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学第七章--幼儿的思维

合集下载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心理学讲稿之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第七章思维与想象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思维、想象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了解思维的形式以及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掌握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初步理解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教学重点:思维的概念和分类,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想象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征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课时:5具体内容:思维是一种人类特有的高级心理活动过程,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复杂、最重要的问题。

思维是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显著特征之一,是人的重要的本质特征。

思维使我们能够以抽象的运作方式去处理外在世界,并且带来这个世界天翻地覆的变化。

关于思维的研究导致了认知心理学的产生,也导致了一个跨学科的研究领域--认知科学的产生。

本章将阐述以下问题:一、思维的概述二、思维的形式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三、想象的概述四、思维的品质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和特征(一)思维的概念思维是人脑对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思维和感觉、知觉、记忆一样,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

不过,感觉和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属性和外在联系,属于感性认识阶段;思维则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利用记忆中介作用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地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属于理性认识阶段,因此思维是更复杂、更高级的认识活动。

它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是认知活动的高级形式。

(二)思维的特征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间接性思维和感知觉不同,它总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其他事物的媒介作用来对客观事物作出非直接的反映,因此,具有间接性。

例如,闻到饭菜香味,推断妈妈在厨房、根据手边的各种资料推测火星上的状况。

正是由于思维的间接性,人们才可能超越了感知觉提供的信息,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事物的属性,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实现对未来的预测。

2.概括性在大量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规律抽离出来加以认识,这就是思维的概括性。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ppt课件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 ppt课件

第二节 培养学前儿童的思维
• 一、幼儿教师应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 二、请设计几个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游戏。
1、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
思维是在感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人们对客观世界正确、概括的认识,是 通过感知觉获得大量具体、生动的材料后 ,经过大脑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等思维过程才达到的。因此感性知识 、经验是否丰富,制约着思维的发展。幼 儿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组织各种活动 ,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及其表象。
3、抽象与概括
抽象:在头脑中把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个别的、非本质特征的 思维过程。 概括:在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 质的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广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 过程。
4、具体化与系统化
具体化:把概括出来的一般认识与具体事 物联系起来的过程。 系统化:把学到的知识分门别类地按一定 结构组成层次分明的整体系统的过程。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进行 的思维,是幼儿思维的典型方式,是在直观行动 性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于表象功能的 发展,儿童思维逐渐从动作中解脱出来,也可以 从直接感知的客体中转移出来,从而比直觉行动 思维有更大的概括性和灵活性。
具体形象思维有以下两个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 但是思维仍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尤其是在处理 复杂问题的时候,具体形象往往产生干扰作用。
第二节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发生
1、时间:2岁左右 2岁以前是思维的准备时期
2、发生的标志:最初的语词概括的形成
2岁左右,儿童开始按照物体的某些比较稳定 的主要特征进行概括,舍弃那些可变的次要特征。 eg. 舍弃船的颜色,大小等差别,把“船”这个词 作为各种船的标志,甚至当物体不在眼前时,也能 从概括的意义上来使用代表这种物体的词。在此之 前,儿童可以用“嘎嘎”一词来称呼黄鸭和黄茶壶。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 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 知到的事物。
例子: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 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的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第四节 概念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 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 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 不大,身体不够灵活????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深刻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 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 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 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 题。
(四)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五)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 2、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 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可以 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 象
(一)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理论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几种重要理论1(教案)-《幼儿心理学》(人教版第二版)

《幼儿心理学》教案
代表人物:(美国)斯金纳
实验: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
观点:1.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活动的结果决定的。

2.认为强化练习本身更重要,建立特定的强化是行为学习的关键。

控制行为的因素:
1.正强化:某一行为如果带来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和满足的东西,行为者就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

2.负强化:某一行为如果会消除行为者的不快和厌恶,行为者也会倾向于重复该行为。

3.惩罚:如果某一行为会带来使行为者不快乐,或者使行为者感到快乐的东西被取消,行为者就会倾向于终止或避免该行为。

意义:
1.强调行为的客观测量,推动心理实验的发展;
2.对抨击遗传决定论,反对种族歧视具有一定作用;
3.行为主义学说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学习的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在实践上,对于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纠正儿童的不良行为是有效的;
4.否认意识,反对研究思维,不可能揭示出心理的实质;。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精]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精]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三、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特征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年龄特征和规律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中 创造性思维成分随之增多,精细性 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各个发展阶 段中有波动。
影响因素
家庭
个性
社会文化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解析幼儿创造力发展
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 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探究活动是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 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
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
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的。斯腾 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提出人的智慧行为包括三个 方面的成分,即情景、经验和信息加工。
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
社会智力的提倡
“社会智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内心洞察 能力、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知能力等。
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发展
康威(Conway)认为自传 体记忆是对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 历的生活事件的回忆,它包含感 知体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 自我表征等成分的复杂过程,是 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
纳尔逊(Nelson)等认为 自传体记忆包含来自一个人生活 中有个人重要意义的、具体的事 件情节的记忆,它对于自我同一 性和心理健康是关键的。
第一个阶段
分析阶段
第二个阶段
综合阶段
第三个阶段
分析综合 阶段
学前儿童的阅读,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五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
成人对幼儿阅读的影响
选择适龄的读物 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读书给幼儿听,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共读
善用故事录音带 采取多种参与形式

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

幼儿心理学思维试题及答案1. 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A. 直观行动思维B. 直观形象思维C. 抽象逻辑思维D. 情感思维答案:B解析:幼儿思维的主要特点是直观形象思维,即幼儿通过感知、表象和想象来认识世界。

2. 幼儿思维的三个阶段是:A. 感知、表象、想象B. 情感、想象、思维C. 直观行动、直观形象、抽象逻辑D. 理解、记忆、判断答案:C解析:幼儿思维的三个阶段是直观行动思维、直观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3. 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A. 0-3岁B. 3-6岁C. 6-12岁D. 12-18岁答案:B解析: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期是3-6岁,这一时期是幼儿思维从直观行动思维向直观形象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

4. 幼儿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 感知、想象、思维B. 分析、综合、判断C. 比较、分类、归纳D. 逻辑推理、类比推理、演绎推理答案:B解析:幼儿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分析、综合、判断。

通过这三个过程,幼儿对事物进行认识和理解。

5. 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是:A. 逐步从具体到抽象B. 逐步从简单到复杂C. 逐步从单一到多样D. 逐步从被动到主动答案:A解析:幼儿思维发展的规律是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即幼儿的思维过程从对具体事物的感知、表象、想象逐渐过渡到对抽象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6.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之一是:A. 逻辑思维B. 直观形象思维C. 情感思维D. 抽象思维答案:B解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之一是直观形象思维,即幼儿通过感知、表象和想象来认识世界。

7. 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是:A. 教育和训练B. 生理发育C. 家庭环境D. 社会环境答案:A解析:幼儿思维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教育和训练,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和适当的训练,可以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8. 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之一是:A. 稳定性B. 可塑性C. 持久性D. 自主性答案:B解析:幼儿思维发展的特点之一是可塑性,即幼儿的思维过程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进行塑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