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介入术并发症的有关分析

心脏介入术并发症的有关分析
心脏介入术并发症的有关分析

冠状动脉造影的术前及术后护理

冠状动脉造影术前术后护理标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CAG)是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送导管前端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处,通过造影准确地了解冠状动脉病变的部位、狭窄度和远端的冠状动脉血流通畅情况,并测定左室功能。 1 . 术前准备 (1)配合医师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包括:①术前查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及电解质、出凝血时间、感染因子、心肌酶谱、脑钠肽;②X线胸片;③心电图;④心脏彩超等。 (2)药物准备:CAG是相对安全的有创性检查,但有时因病变严重,离子紊乱或操作不当可在术中、术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因此在术前应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并口服波立维、拜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术前口服负荷量各300mg,如使用替格瑞洛口服180mg/次。 (3)皮肤准备:股动脉穿刺者应双侧腹股沟备皮,备皮时应注意防止损伤局部皮肤。 (4)心理护理:CAG及PCI在我国尚未普及并有创伤性,多数患者对该技术缺乏了解,普遍存在思想顾虑,因此与患者交流,说明CAG及PCI的必要性、操作过程与方法、帮患者树立信心、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和恐惧心理。 (5)术前训练:由于摄X线片时要求患者憋气,摄片后要求患者进行强有力咳嗽,以利造影剂从冠状动脉中排出,因此,要求患者术前训练憋气和强有力的咳嗽。选择股动脉穿刺患者,术后需卧床24 h,因此患者应先适应床上排便。 (6)术前常规做碘过敏试验(静脉注射1ml原液,15-20分钟观察心率、血压及全身症状)。 2. 术后护理 (1)术后严密监护,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者回病房后立即行ECG 监测,应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量约为6~8 h内饮水1 000~2 000 ml,以使注入体内的造影剂通过肾脏排泄。 (2)注意穿刺处有无渗血及血肿,观察末梢循环及桡动脉搏动情况。有些患者因压迫不彻底或因应用肝素或制动不够而发生局部出血或血肿,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因此1 h内每15 min观察1次,无异常每2~4 h观察1次。如有渗血、血肿及前臂肿胀明显等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3)注意观察指端血运及足背股动脉搏动情况,因穿刺股动脉植入动脉鞘管,可有股动脉血栓形成。如术侧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或较术前减弱,应考虑股动脉血栓形成,结合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迅速做出判断,及时发现并通知值班医生。血管应用抗凝剂时要特别注意,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目的:研究分析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按照单盲的原则将这86例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术后针对性护理并对常见并发症采取预防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治疗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88%;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88.37%)明显低于观察组(97.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接受针对性护理,给予有效的并发症预防措施,能够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prevention measures of postoperative nursing and complications of cardiac interventional operation.Method: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86 cases in 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interventional heart surgery treatment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ingle blind,the 8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received postoperative targeted nursing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common complications,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post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y time,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complication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ostoperative cardiac function recovery time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13.9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34.88%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he control group (88.37%)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observation group(97.67%),and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Interventional heart surgery patients receive targeted nursing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complications can promote patients recovery and improve patient care satisfaction,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Cardiac interventional surgery;Postoperative care;Complications;Preventive measures 隨着医疗事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心脏介入手术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诊治手段逐渐在临床广泛应用[1]。心脏介入手术的优势十分明显,主要表现为:手术创伤小、手术安全性高及手术效果显著等。但临床研究表明,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会发生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2]。因此,必须重视术后护理,同时要针对各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次研究收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心脏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分析了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措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 (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 (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 (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 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I导联S深、山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3.脑血管血栓塞形成的表现 脑血栓血栓塞形成的表现轻度时可出现不断地打哈欠,酸塞到比较大的血管时出现功能障碍、意识障碍。4.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冠状动脉出现血栓时,血流变慢甚至无血流或无复流。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手术中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并发症在综合导管室里,不管是经血管内操作还是非血管操作都有它的共性,好多并发症的出现并非仅在心内科或外周的介入手术中,也并非局限在经血管或非血管介入手术中,有它的共性也就是常见性,这里仅将常见的并发症做一阐述。 一、血管夹层 (一)血管夹层:在影像上的表现 (1)注入对比剂时仅见内膜下的小的透明双轨,对比剂无残留,属于轻度夹层。 (2)双轨增大,无或仅有轻度对比剂残留,属小夹层对血流几乎无影响。 (3)成分离的帽状,持续对比剂残留。 (4)螺旋形充盈缺损。 (5)持续性充盈缺损。 (6)血流完全中断,属重度加层 (二)血管夹层形成的原因 夹层是指血管扩张部位造影可见的管腔内充盈缺损、管腔外造影剂滞留或内膜片,是导致血管急性闭塞的主要原因。 (1)穿刺成功后植入导丝有阻力是导致穿刺点夹层的的关键。(2)推送导管时,导丝不在导管的尖端先行,导管会损伤动脉内膜。 (3)操作粗暴盲目推送导管。

