寒化热、风热灼津化燥、肺热蒸液成痰等。内伤咳嗽,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火可互为因果。虚实之间有先后主次的不同。他脏及肺者,多因实致虚。如肝火犯肺,气火炼液为痰,灼伤肺津。痰湿犯肺者,久延则肺脾气虚,气不化津,痰浊更易滋生。甚则病及于肾,不能主气、纳气。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

唐步琪咳嗽辩证论治.txt丶︶ ̄喜欢的歌,静静的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我笑了当初你不挺傲的吗现在您这是又玩哪出呢?咳嗽之辨证论治 2 第一章概说 2 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2 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3 第三节咳嗽之病理 3 第四节咳嗽之诊治 4 第二章外感咳嗽 4 第一节伤风咳嗽 4 一、风寒咳嗽 5 二、风热咳嗽 5 三、风湿咳嗽 6 四、风燥咳嗽 6 方解: 6 (一)荆防败毒散加减: 6 (二)香苏饮加减: 6 (三)桂枝汤: 6 (四)止嗽散加味: 6 (五)桂枝麻黄各半汤:7 (六)桑菊饮加减:7 (七)白虎汤:7 (八)羌活除湿汤加味:7 治验: 7 第二节伤寒咳嗽 8 一、风寒咳嗽9 二、寒挟热咳嗽9 三、寒湿咳嗽9 方解: 9 (一)麻黄汤:9 (二)小青龙汤:10 (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10 (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10 (五)麻杏石甘汤:10 (六)麻黄加术汤:10 治验:11 第三节伤热咳嗽 12 一,湿热咳嗽13 二,燥热咳嗽13 方解:13 (一)菊饮加减13 (二)银翘散13 (三)麻杏石甘汤13 (四)白虎汤13 (五)大承气汤13

(六)苍冬白虎汤加味14 (七)沙参麦冬汤14 (八)清燥救肺汤 14 治验: 14 第四节伤暑咳嗽 15 方解: 16 (一)六一散16 (二)白虎加人参汤16 (三)地愉散(一名泼火散)16 治验: 16 第五节伤湿咳嗽 17 方解: 17 (一)麻杏苡甘汤17 (二)五苓散17 治验: 18 第六节伤燥咳嗽 19 方解: 19 (一)葱豉汤加味19 (二)清燥救肺汤20 (三)麦门冬汤20 治验: 20 附一、顿咳(百日咳)20 方解: 21 (一)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21 (二)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1 (三)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1 (四)新订小半夏加茯苓汤方解见伤湿咳嗽。21 (五)六君子汤加味21 (六)四逆加茯苓汤21 治验: 22 附二、麻疹咳嗽23 方解: 24 (一)荆防败毒散加减方解见伤风咳嗽。24 (二)麻黄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4 (三)麻杏石甘汤方解见伤寒咳嗽。24 (四)竹叶石膏汤24 (五)三黄石膏汤加味24 (六)通脉四逆汤加味25 (七)六君子汤方解见百日咳。25 (八)银翘散方解见伤热咳嗽。25 治验: 25 第三章内伤咳嗽26 第一节内虚咳嗽26 一、肺咳27

