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国际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贺阳
【专题名称】语言文字学
【专题号】H1
【复印期号】2008年09期
【原文出处】《语言文字应用》(京)2008年2期第23~31页
【作者简介】贺阳,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内容提要】本文阐述了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对汉语国际传播的重要意义,讨论了拓展汉语的国际用途、提高汉语教学效率与激发和保持汉语学习动机之间的关系,
并就如何使汉语更为有用、更为易学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语言传播/汉语国际传播/汉语学习动机
本文将从如何激发外语者学习汉语的动机出发,探讨汉语国际传播的策略,旨在说明汉语国际传播的首要任务在于不断扩大汉语学习者的群体,要扩大汉语学习者的群体就必须能够激发人们的汉语学习动机,而激发汉语学习动机的关键在于如何使汉语对学习者而言有用且易学。在此基础上,本文就如何使汉语有用和易学提出了若干设想和建议。
一、汉语国际传播与汉语学习者群体的扩大
语言传播是指掌握和使用某种语言的人数增加和该语言使用范围的扩大。通常是指一种语言从以其为母语的人群向其他人群扩散,这种语言的扩散可以在一个多民族国家内部发生,如汉语在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也可以跨越国界在其他国度内发生,如英语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前者是语言的内部传播,后者是语言的外部传播,或语言的国际传播。当前提出的“汉语国际推广”就是指汉语的外部传播,或汉语的国际传播。
一种语言的传播程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该语言非母语学习者数量的多少及分布范围的大小,二是该语言现实和潜在用途的大小及应用领域的宽窄。这两个方面的因素是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一种语言的非母语学习者越多,分布越广,这种语言的用途就越大,因为学习者越多,分布越广,使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的机会也就越多;一种语言的用途越大,学习者就会越多,因为学习者可以因掌握这种语言而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从逻辑和现实顺序上说,学习和掌握是使用的前提,没有学习者和掌握者,一种语言的使用就无从谈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激发外语者的学习动机,使更多的外语者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上的代价去学习和掌握汉语,这是希望有效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的人们首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语言传播过程往往也就是文化和观念的传播过程。民族语言是民族文化和民族观念的重要载体,更有人(威廉·冯·洪堡特,1997:50、70)认为民族语言就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就是民族语言。当一种语言向外传播时,这种语言所负载、所蕴涵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观念也会随之传播开来,而且,与其他文化输出形式相比,以语言传播为媒介的文化、观念传播更为自然,更容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不易激起反感和抵触。既然这种文化和观念的传播是以语言传播为载体的,吸引更多的外语者来学习这种语言,自然成为其首要条件,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化和观念是无法自行传递到其他人群中的。就当前情形而言,无论人们如何强调“汉语国际推广”不仅仅是个语言问题,无论人们赋予“汉语国际推广”怎样丰富的内涵,这一“推广”都不应该脱离汉语国际传播这个平台和载体,因此,对内涵丰富的“汉语国际推广”来说,不断扩大汉语学习者的群体同样是一个首要的任务。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不难看到,汉语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的概念与传统的对外汉语教学既有关联,又有很大不同。对外汉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是语言教学;汉语国际传播则不仅要解决汉语的教学问题,还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和措施设法扩大汉语学习者的群体,不断拓展汉语在国际交往中的应用领域。这些任务不是对外汉语教学的概念所能完全涵盖的。但对外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传播中无疑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大批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适应各类外语者特点的汉语教材,如果不能切实提高汉语教学的水平和效率,汉语国际传播和汉语国际推广的所有预定目标都将难以顺利实现。
二、汉语学习者群体的扩大与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
语言传播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对外开放的程度、国际地位的高低、经济发达程度、科技发展水平以及文化影响力是一种语言能否得到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得到传播的最终决定因素。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语言的学习和使用是人的行为,离开了人就没有语言的存在,更没有语言的传播。毫无疑问,语言的传播与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只有当这些宏观层面的因素作用于人而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时,才可能在语言传播过程中发挥实际的作用。
人的行为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这些原因既有外在的因素,更有人的内在动力。动机是促使人实施某种行为活动的心理过程或主观因素,是人实施某种行为活动的内在源动力。外语的习得与母语能力的获得是不同的,母语能力的获得并不是一个有意识的学习过程,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形成过程。外语的习得,特别是成年人的外语习得,则通常要经历一个有意识的、主动的学习过程,这个学习过程的启动和持续都是特定学习动机驱动的结果。因此,扩大汉语学习者群体的关键就在于激发外语者的学习动机并使其保持这种动机。具体说来,汉语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激发和保持对汉语国际传播具有如下重要的意义:其一,汉语学习动机的产生是汉语国际传播的必要条件。语言传播始于外语者对该语言的学习,在没有制度性压力的条件下,外语学习对一个人来说是可选的,而非必选的;即使外语学习是必选的,学习某种语言仍可能是可选的,而非必选的。如同人的其他行为受特定的动机支配一样,人的外语学习行为也是由特定的动机引发的。因此,人们是否有学习和掌握某种语言的意愿,是否能够产生学习该语言的足够动机,在一定条件下决定该语言是否可能在某一人群中得到传播。
其二,汉语学习动机的强弱关系到语言国际传播的成效。心理学研究证明:人的行为活动成效如何,取决于行为者能力的高低和动机的强弱。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动机比能力更为重要。对一个具体的人而言,在一定的时期内,他的能力是一定的,不会有很大的变化。在能力是常数的条件下,行为活动的成效就取决于动机的强弱。外语习得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决定外语学习成败的重要因素,缺乏足够的动机,即便是最具有语言天赋的学习者也难以达到预期的外语学习目标。如前所述,既然学习和掌握一种语言是使用这种语言的前提条件,那么如果一种语言在外语者中没有一定数量的成功习得者,这种语言就没有可能在国际交往中获得任何实际的地位。
三、汉语学习动机的激发与汉语的有用易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动机和需要关系密切。需要是人因缺乏某种东西而产生的对这种东西的渴求和欲望,追求欲望的满足是激发人们起来行动的普遍动因,因而需要是行为活动的深层原因。动机则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是行为活动的直接原因。人由于体内缺乏水分而会产生喝水的需要,这一需要又会转化为寻找饮水的动机。人感到孤独的时候,就会有与人交往的需要,这一需要又会转化为与家人团聚或找朋友交谈的动机。如果一种语言能够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有效工具,获得这种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成为人的需要,而这种需要便会转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