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作业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简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女性地位简述
中文1201 史札记
1引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汉语言文字是表意体系文字的代表,也正因为此,汉字的构成和使用中表现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脉络,深刻的揭示着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和思想倾向。
在文明的早期,部落主要依赖于采集文明得以生存,这一时期女性借助其生育后代和采集食物的能力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
像“后、姓、姜”等字都反映着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
而到了狩猎文明时期,男性的身体优势显现,逐渐掌握了话语权,父权开始取代母权,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下降,例如“奴、婢、妾”等对含欺侮意义的汉字的也反映出了古代男尊女卑的一个方面1。
汉字的演化真实的记录了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
文章将以中国的女旁汉字为载体,试图挖掘出女旁汉字中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分析女旁汉字与古代女性关系之间的微妙关系。
文章希望通过针对女旁汉字数量和意义的分析与阐述,研究中国古代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
文章将从称谓类女旁汉字、婚嫁类女旁汉字、孕育类女旁汉字、身份类女旁汉字、品性类女旁汉字等几个方面进行切入,首先分析汉字形义发展变化,然后发掘出女部字中反映的女性文化内涵与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
1.2研究的范围和内容
汉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说汉字自身的发展就反映着中国社会变迁发展的历史。
本文研究主要围绕汉语的女旁汉字展开,并通过对女旁汉字的考察研究深入的发掘中国古代文化,剖析中国古代女性处境和社会角色。
文章研究的范围包括有关女性的一切,包括女性的婚姻、生活、心理等等。
主要是以《说文解字》一书作为研究的材料来源,通过对其中包含的女旁汉字的结构和形成的分析,试图得出窥探中国古代女性社会生活的一个剪影。
同时在《说文解字》中还包含着其他一些非女部首的汉字也与女性有关,但1石云孙. 女性世界的展示——女部字抉微[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61-64.
考虑到文章的篇幅和研究侧重点,文章将略过这些汉字的考察,主要以《说文解字》中记载的238个女旁汉字加上重文13个进行考究和分析。
1.3研究方法
文章针对《说文解字》中的女旁汉字从汉语言文字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同时注意结合历史史料和考古成果,注重考据,尽可能较为客观的展现出汉字本身蕴含的关于女性文化的含义。
文章在进行研究时,将借鉴前人进行分类归纳的方法,即根据汉字本身所属的类型或者蕴含的感情色彩进行分别归类并进行比较研究。
同时笔者还将搜集大量有关女旁汉字的文献资料进行研读,并对于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梳理,尝试汲取一些研究经验。
此外,笔者还将比较各个女旁汉字在造字上的异同来从侧面挖掘汉字与古代女性社会地位的关联性。