-咳嗽治疗处方汇总

【一】.1【由咽炎引起的咳嗽】表现为【咽痒干咳】【少痰】或【无痰】【打针输液也不理想】 【处方】(甘草片3喉炎丸10扑而敏1板蓝根4阿昔洛韦2)一日三次口服(追风膏一小片)(外贴咽部) 另外)口含【银黄含片】【,喷西瓜霜喷剂】效果也很好 【二】【2单纯喉痒咳嗽】,【干咳很频繁】的患者用, 【扑尔敏5粒】,【甘草片10】,【地米5片】【研碎成粉】加【入麻杏止咳糖浆一瓶《100毫升》】,【摇匀,一次口服15毫升】,【一定要记住】【每次服之前要摇匀】,【服时缓慢】,【让药水缓缓流下咽喉】,【最好能在咽部多停留】,【服后一小时内不要喝水】【.机理是糖浆和扑尔敏粘在咽后壁起局部作用】。【药物能较长时间的停留在咽喉部】,【从而发挥最大药效】。【不要忘记】【喝糖浆的同时也要】【抗炎治疗】。 由此发挥,【急支糖浆】或者【川贝枇把糖浆】,【都可以用】。【除了加扑尔敏外】,还可以加【地米,】加【25ml章脑酊】.【效果更好】【喝上就止咳】 对【伴咽喉痒】的【轻中咳嗽】效果很好,【感冒后较重】的【咳嗽不建议用】。 有【痰咽痒咳嗽个人实验】以加了药的【麻杏止咳糖浆】【,配合复方甘草合剂】共同使用,【效果教好】.因其组方有【甘草,章脑酊】等【化痰效果好.】在服用止咳药前,应分清楚咳嗽属于哪种类型.如咳嗽声重、痰黄粘稠、咽喉疼痛,应选用急支糠浆;如咳嗽清稀、流鼻涕,应选用风寒咳嗽冲剂;如干咳痰少、喉痒,应选用川贝枇杷露之类;如久咳不止,可选用强力枇杷露等;如反复咳嗽带痰,有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可选择麻杏糖浆,甘草合计等。 2.【慢性咽部不爽】, 2.1【声带小结】【:黄氏响声丸】,或者【金嗓散结丸】,平时用【胖大海+麦冬+金莲花】或【胖大海+麦冬+元参】效果【泡水】喝效果不错的。注意不能吃辛辣的,休息少用嗓子。 2.【10斤甘草根治法】.【日日泡茶喝.一次5克】.一日三次.经济实惠.患者易接受.不妨一试. 2.有一验方值得一试:菊花适量放入杯中沸水浸泡数分钟,再加入少量蜂蜜摇匀,每隔10_15分钟含服一次润喉,然后徐徐咽下.菊花有清热解毒之功,蜂蜜有润肺止咳之效,长期服用有良效 2.4【慢性喉炎】的大部分有胃病史,用二陈汤加减,加黄芩,苏梗,浙贝,岗梅,板南,桔梗,杏仁,枳壳,花粉,常规量 3.【干咳无痰】一般是【病毒和支源体感染引起的,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气管痉挛3.1几种止咳比较快的西药可以联合用. 咳快好2片,克咳敏2片,咳比清2片,维生素K3片,2片,每天2-3次.止咳有效率90%以上.副反映一般是嗜睡,头晕,咽干.如果副反映厉害,可以减要量一半,一定和病人交代清楚.同时在配合抗病毒的药物和甘草片也行 3.2或用咳必清25mg tid,克咳胶囊2# tid,甘草合剂10ml tid,酮替芬1mg hs,这样效果用效果挺好的。 3【急性干咳】,阿莫西林3+ABOB2+菠萝酶2+咳特灵2 4.止咳的药物组合小方法 4.1不管有痰无痰,都可用药: 成人用量为:罗红霉素125mg+溶菌酶5#+克咳敏1#+必嗽平1#+复方甘草片3# 都是一天三次,目前还没见过明显不良反应。病情较严重的就打点滴:左氧+菌必

咳嗽与中医辨证论治(142619)

咳嗽的中医辨证论治 【概说】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要点、证治分类、临证要点 一、概念: 咳嗽是指肺气不清,肺失宣降而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为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咳嗽是内科病证中最为常见的,发病率高,如上呼吸道感染全年皆可发病,冬春多发,多为散发性,常在气候突变时流行,并可引起多种并发症。 西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等疾病所见的咳嗽,均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 对于咳嗽来讲,虽然为常见病,但临床的治疗仍然存在许多误区,如有些人一旦咳嗽,首先选用抗生素治疗;或者到药店买一些止咳化痰的成药,结果效果不佳,导致咳嗽反复发作,或者缠绵难愈。我们临床遇到很多这类的患者。有一4岁男孩,咳嗽平均每月发作一次,上幼儿园只上半天,一旦咳嗽发作,家人立即带往医院挂水治疗。后来到门诊经中药治疗后,咳嗽发作次数减少,才得以正常上幼儿园。即使中医治疗,也须仔细辨证,如果辨证失误,用药欠妥,也往往导致咳嗽较难治愈。自古以来,就有咳嗽难治之说。徐灵胎著《咳嗽难医论》,谓其研求咳嗽治法,四十余年后而后稍能措手。 【病因病机】 《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强调外邪犯肺或脏腑功能失调,病及于肺,均能导致咳嗽。 一、病因 (一)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 在天气冷热失常,气候突变的情况下,寒温失宜,或过度疲劳,肺的卫外功能减退或失调,外邪入客于肺导致咳嗽。

1、四时六气有别 由于四时主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因而临床表现风寒、风热、燥热等不同证候,其中尤以风寒咳嗽为多。 2、常以风为先导 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表现为风寒、风热、风燥相合为病。 (二)内伤咳嗽——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 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 1、它脏及肺 饮食不调:嗜烟好酒,熏灼肺胃;或因过食肥甘辛辣炙煿,酿湿生痰;或脾运不健,痰湿内生,上渍于肺。 情志刺激:郁怒伤肝,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日久气郁化火,气火循经犯肺。 2、肺脏自病 常因肺系疾病迁延不愈,阴伤气耗,肺的主气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肺气上逆作咳。 二、病机 (一)咳嗽的病变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肺主气,司呼吸,上连气道、喉咙,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它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常,肺脏为了祛除病邪外达,以致肺气上逆,冲激声门而发为咳嗽。 肝与肺的关系:有经络内在的络属关系,又有五行相克的内在联系,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同时从气机升降角度分析,肝主升,肺主降,肝气上逆,易致肺气肃降不及;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郁而化火均可影响肺的功能。 脾与肺的关系:脾为肺之母,脾主运化,运化水谷的同时,运化水湿。脾的特点为喜燥恶湿,脾运不健,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导致痰浊内生,上

