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紧扣诗眼,从“心出发。

1、访生:明月何时照我还?明月何时照我还?

在遥远的古时候,当深深的思念,浓浓的乡愁涌上心头,许多诗人就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心中的无尽思念,著名诗人王维就写下一篇流传千古的思乡佳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读题、释题

题目很重要。是我们走进课文、走进古诗中的一扇门,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①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重阳节的资料。

②借助注释理解“山东”不是指现在的我国山东省,而是指华山以东,诗中指作者的家乡山西省。

③题目中有一个生字——忆

a、你是怎么记住它的?竖心旁表示什么?

b、组词(回忆、记忆……)

c、题目中是指谁回忆谁?

3、再读课题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这首古诗写的是诗人在重阳节这一天回忆起了家乡的亲人。他的心情可能会是?生读题。心情也可能是?生读题。

是的,此时的王维可能难过,也可能略觉孤单,带着你的理解齐读诗题。

回忆源于内心,诗人在重阳节回忆起亲人会有着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到诗中去感受。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地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会看注释,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3、检查生字的认读。

4、多形式读古诗。

三、想象画面,由“意”入心

1、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

15岁那年,王维就离开了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想取得功名,实现个人的理想,写此诗时王维只有17岁,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倍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亲人。

2、17岁的王维身处“异乡”作为“异客”是什么滋味呢?哪个字最能体现诗人孤独、苦闷的心情?在书中圈出。

①学生汇报,板书:独组词(单独、独自……)

没错,诗中的这个“独”字就是“独自”的意思。

②汉字是会说话的,仔细看看“独”字,它的背后隐藏着一幅幅画面,透过它你看到一幅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走进王维当年的生活,寻找一幕幕他那孤独的身影。出示句式,生想象说话:

来到大街,人来人往,热闹非凡,而他————————

路过大院,亲朋相聚,举杯痛饮,而他———————

出门远游,游人结伴,互帮互助,而他————————

根据学生补充的内容体会情感,引发朗读这一诗句。

③由此可见,当王维吟诵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句时,他心中该是多么的酸楚啊!

角色互换:王维啊王维,当身边的亲人都团聚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你的心情?带着感受读。

王维啊王维,当别人三五好友,呼朋引伴时,你这个异乡异客只能干什么?此时的你?带着你这份感情读。

王维,此时的你在想着谁?念着谁?读出你的思念.

不管你是如何想念亲人,你仍在异乡,不管你是怎么的孤独,你仍然是异客,带着此时的感受,齐读第一句。

3、即使生活在繁华的都市,即使满腹才华被他人赏识,孤单无助的王维仍是一名生活在异乡的异客,无时无刻不在思念亲人,这是魂牵梦绕的思念啊!尤其是在过节的时候,这思亲之情更是深切,诗人把满腹思念都倾吐在哪句诗中了?(生读: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整首诗中,这一句流传最为广泛,每个字都凝结着诗人的情感和心血。再读,哪几个触动了你的心弦?(板书:倍思亲)

②换词体会情感

“每逢佳节更思亲”、“每逢佳节又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

a、读一读,你发现三句诗有什么区别?你觉得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

b、“倍”组词(加倍、双倍……)

在这里“倍”指的就是“加倍”。一个“倍”字,既表现出今日思亲之情的强烈,又表现出王维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家乡亲人。

c、用你的朗读表达出王维的这份思念。(个别读、师评价,齐读)

③“每逢佳节”指的仅仅就是重阳节吗?还可能是中国的哪些传统节日?

是的,不管是中秋还是除夕,它都是家人团聚的大好时机。人们都说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边读边想,在不同的节日里。远在异乡的王维都会看到什么?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抓住诗人的心情、神情说开去:

每逢__节,我看到__,想起家乡的亲人,____。

④指导朗读。

平常也就罢了,而佳节来临时,别人家举杯畅饮、庆祝团圆,而诗人却只能孤独的回忆这一幅画面,怎能不会使他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家乡人、家乡事都如放电影般频频从王维的脑海中荡过,这些都令他刻骨铭心、难以忘怀,他怎能不每逢佳节倍思亲呀!