2女旁汉字及其分类
2.1称谓类女旁汉字
2.1.1女性的字、号
在中国古代,男子生下来三个月就需要有“名”,在二十岁行冠礼时则要取“字”。
女子同样有及笄之礼并取字。
这也就是说古代女性出生后是没有名的,只在十五岁或者出嫁前取一个字。
中国古代的“字”是供别人称呼用的,往往来说是一种敬称。
而“号”则是别号,是一种美称。
一般而言,无论是“名”还是“字”都是由家中长辈取的,而“号”则既可以是自己娶也可以是他人赠与。
在《说文解字》中也记录了一些古代女性取“字”、“号”的常用字,总共有十九个,列举如下:“妲”、“嫽”、“媊”、“娥”、“嬿”、“婤”、“婕”、“妵”、“奺”、“㛅”、“妸”、“娀”等。
对于女性而言,拥有字说明她们已经到了出嫁的年龄,人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专属于女性的女旁用“字”共有十七个。
“媊”的释义为“《甘氏星经》曰:
太白上公,妻曰女媊。
女媊居南斗,食厉,天下祭之。
曰明星。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媊”原属于太白上公的妻子,居住在南斗星上,是一位女神。
“娥”在《说文解字》则是“帝尧之女,舜妻娥皇字也。
”也就是说“娥”原本是尧的女儿、舜的妻子娥皇的表字。
《康熙字典》中还记载“娥”还是一个罕见姓。
“嫄”为“台国之女,周弃母字也。
”段注云:“邰者、炎帝之后。
姜姓所封。
周弃外家国也。
”也就是说这个“嫄”是后稷母亲的表字。
另外像“妸”、“婕”等字在《说文解字》中的释义皆为“女字也”,说明这些字都是较为常用的女性表字。
而《说文解字》中收录的女旁“号”则不多,只有“娀”和“㛅”两个。
“娀”的含义是“帝高辛之妃,契母号也。
”这个“娀”是高辛妃子契母的号。
“㛅”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为“女号也。
”但是段注中则将其纠正为“女字也”。
这一部分笔者主要整理了古代女子的常用“字”、“号”,除了一些单纯用作“字”的用字外,还有一些是上古女神和伟大女性的“字”,由此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上古时代对于女性的称颂。
2.1.2女性亲属称谓词
中国的亲属关系是以血缘和婚姻为纽带的,社会是由一个有一个的家族共同组成。
男女以婚姻为起点,血亲关系逐渐扩展,发展出了亲属称谓词。
亲属的称谓词实际上就是一定的婚姻制度影响下的产物,《说文解字》中包含的女旁亲属称谓词有二十二个,根据其对应辈分的不同可以分为长辈、平辈和晚辈的亲属用词。
对于女性长辈的称谓词主要有八个,主要包括“母”、“媪”、“姐”、“妣”、“姑”、“姁”、“威”、“嫗”。
“母”字的释义为:“牧也。
”段注云:“牧者、养牛人也。
以臂人之乳子。
引伸之、凡能生之以启后者皆曰母。
”“母”是一个象形字,字形如同一个抱着汉字哺乳的女性形象。
“母”常用来称呼家族中的女性长辈。
而“母”有可以被代称为“媪”、“姐”、“妣”、“姑”、“姁”、“威”、“嫗”等称谓。
这七个字最初的愿意都是对母亲的称谓,后来各有引申,如“嫗”被引申为对年老妇女的称谓,其中的“妣”又是对过世的母亲的专用尊称。
对女性平辈的称谓词有十二个。
“妻”的释义分别为“妇与夫齐者也。
”,“妻”是专指与丈夫地位平等的妻子。
而“婦”为“服也。
亦以韵为训。
妇主服事人者
也。
”,专指已经嫁为人妻,服事于丈夫的女子。
“妃”的释义是“匹也。
从女己声。
”,段注云:“匹者、四丈也。
……人之配偶亦曰匹。
”也就是说“妃”也是对人妻的称谓。
“媲”字与“妃”的含义相同。
在同辈称谓中,除妻子外,对姐妹的称谓也较为重要。
“姊”的释义为“女兄也”,“妹”的释义则为“女弟也”。
“㛮”为“兄妻也”,也就是嫂子。
“姨”的释义则是“妻之女弟同出为姨”,也就是在古代“姨”是对妻子的姐妹的称谓词。
针对女性晚辈的称谓词只有三个,分别是“姪”、“姎”、“嫠”。
“姪”的意思是“兄之女也”,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侄女。
“姎”则是“女人自称,我也。
