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翻译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描述翻译研究的发展:
描述翻译研究的思想发轫于上个世纪50年代。
1953年,约翰·麦克法兰(JohnMacFarlane)
1972年,霍尔姆斯( James Holmes)在其论文《翻译研究的名与实》中提出了令翻译研究界振聋发聩的翻译研究图谱,并在其中确立了“描述”性研究在翻译研究中的中心地位。
而在图里(Gideon Toury)发表了系统勾画描述翻译研究方法论和研究重点及框架的《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之后,描述性翻译研究逐渐开始了对长期以来占据翻译研究中心地位的规范性研究的“抢班夺权”,“描述”成为了翻译研究中的新趋向。
詹姆斯·霍尔姆斯
詹姆斯·霍尔姆斯 (1924-1986)是美籍荷兰学者,英-荷诗歌的杰出翻译家,长期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工作。
他的主要论文都收在他去世后人们为他整理的集子《文学翻译和翻译学论文集》(1988)里。
其论著《翻译研究的名与实》(1972)被认为是翻译研究派的成立宣言,是翻译研究派的奠基之作。
主要对翻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名称、性质、研究领域、问题置以及学科范围提出了创建性意见。
他还提出了翻译研究这一新领域涉及的范围及结构模式,认为该研究方法是以经验为依据的实践,研究的对象是在某一特定文化中出现的译文。
他最终认为“Translation stududies”(翻译学)是术语中最适合的名称。
性质:实证学科
研究范围:
面向产品的研究
面向功能的研究
描述翻学
(d escruotuve traslation studies, DTS)
纯翻译研究面向过程的研究
理论翻译研究终极目标普遍翻译理论
(theoretical translation studies,ThTs)
翻译教学
应用翻译研究翻译政策
翻译批评
特定媒介理论
特定区域理论
特定层次理论部分翻译理论构成普遍翻译理论特定文类(或语类的)理论
特定时代的理论
特定问题的理论
描述翻译学:描述现实生活中翻译这一特殊现象;
理论翻译研究,运用描述翻译研究的结果,结合有关领域和学科的信息,推演出原则、理论、模式,以解释和预测翻译现象。
霍尔姆斯认为,从宽泛意义上说,翻译理论家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种充分而全面的理论,以解释和预测与翻译作品相关的所有现象。
面向产品的研究:以译作为出发点以作品为中心进行实际翻译描述
面向功能的研究:以功能为出发点就要表明文化因素对译文读者接受力的影响
面向过程的研究:以过程为出发点则注重研究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思维的发展情况
描述翻译研究、理论翻译研究和应用翻译研究这三者关系是辩证的,翻译描述提供基本数据,翻译理论在这些数据上建立,其中一个分支为另外两个分支提供材料,又利用男外两者接下来所提供的发现。
一、例如,没有描述研究和应用研究所提供的翔实具体的数据,翻译理论就不可能成立;然而,从另一方面来说,最初你至省要有一个直观的
理论假设,才能开始另外两个领域的研究。
霍姆斯比较强调对翻译过程的描述。
?他的描述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作品中所指性质的改变。
霍姆斯认为翻译对象并不是原文所指的客观世界中某一件具体事物,而是原文的语言构成。
翻译语言有别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
他借用巴特(Roland Barthes)的文学分类法:
1)诗歌、小说、戏剧类,反映的是具体事物及现象;
2)文学类,描述的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其他人提出的语言构成,是对评价的再评价(Barthes,1964:126)
他还借用了“元语言(meta-language)"这一术语,并将其意义从专指文学评论扩展到多种元文学形式(meta-literary forms),而诗歌翻译仅是其中一种。
霍姆斯指出诗歌翻译有加紧于其他形式的评论和元语言。
它一方面是一种元文学对另一作品的评价和阐释,另一方面自身又形成一个新的有自己文学性的元文学集合。
因此这种特殊文学形式既反映原文又是自成我创作,具有元文学和文学的双重性。
以些为基础的翻译研究注重的不再是对等和所指等问题,而是分析译文作为第二作品在原文的文学标准符号系统中与原文作品的关系,惟及译文作为新作品与译文化标准符号系统的关系。
与传统翻译理论相比,霍姆斯描述翻译过程的方法又表现另一变化。
那就是他力求通过描述各种各样的翻译方法以及它们在历史上的使用情况来寻求对某一符号类型翻译的更好理解。
他把翻译分为四类:
1)形式相似,尽管完全一样的形式不可能,相似的形式却是可能的;
2)功能相似,在译文语言标准中找到类似功能,创造出能产生相似效果的开式;
3)内容衍生,在译文语言中保持原文意义及特定表达形式;
4)形式异常,出于某些特殊原因有意只保留与原文尽可能省的相同之处。
霍姆斯认为四种类型同等重要。
翻译是译者进行抉择的过程,译者可根据四种翻译法的不同性质在翻译中做出选择。
一旦做出最初的抉择,翻译就形成了自己的规则,能为译者提供一些可能的翻译法,同时也排除了另一些翻译法,因此最初的抉择将决定下步的抉择。
他还认为翻译无对错优劣之分,仅有差异而已。
这些差异一方面源于译者的诗学水平,另一方面也源于译者最初的选择和两种语言的关系。
同一原文,有多少个译者就有多少种译文。
其它:所谓描写翻译理论,用Maria Tymoczko的话来说,就是:“描写性翻译研究在研究翻译的过程、产物、以及功能的时候,把翻译放在时代之中去研究。
广而言之,是把翻译
放到政治、意识形态、经济、文化之中去研究”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when they attend to process,product,and function-set translation practices in time and,thus by extension,in politics,ideology,economics,culture.