(4)血管钙化较重,球囊导管没能逐级扩张,植入直径较大的支架。 (三)夹层的处理 (1)根据夹层出现的病种、位置采取不同的方法:下肢夹层的出现一般不需特殊的处理,可以用球囊扩展,必要时置入支架。(2)冠状动脉夹层的出现,对于轻度的夹层甚至是螺旋型的夹层出现也可以尽快置入大小直径相等的支架。 (3)对于重度血流完全中断的夹层需紧急处理。 二、栓塞性并发症 (一)血管内介入治疗与血栓的关系 (1)导管室大部分手术在血管里操作; (2)导管在动脉里滞留易形成纤维蛋白包而出现栓塞; (3)术前抗凝血药物使用不到位; (4)导管材料在血管里操作致斑块脱落; (5)患者高凝状态、卧床、肢体制动、加压包扎、静脉曲张等。(二)血栓形成的表现 1.肺栓塞临床表现 肺栓塞临床表现胸闷憋气、胸痛,卒死。心电图:v1-v4 T 波改变或ST段异常;Ⅰ导联S深、Ⅲ出现Q波联合T波倒置等。2.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 下肢血栓的临床表现体温底下肢体感觉迟钝、肿胀、肤色变深、足背动脉触及不到搏动等。

心脏介入手术并发症处理预案

一、冠状动脉造影并发症 1、冠状动脉造影急性并发症 (1)死亡: 是诊断性冠脉造影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原因有: A患者的基础病变B术者与助手技术不熟练。C设备陈旧老化,摄影显像质量较差,使术者不能分辨重要病变。D压力监测有误或监测不够。 预防措施: 选择患者,注意识别高危患者,尤其左主干患者及三支血管病变患者。 病人可预防性安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及临时人工起搏器。疑左主干病变者应在冠脉开口处或附近注射造影剂。导管已进入左主干病变者,减少造影剂用量,并应尽量减少投照体位。应用大管腔、细管径导管( 5F、6F导管)。造影时密切观察导管尖端的压力及ECG变化,如果导管尖端到达冠脉后,压力图形改变提示左主干病变可能时,则将导管退出冠脉口附近推注少量造影剂。防止导管插入过深造成冠状动脉嵌顿。有严重的左或右冠状动脉病变者造影剂每次用量应小于8ml,以缩短冠状动脉造影时对冠状循环中断时间。术前合并心功能不全、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离子紊乱,严重心律失常者应予纠正,待病情平稳后在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2)急性心肌梗死 发生原因: 血栓栓塞;冠脉内膜脱落或内膜撕裂;冠脉持续痉挛;气栓。 A.血栓栓塞