”,是古代女性称呼自己时的用字。
“嫠”则是“无夫也”,指对寡妇的称谓词。
2.1.3女性社会称谓词
除了在家庭生活中使用的称谓词外,与女性相关的还有一些社会称谓词,《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七个相关的女旁称谓词,分为尊称和贱称两种。
表明女子高贵的地位的尊称词有:“妿”、“娒”、“㚤”、“嫱”四个字。
“妿”字的含义是“女师也。
从女加声。
杜林说:加教于女也。
”可见“妿”是对古代专门教女子的女教师的尊称。
段注云:“古者女师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李善引汉书音义曰。
妇人年五十无子者为傅。
”可以看出“妿”一定要是较为年长有德行的女子来担任,主要的职责是教导“四德”。
“娒”是指“女師也。
”,是以妇道教人的年长女性,含义与“妿”大体相同。
“㚤”、“嫱”二字则均是宫廷女官的称谓,“㚤”为“妇官也。
从女弋声”,“嫱”为“妇官也。
从女,墙省声。
”
而针对女性的贱称则有:“女奚”、“婢”、“奴”三个字。
“女奚”在的释义为:“女隶也。
从女奚声。
”意思是指古代的女奴隶。
而在段注中补充道:“周礼作奚。
假借字也。
”而“婢”、“奴”则是常用的对女奴隶或女佣人的称谓,“婢”的释义:“女之卑者也。
从女从卑,卑亦声。
”“奴”的释义则是“奴、婢,皆古之罪人也。
《周礼》曰:其奴,男子入于罪隶,女子入于舂藁。
”奴这个字最初代称的女性奴隶,后来扩展为将男性也包含其中。
2.2婚嫁类女旁汉字
在中国古代男权社会之下,女性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一个依附、从属的地位,
这一点在女性婚姻生活上体现的有其明显,有关婚嫁的女旁汉字的构成和含义也正能够印证这一点。
自中国古代,婚嫁不仅仅是涉及到男女两性之间的结合,更多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产生联系,随着社会风气和习俗的变化演进,中国古代的婚姻制度在不同的时期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主要的婚姻演进形式主要包括掠夺婚制、互婚婚制、买卖婚制、聘请婚制等。
2.2.1抢婚制文化的女旁汉字
在上古时期,先民形成了一个个不同的不多,各自占据着领地,战争也就成为了各个部族争睹土地和权利的主要方式,与战争伴随的就是对财产和资源的掠夺,掠夺婚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并发展的。
所谓掠夺婚制,其实就是抢婚制度,男子通过抢夺或掳掠的方式强迫女子成为自己的妻子,在整个过程中完全是使用暴力进行征服,不会尊重女子及女子家族的意愿。
婚姻对于大多数古代女性来说都是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生转折点,而以男性为中心的婚姻制度也标示着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跌落。
在此我们可以从“婚”、“娶”、“姻”这三个典型的女旁汉字对之进行分析。
首先是“婚”字,《说文解字》:“妇家也。
《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
从女从昏,昏亦声。
” 婚从女从昏,在这里昏既是意义符号又是声符,“婚”字原作是昏字。
“婚”字的本意是指女子的家,同时《周礼》中规定迎娶女子要在黄昏时进行。
这样的婚姻习俗其实就是远古抢婚习俗的遗留,抢婚多是在黄昏或者晚上进行的。
至于“妇人阴也”,对应也就是男子为阳,阴由阳统,也体现出了女性对于男性的依附从属性质。
而“姻”字,说文中的释义为:“婿家也。
女之所因,故曰姻。
从女从因,因亦声。
姻,籒文姻从。
于眞切。
”也就是说“姻”的本意其实是“婿家”,女子丈夫的家。