相对于规范性的翻译理论,描写性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宽容。
描写学派还可以为繁荣翻译实践、丰富翻译手段提供强
有力的理论武器。
比如,汉诗英译中韵律与内容的矛盾如何
处理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翻译界。
以前,大概(只)有两种办法,
一是如Arthur Waley那样,保留内容舍弃韵脚;一是如许渊
冲那样,保留韵脚而部分舍弃内容(当然,许教授对这个说
法不会接受,他会认为自己译出了原诗的“意美”)。
尽管大
家都知道,这两者是不可兼顾的,但是,从来没有人加以承
认,从而大胆地只保留语音(包括韵脚)而完全放弃内容。
随着描写学派的问世,竟然真的出现了所谓的语音翻译(phonetic translation).如下例;
原诗选自 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Humpty Dumpty sat on a wall,
Humpty Dumpty had a great fall,
All the King's horses and all the king's men,
Couldn't put Humpty(Dumpty) together again.
法语译文:
Un petit d'un petit
S'etonne aux Halls
Un petit d'un petit
Ah! Degre te fallent
Indolent qui ne sort cess
Indolent qui ne se mene
Qu'importe un petit d' unpetit
Tout Gai de Reguenne.
这种翻译,只顾及原文的音位,而把其它的因素,包括
与忠实密不可分的内容统统抛到了一边。
人们之所以会想到
这种被称为“语音翻译”的翻译手段,首先是因为他们清醒
地认识到,根据描写学派的翻译不完整性的理论,要同时保
留原文的韵脚又要完整地传达原文的内容在理论上讲是不可
能的。
很显然,没有理论的指导,就不可能出现这种翻译手
段。
赵元任在翻译同篇小说的另一首诗歌时,用了字位翻译
法,生造出了许多汉字,去翻译原文中的许多生造出的英文
单词。
Y可以说他的译法与上面的译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赵
译在描写学派盛行之前,反映出赵先生的天才。
初读赵译,
常有“这也是翻译吗”的困惑。
如今学了描写翻译学派理论
再读赵译,觉得完全符合描写学派的要求,实在是生花妙译。
同时也深深感到翻译的手段、研究翻译的天地其实要比我们
想象中的多得多也要开阔得多。
描写译学主要针对传统译学强调原文跟译文的对等关
系,而忽略译文跟译语读者和译语文化之间的关系而提出来
的(何元建,卫志强,1998:17-28)
描写译学的理论研究是为了建立一个解释和预测翻译
过程及译文篇章结构与功能的原则参照体系(引自张小波2001)。
霍姆斯所提出的描写翻译学框架为翻译学提供了正
确的发展方向,使翻译研究更加注重描写性,为后来出现的
描写翻译学派奠定了思想基础
翻译理论的前景
《翻译理论的未来:若干论点》(The Future of Transla-
tion Theory: A Handful of Theses)不是一篇普通的论文,霍
尔姆斯罗列了未来翻译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如:创建综
合性翻译理论的一个主要障碍是不同领域的学者特别是语
言学派和文学学派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一些研究者惯于把
个人或本国的或者某一阶段的规范当作翻译的普遍规则;五
十年代以来语言学翻译理论似乎进入了死胡同,研究者拘泥
于词、词组或句子层次上,根本不考虑语境,而要建立综合性
翻译理论必须突破以语句为上限的语言学研究方法。
霍尔姆斯认为要创建真正具有科学性的综合性翻译理
论需要文本研究、语言学(尤其是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
学)、文学研究、心理学和社会学等各领域专家协调工作,还
需要消除国家和语言之间的障碍,促进国际性学术交流,作
为翻译家的霍尔姆斯还特别强调有实践经验的翻译家参与
创建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伊塔玛·埃文—佐哈尔
伊塔玛·埃文—佐哈尔(Itamar Even-Zohar)是以色列台拉维夫大学文化研究学院教授。