《咳嗽之辨证论治》—唐步祺

咳嗽之辨证论治 唐步祺编著 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 唐步祺医师,生于1917年,卒于2004年,享年87岁。四川省永川县人。1941年毕业于国立四川大学。 祖父蓉生公以医闻于世,私淑清末伤寒大师郑钦安。唐氏幼承庭训,习郑氏之学,后又游学于伤寒学家吴棹仙之门,继问难于任应秋氏。行医半个多世纪,精于辨阳虚阴虚症,妙于应用姜、桂、附子,屡起沉疴,世人誉称“唐火神”。 唐氏先有《咳嗽之辨证论治》专著问世(1982年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晚年历时十五年阐释濒于失传之郑钦安遗著《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与《伤寒恒论》。阐释融原著之理法方药与临床运用创新于一体,医理既得真传,医法又极实用。该书出版之后,海内外反应强烈,谓其能自成体系,独立医林。 自行医以来,个人或集体登门求教者络绎不绝。海外弟子还邀请两赴欧洲,一赴新西兰讲学授徒,其门人广布国内及欧、亚、澳洲。 ——此转引自唐步褀先生弟子“一源”先生所发悼念贴

咳嗽之辨证论治 (1) 唐步祺先生生平简介 (1) 序 (11) 前言 (13) 第一章概说 (15) 第一节咳嗽之含义 (15) 第二节咳嗽之病因 (16) 第三节咳嗽之病理 (19) 第四节咳嗽之诊治 (20) 第二章外感咳嗽 (22) 第一节伤风咳嗽 (24) 一、风寒咳嗽 (26) 二、风热咳嗽 (27) 三、风湿咳嗽 (27) 四、风燥咳嗽 (27) 方解: (28) (一)荆防败毒散加减: (28) (二)香苏饮加减: (29) (三)桂枝汤: (29) (四)止嗽散加味: (30) (五)桂枝麻黄各半汤: (30) (六)桑菊饮加减: (30) (七)白虎汤: (31) (八)羌活除湿汤加味: (31) 治验: (32) (一)陈xx ,男,54 岁,农民。 (32) (二)刘x x,男,42岁,农民。 (32) (三)方 x,女,50 岁,干部。 (33) 第二节伤寒咳嗽 (34) 一、风寒咳嗽 (39) 二、寒挟热咳嗽 (39) 三、寒湿咳嗽 (39) 方解: (40) (一)麻黄汤: (40) (二)小青龙汤: (41) (三)新订麻黄附子细辛汤: (41) (四)新订四逆加麻黄汤: (42) (五)麻杏石甘汤: (42) (六)麻黄加术汤: (43) 治验: (43) (一)续 x,女,45岁,干部。 (43) (二)敬x x,男,35 岁,农民。 (44) (三)高xx ,女,71岁,家务。 (45) (四)钟x x,男,63 岁,农民。 (46)

各类咳嗽的中医治疗

各类咳嗽地中医治疗 岁末特别推荐:各类咳嗽地中医治疗原创王东海罾事物语题图说明:小孩咳嗽初起,按住手上地“肺四穴”,往往能即时止咳——编者.导语:本文为好友王东海先生咳论专文.当下由于气候地关系,咳嗽患者众多,东海先生集前贤治咳之大成,总结了各种咳嗽地成因、发展变化和治疗方法,故当能给医者、患者以参考和指引.然为了安全起见,临床时尚请以医生意见为准.版权所有,可转载不可剽窃!各类咳嗽地中医治疗王东海一、总述咳嗽有外感与内伤地区别.外感咳嗽,虽是小病,然而患这种病地人很多,且常常症状缠绵,日久不愈.近代有“百日咳”地病名,古书上也有“久咳酿成痨”地训诫.初病外感咳嗽,治疗大方向宜散宜泻.内伤咳嗽,源于内部脏器功能失调:或脾胃久虚,土弱不能生金;或诸脏阴虚,心肝等火炎刑金;或外邪流连久而伤损肺脏,致肺大虚.内伤咳久,治疗大方向宜补宜敛.外感有六淫之不同,内伤有七情之各异,咳嗽表现地具体症状多种多样,须详细分别种种不同地细节信息,不能盲目笼统地用药.外感咳嗽万物外阴内阳,人身中亦如此,内生长而外收藏.风寒等邪袭人,多从表而入人身,尤其是兼寒之阴邪,性主收敛,侵人一层渐深一层,伤人身体,首先伤地就是肤表.而脏腑中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秉行金地清肃下行功能.肤表受邪,人身体表卫外之阳已伤,故有畏寒、怕冷地自我感觉,鼻窍受影响而