预防措施: 术前及术中保持肝素化,造影时冲洗液应肝素化,导管、导丝、鞘管等造影器械均应用肝素盐水冲洗,每次送入导丝及导管前应使用肝素盐水认真冲洗和擦拭,去除附在导管腔内及外面的小血凝块及导丝外周的小血凝块。尽量减少导丝在血管内停留时间(应小于2分钟)。 治疗措施: 应立即进行血栓栓塞处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病变血管段。如果证实较大冠状动脉内有血栓存在,应决定立即进行冠状动脉内溶栓术或急诊PCI术,在溶栓前应冠状动脉内给予硝酸甘油(推注)200-300ug,或钙离子拮抗剂以除外冠脉痉挛。 在溶栓或PTCA失败,或左主干闭塞可以考虑作紧急CABG。 B.冠状动脉内膜脱落或撕裂 预防措施: 导管在钢丝引导下进入动脉时,一定要在透视情况下进行,以免钢丝推进过快深入冠状动脉内损伤冠状动脉内膜,造成内膜脱落或撕裂。在导丝跨过主动脉弓时,应把住钢丝后再推送导管。使用软头的冠状动脉导管以防止损伤冠状动脉开口处内膜。遇到阻力决不能向前用力推送导管,导管尖位置有问题应注射少量造影剂进行仔细观察。推送导管应在持续监测导管尖压力情况下进行,只有管尖压力正常和管尖呈游离状态时,才能注射造影剂。 治疗措施: 应立即进行PTCA术,使用高压球囊黏附脱落的内膜或使用灌注球囊,持续加压30分钟。PTCA术失败可使用冠脉内支架术或急诊CABG。 C.持续性冠脉痉挛 预防措施: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本文整理自丁香园站友@sbrdfedx,@jiayoubb,@jhong,@sidinywl 的讨论,仅供交流学习之用。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心脏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心脏支架植入术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我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进行诊治的150例心脏支架植入术患者并发症及处理措施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并发症的处理水平。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了心脏支架植入术,共植入支架181个,支架植入手术成功率为989%(179/181)。结果心脏支架植入术有18例次并发症,发生率为99%,10例支架近端或远端血管出现严重痉挛,6例支架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有撕裂,2例支架边缘内膜存有撕裂。结论心脏支架植入术成功率高,但也伴随一些并发症,应该对症采取合适处理措施,避免的严重后果。 【关键词】心脏支架;并发症;处理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150例患者(男100例,女50例)均为我科2009年12月至2012年5月收治,患者的年龄在35~72岁之间。150例患者有33处病变是因球囊扩张而严重的撕裂了内膜,还有148处是起因于denovo病变。 1.2 方法对患者的手术过程均依靠常规的进程,其中左冠状动脉一般采用JL4型的指引导管,右冠状动脉一般采用AL2型的指引导管,少数病例依据需要采用其他尺寸或者Hocky Stick,VL等特殊的指引导管。支架的直径大小依据病变的远端正常血管来确定,一般采用10~1.1∶1的比例。支架的长度依据病变的最短长度来确定,一般以能完全覆盖病变为基准。植入支架前均采用球囊对病变先进行预扩张,等支架到位后,再采用6~10个大气压扩张10~20 s左右,然后把球囊撤回再稍大气压扩张5~10 s左右,继续对支架进行加固。 2 并发症及其处理措施 本次研究一共植入心脏支架181个,其中denovo stenting占42%,Suboptimal stenting占376%,bailout stenting占204%。在支架类型的选择中,69%的支架为Multilink,524%的支架为A VE Micro,14.6%的支架为Cordis(PalmazSchatz占153%,Crossflex LC占692%,MiniCrown占154%),3.87%的支架为Nir,1.10%的支架为XT Bard,055%的支架为Jostent,2.20%的支架为Devon PUV A,3.31%的支架为Ocan。本次研究中,成功植入了179个支架,成功率为989%(179/181)。手术中发生并发症18例次,发生率为99%(18/181),主要有以下几类并发症。 2.1 支架植入后,其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出现了严重痉挛的现象这类病发症有10例次,发现严重痉挛的现象时,立即采取反复冠脉内给予硝酸甘油或舌下含服硝苯地平胶囊10~20 mg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情况转好,对该10例患者病例资料加以分析,发现有6例患者术前没有采用钙拮抗剂加以治疗,另外的4例存有不稳定性心绞痛,手术期间,并未停止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 2.2 支架植入造成其近端或远端正常血管有撕裂的现象这类并发症有6例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护理 陆娟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人民医院介入科,江苏盐城 2242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回顾141例心脏介入 治疗患者的治疗、护理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护理情况。分析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护理对策。结果做好围手术期的相关护理能更好地预防并发症,提高心脏介入治疗的成功率规范化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巩固和提高心脏介入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并发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 R654.2 文献标识码 B 心脏介入治疗是通过外周血管穿刺途径将特制导管送至心脏相应的病灶部位直接治疗心脏疾患。近年来,该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成为当前心脏病诊治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心血管疾病介入性诊治创伤小,效果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然而,心脏介入诊治毕竟是有创性的治疗技术,对病人是一个应激,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并发症甚至死亡【1】。因此,本文回顾我院自开展心脏介入治疗以来241例,分析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规范化护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巩固和提高心脏介入的疗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具有重要的意义。 1.临床资料 1.1 对象2002年3月至今,我院自开展心脏介入治疗技术以来共收治141例中,男85 例,女56例,年龄34-74岁,其中,60岁以上68例。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造影(CAC),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置入术,安置永久性心脏起搏器,二尖瓣球囊扩张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等,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血压迅速下降、心率减慢、全身大汗、恶心、懒言、面色苍白等。 1.2 方法统计141例心脏介入治疗患者的治疗、护理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其护理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结果统计结果显示,心脏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易发生的并发症主要为:迷走神经反 射性低血压、穿刺点出血或局部出血、尿潴留、血栓形成与栓塞、伤口感染、肾功能不全、失眠与疼痛等。 2.1 迷走神经反射性低血压心脏介入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是由于外周大动 脉收到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将冲动传入血管中枢,抑制交感神经和(或)激活副交感神

