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钝器损伤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章钝器损伤

第六章钝器损伤

钝器伤(blunt force injury or blunt instrument injury)是由钝器作用于人体造成的机械性损伤。由于钝器种类繁多,从赤手空拳到各种生活用品以及生产工具都可以用作致伤物,因此造成的损伤形态多种多样。钝器伤可以表现为擦伤、挫伤、挫裂创、骨折、内部器官破裂或肢体断离等形态,其中以擦伤、挫伤和挫裂创最多见。挫伤常与擦伤并存,挫裂创一般都伴有擦伤和挫伤。

钝器伤多见于他杀案件。有人统计钝器伤在他杀案中占28.0%,自杀案件中占9.8%。钝器伤亦见于交通事故、坠落和挤压等情况。

最常见的钝器为棍棒、斧锤、砖石,其次为徒手伤及其他。国内有人统计3132例机械性损伤,棍棒伤占38.8%,砖石伤占15.8%,斧锤类占14.5%,锄镐类4.8%,其他20.4%。

第一节棍棒伤

棍棒打击人体造成的损伤称棍棒伤(injury by club )。因棍棒易于获取、便于携带和挥动、打击力强等特点,是伤害案件中较常见的致伤物。根据棍棒外形不同可分为圆柱形、方柱形及不规则形等。根据质地不同可分为木质、金属、竹、藤及塑胶等。棍棒的基本形态是有一个长条形的体和两个端,常见以棒体打击为多,受伤部位以头部多见,躯干、四肢次之。

一、圆柱形棍棒伤

由于圆柱形棍棒表面是圆弧形,打击在人体上仅有部分接触,且各部位的压强也不同,因而形成的损伤有其特征性。常见的是长条状皮内、皮下出血,中心部位较重,向两侧逐渐减轻,边界不清,出血带宽度较棍棒直径小。木质棍棒表面不平滑时,可在打击范围内出现孤岛状表皮剥脱,铁质棍棒形成的表皮剥脱较重,在打击范围内常有条状表皮剥脱。

1.圆柱形棍棒若快速、重力打击在平坦且软组织较丰满部位,可出现“中空性挫伤”(图6-1)。中空区的宽度一般小于棍棒直径,尤其是木、竹质圆柱形棍棒更易形成。在我国以往的法医学著作中称为“竹打中空或棒打中空”。国外的书中称铁轨样挫伤

(train-line or railway line bruise)。中空性挫伤的形成机制可能是:由于致伤物接

触的中心部分的皮肤快速垂直下压,牵拉力撕裂两侧血管,当其中心压力瞬间释放后,血液迅速进入损伤区边缘组织间隙而发生出血。

2.圆柱形棍棒若打击在头部,因颅骨衬垫及头皮血管丰富、脆性大,易出现头皮挫裂创,两侧创缘可见对称性挫伤带,称为“镶边”样挫伤带;垂直打击时,创缘两侧的挫伤带宽度一致;偏击时,棍棒运行方向与头部夹角小于90度的一侧因受力较大,该侧的挫伤带宽于另一侧。创腔内可有木屑或树皮、铁锈、油污等附着物,检查时应注意提取,以备实验室检验。

此外,头皮及皮下组织易被挫裂或挫碎,棒体端部打击时,形成弧形挫裂创。棒体打击力量较大时会导致颅骨骨折,轻者为线形骨折,重者形成“舟状”凹陷性骨折。木质棍棒多形成线形骨折,铁质棍棒多形成凹陷性骨折,周围常伴有嵌压性小骨裂。多次打击形成粉碎性骨折。用棍棒端部戳击时,出现相同直径的圆形皮内、皮下出血,重者可致颅骨洞穿性骨折。

图6-1 中空性挫伤

背部可见两处中空性挫伤,由木棍打击形成

二、方柱形棍棒伤

1.方柱形棍棒以其平面垂直打击人体时,形成均匀的带状挫伤,界限清楚,宽度与接触面宽度基本一致;快速猛击平坦且软组织丰厚的部位,形成带状中空性挫伤;用棒端打击时,出现槽状中空性皮下出血,中空区宽度可反映接触面宽度,力量较大时,可形成线状骨折,或长方形凹陷骨折、粉碎性骨折。

2.若以其棱边垂直打击人体软组织,可形成条状擦伤、挫伤,中心部位较重。若软组织下有骨质衬垫,则易形成条状挫裂创,创口边缘平直,创缘周围出血带不明显,创腔内常无组织间桥,易错误判断为锐器伤,此时应特别仔细检查创底骨面上有无锐器损伤痕迹和覆盖物(如毛发)断面的形态特征以资鉴别。当铁质致伤物打击力量较大时,可形成颅骨沟状凹陷骨折。

3.若以棒体倾斜打击,可形成条带状挫伤,着力重的一侧边界清楚,并常伴有擦伤,

另一侧边界模糊。力量大时,形成挫裂创,在颅骨上可形成一侧骨板下陷明显的骨折。

以棒端截击,可形成与棍棒端形态相似的方形挫伤。端部一角打击时,可形成三角形皮内、皮下出血或挫裂创,在颅骨上可形成三角形凹陷骨折。

三、不规则形棍棒损伤

不规则形棍棒由于形态特殊,如纵轴弯曲、粗细不均、表面凹凸不平以及有分枝或其他附属物,打击时棍棒不能与人体表面完全接触,故可形成散在的,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程度不同的擦伤、挫伤及挫裂创。如棍棒有分枝或其他附属物,常形成一些与这些分枝或附属物相对应的损伤,这对于致伤物的同一认定至关重要。此外,创腔内可留下木屑或树皮、铁锈等,检查时要注意发现和提取,以备实验室检验,为致伤工具认定提供依据。

第二节砖、石损伤

砖头(brick)、石块(stone)打击造成的损伤统称砖石伤。砖、石类是常见的建筑材料,容易获取,因此,在钝器损伤的案件中较常见。用砖、石类伤人时多为贴近打击,亦可抛掷伤人。砖、石损伤最多见于头面部,所致的损伤形态较复杂,损伤程度差别甚大,可造成挫伤、挫裂创和骨折。犯罪嫌疑人多为就地取材,作案后,常将粘染有被害人血迹、毛发的砖、石遗留在现场附近。多见于室外或野外作案。

一、砖头伤

用砖头打击人体形成的损伤称为头伤(injury by brick)。砖的种类很多,在案件中以普通的粘土砖较多见。此种砖重约2.5公斤,主要含有氧化硅、钴、钙、铁等,实际工作中多用不完整的砖作致伤物,故打击时砖屑、灰沙等可脱落遗留在损伤处,对推断和认定致伤物有重要意义。

1.砖头平面打击砖块平面垂直打击在人体头面部,其挫伤区常伴有砖石粗糙面所致的点状擦痕;平面垂直打击于软组织丰满部位,也可形成长方形中空性挫伤;倾斜打击则可见线条状平行排列的梳齿状擦痕。若平面打击头部弧度较大的部位,可形成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头皮出血,常伴有表皮剥脱;若打击力大,可形成星芒状挫裂创,创口周围伴有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