鼻塞(微血管冷凝充血),呼吸重浊,肺地清降功能受阻碍而咳逆气冲于上,肺调水道地功能受碍而涕出(都是肺失降令而气机逆于上地缘故).若邪伤在足太阳经多一些则现:畏寒怕冷,头项强痛、鼻鸣等症状;甚或有口淡气冷、面青灰等情形.这些都是风寒初袭肤表地情况.稍久,人体机能奋起抗邪,即有发热表现了.(此时之治,撤外邪为第一要务.)外邪去,不止咳而咳自止,发热自退.宜麻黄、桂枝、淡豆豉、紫苏、陈皮、羌活、防风、葱白等辛温解表.若邪属风温、凉燥、温燥详见后面各条.内伤咳嗽“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胸疼(尤其是左胸)喉痛之咳为心咳,酌情用凉膈散去硝、黄,加黄连、竹叶;咳引痛两肋,甚则不可转侧为肝咳,宜枳壳煮散去川芎加青皮、肉桂、苏子、柴胡、香附、姜汁;右腹上痛引肩背为脾咳,宜六君子汤加枳壳、桔梗;喘急有声甚则咳血为肺咳,宜千金五味子汤去续断、地黄、赤小豆等,加麦冬、萎蕤、细辛;腰背相引而痛为肾咳,宜都气丸加麦冬、人参;小肠咳咳而矢气,酌情用桔梗汤加人参、茯苓、陈皮、五味子;胆咳咳吐苦水,酌情用小柴胡加芦根汁;胃咳咳而欲呕,酌情用异功散加蜀椒、黄连、乌梅;大肠咳咳而遗屎,宜用补中益气汤加桔梗;膀胱咳咳而遗溺,酌情用五苓散加人参;三焦咳腹满不食,酌情用二陈汤加杏仁、厚朴.又,“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治咳嗽,究不能离脾肺而施治,又因肾主五液,肾为生痰之本.中年人体虚者、

痰的中医辨证诊治初探

痰的中医辨证诊治初探 一、中医对谈的认识 (一)痰的定义和概念 痰是气道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刺激气道所产生,并随咳嗽由气道排出的病理产物,也就是脏腑的病理产物。痰是一种病态的现象,痰液中包含了粘液、异物、病原微生物,各种炎症细胞以及坏死脱落的粘膜上皮细胞等成分。它可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并会加重感染。但应该强调是因咳嗽由气道所排出的分泌物,而非鼻腔和咽喉部位,不伴有咳嗽所产生的分泌物。这种分泌物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痰。 (二)痰的成因 祖国医学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密切关系。肺主气司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当外邪侵袭人体时,肺失肃降,水道通调障碍,精气必渍肺成饮,聚而成痰,就会出现咳嗽、喘不能平卧等症;脾主运化水湿,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内伤及饮食不节等,也会损伤脾胃,使其失去正常的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三)痰的范围和划分 实际上,中医学中“痰”的范围非常广泛,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包括了“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就是指呼吸道分泌、咳吐而出的痰液。此外,有些疾病如眩晕、高脂血症、恶心呕吐、心悸气短、神昏或癫狂等病证也可能由痰引起。但这种看不见的痰,就称作无形之痰。下面就有形之痰(也就是狭义上所指的具体的痰),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和认识,加以论述。大体上“有形之痰”可分为寒痰、热痰、风痰、湿痰及燥痰。 二、辨痰诊治 (一)传统辨痰诊治 寒痰 症见:咳痰色白清稀,口淡多涎,伴畏寒怕冷,或背冷肢凉,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而润,脉弦紧。 病机:寒邪犯肺肺失宣肃 治则:宣肺散寒化痰止咳

方选:小青龙汤或射干麻黄汤或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减。桂枝6克,半夏9克,干姜6克,细辛3克,杏仁10克,荆芥9克,白前9克。兼气喘加炙麻黄12克。 调护:积极治疗风寒感冒的同时,多饮白开水,或自行选用些如陈皮、桔梗等化痰的中药泡水喝等。 热痰 症见:痰黄黏稠,怕热喜冷饮,便结溲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数。 病机:热邪袭肺或先受风寒,日久不愈,入里化热,灼炼津液而为黄黏痰。 治则: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方选:泻白散或桑白皮汤加减:桑白皮12克,地骨皮15克,甘草6克,生石膏 30克,黄芩10克,杏仁9克,栀子9克。 调护:饮食宜清淡,不要吃煎炸、干炒等容易上火的食品,可以喝一些栀子、鲜竹沥水或者梨汁。 风痰 症见:开始痰白稀,或泡沫痰,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易患感冒,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脉浮。 病机:风邪袭肺肺失肃降 治则:疏风清热止咳化痰 方选:杏苏饮加减治疗:杏仁10克,苏叶9克,荆芥9克,前胡9克,桔梗9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5克,银花15克。 湿痰 症见:痰为白色稀水样,面色晄白伴肢体困重,或容易疲劳或大便稀等,舌苔薄白或白腻。病机:湿邪困脾脾失运化 治则: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方选:二陈汤或三子养亲汤加减:制半夏 9克,橘红12克,茯苓l5克,炙甘草6克,杏仁9克,苡仁 18克,苍白术各12克。 调护:可吃些健脾祛湿如薏米、山药等食品。注意加强体育锻炼,减轻体重等。 燥痰 症见:痰黏不易咳出或痰带血丝,病人自觉口鼻咽干燥,皮肤干燥,舌红苔少或苔薄黄,脉细数。 病机:燥邪袭肺肺失清润 治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方选:清燥救肺汤加减:北沙参15克,天、麦冬各l0克,生石膏30克(先煎),炙杷叶12克,杏仁 9克,生地15克。

