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9339中小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自考练习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练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道德信念的确立是从()开始。

A 幼儿园

B 小学低年级

C 小学高年级

D 初中

2.道德情感从()发展起来。

A 1岁以后

B 2岁以后

C 3岁以后

D 4岁以后

二、多项选择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5个正确答案)

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A 道德意识

B 道德认识

C 道德思想 D道德情感 E

道德行为

2.道德认识包括()。

A 道德概念 B道德习惯 C道德信念 D 道德推理 E 道德评价

3.()是衡量青少年学生道德认识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

A 道德概念的掌握 B道德信念的确立 C 道德评价、判断能力的发展 D 道德情感的出现 E道德习惯的形成

三、判断题

1.道德行为居于品德心理结构的核心地位。()2.道德教育的本质即道德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形态的根本特征。()四、问答题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2、如何发挥德育目标的功能,促进道德教育发展?

一、1.D 2.B

二、1.ABDE 2.ACD 3.ABC

三、1、×2、√

四、

1.品德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是指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道德贯串于人们

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品德即道德品质,有时也称思想品德,是一个人依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心理特征。例如,某个学生一贯诚实友爱、热爱集体、等。道德与品德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道德和品德的区别

①在所反映的内容方面。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所反映的是群体和社会中的准则规范。而这些准则规范反映出特定社会阶层和组织的利益。也就是说,道德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随社会基础的改变而改变。不同的社会对道德提出了不同的时代要求,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差异和需求不同,对道德内容的侧重也就有所不同。

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其所反映的是个体与道德相联系的心理特征。与道德不同,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这就使得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既有很多人类的共性规律,又表现出很大的个体差异。

②所属的范畴方面。道德主要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伦理学是一种主要研究价值和规则的根据的哲学科目。在道德方面,伦理学研究道德现象和道德关系,主要就是揭示道德关系中的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并根据这种矛盾的性质和特点,总结出反映这种矛盾发展规律的道德理论,确定解决这种矛盾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提出进行道德评价的标准以及道德教育、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不断地提高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

品德则主要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一门主要研究个体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在品德方面,心理学主要探讨个体内在的品德心理结构、机制、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个体对道德的内化和个性化,其核心是道德自我的形成、发展。

(2)道德和品德的联系

①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

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没有社会道德规范就难以评价个体的品德。同时,一个社会的道德环境好坏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②个体品德反作用于社会道德

个体的品德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对社会道德舆论、道德风尚产生重要的影响,成为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集中表现和反映时代特征。

2、如何发挥德育目标的功能,促进道德教育发展?

德育目标是一定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在品德方面的质量和规格的设想或规定,它是预期的德育结果,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总体教育目标在德育方面的具体化。

首先,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现实社会对公民在道德准则方面的基本要求。如果德育目标

的要求与社会的实际需要相抵触,德育目标就很难发挥出应有的功能,德育工作也很难取得良好的实效。

其次,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符合学生自身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根据皮亚杰、柯尔伯格等人的品德发展阶段理论,个体的品德发展是按照一定顺序、阶段渐进发展的过程。而个体的品德发展又建立在一定的认知思维水平、社会性发展等基础上,个体的心理发展水平是他们进一步接受道德教育的前提。因此,德育目标要求过高会使学生望而生畏,即德育中的“假、大、空”现象,学生失去努力的信心和动力;目标要求过低就会压抑他们品德的发展,失去获取良好实效的机会。

第三,德育目标的要求是否与教育的各方面条件相适应。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各方面还不很发达,教育上也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在提出德育要求时应适当考虑我国的现状及各地区、各学校的物质条件、师资质量等因素,且德育目标能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同时又与整个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等多方面信息进行沟通。

第四,德育目标的科学化程度。德育的目标本身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系统,而且这个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具体目标都不是由单一的一个维度、一个层面构成的,而是一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多维度、多层面的复合体。德育目标的科学化是指对德育目标进行科学的分类,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使各类和各层次的具体目标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备的和科学的目标体系。这个目标体系建构得越科学就越容易在整体上获得良好的德育实效。

当然,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对德育本质的把握、对德育目标的理解和运用、具体的德育内容和方法手段、学生自身的主动性等因素都制约着德育目标有效性的大小。

第一章练习题2

一、单选题

1、针对一定的价值测评目标进行差异程度的评定,体现了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

B 区分功能

C 反馈功能

D 预测功能

2、根据学生成绩,划分为优、良、中、可、差五个级别,体现了品德测评的()。

A 评定功能

B 区分功能

C 教育功能

D 反馈功能

二、多选题

1.道德情感形式的层次包括()。

A 直觉的情绪体验

B 道德形象所引起的情绪体验

C 伦理道德的情感体验

D 个体的情绪体验

E 社会性的情感体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