心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案

心血管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预案 1、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 预防措施: 1)手术中严格按照相应操作规范执行,操作仔细,进修或培训医师应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穿刺。 2)术后压迫止血应充分,嘱患者术肢制动6-8小时。 3)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血肿、杂音等,如有可适当调整压迫止血器的压迫力度及方位。 4)必要时拔鞘前行ACT监测,少于170s是方可拔鞘。 处理预案: 1)如术后穿刺处出现新的杂音,应考虑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可能。 2)如杂音不明显,可调整压迫止血器或用绷带压迫止血并适当延长压迫时间。 3)如经上述处理杂音仍存在,可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明确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如为假性动脉瘤可在超声下行假

性动脉瘤凝血酶封堵术,如为动静脉瘘且患者有明显的下肢肿胀,可考虑外科修补治疗。 2、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预防措施: 1)注重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恐惧情绪。术前采取讲解、发放资料、请手术成功的患者介绍亲身体会等方式,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必要性、方法、过程、注意事项及安全性,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 2)术后要进行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及心律、血压变化,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出汗、心慌等症状。3)对于有大量出汗、脱水的病人,拔管前应根据患者情况及时补充液体量。 4)拔鞘时应备好急救药品,必要时鞘管周围皮下注射利多卡因,拔鞘后的压迫止血必须用力恰当,避免用力过度。 处理预案: 1)介入术后患者,特别是压迫止血、拔鞘管或疼痛刺激时应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有无胸闷、憋气、恶心、呕吐、