咳嗽(中医中药)治疗原则

治咳七大法则 治咳七大法则,病有千端,法有万变! 咳嗽一症,外感时病中有之,内伤杂病中亦有之,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并且不是只患了肺病才发生咳嗽,《内经·咳论》中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咳嗽之症,包括很广,牵涉面很大。 在治疗时,如果不辨病因病机,不讲理法方药,而只投所谓止嗽、镇咳、祛痰、宁肺之品,笼统施治,轻则迁延不愈,重则变症百出,甚至成痨难救。所以治疗咳嗽,必须辨清内伤、外感、虚、实、寒、热,按其发病新久,轻重浅深,辨证施治。 祖国医学对咳嗽的治疗,积有丰富的经验。但文献浩如烟海,各家学说又讲的非常复杂,初学常不易抓住重点,因而感到治疗方法不好掌握。 兹结合临床经验,试将治疗咳嗽的方法,约括为“宣”“降”“清”“温”“补”“润”“收”七大法则,提出来就正于诸位同道,以供临床参考。 —1— 宣 肺窍清虚,喜宣通而恶窒塞。如感外邪,皮毛束闭,肺气不得宣化而致咳嗽;或无外邪,因肺气壅遏,气机失宣,而致胸闷气窒、咳嗽、痰不易出等症。都须用“宣”的方法,开宣肺气,疏畅气机,使肺恢复清虚宣通,则咳嗽自止。常用的治疗方法,例如: 1、辛温宣化法:适用于外感风寒所致头痛、寒热、鼻塞、咳嗽。选方如: ①、杏苏散(杏仁、紫苏、桔梗、枳壳、前胡、半夏、陈皮、茯苓、炙草); ②、止嗽散(荆芥、白前、桔梗、百部、甘草、陈皮、紫菀、生姜); ③、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生姜)等。 2、辛凉宣化法:适用于风温、风热所致的头昏发热口干咳嗽。常用的方剂如: ①、桑菊饮(桑叶、菊花、薄荷、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芦根);

②、加减银翘散(银花、连翘、苦桔梗、薄荷、芥穗、牛蒡子、浙贝、杏仁、豆豉、生草)等。 3、宣郁理肺法:用于气机郁滞、气道壅涩所致之胸胁痞闷、痰不易出的咳嗽。常用的方剂如: ①、加减流气饮子(厚朴、苏叶、青陈皮、大腹皮、瓜蒌皮、桔梗、枳壳、半夏、赤苓、香附、炙草); ②、加减七气汤(厚朴、半夏、茯苓、白芍、紫苏、橘皮、杏仁、苦桔梗、前胡、桑皮、贝母)等。 另如:疏肺、开肺、宽胸、通宣等,也都属于宣法的范围。 —2— 降 肺喜清肃和降,苦气上逆及痰、瘀失肃。故胸中气逆、痰阻肺窍、瘀血阻滞等,都可导致气逆不降,肺失清肃,肺气不利而引起咳嗽。这种咳嗽须用降气、降痰、祛瘀等肃降法来肃清肺经,使肺气和降,其咳自止。常用的治法,例如: 1、降气化痰法:适用于肺气失降,气逆咳喘之症。常用的方剂如: ①、苏子降气汤(苏子、厚朴、半夏曲、前胡、沉香、当归、甘草、生姜); ②、加味沉香降气汤(香附、陈皮、苏子、桑皮、砂仁、沉香、桔梗、莱菔子、炙草)等。 2、豁痰肃降法:适用于咳嗽多痰、胸闷懒食、痰涎壅盛、气逆咳喘、脉滑有力之症。常用之方如: ①、三子养亲汤(苏子、白芥子、莱菔子); ②、半瓜丸(半夏、瓜蒌仁、桔梗、枳壳、知母)等。可随症酌加杏仁、化橘红、南星、葶苈、茯苓。 3、祛瘀肃肺法:适用于胸背胁肋、扑打损伤,瘀血内阻所致之胸痛咳嗽。常用之方如: ①、桃仁散(桃仁、桑皮、赤苓、橘络、紫苏梗、紫苏叶、槟榔); ②、加味当归饮(大黄、当归、苏木、生地、赤芍、桔梗、贝母)等。 按:作者曾治疗胸部跌伤后,咳嗽数年不愈的患者,以本法加七厘散(冲服)、枳壳、片姜黄、乳、没,服数剂,咳出黑色血块数口,

