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走出师德亚健康状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卷 第5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Vol.25 No.5 2011年10月 Journal of Yanb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October. 2011

·108·如何走出师德亚健康状态

冯艳姝 

(安图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 安图 133600)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的亚健康状态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慢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会影响,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理,为其成长投下心灵的阴影,直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从眼神、语言及肢体语言等小处入手,修正自身言行,以正师德,让教师职业道德走出亚健康状态。关键词:师德;亚健康状态;小处入手;眼神;语言;肢体语言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4564(2011)05-0108 -02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教育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来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对学生造成重大伤害的报道越来越少了,这是让人高兴的事。但是,走近我们教师,不难发现教师职业道德还存在着另一种隐忧。

许多教师不再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学生,而是运用眼神、语言和肢体语言等对学生或是鄙视、或是挖苦、或是冷漠……这种伤害于学生并不比体罚、变相体罚更轻松。曾经有过这样一则案例:一位5岁的孩子向幼儿园园长告状,说老师骂他了,可老师真的没骂过这孩子,教师起码的素质还是有的。可孩子大哭着清晰地说:“老师用眼睛骂我了”。原来在活动室里,教师由于气愤,压着脾气,狠狠地瞪了这位淘气的孩子。我们不禁震颤了,一个学过3年幼教专业的教师内心微妙的变化逃不过5岁孩子的眼睛,这种眼神远比语言更具有杀伤力。“教育要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而教师的这种行为恰恰造成学生个性心理的不健康,这将严重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

近来,对人的健康状况评价有一个新生词叫亚健康状态,这种非谩骂、体罚、变相体罚而对学生个性心理造成伤害的现象不也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亚健康状态吗?身体的亚健康存在很大的隐患,如果不加以注意,会渐渐导致生大病,甚

至是绝症。而教师职业道德的这种亚健康状态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慢性伤害,这种伤害往往会影响、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理,为其成长投下心灵的阴影,直至影响到孩子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从眼神、语言及肢体语言等小处入手,修正自身言行,以正师德,让教师职业道德走出亚健康状态。

首先,不要用眼神伤害心灵。

孟子认为,观察人的眼睛可知善恶,他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眸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善焉,听其言也观其眸,人焉庚哉。这是说,一个人的内心是善是恶,都能从无法掩盖的眼神里显示出来。

人与人,必然从眼睛中相互窥探,会意对方内心深处的奥秘。当人们心情愉快时,眼神中透出光彩;当人们心情惨淡时,眼神中流露出黯然;心情平和时,眼神沉稳;心有怨恨时,眼神尖利冰冷;心有爱意时,眼神温存柔和……正如罗马诗人奥维特所说沉默的眼光中常有声音和话语。教师的眼神则是扣开学生心扉的钥匙,蕴含着一种关爱、一种期盼、一种嗔怒。而进入校园,在教室里、走廊上、办公室内常有教师用不屑的眼神看着后进生:“这么简单的问题怎么还不懂”;又有教师用刀子一样锐利的目光瞪着有抵触情绪的学生,试图用这眼神威压学生;更有甚者对又犯错误的学生用严厉的眼神从头顶一直向下,直看到脚尖,再一点点向上看到眼睛,教师的眼睛

第5期 冯艳姝:如何走出师德亚健状态 ·109·

就犹如医院里的透视仪,已经看到了学生的骨子里,把学生赤裸裸地放进了眼底,这些眼神深深的伤害着学生的心灵。而学生是如何面对那些眼神的呢?慌乱、无助、局促不安、委屈或是愤怒。

作为教师,正确运用眼神,可以与学生建立友谊的桥梁,可以打开学生心灵的那把锁。教师应常向学生投去关爱的眼神。当学生有进步或欲表达时,给予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学生会信心百倍;当学生犯错误时,给他一个嗔怒的眼神,学生会在这无声的批评中羞愧于色;当学生不明白自己的言行对或错时,教师一个制止的眼神,学生会心领神会;当学生言行值得肯定时,教师投去一个赞许的眼神,学生会不断进步。但是要记住学生会分清爱的嗔怒与鄙视的愤怒,教师这种种眼神的前提是心中有爱,没有爱的眼神是空洞的、冷酷的。

其次,不要用语言向学生施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的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它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在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师由于缺乏心理学知识,往往会不自觉地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我们常听到教师这样训斥学生:“你怎么又打人了,我看你是改不掉这坏毛病了,跟小流氓没什么两样”、“以后上课不准乱动,再乱动就把你的手剁掉”、“这次考试又是你拖班级后腿,真丢人”、“我看你是无药可救了”、“你还不如某某呢,他都比你强多了”……

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应该是深切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为了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而教育中的这些语言施暴的现象,非但无法激励学生,还严重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的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

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表扬要坚持做到:诚恳、真挚、具体、及时;批评要不讽刺、不挖苦,坚持正面教育。

再次,用肢体语言来传递爱。

教师的肢体语言包括表情语言、手势语言等,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表情,不善于运用表情就不能有效地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当教师学会用姿势、声音等各方面做出不同的表示时,才能把爱传递给学生。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学生因为学习成绩差,特别喜欢捣乱,违反纪律,被老师安排在特殊座位:一排一座。他也破罐子破摔,变本加厉。后来,来了一位教数学的新班主任,他对这个小“捣蛋王”特别关爱,每次上课都喜欢摸一摸这个学生的头。老师这不经意的一摸,却给学生带来了自豪感、荣誉感。从此,他就对这位老师颇有好感,并爱屋及乌地喜欢上了数学。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大数学家的陈景润。功成名就的他总会记起那双温柔的手和那份特殊的关爱。

相比那温柔的抚摸,许多教师对学生的赞扬就太公式化了。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表扬场景:教师问全班同学“他说的好不好?”“好!”“棒不棒?”“棒!”于是同学们训练有素的齐声说“棒、棒、棒”或是“嘿嘿、嘿嘿,你真棒!我要向你学!”受表扬的学生对这样一层不变的表扬已显得漠然,再看老师如老僧入定般不动,连表情也似波澜不惊,这样的表扬连教者自己都没有被打动,学生又怎能珍视这赞美之词呢。教师毫不动情的说出的“你真聪明”之类的赞许已经把学生的耳朵磨出了老茧,这样的走过场,这样的敷衍,哪如那轻轻的一摸来得实在。

让肢体语言透射出爱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喜爱时轻轻地摸摸他的头;认可时微笑着点点头;称赞时伸伸大拇指及拍拍肩、握握手,甚至于一个拥抱等等,正确的使用体态语,会在自然和谐中拉近师生间心与心的距离,使教师产生亲和力。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要想为人师表、教育好学生,必需先修正自身的言行,以行示德,以德带行。教师要从小处入手,锤炼自我的言行,走出师德的亚健康状态,为学生的健康人生奠基,从而使教育教学无处不彰显教师职业道德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