17岁的他还是一个孩子呀,就已经背井离乡。生病时没人照顾,遇到困难没人帮忙,因为独在异乡为异客,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

好一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千多年来,它道出了多少天涯游子对家乡、对祖国的思念啊!每当国庆佳节,还在他乡的莘莘学子,会在心底默默地念起:____。

中秋来临,远在外地求职谋生的人们,会对着明月诉说:____。

除夕之夜,家家户户欢聚一堂,异国的海外游子,会面向祖国的方向深情地诉说:____。

4、此情此景,让你不禁还想起了谁的诗(生补充古诗接龙中积累的思乡诗。)

课件逐一出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外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5、睹物思人,看到人家都登高游玩,他会想到谁?

6、家乡亲人的一举一动那么清晰地浮现在眼前,却不能真实地拥抱、交谈,这种痛苦的滋味真令人心碎呀!尽管心中倍思亲,可他都只能面向东方,含泪诵读: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能说说你对茱萸有了解吗?看注释,谁愿意来读读?

生:茱萸,一种有香味的植物,古人在重阳节登高时,把茱萸插在头上或装在小布袋里,认为可以避灾。

师:想看看茱萸吗?

课件出示:“重阳之日,登高畅游。携茱萸女,插茱萸枝,佩茱萸囊,饮茱萸酒,吟茱萸诗,极尽欢娱之乐。”。

师:谁愿意来读读。

师:这就是大家不太所知,古人喜爱倍至的茱萸。它不单单是一种植物,已经为一种重阳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王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重阳节。

师:这就是大家不太所知,古人喜爱倍至的茱萸。它不单单是一种植物,已经为一种重阳文化,就是在这种文化的浸润下,王维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美好的重阳节。

课件出示:晨曦微露,鸟鸣声声,——————;天高云淡,阳光暖暖,——————;月上枝头,晚风习习,——————。

师:当晨曦微露,鸟鸣声声时,王维会和他的家人做些什么呢?当天高云淡,阳光暖暖,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又会和他的家人做些什么呢?

生写话,师巡视。

预设:晨曦微露,鸟鸣声声,王维同家人来到树林里吟诗作对,其乐融融;天高云淡,阳光暖暖,王维同一家人去登高,享受那超然物外的感觉;月上枝头,晚风习习,王维同一家人做在树阴下,谈笑风生,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师:感受到了吗?

师:岁岁重阳,今又重阳,当这一切美好成为一种回忆的时候,此时的王维又是怎样的境遇呢?

出示:

“年青的王维孤身一人来到洛阳,人地生疏,举目无亲,语言不通,饮食不惯……”(音乐响起)

师:谁愿意来读读。

生读。

师:重阳依旧,人事以飞,此时的重阳节一切美好的回忆被残酷的现实无情地击碎,在王维的眼中此时的重阳节没有了太多太多。

出示:“虽然还是晨夕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 ;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 ;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

师:请你再一次拿起手中的文字,只是增加了几个字。

预设:虽然还是晨曦微露,鸟鸣声声,但是没有了王维同家人来到树林里吟诗作对,其乐融融;虽然还是天高云淡,阳光暖暖,但是没有了王维同一家人去登高,享受那超然物外的感觉;虽然还是月上枝头,晚风习习,但是没有了王维同一家人做在树阴下,谈笑风生,不时发出欢乐的笑声。

师:没有了太多太多。

师:在王维的眼中没了太多太多。而此时的王维有的是——

②是呀!家乡的亲人团聚在一起,他们又何尝不在思念着王维呢?登高远眺,无限的牵挂、担忧、思念涌上心头,他的亲人们一定也会面向西方,大声喊出(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幅画面中最令人遗憾的是少一人,少一人是诗人王维此时最大的痛,也是家乡亲人们心底最大的痛,“少一人”在王维和兄弟们的心中不断地撞击着。

四、回扣诗眼,感悟诗“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