中医治咳嗽先分型

风寒咳嗽是最常见的外感咳嗽,由风寒感冒引起,患者有咳嗽、鼻塞、流清涕、头痛、怕冷及发烧,苔薄白,脉浮治疗可采用温肺散寒、止咳化痰,根据病情用麻黄汤或桂枝汤加减治疗。 外感热病,即类流感也是常见的外感咳嗽,病人咳黄痰、发高烧、咽痛口干,苔黄脉,往往伴有便秘。治疗上应宣肺清热、止咳化痰。因“肺与肠相表里”,可通过泻大肠热来清肺中之邪,可用对症的小承气汤及麻杏石甘汤加减来治疗。如果咳嗽迁延不愈,痰黄不易咳出,高烧不退,提示可能转肺炎,则应泄肺清热化痰。 此外,阴虚咳嗽也很常见,患者多因久咳不愈,肺津耗伤,或肾阴素虚,复感风寒,伤风虽愈,咳却持久不止,并伴有低热、盗汗、苔薄黄、脉细数等阴虚症状。治疗可用百合固金汤加味麦冬等益气养阴、润肺止咳。 咳嗽还较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原有慢阻肺的患者,可见久咳久喘、咳嗽有痰、且痰白而黏,胸闷,没食欲,神情困倦,此为痰湿咳嗽。因老年人多半气虚,所以治疗应为扶正祛邪、理气化痰,兼以健脾利湿、清肺止咳。由于老人消化功能减弱,还要注意兼顾脾胃。 小儿咳嗽以脾虚常见,表现为咳嗽、发烧、鼻流清涕、食欲不振等,应在宣肺清热的同时予以健脾和胃。 中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辅导:咳嗽的临床分型(1) 咳嗽临床分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以咳嗽,气急,咽痒,咳痰稀白,伴风寒表证为辨证要点。病机概要为:风寒袭肺,肺气失宣。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证:以咳剧气粗,咽干咽痛,咯痰不爽,痰粘稠或稠黄,伴风热表证为辨证要点。病机概要为:风热犯肺,肺失清肃。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 (3)风燥伤肺证:以干咳喉痒,唇鼻干燥,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血丝,初起或伴表证为辨证要点。病机概要为:风燥伤肺,肺失清润。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证:以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晨起或食后咳剧,痰多,痰出咳平,痰粘腻或稠厚成块,伴胸闷脘痞,呕恶食少,体倦便溏为辨证要点。病机概要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证:以咳嗽气粗,痰多,质粘厚或稠黄,咯吐不爽或热腥味,面赤口干为辨证要点。病机概要为:痰热壅肺,肺失肃降。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代表方清金化痰汤。

