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心脏体格检查要点详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胸部检查(心)
(一)视诊
①胸廓畸形
(1)扁平胸:瘦长体型或慢性消耗性疾病。
(2)桶状胸:多见于慢支。
(3)佝偻病胸:多见于佝偻病儿童,沿胸骨各肋软骨与肋骨交接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即佝偻病串珠。若胸骨剑突处显著内陷,
形似漏斗,即漏斗胸。
(4)胸廓一侧变形:多见于一侧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或一侧严重代偿性肺气肿。
(5)心前区隆起:多为先心病造成的右心室肥大,或儿童因其他病变引起的心脏肥大。
②心尖搏动
主要由于心室收缩时的心脏摆动,心尖向前冲击前胸壁相应部位而形
成。正常人心尖搏动位于第5肋间,左侧锁中线内0.5~1.0cm处,搏
动范围直径约为2.0~2.5cm(各加1.5)。
(1)心尖搏动移位:
1)肥胖、妊娠或小儿,膈肌上移,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多
位于第4肋间隙。瘦长或坐位、站位可使膈肌下降,心脏垂
位,达第6肋间。
2)解剖位置上:右心略比左心靠前,所以右心室增大向左
侧移位,左心室增大向左下侧移位。
3)纵隔和膈肌移位可引起心脏移位。
(2)心尖搏动强度、范围改变
1)强度:强度增加见于甲亢、贫血、高热或左心肥厚的代偿期。强度减弱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全。
2)范围:增大见于扩张型心肌病。
(3)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产生搏动内陷。见于粘连性心包炎或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
③心前区搏动
心前区即心脏在前胸壁的体表投影。
(1)胸骨左缘3~4肋间搏动:心脏收缩在此处形成强有力持久的搏动,为右心室压力负荷过重导致右心室肥厚现象,多见于先心
病所导致的右心室肥厚(如房间隔缺损)。
(2)剑突下搏动:右心室收缩期搏动(右心肥大),或腹主动脉搏动引起(腹主动脉瘤)。
·鉴别方法
1)患者深吸气后,搏动增强是右心室造成,若减弱则是腹主动脉造成。(深吸气后,肺内负压,抽吸肺动脉血液,引
起腔静脉回心血量增高,右心输出量增高)。
2)手指平放从剑突下向上压入前胸壁后方,右心搏动冲击手指末端,腹主动脉搏动冲击手指掌面。
(3)心底部搏动:胸骨左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肺动脉扩张或高压(此区为肺动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搏动,多见于主动
脉弓动脉瘤或升主动脉扩张(此区为主动脉瓣区)。
(二)触诊
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后逐渐变为尺侧小鱼际或中间三指并拢触诊。
①心尖搏动与心前区搏动
(1)结合视诊更好地定位两个区域。此外触诊可以检查“抬举性搏动。
(2)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有力的搏动可以使检查手指抬起并持续到第二心音开始,并伴有心尖搏动范围扩大(左心室肥厚体征)。
②震颤:
(1)手掌尺侧或指腹感到一种细小的震动感,是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血流因异常流动造成涡流所致。多见于某些先天性病变或狭窄瓣
膜病变。
(2)相比于听诊检查心脏杂音,触诊检查震颤更为可靠。有些心杂音频率过高难以捕捉,但触诊仍可感到震颤。
③心包膜擦感:在心前区或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及,用于检查心包渗出
性炎症。
(三)叩诊
①叩诊方法及顺序
(1)心浊音界:包括绝对浊音界(没有肺组织遮盖)和相对浊音界(有肺组织遮盖)。相对浊音界反映心脏大小,即心界。
(2)采用间接叩诊法。
(3)先扣左界,再扣右界。左界从心尖搏动外2~3cm开始,由外向内,逐个肋间向上,直到第2肋。右界从肝上界上一肋由外向内,
逐一肋间向上叩诊,直到第2肋。
②正常心浊音界及其组成
③心脏浊音的临床意义
(1)球形心:全心室增大,称普大型,见于全心衰竭或扩张型心肌病,心脏浊音界向两侧增大。
(2)靴型心:左心室向左下增大,心界似靴。
(3)梨形心:左心房显著扩大,心界如梨形,叩诊可见胸骨左缘2~3肋间心界增大。
(4)烧瓶样浊音:心包积液,坐位时心界呈三角形烧瓶样,卧位时心底部浊音增宽。
(四)听诊
①心脏听诊区
②听诊顺序
③听诊内容
(1)心率:每分钟心脏搏动的次数,正常成人在安静休息时心率60~100次/min,小儿心率可达100次/min。
(2)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正常心脏节律是窦性心律,心脏病常见窦性心律不齐,但正常青年人生理状态下因呼吸频率的影响也可导致
窦性心律不齐,所以临床价值不大。
常见心律失常有:
1)期前收缩:在规律的心律基础上突然提前出现一次心跳,其后有一段长间歇。
若连续每一次窦性心律之后跟随一次心跳,两次心跳之间有一段
间隔,即为二联律。
正常心律:D-D—D-D—D-D—D-D
二联律:DD—DD—DD—DD--DD
三联律则是每两次窦性心律之后跟随一次心跳,以此类推。
2)心房颤动:听诊特点有三——心律绝对不规则,心音强弱不等,脉率少于心率。
(3)心音:正常听诊中通常只能闻及S1和S2,S3少数青中年可闻及,S4通常代表病理性心音。
1)S1:由二尖瓣和三尖瓣在收缩期关闭声音构成,三尖瓣略迟
0.02~0.03s,耳音无法辨别,所以融合为一个心音。S1低顿,心
尖搏动时出现,且心尖部听诊最响亮,历时较长。
2)S2:由半月瓣和肺动脉瓣在舒张期关闭声音构成,肺动脉瓣略迟与半月瓣0.03s,同样融合为一个心音,但生理情况下也可出现心
音分裂,历时较短。
3)S3:跟随第二心音之后,血流冲击心室壁的声音。
4)S4:出现在第一心音之前,是心房肌用力收缩带动房室瓣及其附件产生。属病理性。
(4)心音强度的改变
1)S1增强:主要取决于心室压力升高速率。多见于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狭窄→房室射血时间延长,瓣膜长时间开放→瓣膜位置
低垂→收缩期时关闭幅度加大引起S1增强
※二尖瓣狭窄→心室充盈不足→收缩时压力骤升→使瓣膜猛
然关闭,S1增强
2)S1减弱:多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或因心肌严重器质性病变所致。(心室充盈过多或收缩无力)
3)S1强弱不等:常见于心房颤动和完全性传导阻滞。
a)心房颤动:两次心搏相近时,S1增强(心室充盈不足)。
反之则S1减弱。
b)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房心室几乎同步收缩,心室短时
间内充盈血液极少,收缩时室内压骤升,产生“大炮音”。
4)S2强度改变:S2变化较为复杂,取决于大动脉压力。分为主动脉瓣部分(A2)和肺动脉瓣部分(P2)。
·A2增强:主动脉压增高→心室充盈期推动瓣膜猛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