出汗等症状。 2)如患者在压迫止血、拔鞘管或疼痛刺激时出现胸闷、憋气、恶心、呕吐、出汗等症状,并伴有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时应考虑血管迷走反射。 3)术者应立即消除刺激因素如适当减轻压迫止血力度、暂停拔鞘等操作。 4)护士立即给予快速静脉补液扩容(视患者年龄、心功能情况而定),并准备好阿托品、多巴胺等,在医生的嘱托下给予静脉推注阿托品,必要时可给予肾上腺素、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 5)给药的同时术者、护士应给予必要的心理安慰,消除紧张情绪。 6)处理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心率、血压、心电图变化。 3、急性和亚急性血栓形成 预防措施: 1)术后严密监护胸闷、胸痛等心绞痛症状及心电图ST段、T波的变化。心绞痛复发预示支架血栓形成或冠脉急性再闭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6-07-21T13:32:14.21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王丽新龚爱军 [导读] 对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5 摘要:目的分析和总结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方法及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方法选取进行心脏介入手术的患者共72例,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和总结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方法及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措施。结果 72例患者术后在护理人员的细心护理下恢复较好,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以往有明显的降低。结论对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患者实施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促进患者的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心脏介入术作为心脏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一种重要方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心脏介入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效果明显等特点,所以在心脏诊治方面得到快速发展。然而,心脏介入术是一种有创手术,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并发症的产生,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诊治效果,所以需要对心脏介入术后并发症给予一定的重视。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我院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行心脏介入手术72例,其中男43例,女29例,年龄21-72岁,平均50.6岁。72例中心肌梗死26例,心绞痛46例;行冠脉支架植入术32例,冠脉造影术40例。 1.2 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类汇总患者手术治疗及护理资料,剖析护理措施及注意事项,并统计合并并发症情况。 2术后一般护理 2.1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在患者心脏介入治疗术后72h内应密切监测各项生命体征,如脉搏、呼吸频率、血压变化、体温情况、心率、皮肤黏膜的颜色、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以及患者神志变化。 2.2严格记录24h出入液量密切监测患者术后的液体出入量,其中尿量是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术后早期注意观察尿液的量、颜色及性质,若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若患者无心力衰竭的表现时,可以告知患者适当增加饮水,补充血容量,同时也有利于加速造影剂的排出。 2.3饮食护理患者术后应加强营养支持,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家属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少食多餐,禁食刺激性食物。 2.4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针对问题进行劝解和开导,态度温和,言语得体。同时还可以寻求患者家属的支持,鼓励家人多陪伴患者,满足其心理需要,多给予患者鼓励,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 3 术后并发症的预防 3.1出血与血肿的预防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术中反复穿刺、术后压迫部位不准确、压迫时间过短、体位变换不当等。