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中化学作业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背景下“以人为本”的高中化学作
业设计
摘要: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决定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业,练习测评这样的作业形式,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关键词:高中化学作业设计;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适量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的目光多投注在课堂教学的改革上,忽略了教育教学中的另一重要环节――作业,虽然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很多年,目前绝大多数教师却还在采用传统的作业模式,把作业理解为训练和强化以及对课堂的补充,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基本都是书面作业,以教师统一布置为主,学生选择很少,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无法做出选择,只能照单全收,刚开始还能独立完成,时间长了就会对作业任务产生“厌倦感”,开始抄袭作业甚至不交作业,除了部分由于对所学知识不理解因而
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外,许多成绩不错的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不积极,他们虽然大多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对作业的认识只停留在作业只是任务这一层次。

新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材设置,决定了高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不能单一地采用书面作业,练习测评这样的作业形式,教师应从作业形式、内容着手,积极引入新课程理念,在形式上追求活泼多样,内容上体现个性化、生活化和社会化,设计出多元化的作业,使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好的发扬和体现,也使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形成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的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学科素养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

一、作业布置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不搞“一刀切”。

新一轮课程改革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让不同的人在化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由于每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思考方式,学习优势,导致学生学习的程度不同,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同,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搞统一,应该针对学生个体性的差异分层次设计,作业评价也要分层次要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的提高,一份作业题可分为ABC三类,A类为基础题,以巩固当天所学知识为主;B类为拔高题,以当天所学知识为主,适当联系前后知识点,略作综合;C类为综合发展题,
涉及知识面较广,培养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比如,在学完“钠的性质”后,可以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作业:(A)一、填空
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钠与氧气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将钠置于空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钠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二、写出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所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

(C)三、在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钾溶液、④食盐、⑤硫酸铜等物质中,通常不与钠反应的是,(填代号,下同),反应产生的现象最剧烈的是;用最少的方程式表达出所有的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这种分层次的作业设计,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内容上都有所收获,从而都能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据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不能仅以书面作业为主,更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化学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布置一些具有趣味性、探究性和开放性作业,做到兼顾学生个
性,弥补其不足。

探究性作业,指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开放的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解决问题,在作业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依据学生认知水平,设计探究问题,要求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讨论探究方案、实验观察、作好记录、解释并得出结论。

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高中化学新课程中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性课题,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积极实践的机会,如第二章第三节(鲁科版必修I)“探究铁及其化合物的氧化性和还原性”,要求分别以金属铁、氯化亚铁和氯化铁为例进行探究。

教师可指导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设计出研究方案,交由教师评价通过之后,再亲自实践,直至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既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开放性作业,高中化学新课程设置了一定数量的开放性作业,如第三章第一节(鲁科版必修I)“碳的另一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在工业上常用做还原剂,人们常说的煤气中毒也是由一氧化碳导致的。

请查找相关的资料,评述一氧化碳的功与过”。

这类作业没有统一答案,学生容易入手,也乐于接受。

教师自己也可以根据需要设计这类作业,比如,在学习了第一章第二节(鲁科版必修I)之后,可以要求学生通过调查访问、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途径,了解日常生
活中常用的含氯化合物的名称、化学式和用途等,做成资料卡片,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又如在学习了海水中的化学元素之后,请查阅搜集有关海水资源的资料,象海水淡化、海水中的核燃料等,制作专题报告。

这样的作业可以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自主的学习环境中,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查询得到答案,学习过程和方式与传统作业完全不同,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既让学生满足他们的需要,也促进了他们的学习。

三、适量布置化学作业,减轻学生负担
受应试教育制度和学校评价机制的影响,各科教师争相布置作业,学生疲于应付,经常抱怨作业量繁重,难以承受,对作业中的题目,简单的不愿做,认为自己会做,何必浪费时间;而稍难的就缺乏信心和毅力,懒得动脑,等待老师讲解,作业迟交、不交的现象自高一至高三越来越严重,尽管作业有许多正面功效,但是只重量不重质的作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可能会使学生厌烦,甚至会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寻找“捷径”,比如抄袭或找人代写。

久而久之,磨灭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抑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份好的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巩固课堂知识,还能拓展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优化作业设计,把好作业设计关,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多花一番心思,将传统作
业与创新作业有机结合,必然会赋予化学作业无穷的魅力,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同时,增强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保持和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