他的多元系统理论对翻译研究文化学派起到了理论奠基的作用。
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也大量借鉴了晚期俄国形式主义思想,传统上的翻译文学始终处于边缘地位,极少受到文学研究者和文学史家的重视。
佐哈尔打破这一观念,阐释了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地位什么时候处于边缘、什么时候处于中心的论题,以及翻译的对策要根据翻译文学的地位而定的问题。
首次提出了“多元系统”(polysystem)这一术语,意指某一特定文化里的各种文学系统的聚合,从诗这样“高级的”、或者说“经典的”形式(如具有革新意义的诗),到“低级的”、或者说“非经典的”
形式(如儿童文学、通俗小说等)。
埃氏多元系统理论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把各种社会符号现象,具体地说是各种由符号支配的人类交际形式,如语言、文学、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视作一个系统而不是一个由各不相干的元素组成的
混合体。
而且,这个系统也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一个由不同成分组成的、开放的结构,也即是一个由若干个不同的系统组成的多元系统。
在这个多元系统里,各个系统“互相交叉,部分重叠,在同一时间内各有不同的项目可供选择,却又互相依存,并作为一个有组织的整体而运作。
佐哈尔认为,翻译文学在文学系统中的位置是可变的,要视译语文学多元系统的特征所决定的。
分为三种情况:
1)当某种文学系统还没有明确成型,还处于“幼嫩”的、形成之中的阶段;
2)当文学处于“边缘”(在相互联系的各国文学当中)或“弱势”地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
3)当文学中出现了转折点、危机,或文学真空的情况。
当原来的文学系统处于强势,发展完备的时候,便无须依赖翻译来输入外来元素,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就会处于次要的地位。
图瑞提出的描述翻译学以规范为基础,以法则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借助源语与译语文本对比析出规约翻译行
为的普遍法则。
翻译文学在整个系统的位置是可变的,因为翻译文学本身是有层次的。
在这个整体里各个系统的地位并不平等,它们有的处于中心,有的处于边缘。
与此同时,它们的地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存在着永无休止的斗争:处于中心的系统有可能被驱逐到边缘,而处于边缘的系统也有可能攻占中心位置。
翻译文学的地位的变化会带来翻译规范、翻译行为和翻译政策的变化。
中心异化
描述性概念(由特定历史文化条件决定)边缘归化
多元系统论对文化和历史文化因素的强调,扩大了翻译学的研究范围,令翻译研究摆脱了应用导向,提高翻译研究的理论性和学术性。
佐哈尔首次把翻译文学列入整个文学系统里面,强调了翻译对文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提高了翻译文学在整个文学系统的地位。
吉迪恩·图瑞
吉迪恩·图瑞(Gideon Toury)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教授,当今世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他发展了特拉维夫学派著名学者埃文·佐哈尔提出的多元系统理论。
在《描述翻译学及其他》一书中,图瑞系统地阐述了描述翻译学(Descriptive Translation Studies)的理论构架和方法论基础。
图瑞认为,描述翻译理论以检验目的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的吸
纳程度为重心,利用归纳和统计方法对个案文本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出规约翻译行为的经验变量或经验规范,进而订立阐释这些变量内在关系的法则。
(2001: 15-16)
图瑞提出的描述翻译学以规范为基础,以法则为导向,其目的在于借助源语与译语文本对比析出规约翻译行为的普遍法则。