穿刺点出血时患者会感觉到穿刺点附近有明显的皮肤潮湿感。术后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一旦发现穿刺点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并压迫穿刺点上方1-1.5cm处,徒手按压止血后重新加压包扎,注意观察。如果发现颜色发紫,则可适当放松固定带。对于血肿患者,若血肿较小则无须处理,若血肿较大,可穿刺抽血,防止形成硬结。对于血肿严重的患者,可用50%硫酸镁湿敷或理疗,以加快淤血的吸收,改善血肿。一般血肿可以自行消退。 3.2心功能障碍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术后心功能下降,表现为胸闷、恶心、面色苍白、心率减慢、脉搏细弱、全身发冷等症状。在术后3d内应定时询问病人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情况,避免加重心脏负荷,24h心电监护,注意心率、血压变化,并做好急救准备。发现频发室早时,静脉缓慢推注利多卡因50-100mg;发现心率缓慢时,予以吸氧,必要时推注0.5-1mg阿托品;发现室颤或室速时立即电除颤,转复后维持量静脉滴注利多卡因。 3.3尿潴留的预防指导患者将内盛60℃热水的热水袋横放于膀胱区,每次轻轻上下按摩约20min,以刺激膀胱,顺利排尿;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使用温热便盆,摇起床,坐位或半卧位排尿。必要时行无菌导尿术。 3.4迷走神经反射护理常见的预防拔管时可利多卡因局麻后进行,拔管后包扎压迫不宜过紧,以防止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术后指导患者少量多次进食和饮水,预防发生低血糖。饮食不能过饱,以避免胃肠道突然扩张,从而诱发患者迷走神经反射。积极开展尿潴留护理,避免膀胱过度充盈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兴奋。 3.5血栓形成的预防术后应关注患者意识的清醒程度,随时注意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密切观察患者四肢远端颜色,注意询问患者四肢是否有麻木感等。遵医嘱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溶栓抗凝,同时减压包扎。指导家属和患者定时按摩头部、拍打四肢,积极预防血栓的形成,发现不良症状,及时报告医生。 3.6感染和疼痛的预防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变化,作好记录。一方面换药时密切观察皮肤愈合情况,伤口部位是否红肿,是否有液体渗出,另一方面可倾听患者主诉,了解病情。要按时应用抗生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疼药物。 3.7低血压和低血糖的预防术前要尽可能缩短禁食时间,以维持正常的体液稳定,保持体力,必要时根据医嘱静脉补液来补充能量。拔管前做好解释沟通工作,取得病人的理解与配合,缓解紧张情绪;拔管后30min内应密切检测患者血压、心率及心电图变化;及时询问患者有无头晕、恶心等不良症状;密切关注患者表情及面部颜色变化。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 结束语 心脏介入治疗术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有效方法,对患者会产生一定的创伤性,而且也存在较多的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愈后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患者的术后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就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马冬梅.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科学,2012,2(13):128-128.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先天性心脏病是胎儿心脏和大血管在母体内发育异常所造成的先天畸形,是小儿最常见的心脏病。近年来应用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应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瓣膜(如肺动脉瓣狭窄)和血管,从而大大提高了先天性心脏病根治手术效果。 一、护理评估 1.病史有无发绀、呼吸道感染、心脏杂音、运动耐量减少等症状。 2.辅助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实验室检查。 3.心理社会因素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 二、护理问题 1.知识缺乏缺乏相关疾病知识有关。 2.舒适的改变与术后肢体制动有关。 3.潜在并发症残余分流、溶血、血栓与栓塞、出血、房室传导阻滞、封堵器脱落等。 三、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指导: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性,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受凉感冒。 2.指导患者完成必要的实验室检查、超声心动图、胸片、心电图

