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人民有所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1966毛泽东《七律 有所思》
经过人人检讨,相互揭发的“洗澡”,到1957年反右运动之后,中国知 识分子整体上失去了自我。 惊涛骇浪之中,怎叫人能“静“心听雨?但是接下来的这一场轰轰烈烈 的大运动——文化大革命更叫这些知识分子们心力交猝。
林斤澜:
“他们不问政治,不懂政治实际,但他对政治有幻想”。
我思“故国人民之思”
2013级2班 余晓黎
侧知 《 影识 故 》分年国 子后人 思 民 想 有 改 所 造 思 :
1949
目录
简介 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故国人民有所思
关于作者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1982年2月毕 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 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北京青年报》副刊编辑。主要从事 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有 《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 文坛纪学》、《故国人民有所思: 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 等,推动了国内口述史研究。

高校基层的党团员积极分子们认定原有的教师应由他们代表党和 “无产阶级”来加以领导和改造,“团结,教育”是手段,“改造”才 是目的,你不好好接受我的“改造”,就是不接受党的领导,就要 对你进行斗争——“以斗争求团结”。北京市委布置“烧教授”计划: “猛火烧,慢火炖”。
冯定:大批判困局中的棋子
“掺沙子”
陈垣校长入党前后波澜

北平和平解放前夕,南京政府三次派专机接他南下,这位辅仁大 学校长就是不走,他说:“我是抱着怀疑的心理要看一看,到底 什么原因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这一定有个道理。 ” 如同陈垣一样,不少有理性自觉的知识分子对新政权背后的意识 形态充满好奇之心。北平刚刚和平解放不久,清华的一些教授自 动组织起来,学习自己所陌生的马列主义。

诚惶诚恐求“过关”

“在动笔之前,我既怕因不了解社会而不敢再写作,又怕大胆动 笔而不能成篇。〃〃〃〃〃〃这不仅是敢写不敢写的问题,也是 对新社会有无信心的问题,一旦相信它,找写作材料倒不会太困 难——在大革命里,事事都与革命的血脉相连。” (摘自老舍在《方珍珠》上演前给观众写《欢迎批评》的说明书) (该剧)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日益发展中的人民革命力量,也就不 可能把光明的未来展示给读者,剧中出现的人物,其阶级性是及 其模糊的,〃〃〃〃〃〃对旧社会揭露得不深,全剧缺乏阶级观 点,有浓厚的阶级调和色彩。
(摘自1959刘若泉、刘锡庆《评老舍的<茶馆>》)




山东曲阜乡村的“四清运动”。 “四清运动”是“文革”的导 火索,北大是“四清运动”的 试点之一。当时北大党组开了 近二十次会,几派人围着冯定 互相斗。
毛主席语录人手一本
许纪霖:被改造的知识分子,有所思的 “故国人民”
对于思想改造,大部分知识分子在意志上是不 情愿的,被迫接受新的意识形态话语,尤其是 被迫自我检讨,然而,在理性的层面,其中相 当一批知识分子,却有着试图反省原有立场的 理性自觉。 在意志上被迫接受思想改造,并不意味着知识 分子在理性上没有自觉的成分。之所以如此, 乃有其复杂的思想脉络和历史语境。中国知识 分子对新政权的认同,有三个不同的层面,第 一是政治上接受新政权;第二是思想上接受新 的国家意识形态;第三是学术上接受马列主义 方法指导。

被“掺沙子”

陷泥潭
1964,大批判。 在斗争的锋刃两边谨 慎行走,不被高层所 喜,也不为群众理解。
1957,红色哲学品 牌人物被派进北大 负责马克思主义的 教学。
1960,主持撰写的 教科书存在原则性的 缺点。
作为双方相互使用、抛掷的棋子,冯定是无助的,他无法左右自己 的走势,只能眼睁睁地钻进认识的死胡同中。

陈垣在1949年之后的积极态度,包括批判学术上的老友胡适,连 胡适在美国都感到诧异,认为是被逼的。其实,未必没有自觉的 成分。到1958年,陈垣老先生以七十八岁的高龄申请入党,引起 知识界轰动,成为思想改造成功的标杆性人物。他有一句经常被 统战部门的工作报告引用的名言:“过去几十年自己太无知了, 恨自己接触党太晚了。”
“粪土”校中“旧教授”


认定知识分子以知识为资本,所以要剥夺他们的资本,就须贬低 他们知识的价值。
“不要迷信那些人,像北大的游国恩、王瑶,那些人没什么失学, 都是搞版本的,实际上不过是文字游戏。”(康生) “现在农民对农业学校将了一军,农民亩产五千斤,农大赶不上, 就坐不稳,蔡旭不变,教授就不好当了。”(康生)

当然,我更愿意,过往的错误,只会停留在中国的历史中了, 不再进入现实和当下。感谢这个时代,它使我们可以对历史多 一份理性,对未来多一份期盼。 我们每一个人处身其中,都逃脱不了各自的责任。
陈国华先生的记者式的学者精神,求真求实,正视历史的态种方式将自己丑陋的一面暴露 无遗,这不是被生活嘲笑了吗?



周一良:《毕竟是书生》(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8)
“愿你被这世界温柔相待”
谢谢大家 .