“女之所因”就是说丈夫的家就是女子最终归附依靠的地方,“婚”代指女性,“姻”字代指男性,“婚姻”词组的本意也就是女子从女子的家进入丈夫的家并最终以丈夫的家作为自己的归宿和生活的中心。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性婚姻的关系已经变为了“妻从夫居”,女性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必须要依附于男子才能参与社会生活。
除了“婚姻”二字之外,“娶”字也带有着上古抢婚制度的痕迹。
在日常社会中,人们通常习惯用“娶亲”来表达男子结婚,而这也正反映了在婚嫁中男子处于的是主动地位。
“娶”字的释义:“取妇也。
从女从取,取亦声。
七句切”。
说文解字注中还说:“取彼之女为我之妇也。
经典多假取为娶。
”“娶”字内涵与“取”字一致,而“取”是指“捕取”,而“取”字本身就包含有掠夺、强取之意,故“取妇也。
”也就是抢夺妇女,是抢婚制度的典型体现。
2.2.2买卖婚制文化的女旁汉字
从以上的“婚”“姻”“娶”三字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抢婚制度主要特点是要在黄昏日落时通过暴力抢夺女子作为自己的妻子。
抢婚制度标志的是母系社会的衰落和女性地位逐渐降低为男性的附庸。
而随着社会的演进,买卖婚姻制度逐渐逐渐取代了抢婚成为主要婚制。
所谓买卖婚制,其实就是用买卖的方式来建立男女双方的婚姻关系。
这是在奴隶社会时期,女性被认为是部落或者家庭财产的一部分,可以被用作交易,形成一种男“娶”女“嫁”的婚姻方式。
“嫁”字释义:“女适人也。
从女家声。
”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释为:“女适人也。
白虎通曰。
嫁者、家也。
妇人外成以出适人为家。
按自家而出谓之嫁。
至夫之家曰归。
丧服经谓嫁于大夫曰嫁。
适士庶人曰适。
此析言之也。
浑言之皆可曰适。
皆可曰嫁。
从女。
家声。
古讶切。
古音在五部。
”这也就是说父母之家不是女子的家,只有女子嫁给了丈夫,到了丈夫的家,才有了真正的家,所以才会“谓嫁为归”。
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被当做是生育的工具和男子的私产,而对于女方的家庭来说,女子总会出嫁脱离父母家庭的生产,那么女性在女方家中也只剩下了财产价值。
2.2.3互婚婚制文化的女旁汉字
在上古时代,婚姻的形式除了抢婚和买卖外,还存在一种交互为婚来缔结婚姻关系的婚姻方式,即互婚制度。
所谓互婚制度,其实就是兄弟的子女和姐妹的
子女之间互相嫁娶形成婚姻关系的制度。
在女旁汉字中,“媾”这个字蕴含了互婚制度的一部分讯息。
“媾”字的释义是:“重也。
从女构声。
”《说文解字注》中言明:“重婚也。
重婚者、重交互为婚姻也。
”也就是说指的是男女之间本有亲戚关系,有交互结婚进而亲上加亲。
杜预注《左传》曰:重婚曰媾。
“媾”字代表的就是重叠互婚的制度。
2.2.4聘娶婚制文化的女旁汉字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演进,聘请婚制逐步成为了婚姻制度的重要方式,并且贯穿了整个封建时代,直至今日仍然有深刻影响。
聘请婚制是从买卖婚制演化而来,男方通过下聘来娶,女方通过受聘来嫁。
在《说文解字》中,能够反映聘娶婚制的汉字主要有“娉”、“媒”、“妁”。
聘取婚制的核心就在于聘,这是男女双方订下婚约的主要过程。
“娉”字在说文中释义为:“问也。
从女甹声。
”《说文解字注》也补充释为:“凡娉女及聘问之礼古皆用此字。
”“至于聘则为妻。
则又造字所以从女之故。
而经传概以聘代之。
聘行而娉废矣。
”由此可知,“娉”是为“聘”的古字。
“娉”的本意是问的意思,对应的是我国古代婚姻六礼的“问名”环节。
古代男女婚嫁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六礼进行,才能够实现名正言顺,受聘而嫁的女子往往在夫家的地位能够得到保证。
关于聘娶婚姻有一句经典的民谚叫“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性在聘娶制下本身也没有话语权,婚姻都由父母和媒人联手促成,可见在古代婚制中媒人也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媒”字释义为:“谋也,谋合二姓。