等。 3.做好手术区域皮肤的清洁。 4.成人术前不需禁食,可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避免胀气,避免过饱;患儿术前6小时禁食。 5.训练患者床上大小便,术前排空膀胱。 (二)术后护理 1.密切观察伤口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动脉穿刺者以1kg沙袋压迫6~8小时,12 小时制动,24小时下床活动;静脉穿刺者沙袋压迫4~6小时,6小时制动,12小时下床活动。 2.密切观察下肢皮肤颜色、温度及循环等情况,并进行双侧对比。 3.观察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变化,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备好急救物品。 4.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抗凝治疗3~6个月,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5.术后行胸片及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封堵器位置和残余分流情况。 四、健康指导 1.减少激烈活动,以防止封堵器脱落。 2.按时复查,术后1、3、6、12 个月来医院复查,注意休息,防止感冒。 3.按医嘱服用抗凝剂,注意观察出血倾向。 五、护理评价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防治

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与并发症防治 发表时间:2014-07-28T09:48:35.9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3期供稿作者:欧仁琪咪克钟华[导读]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患者也更愿意接受这种微创、高效、安全性高的手术方法[1]。 欧仁琪咪克钟华 (新疆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放射介入室 830049) 【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心脏介入治疗术后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预防的方法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00个做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患者,以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等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提供基本的常规护理,但对于护理组进行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结果: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远低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不上护理组,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这两组的差异比较是有意义的。结论:术后护理与手术成功与否有着密切联系,术后护理不仅包括身体物理上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护理,要让患者放心治疗,做好护理,不仅会是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关键词】并发症护理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3-0231-02 心脏介入手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微创手术方法,在临床中被广泛的应用。患者也更愿意接受这种微创、高效、安全性高的手术方法[1]。这种方法先是对血管进行微创切口操作,再运用心脏导管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心脏方面的疾病。但正因为这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手段,也存在着很多并发症,加之手术的部位为身体最重要的部分,所以此法的并发症不容小视,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防治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消除并发症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护理的中心工作内容。本文对心脏介入诊疗术的并发症的预防以及护理的内容重心进行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100个做心脏介入治疗术的患者的资料,以这1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对象均符合标准.本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60例。女性患者40例,最小年龄为39岁,最大年龄为80岁,中位年龄为54岁。随机均等分为两组,即每组50例,分别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只提供基本的常规护理,但对于护理组,在基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各方面综合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护理,情绪稳定护理,穿刺部位特殊护理等等。护理组的术后并发症远低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明显比不上护理组,从统计学的意义上来说,这两组的差异比较是有意义的,是具有可比性的。 1.2方法 分别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只提供基本的常规护理,但对于护理组,在基础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对其进行各方面综合护理,包括心理健康护理,情绪稳定护理,穿刺部位特殊护理等等[2]。最后对患者的疗效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访问调查。 1. 3疗效评定 采用自拟的护理满意度评价表来评价患者进行治疗的护理满意度。其中包括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四项,总的满意率为非常满意、满意和基本满意相加的总和.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I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 关于护理组的患者满意度:总的满意度为90,关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总的满意度为56,两组数据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是具有可比性的。 2.2并发症发生情况 护理组有三个患者失眠,2名患者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并发症发生率50,而对照组患者有2例患者出现肢体酸胀,一名患者出现泌尿问题,4例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并发症发生率为45。对上述患者进行积极针对性治疗,已经全部转危为安。 3、讨论 术后护理与手术成功与否有着密切联系,术后护理不仅包括身体物理上的护理,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护理,要让患者放心治疗,做好护理,不仅会是患者的满意度增加,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机率[3]。好的护理包括术前常规检查的完善,根据病人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对可能发生的术后并发情况做好准备,进行预防。术后的护理工作则是重中之重。不仅在病人身体物理上进行护理,还要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要给病人营造一个清静舒适的环境,让他们放心的进行治疗,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心理方面多给患者鼓励和安慰,关心病人每天的血率血压值,进行记录分析,鼓励患者多喝水,少量多次,多吃饭补充营养,有必要可以进行锻炼。护理人员要在术后严密监测患者的穿刺部位,如发生出血血肿情况应及时积极地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嘱咐病人听从护理人员的指导,不可以擅自做主。虽然新型的治疗手段,并发症不是很多,但这类手术的部位一般多为身体的重要部位,所以还是要加强此类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防治工作作用突出,减少与消除并发症的发生是术后护理的中心工作内容。上述结果显示,有效地护理不仅减少或消除了并发症的发生,更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其燕.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11,23:159-160. [2]马冬梅.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中国医药科学,2012,13:128+130. [3]郭鑫.心脏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分析及并发症预防[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4:368.

扒一扒 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扒一扒介入手术常见的并发症 随着介入手术技术的逐渐成熟,手术适应证范围逐渐扩大,而随之而来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大家的重视,这些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了介入手术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如何减少和应对并发症也成了临床医生的重要课题,这里专门归纳了PCI 的常见并发症。 PCI 常见并发症分类 1. 血管径路并发症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腹膜后血肿;血肿并感染;夹层;血栓形成;栓塞;出血;动-静脉瘘。 2. 冠脉及循环并发症 冠脉痉挛;冠脉夹层;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无再流现象;冠脉穿孔;假性动脉瘤、冠脉-心室瘘;边支闭塞;支架脱载;心包填塞;血栓瀑布现象;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有室性心律失常、窦房结功能丧失、传导阻滞);气栓;急诊CABG ;心跳骤停、死亡;急性肺栓塞;急诊二次介入。 3. 非血管并发症 低血压;脑卒中;心功能损害;造影剂肾病;过敏反应;硬膜外脓肿;感染;头痛、腰痛、胸痛;迷走反射(特别拔鞘管时)。