治疗干咳的偏方

治疗干咳的偏方——很灵的 干咳病因不好确定,一般检查咽喉部、鼻子或肺部,这些都是可能引起干咳的原因。但大多情况下,医院大夫诊断后,开药吃了,病却不见强,所以干咳是一个缠缠人的病症,在医治无效的情况下,中医偏方却很见效,不敢独享。 治疗干咳的偏方 虽然只是一个偏方,但却解决大问题。好多朋友,特别是北方朋友,一到这个季节就会出现干咳的症状。去医院通常会得到咽炎这个诊断,但医院里开出的药物并不能缓解咽干、干咳的症状,常吃的含片虽然有效但对胃又有刺激。但试过这个偏方后觉得真是妙方奇效啊!具体内容: 取大蒜一头,去皮后排碎,加冰糖二两与半碗水约250ml煮开后晚间食用。三天见效! 生黑芝麻3钱(约半汤匙),冰糖适量,共捣碎,用滚开水冲成半碗汤,早晨空服,3天痊愈,忌吃鱼腥、过咸食物。 川贝母12g,雪梨2个,猪肺250g,冰糖少许。将川贝母洗净,雪梨去皮洗净切成数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片。将川贝母、雪梨、猪肺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冰糖少许,清水适量,置文火上熬煮3小时后即成。服用时吃梨、肺,饮汤。 此方适应于肺结核的干咳、咳嗽、咳血,以及老人干咳无痰、一般人的燥热咳嗽、口干痰黄等症,具有除痰、润肺、补肺的功效。 银耳10~12g,冰糖适量。将银耳一朵一朵洗净,放入碗中用冷开水浸泡,水应浸过银耳,浸泡1小时,待其发胀后,拣去杂物。将浸泡后的银耳,再加冷开水和冰糖适量,放入碗中。将碗放入蒸锅内,隔水蒸炖2~3小时。服用时,饮汤、食银耳。 此方适应于秋冬燥咳、干咳无痰、咽干口燥,肺结核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等症,有滋阴润肺、生津止咳的功效,也是体质虚弱者的滋补品。 丝瓜花10g,蜂蜜15g。将丝瓜花洗净,放入茶盅内,加开水冲泡,然后上盖浸泡10分钟后倒入蜂蜜,搅匀即成。服用时拣去丝瓜花不用,趁热饮用,每日三次。 此方适用于肺热型支气管炎,咳吐黄痰、喘息、胸痛、口燥等症,具有清肺平喘之功效。甜杏仁250g,核桃仁250g,蜂蜜500g,白糖适量。将甜杏仁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用文火煎熬1小时。将核桃仁切碎,倒入盛白糖的锅内,待稠粘时,加入蜂蜜,搅匀,再烧沸,即成。将蜜饯双仁放入糖罐内备用。食用时,每次3g,每日2次。干咳食疗方-虫草熟地老鸭汤 〖原料〗:冬虫草10克,熟地黄40克,红枣(去核)6枚,老鸭1只(约850克)。 〖做法〗:将冬虫草、熟地黄、红枣洗净;老鸭宰杀后去毛、内脏、头颈及脚,洗净后干水。然后把冬虫草、熟地黄、红枣放人鸭腹腔内,置于炖盅里,加开水适量,炖盅加盖,文火隔水炖3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饮汤吃老鸭肉、冬虫草、红枣。 〖功效〗:滋肾补肺、润燥止咳。常用于肺肾阴虚,症见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日久不愈者。附:其他相关食疗方 1、治干咳:黑芝麻120克,白糖30克。炒熟拌匀研末,食用。 2、治心烦失眠、干咳痰少、饮食减少:白木耳10克,温水泡发蒸1小时。鲜莲子30克(去心)开水浸泡。光鸡1只煮沸,加入少量米酒、食盐、白糖、味精,倒入白木耳、鲜莲子,煮熟佐膳食用。 3、咸橄榄二十余颗,豆腐皮30克,水煎去渣,治干咳。 4、花生冰糖水:花生100-150克,冰糖及清水适量同煮糖水,煮至花生熟烂时食用。有润肺补脾功效,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干咳痰少,秋冬燥咳,小儿百日咳等症。 5、姜汁杏仁猪肺汤:猪肺250克洗净切块,北杏仁10-15克共煮汤,将熟时冲入生姜汁1~

如何判断咳嗽类型及采用对应的治疗

呼吸道从上至下依次为:额窦炎、鼻窦炎、鼻炎、咽炎、喉炎、气管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按疾病谱分:有百日咳,百日咳综合征,感冒,流感,上感,过敏性咳嗽,支气管哮喘,心性咳嗽,还可按咳嗽类型分为外周性咳嗽,中枢性咳嗽,按照中医理论可分为:湿热咳嗽,寒喘咳嗽,发热咳嗽,伤风咳嗽等。要针对这些疾病加以治疗,咳嗽治疗是辅佐治疗,不能把止咳治疗的砝码重重加在止咳药上。 咳嗽由各种病毒、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局限在环状软骨以上(咽部以上),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如果感染发展至环状软骨以下(咽部以下),就是下呼吸道感染,就是气管,支气管,毛细支气管,肺泡,肺间质感染,如果用大树做形象比喻,把大树倒过来,树根以上是上呼吸道,树根以下是下呼吸道。树干是气管,树枝是支气管,树叶梗是毛细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树叶间隙就是肺间质了。整个呼吸道都可遭受各种外来因素侵袭而发生病理变化,这些外来因素,并不单纯是病毒,细菌,还可以是各种微生物,也可以是各种理化因素,环境因素等,或者是由于病毒,细菌和各种因素导致呼吸道黏膜发生的病变,不能随着病毒,细菌和各种微生物的消亡而改善,导致呼吸道黏膜自身功能的损伤,就形成了经久不愈的咳嗽。因此,这就是即使使用很高级的抗菌素也难以治疗咳嗽的症结,必须改善呼吸道黏膜本身的功能。才能根治咳嗽。 1.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感冒,是由于病毒经过鼻腔和咽喉进入到人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小儿患上感冒时,一般都会出现咳嗽的症状。 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由病毒引起。主要有流感病毒(甲、乙、丙)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细菌感染可直接或继病毒感染之后发生,以溶血性链球菌为多见,其次为流感嗜血杆菌、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等。偶见革兰阴性杆菌。其感染的主要表现为鼻炎、咽喉炎或扁桃腺炎。当有受凉、淋雨、过度疲劳等诱发因素,使全身或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时,原已存在于上呼吸道或从外界侵入的病毒或细菌可迅速繁殖,引起发病,尤其是老幼体弱或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如鼻旁窦炎、扁桃体炎者,更易罹病。 2.支气管炎:大多是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蔓延而来,发病较急,一开始多为干咳,随之逐渐出现咳嗽、咳痰等不适,严重时因呼吸困难而出现缺氧,嘴唇变为青紫色。 3.肺炎:2岁以内的小儿大多是支气管肺炎,多由上呼吸道感染 或支气管炎而引起。一般会有干咳,还会出现气促、口唇发绀、鼻翼扇动等现象。除了新生儿外,通常会发烧到39℃。