从女某声。
”所谓媒就是指谋划,从而使得分属两个不同姓氏的男女得以结合。
而“媒妁”的“妁”字则是:“酌也,斟酌二姓也。
从女勺声。
”这个“妁”字的本意是斟酌的意思,也就是负责考虑这一男一女是否合适结合为夫妇。
故而“媒妁”二字的本意就是之在男女婚姻中起谋划促成和匹配的中间人。
在古代聘娶婚制下,男女之间如果没有媒人从中介绍是不能够私下进行交往的,男女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都不能够擅自决定,从而使得聘娶婚制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为稳定延续时间也最长的婚姻制度。
2.3孕育类女旁汉字
2.4身份类女旁汉字
2.5品性类女旁汉字
中国古代文化极其重视妇德的建设,认为妇女必须要遵守特定的道德规范的约束。
古代妇女在出嫁前甚至还会专门培训所谓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
其中妇德就是指女子的品性,古代社会期待妇女能够有顺从、忠贞的品德,由此也有一些相关的汉字与之匹配。
2.5.1表示顺从娴静的女旁汉字
温婉顺从是古代女性要具备的德行美之一,在汉字中与之相关联的有诸如“婉”、“委”、“娓”、“如”、“娽”等。
“婉”的意思为“顺也”,段注中进一步说明:“郑风传曰。
婉然美也。
齐风传曰。
婉、好眉目也。
从女。
宛声。
”婉是常用的形容女性美好的用字,她的本意就是顺从。
“委”的释义则为:“委随也。
”意为顺从跟随的意思。
“娓”的意思也为“顺也”。
“如”字则是指“从随也。
从女从口。
人诸切〖注〗徐锴曰:女子从父之教,从夫之命,故从口。
会意。
”这个如字指妇女必须要听从父族的教诲和丈夫的命令。
“娽”字为:“随从也。
从女录声。
”是为跟从之意。
娴静优雅是妇女所需要具备的另外一项美德,与之相关的汉字有“妌”、“媞”、“娴”、“妟”等。
“妌”释义为:“静也。
从女井声。
”这里是说“妌”表示的就是女子美好娴静的样子。
“媞”字则是:“谛也。
一曰妍黠也。
一曰江淮之闲谓母曰媞。
”而段注则说:“媞媞、安也。
孙炎曰。
行步之安也。
”也就是说“媞”字
描述的女子在走路时安静娴雅的姿态。
“娴”则为“雅也”这个字就是指女子优雅美丽的样子。
而“妟”字则为“安也。
从女日。
”段注中进一步说明:“女系日下。
阴统乎阳也。
妇从夫则安。
”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在字形上是一个女字居于日字之下,表示女子听从丈夫的安静姿态。
2.5.2表示端庄谨慎的女旁汉字
端庄的姿态是古代女性德行美的一种,“孂”、“婧”两个字就是用于表现这种美德的。
“孂”是“竦身也。
从女簋声,读若《诗》纠纠葛屦。
”段注则言:“竦身也。
竦者、敬也。
从立束。
自申束也。
”也就是说这个字表现的是女性严肃端庄的模样。
“婧”则是指“竦立也。
”,与“孂”的意思大致相同,指的是女子肃然而立的样子。
谨慎也是古代女子所需要具备的一项美德,在汉字中与之相关的有例如“嫇”、“娕”、“孎”等。
其中“嫇”、“娕”的意思分别为:“婴嫇也。
从女冥声。
”、“谨也。
”这两个字的含义大体是相同的,都是小心谨慎的意思。
而孎的含义也是“谨也。
”
2.5.3表示忠贞聪慧的女旁汉字
古代女性也以忠贞、聪慧作为德之美,其中表示专一忠贞的汉字有“嫥”、“娹”,表示聪慧的汉字则有“媮”、“妍”、“娺”等。
“嫥”的含义为“壹也。
从女专声。
”是为专一的意思。
而“娹”释义为“有守也。
从女弦聲。
”表现了古代女子忠贞守节的形象。
“媮”意为:“巧黠也。
从女俞声。
”意味灵巧智慧。
“妍”在《说文解字》中的含义是:“技也。
一曰不省録事。
一曰难侵也。
一曰惠也。
一曰安也。
从女幵声,读若研。
”段注补充:“技者、巧也。
”具有灵巧的意思,表现了女性有灵性的美好形象。
“娺”的释义为:“疾悍也。
从女叕声,读若唾。
”段注补充为:“敏疾而勇也。
”因为女子敏捷勇猛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