这与过去以过程为基础,以应用为导向的翻译研究形了本质的区别。
传统翻译是建立在对“同等”作用抽象的同一性上,图瑞的理论则建立在差异性上,认为“每个语言系统和文本传统,无论是在结构还是在用法准则上,都与其他种类相异”。
如果说被目标文化完全接受是一极,与原文本完全一致是另一极,那么图瑞则认为翻译应该始终居于两极之间。
没有哪篇译文能完全被目标文化接受,因为译文总会给系统带来新的信息以及陌生的形式;也没哪篇译文总会给系统带来新的形式;也没有哪篇译文跟原文完全一致,因为文化准则总会使原文文本结构发生迁移。
任何一篇具体的译文永远也不可能兼顾两极,达到两个抽象的理想准则。
图瑞认为译文本身并不具有“固有的”同一性,译文总是受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学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多种的同一性,译文总是受各种各样的社会文学因素影响,从而具有多种的同一性,具体情况视特定时期影响翻译的因素而定。
图里成功地使翻译理论突破了“忠实原文“的框架,突破了原文本与译文本之间具有单纯统一关系的理论模型,使翻译成为一个相对概念。
与之相适应,翻译理论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寻求一种用来评介译文的理论体系,转而着力建立一个阐释决定译文形成过程的模型。
图瑞的理论引入了文化—历史因素,并将其称为“翻译准则”。
翻译准则是图瑞理论的中心,影响着翻译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在两个具有等值潜势之间发挥协调作用。
因此,只研究单一的文本是不够的,有必要对不同另史时期的译本进行研究,以辩明一般趋势。
图瑞区分了以下三种翻译准则:
初级准则:决定译文选择的因素及整个多元体系中的翻译策略
起始准则:译者个人倾向,是香原文本或是重译文文本或是选择某种程度上居中的态度
运作准则:指实际翻译过程中影响翻译抉择的准则。
图瑞指出“翻译”是目的语文化中任何表现为翻译或被认为是翻译的目的语表达形式。
DTS基本立足点
可观察的事实:翻译文本及组成部分
即:目的语系统的事实
(与源语系统基本无涉)
不可直接观察到的事实:翻译过程
解释 P 231
只能进行猜测或尝试进行重构
描述翻译研究(DTS)的发现过程,他认为这一过程遵循以下顺序:1)选取那些目的语文化认为是“翻译”的目的语文本,但不涉及它们对应的原文文本,只研究它们作为目的语文本在“归宿”系统中的接受情况。
2)描述这些文本,通过这些文本的组成元素所构成的翻译现象,研究这些文本以及它们在源语系统或原文中的对应者,发现解决翻译问题的方法。
3)辨认和描述每一对研究对象的关系,着重发现其中出现的变化和转换。
4)最后通过思考翻译对等的功能—关系概念,着手将这些关系应用到整体的翻译概念当中。
正是最后这两个构成了DTS的系统研究解释之后的终极目标。
图瑞认为只有在翻译本质概念被确定以后,才有可能重构翻译过程所涉及的考虑和决定过程,以及翻译者实际接受的制约。
描述翻译对翻译研究的贡献与成就:作为描述翻译研究的代表人物,
图里所提出的描述翻译学的理论和方法论框架对翻译研究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根茨勒认为,图里的理论主要对翻译研究有以下贡献:第一,摒弃了规范翻译研究中源译语文本“一对一”的对应关系,打消了源译语文本在文学/语言对等上的可能性;第二,将存在于译语文化系统中的文学倾向引入翻译作品产生的研究中;第三,打破了人们对源语信息有固定认识和翻译表述的观
念;第四,将源语文本和译语文本置于源译语文化间交织的符号网络中。
(Gentzler, 2004: 131)然而,描述翻译研究作为现今国际翻译研究的中流砥柱,其对翻译研究的贡献远远不止于以上所列三点。
图瑞理论的不足:也有学者指出了图瑞理论中的不足之处。
Munday 指出,图瑞所用“规范”涵义模糊,而且这些规范具有施为倾向和规约功能,有悖描述性分析这一初衷。
图瑞的观点忽视意识形态和政治等因素。
此外,图瑞欲从个案分析中概括出的“法则”,似乎只是一些翻译行为的惯常信念乃至无须证明的信念,且这些抽象的、准科学的法则在何种程度上可应用于翻译实践也不无争议。
(2002: 113-117)Venuti认为,图瑞的“科学”描述翻译学模型旨在为翻译行为析取“价值中立”(value free)的规范和法则,而翻译学领域必须涉及社会文化体制中的价值取向。
在Venuti看来,规范虽说最初只是语言学/文学意义上的,但也涉及为特定社会集团服务因而具有意识形态约束力的价值观念、信仰。