咳嗽病的病因中医辨证分型及治疗

《咳嗽》 证候特征 风寒犯肺 早期咽痒作咳而咳嗽声重,气急,咯痰清稀呈泡沫状,或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若从热化,则痰和鼻涕由白转黄 风热犯肺 常见咳嗽痰黄而稠,气粗,或咽痛,口渴,或流黄涕,苔薄黄,脉浮数 燥邪伤肺 干咳无痰或少痰,鼻咽干燥,舌红干少津,脉数 痰湿蕴肺 咳声重浊,胸闷气憋,痰多色白粘稠,舌苔白腻,脉濡滑 痰热郁肺 咯痰黄稠,胸闷气促,舌苔黄腻,脉滑数 肝火犯肺 气逆咳嗽,咳引胁痛,苔黄少津,脉弦数 肺阴亏耗 干咳无痰,或见咯血,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因 咳嗽与外邪的侵袭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正如《医学三字经》所说:“肺为脏腑之华盖,呼之则虚,吸之则满,只受得本脏之正气,受不得外来之客气,客气干之则呛而咳矣;亦只受得脏腑之清气,受不得脏腑之病气,病气干之,亦呛而咳矣。”咳嗽的病因,一是外感六淫之邪;二是脏腑之病气,均可引起肺气不清失于宣肃,迫气上逆而作咳。 1·外邪袭肺 外感六淫,从口鼻或皮毛而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河间六书·咳嗽论》谓:“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即是此意。由于四时生气不同,因而人体所感受的致病外邪亦有区别。风为六淫之首,其他外邪多随风邪侵袭人体,所以外感咳嗽常以风为先

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其中尤以风邪挟寒者居多。张景岳说:“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2.内邪干肺 脏腑功能失于调节,影响及肺。可分其他脏腑病变涉及于肺和肺脏自病两端。它脏及肺的咳嗽,可因情志刺激,肝失条达,气郁化火,气火循经上逆犯肺;或由饮食不当,嗜食烟酒、辛辣助火之品,熏灼肺胃,灼津生痰;过食肥甘厚味,致使牌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阻塞气道,均可使肺气上逆而作咳。因肺脏自病者,常由肺系多种疾病迁延不愈,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肺主气的功能失常,以致肃降无权,而上逆作咳。 病机 论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咳嗽,均累及肺脏受病,由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致,故《景岳全书·咳嗽》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医学心悟》指出:“肺体属金,譬若钟然,钟非叩不鸣,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自外击之则鸣,劳欲情志,饮食炙搏之火自内攻之则亦鸣。”提示咳嗽是内、外病邪犯肺,肺脏为了祛邪外达所产生的一种病理反应。 外感咳嗽属于邪实,为外邪犯肺,肺气壅遏不畅所致,若不能及时使邪外达,可进一步发生演变转化,表现风寒化热、风热化燥,或肺热蒸液成痰等情况。 内伤咳嗽多属邪实与正虚并见。病理因素主要为“痰”与“火”。但痰有寒热之别,火有虚实之分;痰可郁而化火,火能炼液灼津为痰。他脏及肺者,多因邪实导致正虚,如肝火犯肺每见气火耗伤肺津,炼液为痰。痰湿犯肺者,多因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反而聚为痰浊,上贮于肺,肺气窒塞,上逆为咳。若病久,肺脾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此即“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道理。甚者病延及肾,由咳至喘。如痰湿蕴肺,遇外感而引触,转从热化,则可表现为痰热咳嗽;若转从寒化,则可表现为寒痰咳嗽。至于肺脏自病的咳嗽则多因虚致实。如肺阴不足每致阴虚火旺,灼津为痰,肺失濡润,气逆作咳,或肺气亏虚,肃降无权,气不化津,津聚成痰,气逆于上,引起咳嗽。 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还可相互影响为病,病久则邪实转为正虚。外感咳嗽如迁延失治,邪伤肺气,更易反复感邪,而致咳嗽屡作,转为内伤咳嗽;肺脏有病,卫外不固,易受外邪引发或加重,特别在气候变化时尤为明显。久则从实转虚,肺脏虚弱,阴伤气耗。由此可知,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有时两者又可互为因果。 诊断 1.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咯痰。 2.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咳嗽而伴见脏腑病变。 3.急性期,周围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 4. 听诊可闻及两肺野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吸音。 5.肺部X统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