延安整风运动的巨大成功,让毛泽东总结出一套“惩前毖后、治 病救人”的攻心之术。于是,整个五十年代,针对知识分子
的,不是某个特定的政治运动,而是一连串排山倒海、 接踵而来的运动组合拳:
1949年,北京高校部分教授的政治学习运动;1950年,
清理亲美、崇美、恐美思想运动;1951年,对电影《武 训传》的批判运动;1952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1953年,批判梁漱溟的反动思想运动;1954年,批判俞 平伯、胡适资产阶级学术思想运动;1955年,反对胡风 反革命集团运动;1957年,反右运动。其间除了1956年 有过一段短暂的“早春”之外,大部分历史岁月,知识 分子都在运动的漩涡中挣扎、浮沉,直至反右运动完全 没顶、沉没。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首届中央研究院院士冯友兰第一次教授评级,只评到四级,后来 拼命检讨,努力表现,才转为一级教授。“我感到通过这次批评,学
术思想水平提高真快,一个人的文章等通过大家讨论可以发现许多原则性错 误。”


冯友兰的发言被年轻人一再打断,还被指着鼻子警告:“我提醒 你注意”如何如何。
中国知识分子最难堪、最令人痛心的地方。当然,在那 种政治环境中,人人都有当脏手的可能,这次不当,下 次就要当,谁都没有干干净净的。”陈徒手说。

痛定思痛之后
陈远:每个时代的人,面对自己的时代,都有困惑。回
过头来看历史与身在局中,完全是两种处境。
我们在关注1949年之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侧影的时候,
更应该对当下再次面对“思想改造”问题有醍醐灌顶的认 识。当下,商业化在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中,俨然取代 了政治化的意思了,我们越来越在这种商业化的大潮中 自发改造自己的思想认识,知识分子已经从当年被动承 受政治改造变为当下的主动迎合。当我们发现这一点之 后,便自然觉得,商业与政治,何其相似。
读前人,思我辈



珍惜今天的大好时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陈徒手:后记

人生就像一场细腻的梦,谢谢我们这些曾经努力过而天生 伤感的追梦人。我曾设想过,假如时光倒流,我们这群人 放置在这本书中的时代环境里,我们又能表现的怎么样呢? 历史是无法假设的,唯有可取的是我们这代人的携手合作 精神和期盼国家进步的拳拳之心。
面对这样强势的学生,冯友兰只有维诺顺从,他已经习惯了这样 的低调应对,内心不断累计政治风险感而使自己的心境渐趋无奈 和悲凉。
冯友兰:哲学斗争的个人挣扎史
“我对学生不敢管,不敢有要求,教学检查时,学生认为这
是因为平时对我提了意见,在考试时进行报复。并且说, 你的那些资料是资产阶级的资料。”(1868.5.8市委大学 部《高等学校部分党外教授在中宣部召开的文科教材编选 计划会议上发表的意见》)
北大化学系傅鹰教授伤心地说:“青年老年之间这几年
伤了感情,过去我们对学生真是用心,现在感情大不如 以前,年轻人对老教师也毫无感情,双方如此,自然不 易搞好。”
诚惶诚恐求“过关”

“知识分子?不会写检讨的还叫知识分子?” 1949年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大部分精力不是用于研究学问,而是不 断地写检讨,想办法如何在运动中过关。 “副教授任继愈做了批判胡适实验主义的思想方法的报告,教授冯友 兰做了批判胡适在研究中国哲学史的资产阶级反动哲学思想的报告。 任、冯二人英勇地就自己在学术研究中与胡适资产阶级学术思想相同 的错误观点做了自我批评。”(见1955.1.3北京市高等学校党委会 办公室简报《关于开展学术与讨论,批判资产阶级唯心观点的工作》)
陈徒手
福建福州人 1961年12月出生,
关于图书

《故国人民有所思:1949年后知识分子思想改 造侧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51)
这里写了上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中11
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在知识改造 浪潮中的生存处境。俞平伯、王瑶、傅鹰、 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 冯定诸位先生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 蔡旭、陈垣两先生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 学和北京师范大学。这11位教授的命运, 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 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 悲剧的一幕。
参考书目:

陈徒手:《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中国文坛纪学》(三联书 店2013)
于风政:《改造:1949—1957年的知识分子》(河南人民出版社 2001年) 杨奎松:《忍不住的“关怀”:1949年前后的书生与政治》 谢泳:《教授当年》(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 《清华三才子》(东方出版社2009年) 陈远:《负伤的知识人:民国人物评说》(商务印书馆2013年)
陈徒手:像做记者那样做学者


陈徒手一边做记者的工作,一边进行自己学者式的研究。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 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 “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 知识分子在特殊年代集体萎缩,陈徒手想展示的却还是他们美好 和善良的一面。

山雨欲来

建国之后,让毛主席最头痛的,是旧社会遗留下来的几百万知识分 子。马寅初先生是思想改造的始作俑者,他的原初想法不过是一场 学习运动,让教师们聚在一起,领会马列主义而已。许多知识分子 也是愿意慢慢接触和了解新国家意识形态,虽然在学术层面他们还 想保持自己的独立和自由。
不过,群众性运动疾风骤雨,如何等得了知识分子的自觉转变?一 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旦被组织接过去,便速变为人人检讨、相 互揭发的“洗澡”运动。
所以大多数人都撑到了柳暗花明的时候,少数人却是在思想改造的风 浪中郁郁而终。
“同情之理解”

陈徒手对自己笔下知识分子的态度是:“不能苛求他们,因为时代很荒诞。”
陈徒手对冯友兰的评价是:“他的经历有标本性质,他一直在斗争,又
一直游离,关键时候他能收缩,永远是喘口气又活过来了。”
人人自危,个个欲苟全性命。“一定要保自己——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