拔管综合征 拔管综合征是冠状动脉支架术后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伴恶心呕吐,出冷汗,严重时发生心跳停止,抢救不及时可造成死亡。主要是迷走反射引起,可能与疼痛和血容量偏低有关。 其预后有赖于快速诊断和处理。 1. 我们一般拔管前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告知可能出现的临床表现,解除其恐惧心理,尤其是女性患者。 2. 拔鞘管之前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同时备好升压、解痉、扩血管及抗心律失常等急救药品,遇到特别紧张和疼痛敏感的常予利多卡因局部镇痛。 3. 拔管时压迫止血力度以能触摸到足背动脉波动为准,注意两侧股动脉有伤口时,严禁同时拔管按压。同时避免暴力拔管。 4. 拔管后30 分钟内,应密切观察血压、心率及心电图的变化,面色及表情,询问有无头晕及恶心的感觉,以减少或避免拔管综合征的发生。 5. 处理原则:拔管综合征多为良性经过,但合并严重瓣膜病及冠心病者可出现严重后果。若患者出现症状,嘱其保持卧位,血压正常而以心率慢为主者可给予阿托品0.5-1 mg 静推;若有血压降低则可以给予多巴胺5-10 mg 静推,同时静脉快速补液。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无再流现象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最新资料推荐------------------------------------------------------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 , 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属于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诊断技术。 CAG: 心梗急性期准备行冠脉内溶栓者;心梗急性期: 准备行急症 PTCA 及支架置入术者; AMI 继发机械性并发症准备急诊手术者;指导治疗性CAG 重大手术前行 CAG: (1) 年龄45 岁行瓣膜置换术者 (2) 不明原因,年龄45 岁乳头肌功能失调,准备手术治疗者 (3)先心病疑有冠脉异常准备手术者 (4) 中老年人 ECG 异常准备行较大手术者。 适应症: 明确诊断须根据结果选择治疗方式,急性心肌梗塞, 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心脏外科手术前, 了解冠状动脉情况,特殊职业 PTCA 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递入球囊导管: 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作用机制: 用球囊扩张导致斑块撕裂破碎、压缩,使内腔扩大,拔除球囊导管后,血压对扩张部的血管壁起到支撑作用,维持内腔通畅, 1 / 7

以达到显著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有效地增加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与 PTCA 的操作相似,是通过植入一个特别的特定型号的金属支架于冠状动脉狭窄处,使冠状动脉持续扩张,从而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通畅,保证病变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血管治疗技术,是 PTCA 的后盾。 适应症: PTCA 并发冠状动脉夹层、严重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濒临闭塞。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3mm 的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再狭窄病变。 慢性闭塞性病变。 心脏介入治疗及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是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的交叉学科,对疾病诊疗具有微创化,闭合化和教学化,逐渐成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并驾齐驱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是经皮穿刺途径进入血管或心腔内进行的诊疗技术。 正确的选择是: 早检查、早诊断,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病人准备: 术前知识宣教: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定义: 造影导管选择性插入冠状动脉开口 , 注射造影剂显示冠状动脉解剖走行及病变, 属于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诊断技术。 CAG: 心梗急性期准备行冠脉内溶栓者;心梗急性期: 准备行急症 PTCA 及支架置入术者; AMI 继发机械性并发症准备急诊手术者;指导治疗性CAG 重大手术前行 CAG: (1) 年龄45 岁行瓣膜置换术者 (2) 不明原因,年龄45 岁乳头肌功能失调,准备手术治疗者 (3)先心病疑有冠脉异常准备手术者 (4) 中老年人 ECG 异常准备行较大手术者。 适应症: 明确诊断须根据结果选择治疗方式,急性心肌梗塞, 须急诊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血管重建术后疗效随访,心脏外科手术前, 了解冠状动脉情况,特殊职业 PTCA 是经皮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递入球囊导管: 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的一种血管重建术。 作用机制: 用球囊扩张导致斑块撕裂破碎、压缩,使内腔扩大,拔除球囊导管后,血压对扩张部的血管壁起到支撑作用,维持内腔通畅,以达到显著缓解心绞痛的症状和改善左心室功能,从而有效地增加

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病人的远期生存率。 冠脉支架植入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与 PTCA 的操作相似,是通过植入一个特别的特定型号的金属支架于冠状动脉狭窄处,使冠状动脉持续扩张,从而使冠状动脉内血流通畅,保证病变部位心肌的血液供应,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心血管治疗技术,是 PTCA 的后盾。 适应症: PTCA 并发冠状动脉夹层、严重冠状动脉内膜撕裂、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濒临闭塞。 冠状动脉血管直径3mm 的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分支-开口病变。 冠状动脉再狭窄病变。 慢性闭塞性病变。 心脏介入治疗及护理: 心脏介入治疗是集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的交叉学科,对疾病诊疗具有微创化,闭合化和教学化,逐渐成为与内科学,外科学并驾齐驱的三大医学技术之一,是经皮穿刺途径进入血管或心腔内进行的诊疗技术。 正确的选择是: 早检查、早诊断,选择最好的治疗方案!病人准备: 术前知识宣教: 根据病人不同的文化程度,采用不同的宣教形式,简要讲解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